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
定价:99元
作者:马永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302486367
装帧:平装
市值管理,企业创始人在资本市场上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和逻辑,关键是以价值投资的理念推进产融结合!市值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产业和金融产生良好的互动,大化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稳健而快速的增长!
市值管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以解决产融结合问题为导向,以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大化为目的的一整套逻辑和方法。高效的市值管理是在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套期保值等资本运作手段,使得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统一协调,并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大化。
做实业的企业关注的是在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利润追求实现企业发展;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将面临一个全新概念——“市值管理”:如何提高资本市场估值?如何将估值转化实现为市场价值?如何实现股价对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即时互动并实现企业价值的大化?
任何一个企业背后都有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家对于产品市场是非常熟悉的,从创业开始,企业家每天都要在这个市场上面对竞争对手,努力提升技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以强势营销去抢占市场份额、追求利润大化。而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家来讲,是一个陌生的战场。资本市场的获胜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本,反过来在产品市场上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从“累加式增长”到“倍增式增长”的转变。但是在这个战场上,交易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企业。交易的逻辑和方法有了很大改变。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追求的是尽量做大企业:资产尽可能多,规模尽可能大,以追求利润大化实现企业发展;但是在资本市场上,重资产企业和规模过大的企业是不受欢迎的,资本青睐的是行业前景好、资产轻、利润增长率高、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资本和人才将流向这样的公司,推动其股价上涨,从而获得竞争的胜利。这就意味着,所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或准备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创始人必须学会一个新的能力:市值管理。
第1章 市值管理是什么
1.1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003
1.2 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 007
1.3 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 011
1.4 市值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012
1.5 市值大化的意义 018
1.6 市值管理认识的误区 020
1.7 市值管理的双刃性 024
1.8 市值管理只有上市公司需要吗 031
第2章 价值如何创造
2.1 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 037
2.2 设计商业模式的正确视角 040
2.3 寻找和创造利润区 044
2.4 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的设计逻辑 048
2.5 客户选择和放弃 056
2.6 价值创造和获取 059
2.7 保护利润流 066
2.8 定位业务范围 068
2.9 实施要素选择 069
2.10 投资者喜欢的商业模式 071
第3章 价值如何得到认可
3.1 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 077
3.2 IRM管理与价值实现 079
3.3 从IRM到4R管理 082
3.4 从信息披露到整合营销 095
3.5 从单向沟通到双向互动沟通 104
3.6 构建高效和独立的董事会 108
3.7 从激励到市值管理的股权激励 121
3.8 从福利到市值管理的员工持股计划 128
第4章 价值如何经营
4.1 价值经营的基本逻辑 137
4.2 产融结合的多股权投资 140
4.3 股份回购与增减持 147
4.4 再融资 154
4.5 股权质押融资 166
4.6 并购重组 172
4.7 资产证券化 191
4.8 套期保值 202
第5章 乐视的生态圈故事
5.1 故事缘起 217
5.2 生态困局 221
5.3 故事会与“市值管理” 225
5.4 乐视网盈利的秘籍 238
5.5 减持承诺难以兑现 245
5.6 资金链危机 250
5.7 尴尬境况 252
5.8 路在何方 259
5.9 真的要崩盘 267
第6章 美的的产业突围
6.1 市值管理的成效 278
6.2 聚焦客户的内生式增长 280
6.3 远交近攻的外延式增长 283
6.4 海外并购以谋求转型 289
6.5 与众不同的公司治理 294
6.6 从无先例的整体上市 308
6.7 丰富的价值经营手段 310
6.8 多层次组合股权激励 315
6.9 整体上市后市值表现 322
第7章 长园集团的全面市值管理
7.1 发展历程 327
7.2 产业布局和多点盈利 329
7.3 稳定的内生增长 332
7.4 踏实的并购增长 334
7.5 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 343
7.6 良好的4R关系管理 347
7.7 反并购成功 350
7.8 顺势而为的增减持 355
7.9 未来市值的变化 357
第8章 海航的并购成长
8.1 航空主业的发展历程 362
8.2 “航空+旅游”的价值链延伸 367
8.3 “航空+现代物流”的模式进化 371
8.4 “航空+产业金融”的协同发展 377
8.5 “航空+”的产融结合模式 380
8.6 融资安排及风险管控 390
8.7 危机管理和监管者关系管理 403
8.8 金字塔股权结构的运用 408
8.9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前车之鉴 411
第9章 复星产融结合的进化之路
9.1 发展历程 419
9.2 产融模式的进化 430
9.3 业务布局的演变 438
9.4 投资逻辑与策略 444
9.5 具有产业深度的投资能力 459
9.6 CIPC闭环生态系统 468
9.7 “平台+独角兽+产品力”的产业模型 474
9.8 C2M智造全球家庭幸福生态系统 478
9.9 全球合伙人制度与股权激励 486
第10章 腾讯的市值管理之道
10.1 亚洲,全球前十 495
10.2 QQ:桶金 499
10.3 广告:老树新枝 509
10.4 游戏:利润的支柱 511
10.5 泛娱乐模式 516
10.6 开放的平台 519
10.7 金融布局逻辑 526
10.8 产融结合模式 529
10.9 从投资到并购 537
参考文献 550
