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為何愛會傷人 共3冊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越愛越孤獨+為何愛會傷人 共3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武誌紅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思睿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華僑
ISBN:9787511367693
商品編碼:27043993963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升級版)



  • 齣版社:中國華僑

  • ISBN:9787511367693

  • 作者:武誌紅

  • 頁數:246

  • 齣版日期:2017-07-01

  • 印刷日期:2017-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8韆字



  • 我們一直以為一些負麵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是不好的,甚至認為這些是不完美的,阻礙瞭我們成長,我們努力去避免和剋服它們。作者從新的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這些壞情緒,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麵意義。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而且這些情緒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並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真實勝過完美。我們要做的不是滅掉內心的魔鬼,而是去認識並擁抱它,活齣真正的自我!

    本書重點闡述: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不要和惡習較勁,因為惡習代錶著你內心的需要,你隻能理解它並接受它。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不論是憂傷、憤怒,還是焦慮、嫉妒等,假若你學會敏銳捕捉並坦然接受它們,那麼你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成長。
    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
    你必須清楚地知道你的憤怒,並知道為什麼會這麼憤怒,然後富有智慧地去處理它。
    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的清白
    內疚是大自然的饋贈,它在提醒我們,你的一個關係需要調整瞭。
    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
    恐懼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因為很多時候,隻有恐懼纔能強有力地提醒你,什麼是*重要的。
    隻有在人群中,纔能認識自己
    任何一個你在乎的關係,其實都是一麵心靈的鏡子,可以照齣你內心的秘密來。
    說齣“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
    所謂接受,即直麵我們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情一旦發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麼親密的人,我們都不能指望他們為自己而改變。
    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徵程
    心靈的成長並非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儀式來呼應心靈成長的節拍。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與接納痛苦的程度成正比,擁抱你的痛苦,這是成為你自己的必經之路。
    —武誌紅


  • ?


    武誌紅,資深心理谘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傢,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與碩士,師從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傢錢銘怡教授,創辦武誌紅心理工作室。
    著有《為何傢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為何越愛越孤獨》《七個心理寓言》《心靈的七種兵器》《解讀“瘋狂”》與《活齣你的小宇宙》等作品,總銷量超百萬冊。


  • ?


    CHAPTER
    1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心靈成長書吧:《剋服焦慮》
    CHAPTER 2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每一次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
    越控製,越失序
    對抗痛苦纔是痛苦主源
    越快樂,越悲傷?
    **挫摺:變逆境為機遇
    心靈成長書吧:《體驗悲哀》
    CHAPTER 3 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
    憤怒:你的力量之泉
    嚮創可貼式的愛說“不”
    如何與傳銷者談話
    “走飯”之死與快樂王子的“鉛心”
    CHAPTER 4 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的清白
    從承受內疚開始
    你的欲望不是罪
    自卑,隻是因為缺乏愛
    心靈成長書吧:《女心理師》
    CHAPTER 5 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重要
    無須戰勝恐懼
    好好活著是*好的想念
    人生為什麼會輪迴?
    溫柔地對待你的疾病
    身體是心靈的鏡子
    心靈成長書吧:《關於壞人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切》
    CHAPTER 6 隻有在人群中,纔能認識自己
    在關係的鏡子前審視自己,理解自己
    關上車窗,關上心房
    我們為什麼需要崇拜誰?
    心靈成長書吧:《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CHAPTER 7 說齣“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
    學會接受自己
    寬容自己,纔能寬以待人
    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結語
    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徵程


  • ?


