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为何爱会伤人 共3册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为何爱会伤人 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志红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思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67693
商品编码:27043993963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升级版)



  • 出版社:中国华侨

  • ISBN:9787511367693

  • 作者:武志红

  • 页数:246

  • 出版日期:2017-07-01

  • 印刷日期:2017-07-0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18千字



  • 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作者从新的角度、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些坏情绪,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这些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而且这些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真实胜过完美。我们要做的不是灭掉内心的魔鬼,而是去认识并拥抱它,活出真正的自我!

    本书重点阐述: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不要和恶习较劲,因为恶习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你只能理解它并接受它。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不论是忧伤、愤怒,还是焦虑、嫉妒等,假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坦然接受它们,那么你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
    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愤怒,并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愤怒,然后富有智慧地去处理它。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的清白
    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你的一个关系需要调整了。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
    恐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因为很多时候,只有恐惧才能强有力地提醒你,什么是*重要的。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任何一个你在乎的关系,其实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秘密来。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情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
    心灵的成长并非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我们需要一些具体的仪式来呼应心灵成长的节拍。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拥抱你的痛苦,这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
    —武志红


  • ?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创办武志红心理工作室。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与《活出你的小宇宙》等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 ?


    CHAPTER
    1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心灵成长书吧:《克服焦虑》
    CHAPTER 2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越控制,越失序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越快乐,越悲伤?
    **挫折:变逆境为机遇
    心灵成长书吧:《体验悲哀》
    CHAPTER 3 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
    愤怒:你的力量之泉
    向创可贴式的爱说“不”
    如何与传销者谈话
    “走饭”之死与快乐王子的“铅心”
    CHAPTER 4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的清白
    从承受内疚开始
    你的欲望不是罪
    自卑,只是因为缺乏爱
    心灵成长书吧:《女心理师》
    CHAPTER 5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重要
    无须战胜恐惧
    好好活着是*好的想念
    人生为什么会轮回?
    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心灵成长书吧:《关于坏人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CHAPTER 6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
    关上车窗,关上心房
    我们为什么需要崇拜谁?
    心灵成长书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CHAPTER 7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
    学会接受自己
    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结语
    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


