章中医基础理论(1) 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 第二节阴阳学说(2) 第三节五行学说(5) 第四节藏象(8) 第五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5) 第六节经络(19) 第七节体质(23) 第八节病因(25) 第九节发病与病机(30) 第十节与康复(34)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36) 节中医诊断学概述(36) 第二节四诊(37) 第三节辨证(53)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61) 节治则与治法(61) 第二节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64) 第三节中医外科病证辨证论治举例(79) 第四节中医妇科病证辨证论治举例(83) 第五节中医儿科病证辨证论治举例(88) 第六节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辨证论治举例(90) 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93) 节藏医药基础知识(93) 第二节蒙医药基础知识(97) 第三节维医药基础知识(100) 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01) 节血常规检查(101)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104)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107)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109)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111) 第六节血液生化检查(112) 第七节糖、脂代谢检查(114) | 第八节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16) 第六章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119) 节中医药信息(119) 第二节咨询服务与用药指导(122)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125) 节中药(125) 第二节审核(127) 第三节调配与复核(138) 第四节发药(144) 第五节中药汤剂(145) 第六节特殊中药的调剂(148) 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157) 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57) 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58) 第三节中药贮藏(160) 第四节中药养护(165) 第九章中药的合理应用(168) 节合理用药概述(168) 第二节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71) 第三节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75) 第十章特殊人群的中药运用(195) 节老年人的中药应用(195) 第二节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98) 第三节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198) 第四节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200) 第五节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203)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205) 节药物不良反应概述(205) 第二节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206) 第三节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208) 第四节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210) 第五节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213) 第六节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22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26) |
《中公版·2018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学习用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堂实录》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查知识点众多,覆盖面广,具有一定难度,考试通过率低。鉴于此种情况,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织众多辅导讲师,根据新大纲和历年真题考试情况,总结考试命题规律和高频考点,把握考试重难点,科学预测考试趋势,编写了这套切合考试实情、考点全面、讲练结合的学习用书。本套图书适用于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复习备考,对药店工作者、药学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公版·2018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学习用书: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堂实录》本套图书内容均是中公教育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讲师团队多年授课经验积累,集中体现了课堂精华。图书内容注重从实际考试出发,注重考点研究,注重考点总结,契合考试大纲。
二、精选真题 解析详细
本套图书以新大纲为根本依据,深入研究历年大纲变化和近年真题,深入分析了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和考查知识点,针对考查知识点,在每一节前放置近几年真题,解析详细透彻。
三、扫码听课 考点速记
本套图书中包含数十个二维码,扫码可观看视频,该视频包含了辅导讲师精心挑选的常考考点。另外,本书难记知识点处有考点速记,该内容是众多辅导讲师精心总结的,帮助读者更快记忆。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A型题)
1.根据中医理论,“病”“证”“症”的概念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病”的是()。(2017年真题第1题)
A.厌食B.嗳气
C.脘痞D.腹胀
E.便溏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病”“证”“症”的区别。厌食为病,嗳气、脘痞、腹胀、便溏为症。
2.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2016年真题第1题)
A.胸痹B.心悸
C.气虚血瘀D.胸脘胀满
E.胸痛彻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证”“症”的区别。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胸痹为病,心悸、胸脘胀满、胸痛彻背为症,气虚血瘀为证。
3.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2015年真题第1题)
A.B.咳嗽
C.风寒犯肺D.鼻痒喷嚏
E.恶寒发热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证”“症”的区别。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为病,鼻痒喷嚏、恶寒发热为症,风寒犯肺为证。
本节2015~2017年的出题量均为1道,重点考查内容:症、证、病的区别。
一、整体观念
表1-1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区别
表1-2症、证、病的区别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表1-3辨证论治
第二节阴阳学说
(A型题)
1.治疗阳虚证,使用补阳药时多佐用少量补阴药的治法称为()。(2017年真题第2题)
A.阴阳互制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D.阳中求阴
E.阴中求阳
【答案】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阴阳的相互关系。阴中求阳为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2.根据阴阳理论,下列属阳的是()。(2016年真题第2题)
A.滋润B.兴奋
C.D.凝聚
E.收敛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阴阳的属性划分。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
3.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2015年真题第2题)