    一個人在原生傢庭中的關係決定瞭這個人的心理
    健康程度。這是臨床心理學的一個基本理論,用我的 話概括來說就是:問題,在關係中産生。 不過,總會有例外,我們總能見到一些特殊的人
    ,他們的童年****悲慘,但他們卻擁有很健康的 心靈。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她的拯救者:一次*深的悲傷 在廣州建設六馬路上開著一個時尚小店的24歲女
    孩Z就是一個例外。她是成都人,兩三歲時,媽媽與 爸爸離婚,從此失去聯係,一直到現在都不知所終。 她爸爸是個花花公子,對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斷,但
    對女兒一直缺乏關照。 爺爺奶奶對她不錯。但是,她5歲時,奶奶去世 ;6歲時,爺爺去世。其他的親人中,姑姑對她很好 ,當爸爸把錢花在情人身上而忘瞭她的學雜費時,都
    是姑姑幫她墊上的。 這是很糟糕的童年,這種條件下的孩子,一般會 有種種心理問題。 幼小的Z也不例外,她特彆在乎彆人對她的評價
    ,特彆懼怕被親友、同學和同齡的孩子疏遠甚至傷害 。為瞭討好彆人——尤其是同學,她用過各種各樣的 方法,但是,沒有一個同學喜歡她,大傢總是嘲笑她
    ,嘲笑她窮,嘲笑她的衣服有多難看。她還記得,一 次學校要換書桌,交幾十元就可以將破舊的木桌換成 漂亮的鐵桌,其他同學都交錢瞭,唯獨她交不起錢,
    於是全班隻有她一個人用的是破舊的木桌,其他同學 用的都是嶄新的鐵桌,那種對照分外顯眼。老師把她 安排到*角落的地方,同學們也常去奚落她。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她終於承受不住瞭。小學 四年級的時候,她想到瞭自殺。她接連想瞭好幾天, 問自己為什麼要活著。 *後,一個人的時候,她拿齣一張紙,這邊寫“
    活著的理由”,那邊寫“死去的理由”。這邊隻有寥 寥幾個,那邊則是長長的一列。 寫完之後,看著這張紙,她感到無比悲傷,於是
    哭起來,開始是啜泣,但慢慢變成瞭號啕大哭。以前 她也哭過不少次,但沒有哪一次如此傷心。 她哭瞭好久好久,仿佛都沒瞭時間的概念。但哭
    到*傷心的時候,她內心深處突然蹦齣一個聲音對她 說:“你很慘,**慘,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她計劃明年去巴黎學設計 這句話救瞭她。
    本來,當看到“活著的理由”如此之少,而“死 去的理由”如此之多時,她已決意自殺,但內心深處 突然蹦齣的這句話給瞭她意想不到的力量,讓她有瞭 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不僅如此,這句話還極大地改變瞭她。她不再關 注彆人對她的評價,也不再懼怕彆人對她的拒*和嘲 諷。並且,奇怪的是,自從好好哭瞭這一場後,好像
    也很少有人再肆意地奚落她瞭。 她的性格越來越開朗,漸漸有瞭朋友,先是一個 、兩個……到瞭初中後,她已有瞭許多朋友,有人還 成瞭她的粉絲,有男孩開始給她寫情書。
    她的人生構想也越來越清晰,職高時就開始打工 ,做過酒店服務員、啤酒女郎和酒吧歌手等。2000年 職高畢業時,她已攢下幾韆元,但把多數錢留給瞭花
    花公子爸爸,自己拿著幾百元來到廣州“闖世界”。 來廣州後,她做過化妝品推銷員、雜誌業務員等 工作。她*近辭去瞭所有工作,自己經營一傢時尚小
    店,並在廣西南寜開瞭一傢分店。 目前,她*大的夢想是去法國學服裝設計,已準 備好瞭學費和生活費,計劃明年去巴黎。 我剛來廣州時就認識瞭Z,她讓我印象*深的一
    次是2002年聖誕節,她邀請我去她傢裏過節。我以為 就是幾個人的小聚會,沒想到是一個很盛大的節目, *後到瞭28個人,碩士、公務員、律師……形形色色
    的人都有,而她作為一個職高畢業生,卻沒有絲毫的 自卑。 我把Z的故事給我的許多學心理學的同學和朋友 講過,大傢一緻承認:她是心理學上的一個“例外”
    ,那麼悲慘的童年居然沒有阻擋她成長為一個心靈健 康的女孩,實在是令人驚訝。那麼,這個“例外”是 怎樣發生的呢? 以後我隻為自己跳舞
    關鍵的答案就是那一次悲傷,那次悲傷令她接受 瞭自己的人生真相——“你很慘,**慘”。 媽媽離開她、爸爸不關愛她、爺爺奶奶去世、老
    師和同學經常奚落她等,都是“**慘”的事實,這 些事實一旦發生,就永遠不可能*改瞭。 但是,我們經常和“永遠不可能*改”的悲劇較
    勁,這是我們産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原因。 其實,人生的悲劇本身並不一定會導緻心理問題 ,它之所以*後令我們陷入睏境,是因為我們想否認
    自己人生的悲劇性。你很慘,沒人愛你,這種事實太 難以承受瞭,於是你騙自己,對自己也對彆人說,你 很好,你很幸福,其實很多人愛你。這種自我欺騙的
    方式暫時會令自己好受一些,但它*終在我們的精神 中竪瞭一堵牆,將我們的心與人生真相隔離開來,而 我們的心也越來越缺乏營養,*終這顆心不敢碰觸的
    人生真相也越來越多,所謂的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Z四年級之前正是如此,她拒*承認很少有人愛 她的人生真相,於是她神經質地極其在乎彆人的評價
    ,無比渴望得到親友、同學和老師的關愛。爸爸媽媽 沒有給她的,她渴望從彆人那裏得到。但沒有人願承 擔這種重量,於是大傢對她的索取都有些抵觸。她的
    一個錶哥說,小時候的Z盡管看上去很乖巧,但他覺 得她心中總有一股強烈的怨氣,這讓他和親友都有些 不喜歡她。 但通過那次暢快的哭泣,她*終承認瞭這一人生
    真相,她不再和這個人生真相較勁,不再把力氣花在 刻意迎閤彆人的努力上。 這是很關鍵的一點。Z說,如果說那次哭泣前後
    有什麼*大的改變,就是:“以前我圍著彆人轉,總 渴求彆人給我什麼;以後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隻為自己跳舞。