  • ?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
    健康程度。这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用我的 话概括来说就是:问题,在关系中产生。 不过,总会有例外,我们总能见到一些特殊的人
    ,他们的童年****悲惨,但他们却拥有很健康的 心灵。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她的拯救者:一次*深的悲伤 在广州建设六马路上开着一个时尚小店的24岁女
    孩Z就是一个例外。她是成都人,两三岁时,妈妈与 爸爸离婚,从此失去联系,一直到现在都不知所终。 她爸爸是个花花公子,对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断,但
    对女儿一直缺乏关照。 爷爷奶奶对她不错。但是,她5岁时,奶奶去世 ;6岁时,爷爷去世。其他的亲人中,姑姑对她很好 ,当爸爸把钱花在情人身上而忘了她的学杂费时,都
    是姑姑帮她垫上的。 这是很糟糕的童年,这种条件下的孩子,一般会 有种种心理问题。 幼小的Z也不例外,她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
    ,特别惧怕被亲友、同学和同龄的孩子疏远甚至伤害 。为了讨好别人——尤其是同学,她用过各种各样的 方法,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
    ,嘲笑她穷,嘲笑她的衣服有多难看。她还记得,一 次学校要换书桌,交几十元就可以将破旧的木桌换成 漂亮的铁桌,其他同学都交钱了,唯独她交不起钱,
    于是全班只有她一个人用的是破旧的木桌,其他同学 用的都是崭新的铁桌,那种对照分外显眼。老师把她 安排到*角落的地方,同学们也常去奚落她。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小学 四年级的时候,她想到了自杀。她接连想了好几天, 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后,一个人的时候,她拿出一张纸,这边写“
    活着的理由”,那边写“死去的理由”。这边只有寥 寥几个,那边则是长长的一列。 写完之后,看着这张纸,她感到无比悲伤,于是
    哭起来,开始是啜泣,但慢慢变成了号啕大哭。以前 她也哭过不少次,但没有哪一次如此伤心。 她哭了好久好久,仿佛都没了时间的概念。但哭
    到*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她 说:“你很惨,**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她计划明年去巴黎学设计 这句话救了她。
    本来,当看到“活着的理由”如此之少,而“死 去的理由”如此之多时,她已决意自杀,但内心深处 突然蹦出的这句话给了她意想不到的力量,让她有了 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不仅如此,这句话还极大地改变了她。她不再关 注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再惧怕别人对她的拒*和嘲 讽。并且,奇怪的是,自从好好哭了这一场后,好像
    也很少有人再肆意地奚落她了。 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渐渐有了朋友,先是一个 、两个……到了初中后,她已有了许多朋友,有人还 成了她的粉丝,有男孩开始给她写情书。
    她的人生构想也越来越清晰,职高时就开始打工 ,做过酒店服务员、啤酒女郎和酒吧歌手等。2000年 职高毕业时,她已攒下几千元,但把多数钱留给了花
    花公子爸爸,自己拿着几百元来到广州“闯世界”。 来广州后,她做过化妆品推销员、杂志业务员等 工作。她*近辞去了所有工作,自己经营一家时尚小
    店,并在广西南宁开了一家分店。 目前,她*大的梦想是去法国学服装设计,已准 备好了学费和生活费,计划明年去巴黎。 我刚来广州时就认识了Z,她让我印象*深的一
    次是2002年圣诞节,她邀请我去她家里过节。我以为 就是几个人的小聚会,没想到是一个很盛大的节目, *后到了28个人,硕士、公务员、律师……形形色色
    的人都有,而她作为一个职高毕业生,却没有丝毫的 自卑。 我把Z的故事给我的许多学心理学的同学和朋友 讲过,大家一致承认:她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例外”
    ,那么悲惨的童年居然没有阻挡她成长为一个心灵健 康的女孩,实在是令人惊讶。那么,这个“例外”是 怎样发生的呢? 以后我只为自己跳舞
    关键的答案就是那一次悲伤,那次悲伤令她接受 了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惨,**惨”。 妈妈离开她、爸爸不关爱她、爷爷奶奶去世、老
    师和同学经常奚落她等,都是“**惨”的事实,这 些事实一旦发生,就永远不可能*改了。 但是,我们经常和“永远不可能*改”的悲剧较
    劲,这是我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 其实,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 ,它之所以*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
    自己人生的悲剧性。你很惨,没人爱你,这种事实太 难以承受了,于是你骗自己,对自己也对别人说,你 很好,你很幸福,其实很多人爱你。这种自我欺骗的
    方式暂时会令自己好受一些,但它*终在我们的精神 中竖了一堵墙,将我们的心与人生真相隔离开来,而 我们的心也越来越缺乏营养,*终这颗心不敢碰触的
    人生真相也越来越多,所谓的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Z四年级之前正是如此,她拒*承认很少有人爱 她的人生真相,于是她神经质地极其在乎别人的评价
    ,无比渴望得到亲友、同学和老师的关爱。爸爸妈妈 没有给她的,她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但没有人愿承 担这种重量,于是大家对她的索取都有些抵触。她的
    一个表哥说,小时候的Z尽管看上去很乖巧,但他觉 得她心中总有一股强烈的怨气,这让他和亲友都有些 不喜欢她。 但通过那次畅快的哭泣,她*终承认了这一人生
    真相,她不再和这个人生真相较劲,不再把力气花在 刻意迎合别人的努力上。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Z说,如果说那次哭泣前后
    有什么*大的改变,就是:“以前我围着别人转,总 渴求别人给我什么;以后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只为自己跳舞。


****************************************************************************************************************************

为何越爱越孤独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73472

  • 作者:武志红

  • 出版日期:2018-04-01

  • 印刷日期:2018-04-0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印次:1




  •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诚心之作!全彩增订! 送给千万年 轻人的心智开启读物!
    愿你拥有被 爱照亮的生命!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揭示孤独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看到关系真实样子,用爱照亮彼此的生命。
    在各种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职场关系”、“与金钱财富的关系”、“与生命的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中,你是否一直隐藏着从未消散的孤独感?在本书中,武志红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揭示了我们的孤独感产生的深层心理机制,解答了人们各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你觉醒自我,走出小我。见识通透,是一本帮助你了解自我,解开自我探索谜团的**读本。不同时期来读,你将会有不同的收获。
    本书特色: 1.在武志红老 师的指导下对全书内容做了全面的精校和修订。帮助读者*好地认识自我。
    2.四色印刷,封面特邀**插画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范薇为本书专门绘制。内文特选90g画萱纸,新增多幅范薇老师的手绘精美彩插,品相精美,值得收藏。
    以《十诫》和《蓝》《白》《红》三部曲等影片闻名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武志红"



  • ?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
    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帮助你看见关系的真实样子,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利与控制的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使自恋变为自爱。
    能“救人”的心理医生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还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武志红"



  • ?



