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龙 著
图书标签:
  • 河磨玉
  • 玉石收藏
  • 玉器鉴赏
  • 收藏入门
  • 玉文化
  • 河磨玉鉴赏
  • 玉石知识
  • 宝石
  • 矿物
  • 工艺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灌云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8654
商品编码:2695308537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作者: 韩龙 开本:
YJ: 6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10
书号: 978712227865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韩龙,作家,收藏家,文玩宝玉石一线专家,中国1位系统研究南红玛瑙的收藏家,对南红玛瑙有着深入的研究和D到的见解,1次将与南红玛瑙相关的各种模糊不清的概念做了准确的定义,将南红玛瑙的分类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近年来始终活跃于文玩宝玉石前线,除南红玛瑙外,还致力于绿松石、河磨玉等宝玉石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多年来,深入河磨玉的产地、市场及终端,亲历河磨玉的发展和崛起,发表了大量河磨玉基础知识文章,在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出版有《南红玛瑙收藏与鉴赏》《绿松石收藏与鉴赏入门》等著作。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章 河磨玉的概况 / 1
什么是河磨玉 / 2
河磨玉的历史 / 8
河磨玉的产地及形成 / 12
河磨玉的开采及储量 / 16
D二章 河磨玉的分类与分级 / 23
河磨玉的分类 / 24
河磨玉的分级 / 34
D三章 河磨玉的常用名词解析与探究 / 43
“无结构” / 44
“孤山二细” / 52
D四章 河磨玉的分辨、造假与鉴别 / 55
河磨玉与岫玉的区别 / 56
河磨玉的造假与鉴别 / 60
D五章 河磨玉的玩法 / 65
河磨玉配饰及成品欣赏 / 66
河磨玉雕件及成品欣赏 / 72
河磨玉原石及成品欣赏 / 94
D六章 河磨玉的收藏与保养 / 101
河磨玉的成品制作过程 / 102
为什么说河磨玉值得收藏 / 104
河磨玉应该如何保养 / 112
D七章 收藏河磨玉应具备的心态 / 11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一、 什么是河磨玉? 河磨玉,一种产自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珍贵玉石,以其温润的质地、细腻的纹理和独特的色泽而闻名。它并非单纯的矿物集合体,而是经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天然瑰宝。其名称“河磨”寓意着玉石在黄河的冲刷与磨砺中,逐渐形成如今温润如脂的品相,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馈赠。 河磨玉的形成与黄河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其主要矿物成分与和田玉相似,多为透闪石-阳起石类矿物,但其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与众不同的蚀变和包裹过程,使其在玉质、色泽和韧性等方面展现出独到的魅力。这种独特的形成环境,也决定了河磨玉的稀有性和收藏价值。 二、 河磨玉的品质要素 鉴赏河磨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包括: 1. 玉质: 这是评估河磨玉价值的首要标准。优质的河磨玉,其玉质应该极其细腻,肉眼几乎看不到颗粒感,用放大镜观察,也应呈现出微细至纤维状的交织结构。细腻的玉质意味着其光泽更加柔和、内敛,触感温润如脂,具有极强的“凝脂感”。反之,粗糙的玉质则显得呆滞、缺乏灵气。 2. 颜色: 河磨玉的颜色种类繁多,从最常见的青色、白色,到独特的黄色、绿色、灰色,甚至还有少见的红色和黑色。颜色并非越鲜艳越好,关键在于其“正”、“匀”、“清”。“正”是指颜色纯正,不偏杂;“匀”是指颜色分布均匀,无明显“花斑”或“石蜡”;“清”是指颜色清透,不浑浊。特别是青玉和白玉,其色泽的微妙变化,往往是区分品质高低的重要依据。例如,一些带有“皮色”的河磨玉,其皮色与玉肉的过渡自然、浑然天成,也极具观赏价值。 3. 光泽: 河磨玉的光泽属于典型的油脂光泽,温润内敛,不像玻璃光泽那样刺眼。优质的河磨玉,其光泽会随着光线的角度变化而呈现出柔和的闪烁,仿佛蕴藏着内在的光芒,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这种光泽是其玉质细腻程度的直观体现。 4. 透明度: 河磨玉的透明度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追求一种“刚柔并济”的通透感。它应该有一定的透明度,但又不至于像玻璃一样完全透明。适度的透明度能让光线在玉石内部产生折射,使其呈现出温润的“玉光”,增强其立体感和灵动性。过于干涩、不透明的玉石,则显得死板。 5. 绺裂与杂质: 任何天然玉石都难免存在天然的“绺裂”和“杂质”。在鉴赏河磨玉时,要学会区分天然形成的绺裂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天然的细微绺裂,如果不会影响整体美观和结构稳定性,有时反而能增加玉石的“故事感”。但严重的绺裂、崩口,则会严重影响其价值。同样,石花、黑点、筋脉等杂质,如果数量少、分布不明显,且不影响整体美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杂质过多、过大,严重影响玉石的视觉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三、 河磨玉的种类与特色 河磨玉的分类方式多样,可以依据颜色、产地、质地等进行区分。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分类及其特色: 1. 按颜色分类: 白玉: 洁白无瑕,温润细腻,是河磨玉中最受追捧的品种之一。其白色并非刺眼的雪白,而是带有柔和的乳白色或略带青色调,温润如脂,触感极佳。 青玉: 颜色从浅青色到深墨绿色不等,是中国传统玉器中最常使用的玉石之一。河磨玉的青玉,往往色泽沉静,质地细腻,具有一种古典的韵味。 黄玉: 颜色从淡黄到深黄,甚至带有褐色调。温润的黄玉,如同凝固的蜜糖,充满温暖与高贵的气息。 墨玉/黑玉: 颜色深沉,如同夜空般神秘。优质的墨玉,在光照下会显现出细微的青色或绿色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其他: 如糖玉、碧玉等,各有其独特的色彩魅力。 