****************************************************************************************************************************

為何越愛越孤獨

  •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 ISBN:9787511373472

  • 作者:武誌紅

  • 齣版日期:2018-04-01

  • 印刷日期:2018-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知名心理學傢武誌紅誠心之作!全彩增訂! 送給韆萬年 輕人的心智開啓讀物!
    願你擁有被 愛照亮的生命! 傢是港灣,可為何傢會傷人? 愛意味著融閤,可為何越愛越孤獨? 揭示孤獨背後的心理機製,幫助我們看到關係真實樣子,用愛照亮彼此的生命。
    在各種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傢庭關係”、“職場關係”、“與金錢財富的關係”、“與生命的關係”以及“與自己的關係”中,你是否一直隱藏著從未消散的孤獨感?在本書中,武誌紅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結閤大量真實案例,揭示瞭我們的孤獨感産生的深層心理機製,解答瞭人們各種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有助於你覺醒自我,走齣小我。見識通透,是一本幫助你瞭解自我,解開自我探索謎團的**讀本。不同時期來讀,你將會有不同的收獲。
    本書特色: 1.在武誌紅老 師的指導下對全書內容做瞭全麵的精校和修訂。幫助讀者*好地認識自我。
    2.四色印刷,封麵特邀**插畫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範薇為本書專門繪製。內文特選90g畫萱紙,新增多幅範薇老師的手繪精美彩插,品相精美,值得收藏。
    以《十誡》和《藍》《白》《紅》三部麯等影片聞名的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說過:“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會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會明白彆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工作能幫助彆人,是因為我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武誌紅"



  • ?



    "傢是港灣,可為何傢會傷人? 愛意味著融閤,可為何越愛越孤獨?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走齣孤獨,都渴望與彆人相愛。如果一個人越重要,我們就越會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對待他。
    但很多時候,這種渴望背後的潛颱詞是:因為我愛你,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迴應,去做事。而所謂的“好的方式”則常常是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彆人。
    在這種邏輯下,相愛便成瞭強加,成為控製彼此的戰爭。因為這個緣故,我們都渴望愛,都愛過,然而,要命的孤獨感卻糾纏著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親密關係成為咫尺天涯。
    極具人氣的資深心理學傢武誌紅洞悉孤獨感背後的深層心理機製,從心理學的角度,結閤大量真實案例,幫助你看見關係的真實樣子,打破橫亙在人與人之間那堵自戀的牆,結束權利與控製的遊戲,讓真愛和自由重新迴到傢人、愛人之間。使自戀變為自愛。
    能“救人”的心理醫生固然不錯,但最重要的,還是點亮你自己心中的光。——武誌紅"



  • ?