    "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等各大城市开办心乐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室,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中国式的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著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身体知道答案》等系列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 ?



    "Part1拆掉自恋的高墙
    我们心中都有一堵**自恋的墙- 002
    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 010
    我们都是受虐狂吗?- 020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 033
    尊重你的选择,走出自恋幻觉- 045

    Part2为何我们越爱越孤独
    打破迷思——“你爱我就该按我想的去做”-058
    支配欲太强的人内心逻辑是怎样的?-070
    因为强加,爱成了咫尺天涯-081
    过火的自信=自卑?-087
    **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097

    Part3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低挫折商是怎么被炼成的?-108
    调皮的孩子*有能量-116
    他们为什么好吃?-122
    成熟意味着同时接纳好与坏-131
    人善被人欺!为什么?-142

    Part4故事是追寻现实的载体
    誓死的忠诚可能是爱的*灰-154
    天才为什么自甘堕落?-163
    永远保持一颗柔软的心-176
    多少感情因逃离孤寂而生?-188
    没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羞愧-191
    感情寂灭的一代宗师-195
    阿凡达:一个万物有灵的童话-199
    蝙蝠侠的俄狄浦斯情结-208
    每个人都以为他的逻辑是正确的-211
    如何在自我与现世间达成一个平衡?-221
    雨果的“悲惨世界”-228
    "



  • ?