2. 按质地分类: 羊脂玉(概念): 虽然“羊脂玉”主要特指新疆和田玉中的极品,但一些质地极其细腻、温润、白度极高的河磨玉,有时也会被爱好者类比为“准羊脂”级别的玉石,其温润度和细腻度堪称一绝。 细料: 玉质细腻,颗粒微小,结构紧密,是最具收藏价值的品种。 粗料: 玉质相对粗糙,颗粒感较明显,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温润度和收藏价值,常用于雕刻大型器物。 3. 按皮色分类: 带皮河磨玉: 河磨玉在形成过程中,有时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不同于玉肉的“皮色”,如褐红、黄褐、黑褐等。带有天然皮色的河磨玉,其皮色与玉肉的过渡如果自然、和谐,往往能极大地提升其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成为巧雕的绝佳载体。 四、 河磨玉的收藏与鉴赏技巧 收藏河磨玉,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对自然之美和文化底蕴的传承。掌握科学的收藏与鉴赏方法,是每一个爱好者必须经历的过程。 1. 了解行情与市场: 任何收藏都需要对市场有基本的了解。关注河磨玉的价格走势,了解不同品种、不同品质的价格差异,有助于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可以通过参与玉石展会、逛玉石市场、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章来获取信息。 2. 亲身体验与对比: “百闻不如一见”。尽可能多地去接触、触摸、观察实物。多看、多摸、多比较,才能逐渐培养出敏锐的眼光。将不同品质的河磨玉放在一起对比,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3. 掌握鉴别方法: 眼观: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鉴别方法。仔细观察玉石的颜色、光泽、玉质、透明度、有无绺裂和杂质。 手感: 优质的河磨玉,触感温润细腻,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用手摩挲,会感受到其独特的丝滑感。 重量: 天然玉石密度较大,相同体积的玉石,比普通石头要重。 硬度测试(慎用): 玉石的硬度较高,可以用一些硬度较低的物体(如金属刀尖)轻轻划刻,若能留下划痕,则非真玉。但此方法容易损伤玉石,不建议轻易尝试,除非是专业人士且在不影响价值的情况下。 仪器辅助(专业): 对于专业的鉴赏,可以使用一些仪器,如显微镜、紫外线灯等,来辅助观察玉石的内部结构和荧光反应。 4. 注重雕刻工艺: 好的玉石需要精湛的雕刻工艺来衬托。在收藏玉器时,除了关注玉石本身的品质,也要考量其雕刻的精美程度、创意和寓意。一件玉器,如果玉质上乘,雕工精湛,寓意吉祥,其价值将大大提升。 5. 了解寓意与文化: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吉祥、平安、富贵、品德高尚等。了解河磨玉相关的文化内涵,也能增加收藏的乐趣和价值。 6. 谨慎购买,避免“一步到位”: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急于购买价格昂贵的极品。可以从一些价格适中、品质不错的河磨玉开始入手,逐步积累经验,提升鉴赏能力,再慢慢升级收藏。 7. 警惕仿冒品: 市场上存在一些仿冒的河磨玉,如人工合成的玉石、其他产地的玉石冒充等。购买时务必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仔细辨别。 五、 河磨玉的保养 玉石的保养,是为了使其长久保持温润的光泽和天然的美感。 1. 避免碰撞与摩擦: 玉石质地坚硬,但仍需避免与硬物发生碰撞,防止产生裂纹或磕碰。 2. 远离化学品: 避免将河磨玉接触酸、碱性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香水等,以免腐蚀或损伤玉石表面。 3. 定期清洁: 用软布或软刷轻轻擦拭玉石表面,去除灰尘和污垢。 4. 保持适当湿度: 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下,玉石的光泽可能会有所减弱。适当地将其放置在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有助于保持其温润的质感。 5. 避免暴晒与高温: 避免将河磨玉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其内部结构和颜色。 6. “养玉”之道: 许多人认为,经常佩戴或把玩玉石,能够使其“越养越润”。这是因为人体的油脂能够渗透到玉石的微小孔隙中,使其呈现出更加温润的光泽。但要注意,要用干净的手去触摸,避免沾染污垢。 六、 结语 河磨玉,这一来自黄河馈赠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收藏爱好者。从认识它的基本属性,到深入了解其品质要素、种类特色,再到掌握收藏鉴赏的技巧和保养方法,每一步都是一次与自然之美的深度对话。希望通过本介绍,能为各位河磨玉收藏入门者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引,开启一段充满惊喜与收获的鉴赏之旅。在品味河磨玉的同时,也请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对玉的独特情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一个初入行的小徒弟,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做起。他并没有急于教你如何识别价值连城的宝贝,而是先让你熟悉工具,了解材料。在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河磨玉基本常识的深入浅出讲解。他详细地介绍了河磨玉的形成环境,比如它是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又是如何被黄河水冲刷、搬运,最终被我们发现的。这些背景知识,让我对河磨玉有了一个更宏观的认识,知道它不仅仅是一块石头,而是承载着地球亿万年地质演变的痕迹。他还提到了河磨玉的常见形状、大小,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比如风化、磨损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内容,却是我理解河磨玉“天然”属性的关键。他强调了“天然”二字的重要性,让我明白,我们在接触河磨玉时,首先要学会欣赏它的本真面貌,而不是急于去评判它的价值。这种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一个好的收藏者,首先要是一个懂得欣赏和尊重自然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完全不懂行的门外汉。