    "武誌紅 資深心理谘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傢。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傢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係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於北上廣等各大城市開辦心樂土心理谘詢中心工作室,緻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中國式的個人、傢庭與社會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著有《為何傢會傷人》《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身體知道答案》等係列作品,總銷量超百萬冊。"



  • ?



    "Part1拆掉自戀的高牆
    我們心中都有一堵**自戀的牆- 002
    遠離你自我實現的陷阱- 010
    我們都是受虐狂嗎?- 020
    我們為什麼愛評價?- 033
    尊重你的選擇,走齣自戀幻覺- 045

    Part2為何我們越愛越孤獨
    打破迷思——“你愛我就該按我想的去做”-058
    支配欲太強的人內心邏輯是怎樣的?-070
    因為強加,愛成瞭咫尺天涯-081
    過火的自信=自卑?-087
    **的女性為什麼怕成功?-097

    Part3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
    低挫摺商是怎麼被煉成的?-108
    調皮的孩子*有能量-116
    他們為什麼好吃?-122
    成熟意味著同時接納好與壞-131
    人善被人欺!為什麼?-142

    Part4故事是追尋現實的載體
    誓死的忠誠可能是愛的*灰-154
    天纔為什麼自甘墮落?-163
    永遠保持一顆柔軟的心-176
    多少感情因逃離孤寂而生?-188
    沒有被愛照亮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羞愧-191
    感情寂滅的一代宗師-195
    阿凡達:一個萬物有靈的童話-199
    蝙蝠俠的俄狄浦斯情結-208
    每個人都以為他的邏輯是正確的-211
    如何在自我與現世間達成一個平衡?-221
    雨果的“悲慘世界”-228
    "



  • ?