    "我们心中都有一堵**自恋的墙
    “有没有可能,我们在心中建一座足够坚固的墙,足以抵抗一切打击?” *近,去一家咨询机构做关于灾后心理干预的讲座时,一位听众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它不可能坚硬到“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其中,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大的力量。
    然而,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并与其他人建立起真爱的关系;也只有看到*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获得真正的解脱。
    并且,在自己构筑起来的墙内,每个人都是自恋的、扬扬自得的、自以为正确的。
    例如,看起来*谦逊的人,骨子里也是以谦逊为荣的;看起来*痛苦的人,也是一边痛苦一边自大的。
    所以,我们本能上都是抵触改变的,因为那意味着要拆掉这堵自恋之墙。
    前不久,我一个朋友X去做近视眼手术。当被固定在病床上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时,她陷入了***的恐惧中。
    “好像我要死了,甚至比死还可怕,”她回忆说,“好像一切都消失了,一切都不存在了。我胡乱伸出手去,却什么都抓不住,就像是自己溺水了,却发现周围连一棵可以起心理安慰作用的稻草都没有。”
    为了对抗这种恐惧,她做了一件事情——胡思乱想,想象自己是待宰割的羔羊,而到底会有谁来救她。
    这样一想象,她觉得好受了很多。
    然而,我对她说,假若她不这样想象,不做任何对抗,而是听任自己沉浸在这种恐惧中,她*后就会得救。
    说得救,是因为她是一个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女子。她极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很难与他人建立起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在我看来,导致这一结果的核心问题是她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因为她越在乎对方,就越容易把她头脑中想象的恋人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这时对方就会觉得离她越远。
    但为什么她会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呢?因为,当和恋人在一起时,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她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她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道理,对于这个道理,明朝大哲学家***用八个字做过概括:“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不败的秘密
    ***是中国历***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我看来,他堪与老子媲美。并且,他还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哲学*非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用到政治上,***成了**流的政治家,和他较劲的对手不管多强大,*后都败给了他;用到战争上,***则成了对方眼中*可怕的军事家。
    他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八字箴言时,正值江西的宁王造反,而他作为当地的*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他的一个下属抱着一腔爱国热情想与宁王奋不顾身地作战。***问:“兵法的要义是什么?”这个下属答不上来,而***随即讲了他的兵法要义,就是这八字箴言。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然而,*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这些没有被觉察的“妄动”就是潜意识。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我们以为,自己是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的,但其实,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
    这时,我们的行动就有点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宁王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后来犯了很多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然而,作为对手,如果***的心也处于同样的“妄动”状态,他一样也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
    然而,***的“心”可以不动。如果他的心不动,就像是一面空明的镜子,宁王的“妄动”就会清晰地映照在这面镜子上,而其致命的缺陷就会被***一览无余。结果,***可以随时抓住宁王的漏洞,从而“随机而动”,不仅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制人。
    相反,如果我们的心先动了,并且还对自己的念头特执着,那么就会看不到事情的本相,而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在“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理念指引下,***成了敌人眼中*可怕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未尝有败绩。他去世前一年,两广再次叛乱,其他人均无法平叛,朝廷不得已再请***出山。孰料,叛匪一听说鼎鼎大名的***要来,就立即投降了。
    为什么越爱越孤独
    以上都是太伟大的例子,有点扯远了,我们再回到X的小故事上来。
    其实,X的心也是先动了,而且动得很厉害,结果看不到事实的本相。
    事实的本相很简单——医生是帮她的,而她已先动的心是恐惧中藏着被迫害的念头。即她对周围所有人都有戒心,她潜意识中认定所有人和她建立关系都是为了攻击和控制她。
    她有这样的念头,也是因为她童年时有过这样的人际关系——她妈妈对她的控制欲望太强烈,这意味着她妈妈一直试图过分侵入她的空间。同时,她妈妈还一直给她讲人多可怕,让她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这些加在一起令她的心很容易处于“妄动”状态——认为“别人都是来害我的”。所以,尽管她意识上知道医生是来帮自己的,但潜意识里却认为医生是害自己的,并因而充满了恐惧。
    这不仅是她躺在病床上那一刻的感受,*是她时时刻刻的感受。这种恐惧就像是一种背景音,一直弥散在她的内心深处,令她时刻都处于不安全感中。为了对抗这种弥散的恐惧,她会忙碌地做事,喋喋不休地说话,拼命地学习和思考,总之是不能停歇下来。如果停歇下来,这种恐惧就会将她吞噬。
    这样一来,对抗似乎是有道理的。
    但是,假若她听任自己沉浸在这种恐惧中,不去做任何对抗,而是让念头或意识像水一样在心中流动,*后那一刻,她就会全然明白,这种恐惧到底是怎么来的。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称,**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假若X能在那一瞬间全然明白那种弥散的恐惧是什么,就意味着她在这一角落上的光被点亮了,这时就会立即得救。
    怎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是,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地流动。这时,我们会发现念头一个接一个,但当念头可以停歇时,真相会自然映现。
    一个读者在我发在天涯论坛的帖子《谎言中的***: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留言中写道,她发现自己冷酷无情,经常不合时宜地哈哈大笑。*近一次是看体育比赛时,有两个运动员猛烈地撞在一起,其中一个被撞得鲜血淋漓。看到这一幕后,她哈哈大笑了起来。这引起了一起看球的丈夫的不满,他斥责她为何如此麻木。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她也不懂,自己为何如此冷血。
    后来,她按照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做了一下,先是回想起她冷血时的画面,然后让念头自然流动。结果,念头终于停歇时,她脑海里映现了一个暴力画面:爸爸一拳打在妈妈的脸上,妈妈血流满面。并且,这个画面出来后,她心中有说不出的畅快。
    这个画面就是答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之所以对运动员撞在一起不自觉地幸灾乐祸,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有“妄动”。具体而言,是她渴望爸爸揍妈妈一通。原来,她的妈妈喜欢挑剔和唠叨,爸爸喜欢沉默,而她觉得爸爸对妈妈忍让得太过分了,所以曾希望爸爸揍妈妈。可是,打人本来就不好,而她作为女儿又怎么能希望爸爸打妈妈呢?所以这种念头*初一产生,她立即和它进行对抗。对抗貌似成功了,这个念头她再也意识不到了。但这不过是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了而已,并*终变成令她失控的“妄动”源头。
    “小我”由无数妄念组成
    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称,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思维给控制住了,当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我们不自觉地会去实现它。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思维的流动,既不去实现它,也不与它对抗,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思维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随即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对于这个读者而言,她产生希望爸爸揍妈妈一顿的念头乍一看是不好的,但这个念头的产生却是源自她对父母失衡的关系的自然反应。从这一点而言,这个念头的产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她继续让思维自然流动,那么她还会发现这个念头背后还藏着其他的念头。而一旦*后那个念头出现,她便会明白她与父母的三角关系的实质,然后自动放下前面那个暴力的念头。
    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无数相互矛盾的念头,以及围绕着这些念头的种种努力组成了我们的“小我”,也即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通常,当你说“我如何如何”时,你其实说的都是这个“小我”。我们很容易执着于“小我”中,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
    每个人的“小我”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追求快乐,将快乐视为*重要的事情;有人经常沉溺在痛苦中,视痛苦为必然;有人视助人为**原则;有人则将索取视为理所应当……总之,我们都在“小我”之墙所围成的院落内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但不管这个院落内所奉行的法则看起来是多么美好或伟大,它们都是我们与其他人、其他存在乃至世间万物建立真实联系的障碍。
    因此,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与别人相爱,但这个*普遍的欲望却很容易成为奢望。
    并且,这时我们越自以为是,越以自己的“小我”为荣,我们相爱的渴望就越会成为以我的“小我”消灭对方的“小我”的战争。
    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写了一本名为《钝感力》的“心灵鸡汤”。其大意是,相对比较迟钝的人才*易与人相处,也*能忍受挫折,因为他的心比较钝。
    这种说法是很有问题的。例如,心理学中所说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是*难与人相处的一种人,因为他们**情绪化,渴望亲密关系,但一旦建立起亲密关系,又会忍不住大肆地攻击恋人。而恋人受不了想离开他们时,他们便容易有自伤甚至自杀的**行为。
    不过,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却很容易和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相处,因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普遍既自大又迟钝,由于他们心中那堵自恋的墙太坚硬了,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的情绪化或许会给别人带来很大困扰,但却刺透不了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恋之墙。
    心不动的瞬间*有洞察力
    不管我去哪里做讲座,*后都会有人问类似的问题:请问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或我的配偶变得*好?
    提类似问题的人,都是缩身于“小我”的墙内,并试图将别人纳入自己的墙内,这怎么可能呢?
    试着去了解一下你的内心,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头脑中有着仿佛永不停歇的念头。然而,如果你想发现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须有空隙。
    以前,我经常自诩看人的眼光很厉害,一般是**眼,*多也不超过5分钟,我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也几乎从来没有欺骗过我。
    现在,我明白,这不是我多厉害,而是因为和人初相识时,我容易有不那么自恋的瞬间。在那样的瞬间,我的念头之河停止了流动,心中出现了空隙。这时,我的心会自然而然地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正如***所言,我这时是“此心不动”。
    对我而言,这样的时刻一般都是不自觉地出现的。假若我一开始就抱定一个念头,我非要把对方看清楚,那么,我反而容易出错。也就是说,这时我的心动了,而心一动,我看见的就是我的心投射到对方身上的自己的“妄念”,而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了。
    所以,我赞成这种说法: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放下。若想看到别人和其他事物的真实存在,你至少要有某个时刻,可以放下你的“小我”。"


