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瑾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货币史
  • 白银
  • 帝国
  • 金融史
  • 经济史
  • 明清史
  • 货币
  • 历史
  • 社会经济史
  • 近代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0621
商品编码:2819000453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定价:59.00元

作者:徐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086706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经济变奏窥千年历史风云,从白银命运解东西转折分流历史学家吴思、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经济学家朱嘉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德斌、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等倾力推荐

内容提要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 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在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窥探。

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目录


朱嘉明序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 // V

总论 白银的诅咒 // 001

章东西:白银的不同命运

货币起源 // 042

白银的东西命运 // 049

金银博弈 // 055

金银复本位的失败 // 058

金银复本位不是乌托邦 // 063

第二章宋元:纸币试验

唐宋变革中的纸币试验 // 072

北宋交子与纸币的诞生 // 077

南宋钱荒与疯狂的会子 // 085

钞票的没落与马可·波罗的局限 // 096

通胀的教训与白银的崛起 // 102

1262年:贾似道买公田与威尼斯卖债券 //108

第三章明代:银本位与全球化

洪武体制的建立与突破 // 118

发钞救不了明朝 // 121

禁不住的白银 // 125

白银货币化与西门庆们 // 133

李约瑟之谜在明朝 // 137

白银流入与明朝灭亡 // 144

中国钱与丰臣秀吉 // 153

第四章晚清:混乱中崩塌

币制混乱的清朝 // 162

“黄宗羲定律”遭遇“马尔萨斯陷阱” // 170

朝贡生意经与心态 // 178

从朝贡到条约 // 184

入超、热钱、世界失衡 // 190

1840年:战争还是白银战争? // 194

复盘:帝国银荒因何而起? // 203

外国银洋在中国 // 211

用白银丧失货币主权? // 216

甲午战争:中日金本位的迥异命运 // 221

江户时代中日的不同传统 // 225

从磅亏到币制改革 // 233

币制改革大热潮 // 237

白银为何再次胜出 // 240

第五章民国:告别白银,迎接通胀

洋银行来到中国 // 248

在20世纪的兴衰 // 252

“京钞风潮”中的中国银行 // 256

天时地利的“废两改元” // 269

从《白银法案》中走出的法币 // 276

通胀的尾声与启示 // 286

后记 // 295

附录一延伸阅读 // 299

附录二东西货币金融大事记 // 301

参考文献 // 317

作者介绍


徐瑾

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早年办过《读品》杂志,现主持经济人读书群。近年出版《有时》、《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等著作,作品曾连续入选“2015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2016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作者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