    "我們心中都有一堵**自戀的牆
    “有沒有可能,我們在心中建一座足夠堅固的牆,足以抵抗一切打擊?” *近,去一傢谘詢機構做關於災後心理乾預的講座時,一位聽眾問瞭我這樣一個問題。
    這是一個要命的問題。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堵牆,它不可能堅硬到“足以抵抗一切打擊”,但卻具備另一個功能:將我們圈在其中,令我們看不見彆人的真實存在,也令我們看不到*大的力量。
    然而,隻有真正看到彆人的存在,我們纔有機會走齣孤獨,並與其他人建立起真愛的關係;也隻有看到*大的力量並順從這個力量,我們纔能真正強大起來,並獲得真正的解脫。
    並且,在自己構築起來的牆內,每個人都是自戀的、揚揚自得的、自以為正確的。
    例如,看起來*謙遜的人,骨子裏也是以謙遜為榮的;看起來*痛苦的人,也是一邊痛苦一邊自大的。
    所以,我們本能上都是抵觸改變的,因為那意味著要拆掉這堵自戀之牆。
    前不久,我一個朋友X去做近視眼手術。當被固定在病床上不能動彈,也不能說話時,她陷入瞭***的恐懼中。
    “好像我要死瞭,甚至比死還可怕,”她迴憶說,“好像一切都消失瞭,一切都不存在瞭。我鬍亂伸齣手去,卻什麼都抓不住,就像是自己溺水瞭,卻發現周圍連一棵可以起心理安慰作用的稻草都沒有。”
    為瞭對抗這種恐懼,她做瞭一件事情——鬍思亂想,想象自己是待宰割的羔羊,而到底會有誰來救她。
    這樣一想象,她覺得好受瞭很多。
    然而,我對她說,假若她不這樣想象,不做任何對抗,而是聽任自己沉浸在這種恐懼中,她*後就會得救。
    說得救,是因為她是一個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女子。她極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卻很難與他人建立起穩定而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在我看來,導緻這一結果的核心問題是她看不到戀人的真實存在。因為她越在乎對方,就越容易把她頭腦中想象的戀人形象投射到對方身上,而這時對方就會覺得離她越遠。
    但為什麼她會看不到戀人的真實存在呢?因為,當和戀人在一起時,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時,她的心理活動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她一直在行動、想象或思考,她的心從來沒有留下空隙。然而,隻有當我們的心理活動能在某些時刻停頓下來,我們的心纔能感應到對方的真實存在。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道理,對於這個道理,明朝大哲學傢***用八個字做過概括:“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不敗的秘密
    ***是中國曆***偉大的哲學傢之一。在我看來,他堪與老子媲美。並且,他還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偉大的文學傢、政治傢和軍事傢。他的哲學*非書齋裏的空想,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學以緻用的東西。用到政治上,***成瞭**流的政治傢,和他較勁的對手不管多強大,*後都敗給瞭他;用到戰爭上,***則成瞭對方眼中*可怕的軍事傢。
    他提齣“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八字箴言時,正值江西的寜王造反,而他作為當地的*高官員負責平叛。當時,他的一個下屬抱著一腔愛國熱情想與寜王奮不顧身地作戰。***問:“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而***隨即講瞭他的兵法要義,就是這八字箴言。
    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我們的心經常處於“妄動”狀態,即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然而,*大多數人對自己的“妄動”沒有覺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術語,這些沒有被覺察的“妄動”就是潛意識。當我們被潛意識所控製時,我們就會處於程度不同的失控狀態。我們以為,自己是根據意識層麵的某種想法去行動的,但其實,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潛意識在驅使著自己這樣做。
    這時,我們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寜王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後來犯瞭很多戰略和戰術上的錯誤。然而,作為對手,如果***的心也處於同樣的“妄動”狀態,他一樣也會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
    然而,***的“心”可以不動。如果他的心不動,就像是一麵空明的鏡子,寜王的“妄動”就會清晰地映照在這麵鏡子上,而其緻命的缺陷就會被***一覽無餘。結果,***可以隨時抓住寜王的漏洞,從而“隨機而動”,不僅可先發製人,也可後發製人。
    相反,如果我們的心先動瞭,並且還對自己的念頭特執著,那麼就會看不到事情的本相,而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在“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理念指引下,***成瞭敵人眼中*可怕的軍事傢,他一生打仗無數,未嘗有敗績。他去世前一年,兩廣再次叛亂,其他人均無法平叛,朝廷不得已再請***齣山。孰料,叛匪一聽說鼎鼎大名的***要來,就立即投降瞭。
    為什麼越愛越孤獨
    以上都是太偉大的例子,有點扯遠瞭,我們再迴到X的小故事上來。
    其實,X的心也是先動瞭,而且動得很厲害,結果看不到事實的本相。
    事實的本相很簡單——醫生是幫她的,而她已先動的心是恐懼中藏著被迫害的念頭。即她對周圍所有人都有戒心,她潛意識中認定所有人和她建立關係都是為瞭攻擊和控製她。
    她有這樣的念頭,也是因為她童年時有過這樣的人際關係——她媽媽對她的控製欲望太強烈,這意味著她媽媽一直試圖過分侵入她的空間。同時,她媽媽還一直給她講人多可怕,讓她一定要加強自我保護。這些加在一起令她的心很容易處於“妄動”狀態——認為“彆人都是來害我的”。所以,盡管她意識上知道醫生是來幫自己的,但潛意識裏卻認為醫生是害自己的,並因而充滿瞭恐懼。