**************************************************************************************************************************************


为何爱会伤人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ISBN:9787550283015

  • 作者:武志红

  • 页数:273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52千字



  • 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爱情的知识,多数其实是关于迷恋的。迷恋的爱,是虚假的你与幻想中的对象之恋爱。因而,我们发展出种种爱情的病来。真要走到真爱,就必须活出真实的自己,同时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真实存在。武志红著的《为何爱会伤人(珍藏版)》从全新的视角解读爱情,提出从“认识自己内心”的角度来看待爱情。爱情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对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出了偏差。


  • ?



    从轮回到孵化器
    PART 1 爱情,是一种轮回
    迷恋:源自幻象的爱
    一见钟情或是致命**
    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
    七年之痒:寻找真爱的契机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迷人的爱——*望的爱
    每一次缘分都是一个功课
    PART 2 难以避免的爱情战争
    Kim的拯救情结之真相
    要**,还是要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毁了张柏芝的婚姻
    支配与服从的双重奏(一)
    支配与服从的双重奏(二)
    夫妻吵架:隐秘的权力斗争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放下亲密关系中的挡箭牌
    警惕你身边的隐形攻击
    慎防亲密关系中的洗脑
    恋爱,是为父母而谈吗
    四年没**,到底错在谁
    PART 3 任何选择都有道理
    谁是你人格的对立面
    谁是你的第三者
    我杀死了一个岁女孩
    解梦:忠实男友屡有新欢
    她们为何偏偏做第三者
    她们为何非杀人犯不嫁
    要求恋人鼓励我过分吗
    万里之外的爱
    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
    PART 4 阴谋与爱情
    男人是个什么东西
    女人是个什么东西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码
    重新发现你的父亲
    发现爱的证明
    给到手的幸福盖个戳
    放下爱情的神话
    将你的心打开


  • ?


    才使用了这一特殊方式。
    这两起事件,很容易被认为“目的很好,方式不
    对”,但在我看来,这两起事件的目的一样有问题。
    什么问题?即权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