后记 552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金融市场管理方法逻辑技巧”这些字眼吸引住了。我平时的工作就和金融市场打交道,深知在这个领域,光有理论是不够的,更需要扎实的逻辑思维和灵活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金融市场运作的底层逻辑,比如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等等,帮助我建立更清晰的市场认知。在方法论层面,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市场分析工具和模型,不只是那些被滥用的经典理论,而是能真正帮助我洞察市场趋势,发现投资机会。例如,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另辟蹊径的市场情绪分析方法?或者如何通过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逻辑技巧”这个部分更是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应对市场波动、控制风险的实战技巧,例如如何在高位止盈,如何在低位布局,如何识别并规避市场中的陷阱。同时,这本书的“金融投诉类书籍”的定位也让我感到好奇。我通常不会主动去看这方面的内容,但如果它能从投诉案例中提炼出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的误区和风险点,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和规避方法,那将非常有价值。我想知道,通过分析金融投诉,我们是否能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监管的侧重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合规经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来驱动增长,尤其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本书的标题中提到了“商业模式创新”,这正是我的关注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视角和方法。比如,它会不会探讨如何在传统行业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或者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来重塑商业模式?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案例,并深入分析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所以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的工具和策略。此外,“股权激励”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一直认为,有效的股权激励是激发团队活力、实现长期价值的关键。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股权激励设计的实操指导,比如如何根据公司战略和不同层级员工的需求来设计激励方案?如何平衡短期绩效和长期发展?如何处理股权激励中的潜在法律和税务问题?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成功的股权激励案例,并分析它们为什么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股权激励指南,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评分我一直对“商业模式创新”和“股权激励”这两个主题非常感兴趣,也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度见解和实操指导的书籍。这本书的书名恰好涵盖了这两个关键点,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与方法,不仅仅是概念的介绍,而是能提供一套可落地的方法论,帮助企业识别和抓住创新机会。比如,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分析市场趋势,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渠道、客户关系等方面的创新来重塑商业模式?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经典的、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案例,并深入剖析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股权激励”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股权激励设计的详细指导,包括如何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发展阶段以及激励对象的不同类型(如核心团队、高管、关键员工),设计出合理且有吸引力的激励方案。我还会关注书中关于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如何进行股权估值,如何处理员工退出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来最大化股权激励的效果。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一本操作指南,帮助我理解和实践创新的商业模式,并设计出能够有效激励人才、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股权激励计划。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我平常主要关注的是金融市场的宏观趋势和微观操作,尤其对那些能够切实提升公司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策略很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的需求。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市值管理的内在逻辑,不仅仅是概念的堆砌,而是能够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框架和方法论。比如说,在资本运作方面,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不同融资工具的优劣势分析,如何根据公司发展阶段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还会不会讲解一些成功的市值管理案例,从案例中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教训?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应对当前复杂金融环境的独到见解,比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该如何调整市值管理策略?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来规避风险,甚至抓住机遇?同时,这本书的名字里包含了“金融投诉类书籍”的字样,这让我有些意外,但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切入点。在金融市场中,有效的投诉处理不仅能维护公司声誉,更能暴露潜在的风险和管理漏洞。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处理金融投诉的系统性方法,包括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如何分析投诉原因,以及如何从中学习并改进业务流程。这对于提升金融机构的合规性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高度的理论深度,又有落地的操作指南,能让我对市值管理和资本运作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公司“市值管理”,这本书的书名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理解市值管理并非简单地拉高股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公司基本面、市场沟通、资本运作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解析市值管理的精髓,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在“资本实践”方面,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不同融资方式的详细解读,例如如何根据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选择IPO、增发、债券融资,还是股权融资等,以及如何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我还会关注书中对投资者关系管理(IR)的论述,它会不会提供一套有效的投资者沟通策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并提升投资者的信任度?我尤其期待的是,书中能否分享一些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企业进行市值管理的成功案例和应对策略,例如如何在市场低迷时稳定市值,或者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工具进行并购重组,从而实现价值增长。此外,这本书提到“金融投诉类书籍”,我很好奇它将如何与市值管理相结合。我猜测,通过对金融投诉的深入分析,或许能够揭示市场对企业的某些负面预期,从而帮助企业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对市值造成负面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理解和实践有效的市值管理,提升公司的长期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