    這不僅是她躺在病床上那一刻的感受,*是她時時刻刻的感受。這種恐懼就像是一種背景音,一直彌散在她的內心深處,令她時刻都處於不安全感中。為瞭對抗這種彌散的恐懼,她會忙碌地做事,喋喋不休地說話,拼命地學習和思考,總之是不能停歇下來。如果停歇下來,這種恐懼就會將她吞噬。
    這樣一來,對抗似乎是有道理的。
    但是,假若她聽任自己沉浸在這種恐懼中,不去做任何對抗,而是讓念頭或意識像水一樣在心中流動,*後那一刻,她就會全然明白,這種恐懼到底是怎麼來的。
    印度哲人剋裏希那穆提稱,**重要的是點亮你自己心中的光。假若X能在那一瞬間全然明白那種彌散的恐懼是什麼,就意味著她在這一角落上的光被點亮瞭,這時就會立即得救。
    怎麼可以做到這一點呢?剋裏希那穆提的方法是,不做任何抵抗,讓心中的念頭自然地流動。這時,我們會發現念頭一個接一個,但當念頭可以停歇時,真相會自然映現。
    一個讀者在我發在天涯論壇的帖子《謊言中的***: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留言中寫道,她發現自己冷酷無情,經常不閤時宜地哈哈大笑。*近一次是看體育比賽時,有兩個運動員猛烈地撞在一起,其中一個被撞得鮮血淋灕。看到這一幕後,她哈哈大笑瞭起來。這引起瞭一起看球的丈夫的不滿,他斥責她為何如此麻木。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她也不懂,自己為何如此冷血。
    後來,她按照剋裏希那穆提的方法做瞭一下,先是迴想起她冷血時的畫麵,然後讓念頭自然流動。結果,念頭終於停歇時,她腦海裏映現瞭一個暴力畫麵:爸爸一拳打在媽媽的臉上,媽媽血流滿麵。並且,這個畫麵齣來後,她心中有說不齣的暢快。
    這個畫麵就是答案。由此,我們可以看齣,她之所以對運動員撞在一起不自覺地幸災樂禍,是因為她的內心深處有“妄動”。具體而言,是她渴望爸爸揍媽媽一通。原來,她的媽媽喜歡挑剔和嘮叨,爸爸喜歡沉默,而她覺得爸爸對媽媽忍讓得太過分瞭,所以曾希望爸爸揍媽媽。可是,打人本來就不好,而她作為女兒又怎麼能希望爸爸打媽媽呢?所以這種念頭*初一産生,她立即和它進行對抗。對抗貌似成功瞭,這個念頭她再也意識不到瞭。但這不過是壓抑到潛意識中去瞭而已,並*終變成令她失控的“妄動”源頭。
    “小我”由無數妄念組成
    德國哲人埃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當下的力量》中稱,我們*大多數人都被思維給控製住瞭,當頭腦中齣現一個念頭時,我們不自覺地會去實現它。但如果我們能覺察到思維的流動,既不去實現它,也不與它對抗,那麼我們就會很容易理解思維的閤理和不閤理之處,隨即從思維中解脫齣來。
    對於這個讀者而言,她産生希望爸爸揍媽媽一頓的念頭乍一看是不好的,但這個念頭的産生卻是源自她對父母失衡的關係的自然反應。從這一點而言,這個念頭的産生是閤理的。但是,如果她繼續讓思維自然流動,那麼她還會發現這個念頭背後還藏著其他的念頭。而一旦*後那個念頭齣現,她便會明白她與父母的三角關係的實質,然後自動放下前麵那個暴力的念頭。
    埃剋哈特·托利認為,無數相互矛盾的念頭,以及圍繞著這些念頭的種種努力組成瞭我們的“小我”,也即心理學傢所說的“自我”。通常,當你說“我如何如何”時,你其實說的都是這個“小我”。我們很容易執著於“小我”中,這時,“小我”就會成為一堵無形的牆,阻礙我們內心深處的“真我”與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聯係。
    每個人的“小我”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歡追求快樂,將快樂視為*重要的事情;有人經常沉溺在痛苦中,視痛苦為必然;有人視助人為**原則;有人則將索取視為理所應當……總之,我們都在“小我”之牆所圍成的院落內過著自以為是的生活。但不管這個院落內所奉行的法則看起來是多麼美好或偉大,它們都是我們與其他人、其他存在乃至世間萬物建立真實聯係的障礙。
    因此,盡管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走齣孤獨,與彆人相愛,但這個*普遍的欲望卻很容易成為奢望。
    並且,這時我們越自以為是,越以自己的“小我”為榮,我們相愛的渴望就越會成為以我的“小我”消滅對方的“小我”的戰爭。
    日本小說傢渡邊淳一寫瞭一本名為《鈍感力》的“心靈雞湯”。其大意是,相對比較遲鈍的人纔*易與人相處,也*能忍受挫摺,因為他的心比較鈍。
    這種說法是很有問題的。例如,心理學中所說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是*難與人相處的一種人,因為他們**情緒化,渴望親密關係,但一旦建立起親密關係,又會忍不住大肆地攻擊戀人。而戀人受不瞭想離開他們時,他們便容易有自傷甚至自殺的**行為。
    不過,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卻很容易和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相處,因為自戀型人格障礙者普遍既自大又遲鈍,由於他們心中那堵自戀的牆太堅硬瞭,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情緒化或許會給彆人帶來很大睏擾,但卻刺透不瞭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的自戀之牆。
    心不動的瞬間*有洞察力
    不管我去哪裏做講座,*後都會有人問類似的問題:請問怎樣纔能讓我的孩子或我的配偶變得*好?
    提類似問題的人,都是縮身於“小我”的牆內,並試圖將彆人納入自己的牆內,這怎麼可能呢?
    試著去瞭解一下你的內心,你一定會發現,你的頭腦中有著仿佛永不停歇的念頭。然而,如果你想發現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彆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須有空隙。
    以前,我經常自詡看人的眼光很厲害,一般是**眼,*多也不超過5分鍾,我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而這個判斷也幾乎從來沒有欺騙過我。
    現在,我明白,這不是我多厲害,而是因為和人初相識時,我容易有不那麼自戀的瞬間。在那樣的瞬間,我的念頭之河停止瞭流動,心中齣現瞭空隙。這時,我的心會自然而然地感應到對方的真實存在。
    正如***所言,我這時是“此心不動”。
    對我而言,這樣的時刻一般都是不自覺地齣現的。假若我一開始就抱定一個念頭,我非要把對方看清楚,那麼,我反而容易齣錯。也就是說,這時我的心動瞭,而心一動,我看見的就是我的心投射到對方身上的自己的“妄念”,而不是對方的真實存在瞭。
    所以,我贊成這種說法:重要的不是做什麼,而是放下。若想看到彆人和其他事物的真實存在,你至少要有某個時刻,可以放下你的“小我”。"


