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用五金手册

最新实用五金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斌兴 著
图书标签:
  • 五金工具
  • 五金配件
  • 五金知识
  • DIY
  • 维修
  • 家居
  • 建筑
  • 装修
  • 实用手册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滨海新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63339
商品编码:26927838304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ZX实用五金手册
作者: 周斌兴//刘文花 开本:
YJ: 89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5-02-01
书号: 978753496333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周斌兴,大学特聘教授,具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上是在长期从事五金工具的设计、制造、教学、科研、经销、咨询等方面的专家中甄选出来的,均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经验。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篇 五金工具
D一章 手工工具
一、旋具类
1.一字形螺钉旋具(QB/T 2564.4–2002)
2.十字形螺钉旋具(QB/T 2564.5–2002)
3.夹柄螺钉旋具
4.多用螺钉旋具
5.快速多用途螺钉旋具
6.内六角花形螺钉旋具
二、扳手类
1.呆扳手(GB/T 4388–2008)
2.梅花扳手(GB/T4388–2008)
3.两用扳手(GB/T4388–2008)
4.活扳手(GB/T4440–2008)
5.内六角扳手(GB/T5356–2008)
6.敲击呆扳手(GB/T 4392–1995)
7.敲击梅花扳手(GT/T 4392–1995)
8.调节扳手
9.钩形扳手
10.内六角扳手(GB/T 5356–1998)
11.内六角花形扳手(GB/T 5357–1998)
12.管活两用扳手(GB/T 4388–1995)
13.十字柄套筒扳手(GB/T14765–2008)
14.扭力扳手(GB/T 15729–1995)
15.双向棘轮扭力扳手
16.增力扳手
17.套筒扳手
18.手动套筒扳手附件
19.手动套筒扳手套筒(GB/T3390.1–2004)
20.机动四方传动套筒(GB/T3228–2009)
三、钳类
1.钢丝钳(QB/T2442.1–2007)
2.鲤鱼钳(QB/T0442.4–2007)
3.尖嘴钳
4.圆嘴钳
5.弯嘴钳
6.斜嘴钳
7.扁嘴钳
8.鸭嘴钳(QB/T2440.2–1999)
9.修口钳
10.挡圈钳(JB/T 3411、488–1999)
11.大力钳
12.断线钳(QB/T 2206–1996)
13.鹰嘴断线钳
14.羊角起钉钳
15.开箱钳
16.多用钳
17.水泵钳
18.铅印钳
19.胡桃钳(QB/T1737–1993)
20.1;CY =CY切钳
四、锤斧冲类
1.手锤类
2.斧头类
3.冲子类
D二章 管工工具和钳工工具
一、管工工具
1.手动弯管机
2.快速管子扳手
3.轻、小型管螺纹铰板
4.管子割刀(QB/T 2350–1997)
5.C型管子台虎钳
6.管子台虎钳(QB/T2211–1996)
7.水泵钳(QB/T 2440.4–1999)
8.铝合金管子钳
9.管子钳
10.自紧式管子钳
11.链条管子扳手(QB/T1200–1991)
12.电线管螺纹铰板及板牙
13.管螺丝铰板(QB/T2509–2001)
14.胀管器
15.液压弯管机
二、划线工具类
1.划规
2.划针盘
3.钩头划规
4.长划规
5.划线用V形铁
三、攻螺纹工具与套螺纹工具类
1.铰杠
2.圆板牙架
四、钢锯类
1.钢锯架(QB/T 1108–1991)
2.机用钢锯条(JB/T6080.2–1998)
3.手用钢锯条(GB/T 14764–2008)
五、锉刀类
1.锯锉
2.钳工锉
3.刀锉
4.电镀金刚石整形锉(JB/T 7991–2001)
5.异形锉
6.整形锉
7.铝锉
8.锡锉
六、手钻类
1.手摇台钻
2.手摇钻
3.手板钻
七、虎钳类
1.普通台虎钳(QB/T1558.2–1992)
2.多用台虎钳(QB/T1558.3–1995)
3.手虎钳
4.方孔桌虎钳(QB/T 2096.3–1995)
八、其他钳工工具
1..錾子(QB/T2613.2–2007)
