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2166
条码:9787511872166
图书名称: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四卷)
定价:59
作者:李曙光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1-01
质量:670g
目录:
【重整法改革论辩】
重整法的末路
破产法的效益和效率
避免二次重整:重整程序后的流动性、盈利能力和杠杆比率为何关系重大
特拉华州和纽约州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失败:“逐低竞争”的实证分析
破产法第11章的胜利——对质疑的回应
【立法前沿评述】
《进一步鼓励企业重整的法律》框架下的新破产重整法
用拯救计划救助破产中的公司
资产置换是俄罗斯联邦法律规定的恢复债务人偿付能力的措施
漫长的征途——在全球化背景下探求跨境破产的全球解决方案
【金融机构破产】
加拿大存款保险公司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困境的动态解决
【主权债务处置】
主权债务重组:重整法的角度
【破产学术与沿革】
欧洲破产法源流
欧洲各国公司破产界限的比较
“整理屋”时代与律师的倒产实务——活跃于企业重整界律师的基础
【报告首发】
中国破产重整数据研究报告(2013年)
2013年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报告
中国破产法研究现状综述(2003—2013年)
【数据统计】
中国破产案件数量(1989—2013年)
中国市场主体进入、退出市场情况(2013年)
欧洲与美国破产数量统计
中国上市公司重整基本情况汇总(2013年)
中国非上市公司重整基本情况汇总(2013年)
内容推荐:
《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4卷)》重点关注的是重整法的改革。重整法是能够帮助公司熬过刺骨寒冬,使得公司在春天继续蓬勃发展,还是会使得公司侥幸挺过困境,却仍然留下后遗症呢?破产法解决的是市场主体遭遇竞争失败的时候如何以对整个经济伤害小的方式退出市场或者实现重生的问题,是为高效、准确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所提供的一套减少交易费用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选择机制。作为破产程序中的新兴分支,重整法及其前身的成功率和效率在制定伊始便为人质疑,本卷选取的《重整法的末路》《破产法的效益和效率》便是集中火力攻击重整法的代表。《重整法的末路》通过埃尔曼恩格尔纺织厂和早期汽车制造业等生动的实例,指出重整法只有在公司存在特定资产、这些特定资产必须留在某个特定公司、该公司的控制权没有得到很好分配以及公司无法进行整体出售的条件下方可适用。由于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受困公司为数不多,重整法因适用样本过小而丧失继续存在的正当性。《破产法的效益和效率》一文立足荷兰的破产实践,采用学理研究、档案研究和文献与判例研究,得出正式的破产程序既难以实现连带债权人收益大化的固有目标,也在保全企业以及保住就业方面捉襟见肘,破产程序的社会效益和效率目标难以达成。
这部《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四卷)》无疑是公司法律领域的一份厚重之作。我尤其欣赏其对于近些年国内外公司重整实践的深度剖析,无论是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破产重整案例,还是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争议的疑难点,书中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与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作者们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提炼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我这样一名在公司法实务一线工作的律师来说,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论述方式,极大地帮助我深化了对公司重整复杂性的理解,也为我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关于重整计划执行中的债权人保护机制,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重整目标,都让我耳目一新,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在探讨一些前沿问题时,也参考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重整理念和制度设计,这对于中国公司重整制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整体而言,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具实践价值的优秀法律读物。
评分阅读《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四卷)》的过程,就像是踏入了一场严谨的学术辩论。书中呈现的观点并非一家之言,而是经过多位专家学者反复推敲、相互碰撞的结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预重整”制度探讨的部分,作者们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了其在中国语境下的可行性、潜在风险以及完善路径,引用的文献资料之详实,论证逻辑之严密,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法律概念的介绍,更是对其背后经济、社会影响的全面审视。对于我这样的法律研究者而言,这种开放式的讨论空间,能够激发我独立的思考,并在既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见解。书中对于重整中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以及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重整市场至关重要。从文字的编排到内容的组织,都体现出一种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著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前瞻性。在许多公司面临经营困境,传统清算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四卷)》及时地将目光聚焦于公司重整这一更具活力的法律制度。书中对于重整制度在“僵尸企业”出清、化解金融风险、拯救优质企业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非常到位的论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拯救性重整”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为了处理债务危机,更是为了让企业重获新生,恢复其市场价值和经济活力。这种视角,让我看到了法律制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书中对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重整过程中常见的难题,也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我这样关注经济法律政策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法律制度演进的重要视角,也为我提供了思考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路。
评分《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四卷)》的语言风格颇为独特,既有法律文本的严谨,又不乏思想碰撞的火花。我特别注意到了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司在重整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类比和比较。例如,在分析上市公司重整的特殊性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信息披露、股权重整等环节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法律操作来应对。这种细致的对比分析,让我对公司重整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书中的论述并没有陷入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围绕着具体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对于我这样一名追求实效的读者,这种“落地”的论述方式非常有吸引力。而且,书中对重整投资人权益保护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整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章节的论述,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又各自深入探讨了特定的问题。例如,在关于重整中债权申报与审查的章节,不仅详细解释了申报的程序和要求,还对一些特殊债权的认定,以及债权人之间的优先受偿顺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而且,书中在探讨某些复杂问题时,并没有回避其争议性,而是积极地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并尝试从中找到解决之道。这体现了作者们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性学习公司重整法律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框架,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