文摘




序言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序言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它们看似微小,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塑造了文明的进程。货币,便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货币的演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脉络,更是社会结构、政治力量乃至文化变迁的缩影。 我们常常提及王朝的更迭,帝国的兴衰,战争的胜负,文化的繁荣,但往往忽略了那个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无形之手——货币。从最初的贝壳、铜钱,到后来如日中天的白银,再到近代的纸币,中国货币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见证了王朝的崛起与衰落,反映了市场的繁荣与凋敝,也镌刻了无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 本书《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的诞生,正是源于对这段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历史的深刻探索。我们试图剥离那些宏大叙事的光环,将目光聚焦于货币本身,探究它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流转,如何影响着从皇权高位到市井小民的方方面面。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历代货币的名称和形制,而是力求深入挖掘货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我们将循着历史的足迹,去理解为何某种货币能够成为流通的主体,为何它的价值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又为何它的出现与消失会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第一章:混沌初开——早期货币的萌芽与探索 在文字尚未普及、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阶段的中国,货币的形态也显得格外朴拙而多样。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遥远的史前时代,追溯中国早期货币的萌芽。从天然的贝币,到后来模仿贝壳形状的骨、石、玉等制品,再到逐渐出现的金属货币,我们将展现这一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自然物的挪用: 早期人类出于交换的需要,将一些稀缺且具有普遍认可价值的自然物作为交换媒介。海贝,以其精美的外观和不易获取的特性,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早的“货币”。我们将考察贝币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仿制与创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单纯依赖自然获取已无法满足。人们开始模仿贝壳的形状,用骨、牙、石、玉等材料来制作“贝币”。这一阶段的货币,虽然在形态上已有所变化,但其象征意义和价值基础依然保留了早期贝币的痕迹。 金属的曙光: 青铜时代的到来,为中国货币史翻开了新的篇章。铜作为一种相对稀缺且易于加工的金属,逐渐被用于铸造货币。早期出现的金属货币,如刀币、布币、圜钱等,以其独特的形状和铸刻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的经济特色和文化风貌。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早期金属货币的形制、铭文、铸造技术及其流通范围,并探讨它们在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早期货币的局限性: 尽管金属货币的出现是历史性的进步,但早期货币也存在诸多局限,如难以标准化、易磨损、携带不便等。这些问题也为后来货币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统一的节奏——秦汉货币的整合与奠基 秦始皇一统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在货币领域,他也同样展现了卓越的魄力。本章将重点探讨秦汉时期货币的统一与规范,以及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半两”的威严: 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法定货币。我们将深入剖析“半两”钱的形制、材质、铸造工艺,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央集权思想。为何选择圆形方孔?这一设计有何寓意?“半两”钱的铸造和流通又如何体现了秦朝强大的组织能力? 汉代的继承与发展: 汉朝在秦朝统一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货币制度。从“五铢”钱的出现,到其长达数百年的稳定流通,我们将探讨“五铢”钱成功的秘诀,以及它在中国经济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何“五铢”钱能如此长久?它的价值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郡国货币的挑战: 尽管朝廷努力推行统一货币,但地方势力和私人铸钱的现象并未完全消失。本章将分析郡国货币的存在及其对中央货币政策的挑战,以及朝廷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货币的统一。 早期货币经济的特点: 秦汉时期,货币经济已初具规模。我们将探讨此时的商品流通、赋税制度、以及货币在国家财政和对外贸易中的作用。铜钱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其数量的增减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的波动? 第三章:乱世的旋律——魏晋南北朝货币的破碎与革新 分裂与战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旋律。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动荡年代,货币的生命力依然顽强。本章将展现这一时期货币的破碎化、地方化趋势,以及其中蕴含的革新与适应。 政权更迭与货币混乱: 多个政权并立,各自为政,导致货币发行混乱,种类繁多。从各朝各代的年号钱,到各种杂钱、私钱,我们将描绘这一时期货币市场的“百花齐放”乃至“乱象丛生”的景象。 度量衡的差异与困境: 各地、各朝在货币的重量、成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商品流通和经济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将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当时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 “五胡”政权的货币: 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政权在统治中原地区,也带来了他们独特的货币文化。我们将考察这些政权在货币制度上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它们如何尝试融入汉族的货币体系。 私人铸钱的猖獗: 在中央权力衰弱的背景下,私人铸钱变得更加普遍,这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活跃,也加剧了货币的混乱。 经济的韧性: 尽管货币体系混乱,但农耕经济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根基。我们将探讨在这种货币环境下,商人如何适应,民众如何交易,以及经济活动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 第四章:盛世的洪流——唐宋货币的繁荣与创新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章将重点阐述唐宋时期货币的创新,特别是铜钱的制度化和纸币的出现,以及它们如何支撑起当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开元通宝”的范式: 唐朝的“开元通宝”,以其精美的工艺和标准的形制,成为了后世铜钱的典范,其影响深远。我们将分析“开元通宝”的铸造、流通及其在唐朝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铜钱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唐朝对铜钱的铸造实行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并且铜钱也开始大量流入周边国家,成为区域性贸易的重要媒介。 “宋”的革新——纸币的诞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发行纸币的朝代,这是货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将深入探讨“交子”、“会子”等早期纸币的诞生过程、发行制度、流通范围以及它们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何宋朝会率先出现纸币?纸币的出现又带来了哪些挑战与机遇? 金银的地位变化: 在铜钱和纸币之外,金银在宋朝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作为储备货币,还是在特定场合作为支付手段? 商品经济的腾飞: 唐宋时期,商业活动空前活跃,城市经济繁荣。我们将分析铜钱和纸币如何支持了这一繁荣,以及它们在远距离贸易、大宗交易中的作用。 第五章:白银帝国——明清货币的转型与危机 明清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白银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中国固有的货币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关系和经济结构。本章将详细描绘白银如何一步步登上中国货币舞台的中心,以及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条鞭法”与白银的流入: 明朝中后期推行的“一条鞭法”,将赋税和徭役折合成白银缴纳,这极大地增加了对白银的需求,也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我们将分析“一条鞭法”的推行及其对白银需求的影响。 白银的铸造与流通: 白银并非如铜钱般有统一的形制,而是以碎银、银锭等形式流通。我们将探讨白银的称量、成色鉴定、以及各地对白银的加工与流通方式。这与铜钱的标准化流通有何不同? “银本位”的确立: 随着白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逐渐形成了事实上的“银本位”货币制度。我们将分析这一制度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对国内经济、对外贸易、乃至国家财政的影响。 全球贸易与白银的来源: 欧洲殖民者在新大陆发现大量白银,并通过贸易将这些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本章将探讨这一全球贸易格局如何重塑了中国的货币体系,以及明清时期中国在全球白银流动中的地位。 经济的“中国化”与潜在危机: 白银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将分析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带来的通货紧缩、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潜在危机,并为下一章的变革埋下伏笔。 第六章:变革的浪潮——晚清货币的动荡与近代化的尝试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传统的货币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晚清时期,中国货币史进入了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期。本章将关注近代化货币的尝试,以及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 外国银元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银元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银两、碎银并存,形成了复杂的货币流通局面。我们将分析外国银元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流通情况,以及它们对中国本土货币市场的冲击。 官办银元局的设立: 为了应对外国银元的挑战,清政府开始尝试设立官办银元局,发行自己的机制银元。我们将探讨这些尝试的成败,以及它们如何预示着中国货币近代化的方向。 纸币的再次登场: 除了银元,晚清时期纸币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其发行主体更为复杂,包括官钱局、私营银行、乃至外国银行。我们将分析这一时期纸币的发行乱象,以及其对经济稳定造成的威胁。 “银”与“铜”的二元结构: 在白银作为主要大额支付媒介的同时,铜钱依然在日常小额交易中发挥作用,形成了“银铜二元”的货币结构。我们将分析这种结构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金融体制的改革尝试: 晚清政府也进行了一些金融体制改革的尝试,试图建立近代化的银行体系,但这些努力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收效甚微。 货币变迁与社会结构: 货币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结构。我们将探讨商人、地主、农民等不同阶层在货币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受到货币变动的影响。 结语:历史的回响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旨在通过对中国货币史的深入梳理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演变。货币,不仅仅是交换的工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塑造者。从朴拙的贝壳到闪耀的白银,再到近代化的纸币与金属货币,每一次货币的变革,都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力量的转移、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脉络,翔实的史料,以及深入的分析,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中国货币的跌宕起伏。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著作,能够勾勒出一幅更为完整、也更为生动的中国历史画卷,让读者在理解货币价值的同时,更能体悟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历史的回响,仍在继续。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洞察未来。希望本书能为您理解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经济脉动,以及它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 một ánh sáng mới.