2.刮刀
3.弓形夹
4.拔销器
5.1;CY =CY拔器
D三章 测量工具
一、量尺
1.钢直尺(GB/T9056–2004)
2..纤维卷尺(QB/T1519–1992)
3.钢卷尺
4.木折尺
5.量油尺
6.弹簧卡钳
7.内、外卡钳
二、量规
1.直角尺(JB/T6092–2004)
2.方形角尺(JB/T10027–2010)
3.塞 尺(JB/T8788–1998)
4.钢平尺和岩石平尺(JB/T7978–1999)
5.铸铁平板(JB/T7974–1999)
6.铸铁平尺(JB/T7977–1999)
7.普通螺纹塞规(GB/T3934–2003)
8.量针(JB/T3326–1999)
9.正弦规(JB/T7973–1999)
10.莫氏与公制圆锥量规(GB/T11853–2003)
11.角度量块及其附件(JB/T3325–1999)
12.半径样板(JB/T7980–2010)
13.螺纹样板(JB/T7981–2010)
14.框式与条式水平仪(GB/T16455–2008)
1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三、卡尺
1.电子数显深度卡尺
2.电子数显高度卡尺
3.电子数显卡尺(GB/T14899–1994)
4.WN角尺(GB/T6315–1996)
5.游标、带表和数显WN角尺(GB/T6315–2008)
6.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GB/T21389–2008)
7.游标、带表和数显高度卡尺(GB/T 21390–2008)
8.游标、带表和数显深度卡尺(GB/T 21388–2008)
9.游标齿厚卡尺(GB/T 6316–2008)
四、千分尺
1.尖头千分尺(GB/T6313–2004)
2.公法线千分尺(GB/T1217–2004)
3.内径千分尺(GB/T8177–2004)
4.大外径千分尺(JB/T10007–1999)
5.外径千分尺(GB/T1216–2004)
6.三爪内径千分尺(GB/T6314–2004)
7.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JB/T6079–1992)
8.带计数器千分尺(JB/T4166–1999)
9.螺纹千分尺(GB/T10932–2004)
10.深度千分尺(GB/T1218–2004)
11.杠杆千分尺(GB/T8061–2004)
12.壁厚千分尺(GB/T6312–2004)
五、指示表
1.十分表(GB/T1219–2008)
2.百分表(GB/T1219–2008)
3.大量程百分表(GB/T 6311–2004)
4.千分表(GB/T1219–2008)
5.胀簧式内径百分表(JB/T 879l–1998)
6.内径百分表和千分表(GB/T 8122–2004)
7.杠杆百分表和千分表(GB/T8123–2007)
8.带表卡规(JB/T 10017–1999)
9.扭簧比较仪(GB/T 4755–2004)
10.测厚规(JB/T 10016–1999)
11.WN表座(JB/T 10011–2010)
12.磁性表座(JB/T 10010–2010)
D四章 电动工具
一、装配作业电动工具
1.充电式电钻旋具
2.电动螺丝刀(JB/T10108–1999)
3.电动自攻螺丝刀(JB/T5354–1999)
4.电动扳手(JB/T5342–1999)
5.电动胀管机
6.微型永磁直流旋具(JB/T2703–1999)
7.电动拉铆枪
二、金属切削电动工具
1.电钻(GB/T5580–2007)
2.磁座钻(JB/T9609–1999)
3.型材切割机(JB/T9608–1999)
4.电动自爬式锯管机
5.电动焊缝坡口机
6.电动攻丝机
7.手持式电剪刀(JB/T8641–1999)
8.双刃电剪刀(JB/T6208–1999)
9.电冲剪
10.电动刀锯(JB/T6209–1999)
三、砂磨类电动工具
1.摆动式平板砂光机(JB/T 8732–1999)
2.盘式砂光机
3.电动角向磨光机(GB/T 7442–2007)
4.软轴砂轮机
5.手持式直向砂轮机(JB/T 8197–1999)
6.模具电磨(JB/T8643–1999)
7.台式砂轮机(JB/T4143–1999)
8.手持式直向砂轮机(JB/T 8197–1999)
9.软轴砂轮机
10.电磨头(JB/T 8643–1997)
11.砂带磨光机
12.多功能抛砂磨机
13.电动抛光机
四、建筑类电动工具
1.电动锤钻
2.冲击电钻(JB/T7839–1999)
3.电动石材切割机(JB/T7825–1999)
4.电锤(GB/T7443–1996)
五、林业类电动工具
1.电刨(JB/T7843–1999)
2.电动曲线锯(JB/T3973–1999)
3.电圆锯(JB/T7838–1999)
4.电动木工凿眼机
5.手持式木工电钻