虽然我之前对河磨玉知之甚少,但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一步步深入。他开始介绍一些河磨玉的基本特征,比如它的颜色、纹理,以及一些容易混淆的类似玉石。他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帮助我理解这些概念。比如,他在描述河磨玉的“温润”时,会说它摸起来就像婴儿的皮肤一样,细腻而柔和。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能够更好地将文字与想象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河磨玉在收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坑”。他会很坦诚地提到一些关于真伪鉴别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被不良商家欺骗。虽然这些内容还在我的“入门”阶段,但我知道,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它们让我对收藏这个过程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欣赏美,更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走弯路。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和蔼的老者,坐在我面前,慢悠悠地讲述着他与河磨玉的情感故事。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些沉甸甸的河磨玉,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等待着被发现。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给我灌输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它是如何形成的?”、“它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样最朴实的问题入手。我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它让我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初学者,而是一个和作者一起探索的同伴。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河磨玉的质地、光泽,甚至还提到了它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微妙变化,这些细节让我脑海中勾勒出了河磨玉那温润内敛的形象。我曾经在一些文章里看到过关于玉石的介绍,但总是觉得隔靴搔痒,无法真正体会到它的美。而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触,将河磨玉的魅力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物质本身的情感连接。它不是简单的堆砌知识,而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一种对美的共鸣,让我对这片来自黄河故道的宝藏,有了初步但深刻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是有些打鼓的。毕竟“收藏与鉴赏”这几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专业门槛,我担心自己是不是会看不懂,或者被里面那些眼花缭乱的术语给吓退。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读到第一页的时候,我的担忧就烟消云散了。作者的文字风格太接地气了,完全不像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讲到河磨玉的“绺裂”问题时,他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堆专业定义,而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杯裂痕来打比方,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绺裂,以及它对河磨玉价值的影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真的太棒了。而且,他还会分享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比如他在野外捡拾河磨玉时的场景,那种兴奋和惊喜,仿佛我也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那种发现宝藏的快乐。这种亲切感,让我觉得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学习,更像是一场愉快的交流,让我对河磨玉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冰冷文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样东西,光看文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物的对比,有经验的老师傅的指点。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文字描述,还会穿插一些图片,虽然我无法确切知道这些图片的质量,但总比只有干巴巴的文字要好。他通过图片,向我展示了不同品相的河磨玉,以及它们可能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我感觉,作者是在努力地用各种方式,让我能够“看到”河磨玉,而不是仅仅“读到”它。而且,我能感受到作者的专业性和热情。他在讲述一些关于河磨玉的特性时,那种语气和措辞,都充满了对这种天然石材的热爱。他会将一些历史故事、文化传说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河磨玉不仅仅是一件藏品,更是一个有故事的载体。这种方式,让我觉得收藏河磨玉,其实是在收藏一份历史,一份文化,一份大自然的馈赠。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我对河磨玉世界好奇心的大门,让我跃跃欲试,想要亲身去体验那种挖掘和鉴赏的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