用户评价

评分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仅仅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浓厚兴趣。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就必须深入了解其经济的脉络,而货币,无疑是经济最核心的载体。白银,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单纯的贵金属,它更是权力、财富和国家命运的象征。书名中的"帝国"二字,更是让我联想到,白银的流通可能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网络,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家财政到民间贸易,无处不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些我从未了解过的中国货币史的细节,或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白银在中国古代是如何从一种商品,逐渐演变成一种主导性的货币,它的来源、流通、以及它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白银在中国历史中那种"帝国"般的统治力,它如何影响了王朝的兴衰,又如何塑造了中国的经济版图。这对我来说,将是一次充满发现的阅读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初初看去,便吸引了我,"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仿佛勾勒出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而白银,便是这长河中最闪耀的珍珠,或者说是那推动巨轮前进的动力。我一直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那些能够连接宏观经济与个体命运的细节非常感兴趣。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其演变往往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政治的兴衰、乃至思想的流转。我常常想象,在那些古老的集市上,银元叮当作响,它们如何被清点、交换,又如何最终流向世界的某个角落,又从何处而来。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无数人生计的依托,是王朝更替的幕后推手。想象中,这本书会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白银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它如何从一种商品,一步步演变成一种主导性的货币,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又如何与西方的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的联系。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有生动的史料,有趣的细节,能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经济概念背后,真实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交易、如何被时代的车轮裹挟前行的。这不仅仅是学术的探究,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

评分

我的目光被"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这个书名深深吸引。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它仿佛是一个引子,邀请我去探索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一向对那些能够连接过去与现在、宏观与微观的史料怀有浓厚的兴趣。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灵魂,其历史变迁往往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兴衰与转折。白银,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经济命脉的脉搏。这个书名中的"帝国",让我联想到一种无所不在、统领一切的力量,白银或许就如同一个无形的帝国,统治着中国的经济世界。我渴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寻白银在中国历史上是如何一步步确立其霸主地位的,它的来源、流通、铸造以及它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复杂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理解白银的崛起如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交流和国家命运。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一种经济现象的深度挖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我对于"新"这个字尤为敏感,这意味着它可能不只是对既有研究的重复,而是带来了一些我之前未曾触及的视角或者新的发现。我对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的部分。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国家财政、对外贸易以及民间经济活动的基石。我常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将白银推上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它的流入和流出,又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一种宏观的视野,"帝国"二字更是让我联想到,白银的流通可能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影响着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僚,再到普通百姓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白银的来源、开采、铸造、流通以及最终的价值演变,并且能够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些被忽略的经济史料,或者提供一些全新的解读角度,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货币史的演变,以及白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真正分量。

评分

"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史,特别是那些涉及货币的演变过程非常着迷。白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重要的货币形式,其地位的崛起和演变,往往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紧密相连。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货币的书籍,但总觉得它们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或者缺乏一种贯穿始终的宏观视角。这本书名中的"帝国"二字,立刻让我联想到白银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统治地位,它可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跨区域的经济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方方面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具深度的解读,它或许能讲述白银如何从一种商品,逐步演变成一种官方货币,如何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赋税制度,以及对外贸易的格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白银的流通是如何渗透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生计和命运。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我未曾了解过的史料,以及更具洞察力的分析,让我对中国货币史,尤其是白银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