**************************************************************************************************************************************


為何愛會傷人



  • 齣版社:北京聯閤

  • ISBN:9787550283015

  • 作者:武誌紅

  • 頁數:273

  • 齣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2韆字



  •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愛情的知識,多數其實是關於迷戀的。迷戀的愛,是虛假的你與幻想中的對象之戀愛。因而,我們發展齣種種愛情的病來。真要走到真愛,就必須活齣真實的自己,同時看到並尊重對方的真實存在。武誌紅著的《為何愛會傷人(珍藏版)》從全新的視角解讀愛情,提齣從“認識自己內心”的角度來看待愛情。愛情齣現問題,往往不是對方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內心齣瞭偏差。


  • ?



    從輪迴到孵化器
    PART 1 愛情,是一種輪迴
    迷戀:源自幻象的愛
    一見鍾情或是緻命**
    命運=心理的強迫性重復
    七年之癢:尋找真愛的契機
    警惕愛情的七個教條
    *迷人的愛——*望的愛
    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PART 2 難以避免的愛情戰爭
    Kim的拯救情結之真相
    要**,還是要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毀瞭張柏芝的婚姻
    支配與服從的雙重奏(一)
    支配與服從的雙重奏(二)
    夫妻吵架:隱秘的權力鬥爭
    彆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
    放下親密關係中的擋箭牌
    警惕你身邊的隱形攻擊
    慎防親密關係中的洗腦
    戀愛,是為父母而談嗎
    四年沒**,到底錯在誰
    PART 3 任何選擇都有道理
    誰是你人格的對立麵
    誰是你的第三者
    我殺死瞭一個歲女孩
    解夢:忠實男友屢有新歡
    她們為何偏偏做第三者
    她們為何非殺人犯不嫁
    要求戀人鼓勵我過分嗎
    萬裏之外的愛
    依賴與反依賴的雙重奏
    PART 4 陰謀與愛情
    男人是個什麼東西
    女人是個什麼東西
    女人,破解你的幸福密碼
    重新發現你的父親
    發現愛的證明
    給到手的幸福蓋個戳
    放下愛情的神話
    將你的心打開


  • ?


    纔使用瞭這一特殊方式。
    這兩起事件,很容易被認為“目的很好,方式不
    對”,但在我看來,這兩起事件的目的一樣有問題。
    什麼問題?即權力。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