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近代广乐对外丝绸贸易研究 | 作者 | 刘永连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49138 | 出版日期 | 2006-01-01 |
| 字数 | 250000 | 页码 | 458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为史述部分,笔者将近代广东对丝绸贸易分成5个阶段:(1)从战争到继昌隆创办前夕,经历了一次严重挫折和萧条。(2)从继昌隆创办到清朝灭亡,开始有所恢复和发展。(3)民国初期几年内,明显加快了发展步伐。(4)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状态。(5)30、40年代,逐步衰落下去。下篇为史论部分,针对重点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一、分析广东丝绸出口的贸易渠道、重要环节、贸易组织及其特点和影响;二、研究其出口方式、结账手续、结算单位等贸易习惯和海关、等管理模式;三、总结其市场变化与规律;四、探讨金融因素对粤丝出口的支配性作用;后评价广东对外丝绸贸易,肯定其成就和地位,也指出其问题和局限。 |
| 作者简介 | |
| 刘永连,1968年11月生,山东梁山人。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教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外关系史和隋唐史研究。近几年来,参加或主持各级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撰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 目录 | |
| 绪论 节 研究工作述要 第二节 近代广东发展对外丝绸贸易的前提条件 上篇 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述 章 战争后的挫折和萧条 节 从1842到1853年间的跌落 第二节 19世纪50、60年代的萧条及复苏迹象 第三节 运销路线、产品种类及其国际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 清末40年的恢复和发展 节 缫丝生产的改革和进步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中的广东对外丝绸贸易 第三节 粤丝出口的重大变化 第三章 民国初期的进一步振兴 节 民国初期的外形势 第二节 崛起中的粤丝对外贸易 第三节 关于丝强品出口情况的分析 第四章 20世纪20年代的鼎盛局面 节 坚实基础——内地贸易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 鼎盛气象——近代前所末有的出口量值和贸蝗地位 第三节 出口各关和市场的比较与分析 第五章 20世纪30、40年代的衰落和崩溃 节 重重社会因素的破坏和冲击 第二节 一衰再衰的广东对外丝绸贸易 第三节 近代广东野蚕丝和丝绣出口贸易概况 下篇 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史论 第六章 贸易渠道和贸易组织 节 一般贸易渠道 第二节 贸易渠道的重大变化 第三节 重要的贸易环节和贸易组织 第四节 渠道、组织对贸易的影响 第七章 贸易制度及其管理 节 从出口方式到货款结算——几项重要的贸易制度 第二节 从官方制度到民间习惯——贸易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走向近代化——贸易制度的嬗变 第八章 丝绸市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第九章 丝绸市场背后的支配性因素 第十章 兴衰反思和历史评价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插表、插图目录 附录三 丝绸出口主要量值单位换算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近代广乐对外丝绸贸易研究》的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我并不是丝绸贸易领域的专家,但“近代”、“广乐”和“丝绸贸易”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非常生动且引人遐想的画面。近代,意味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思潮的涌动,广乐,则指向了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背景,而丝绸贸易,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疑问:在那个风云变幻的近代,广府和乐安地区的丝绸贸易是如何运作的?它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使命?书中所描绘的贸易路线是怎样的?参与其中的商人又是怎样的群像?他们的商业策略、经营模式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我尤其好奇,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丝绸贸易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广乐地区的丝绸产业又是如何应对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贸易背后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交流,甚至是政治影响?它是否能为我们揭示一个不同于宏大叙事的、更具地方色彩和微观视角的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图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解答我这些疑惑,让我能够透过丝绸这条古老的贸易之路,窥见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脉络,并从中汲取关于历史、经济和文化研究的深刻洞见。
评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刘永连先生的研究,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近代广乐地区丝绸贸易的方方面面,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令人叹服。从宏观的历史背景铺陈,到微观的贸易细节展现,无不体现出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贸易网络的构建分析,作者不仅仅罗列了贸易的商品和路线,更是深入挖掘了其中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商业组织形式以及地方势力在其中的作用。这种“细节决定成败”的研究方法,让我对近代丝绸贸易的运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同时,作者对贸易商品本身的分析也十分到位,它不仅仅是经济的流通,更承载了文化、审美的价值,是那个时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载体。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亲眼目睹了商贾们如何在这个古老又新兴的行业中搏击风浪,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对“广乐”这个概念并不十分熟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惊觉,原来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上,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丝绸贸易,竟然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刘永连先生的研究,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新视角的窗户。他不仅仅关注了我们熟知的上海、广州等沿海大港,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腹地,揭示了丝绸贸易如何通过内地复杂的交通网络,与沿海地区紧密相连,并最终走向世界。这种“点、线、面”结合的研究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理解。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丝绸生产的技艺传承、质量控制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论述所吸引。这些细节的披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在近代转型时期的韧性与创新,也反思了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专著,更是一部充满地域风情和人文关怀的历史画卷。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丝绸贸易本身知识的增长,更在于它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刘永连先生在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上,可谓煞费苦心。他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官方文献和商业档案,更深入挖掘了地方志、家族谱牒、私人信件等一手资料,将原本零散、隐晦的历史碎片,巧妙地拼接成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图景。这种“爬梳剔抉、去伪存真”的研究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血肉与温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史料真伪的辨析和多角度的解读,这体现了学者应有的审慎和独立思考精神。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历史实验室,跟随作者一起,用严谨的逻辑和敏锐的洞察力,去探索近代广乐丝绸贸易背后隐藏的种种奥秘。它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历史研究,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对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是对人类活动的多维度审视。
评分在阅读《近代广乐对外丝绸贸易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对于“广乐”这个地域概念在近代对外贸易中的独特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刘永连先生的研究,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贸易现象,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一个地域的经济脉络,乃至一群鲜活人物的命运沉浮。书中对丝绸贸易中涉及到的金融、运输、劳工等各个环节的细致描摹,让我看到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更包含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与合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贸易从业者社会身份、文化背景和商业伦理的探讨,这使得丝绸贸易的研究更加具象化、人情化。通过这些生动的叙述,我不仅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时代变迁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鲜活的个体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