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
E.互相转化
【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阴阳相互关系。阴阳转化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
4.下列药物属阳的是()。(2014年真题第2题)
A.补中益气B.清热导滞
C.降气收敛D.消积导滞
E.降逆收敛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与药性的关系。药性是寒热温凉,属阳的是温热,补中益气药大多是温药。
本节2015~2017年的出题量均为1道,重点考查内容:阴阳的属性、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学说所确立的治疗原则。
一、阴阳的属性
表1-4阴阳的属性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表1-5阴阳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表1-6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续表)
表1-7药物的性能及举例
第三节五行学说
(A型题)
1.下列按相生规律制定的是()。(2014年真题第3题)
A.佐金平木B.益火补土
C.培土制水D.泻南补北
E.抑木扶土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行相生的次序。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故本题选B。
(X型题)
2.属于运用五行相克关系阐释疾病传变的有()。(2017年真题第111题)
A.肝病及肾B.心病及肾
C.肺病及肾D.脾病及肾
E.肝病及脾
【答案】BD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脏相克的顺序为: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3.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有()。(2016年真题第113题)
A.培土生金法B.滋水涵木法
C.金水相生法D.益火补土法
E.抑木扶土法
【答案】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包括: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火补土法。
4.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有()。(2015年真题第111题)
A.培土制水法B.滋水涵木法
C.泻南补北法D.佐金平木法
E.抑木扶土法
【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五行相克规律。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主要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B项属于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本节2015~2017年的出题量均为1道,重点考查内容: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确立的治法、五行的特点。
一、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zui初称作“五材”。
(一)五行的特性及其引申
表1-8五行的特性及引申
(二)五行的分类
表1-9五行的分类方法
表1-10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表1-11五行的相生相克
(二)五行的相乘相侮
表1-12五行的相乘相侮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阐释疾病传变
表1-13相生相克传变
2.指导疾病诊断
表1-14心肝脾疾病
(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表1-15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表1-16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第四节藏象
(B型题)
[1~2]
A.心B.肝C.脾D.肺
E.肾
1.某女,41岁。闭经半年余,妊娠反应阴性,体检无其他疾病,来医院就诊。辨证为冲任亏虚、天癸早衰。根据藏象理论,与天癸密切相关的脏是()。(2017年真题第41题)
2.某女,35岁。经常情志抑郁,善太息,食少纳呆,月经不调,诊断为郁证。根据藏象理论,主司疏泄、调畅气机的脏是()。(2017年真题第42题)
【答案】1.E。2.B。解析:本题考查五脏的生理功能。肾的精气阴阳能促进天癸生成,天癸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
[3~4]
A.肺B.心C.脾D.肝
E.肾
根据中医藏象理论
3.称为“贮痰之器”的脏是()。(2016年真题第75题)
4.称为“生痰之源”的脏是()。(2016年真题第76题)
【答案】3.A。4.C。解析:本题考查脾和肺的功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5~6]
A.肝B.脾C.肺D.心
E.肾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
5.主统血的脏是()。(2015年真题第41题)
6.主藏血的脏是()。(2015年真题第42题)
【答案】5.B。6.A。解析:本题考查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运化,二是主统血。脾主统血,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于脉外。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疏泄,二是藏血。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续表)
本节2015~2017年的出题量均为2道,重点考查内容:五脏的别称、生理功能及五脏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一)心的生理功能
表1-17概述
表1-18心的生理功能
(二)肺的生理功能
表1-19概述
表1-20肺的生理功能
(三)脾的生理功能
表1-21概述
表1-22脾的生理功能
(四)肝的生理功能
表1-23概述
表1-24肝的生理功能
(五)肾的生理功能
表1-25概述
表1-26肾的生理功能
考点速记
表1-27各脏别称
表1-28相似相关功能的区别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表1-29五脏的关系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一)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表1-30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二)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表1-31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三)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表1-32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四)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表1-33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表1-34五轮学说
(五)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表1-3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表1-36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奇恒之腑
(一)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
表1-37奇恒之腑
(二)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
表1-38脑的生理功能与五脏的关系
(三)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女子胞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表1-39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表1-40五脏六腑的关系
第五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A型题)
1.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2017年真题第3题)
A.营气B.宗气C.卫气D.元气
E.真气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zui基本、zui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