六、其他电动工具
1.移动式电动管道清理机
2.电喷枪(GB/T 14469–2001)
3.电动套丝机(JB/T5334–1999)
D五章 木工工具
1.木工绕锯(QB/T2094.4–1995)
2.木工锯条(QB/T2094.1–1995)
3.木工带锯
4.木工圆锯片(GB/T13573–1992)
5.夹背锯(QB/T2094.6–1995)
6.手板锯(QB/T2094.3–1995)
7.鸡尾锯(QB/T2094.5–1995)
8.横锯(QB/T2094.2–1995)
9.钢丝锯
10.正锯器
11.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GB/T14388–1993)
12.刨台
13.刨刀
14.木工夹
15.木工台虎钳
16.木工钻(QB/T1736–1993)
17.木工方凿钻(JB3872–1999)
18.弓摇钻(QB/T3841–1999)
19.木工锉(QB/T 3850–1999)
20.木工机用直刃刨刀
21.木工凿(QB/T 1201–1991)
22.盖 铁
D六章 气动及液压工具
一、气动工具
1.气动铆钉机
2.气动剪线钳
3.气动冷压接钳
4.手持式气动切割机
5.气钻(JB/T 9847–2010)
6.气剪刀
7.气动攻丝机
8.气动旋具(JB/T 5129–2004)
9.气动射钉枪
10.气动压铆机
11.气动砂光机
12.气动端面砂轮机
13.定转矩气扳机
14.冲击式气扳机(JB/T 8411–2006)
15.高速气扳机
16.直柄式气动砂轮机(JB/T 7172–2006)
17.立式端面气动砂轮机(JB/T 5128–2010)
18.气镐(JB/T9848–1999)
19.气铲(JB/T9412–2006)
20.气动吹尘枪
21.气动充气枪
22.气动泵
23.气动捣固机(JB/T9849–1999)
24.高压无气喷涂设备
25.气刻笔
26.多彩喷枪
27.气动高压注油器
28.风动磨石子机
29.风动磨腻子机
30.低压微小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二、液压工具
1.液压钳
2.液压扭矩扳手(GB/T6315–1996)
3.液压弯管机
4.液压钢丝绳切断器
D七章 刃具和磨具
一、车刀
1.高速钢车刀条(GB/T4211.1–2004)
2.可转位车刀(GB/T5343.2–2007)
3.硬质合金焊接车刀片(YS/T253–1994)
4.硬质合金焊接刀片(YS/T79–2006)
5.硬质合金焊接车刀
6.机夹车刀(GB/T10953~10955–2006)
7.硬质合金车刀(GB/T17985.1~3–2000)
二、铣刀
1.直柄立铣刀、莫氏锥柄立铣刀(GB/T6117.1~2–1996)
2.圆柱形铣刀(GB/T 1115–2002)
3.套式立铣刀(GB/T 1114–1998)
4.三面刃铣刀(GB/T6119.1–1996)
5.锯片铣刀(GB/T6120–1996)
6.键槽铣刀(GB/T112.1,112.2–1997)
7.半圆铣刀(GB/T1124.1–2007)
8.切口铣刀(JB/T8366–1996)
9.7/24锥柄立铣刀(GB/T6117.3–1996)
10.普通直柄、削平直柄和螺纹柄T形槽铣刀(GB/T6124–2007)
11.带螺纹孔的莫氏锥柄T形槽铣刀(GB/T 6124–2007)
12.硬质合金T形槽铣刀(GB/T 10948–2006)
三、齿轮**
1.齿轮滚刀
2.齿轮铣刀(JB/T 7970.1–1999)
3.盘形剃齿刀(GB/T14333–1993)
4.直齿插齿刀、小模数直齿插齿刀(GB/T 6081–2001)
四、钻头
1.粗直柄小麻花钻(GB/T6135.1–2008)
2.直柄短麻花钻和直柄麻花钻(GB/T6135.2–2008)
3.直柄长麻花钻(GB/T6135.3–2008)
4.直柄超长麻花钻(GB/T6135.4–2008)
5.莫氏锥柄麻花钻(GB/T1438.1–2008)
6.莫氏锥柄长麻花钻(GB/T1438.2–2008)
7.莫氏锥柄加长麻花钻(GB/T1438.3–2008)
8.手用铰刀(GB/T1131.1–2004)
9.可调节手用铰刀(JB/T 3869–1999)
10.直柄硬质合金机用铰刀(GB/T4251–2008)
11.莫氏锥柄硬质合金机用铰刀(GB/T4251–2008)
13.直柄机用1:50锥度销子铰刀(GB/T20331–2006)
五、磨具类
1.砂布(JB/T3889–2006)
2.砂纸(JB/T7498–2006)
3.普通磨料(GB/T2476–1994)
4.砂轮
5.磨头
6.油石
7.砂轮整形刀
8.手摇砂轮架
9.超硬磨料
10.超硬磨具结合剂
11.超硬砂轮(GB/T 6409.2–2009)
12.超硬小砂轮与磨头
D二篇 建筑五金
D八章 门窗五金
一、合页
1.普通型合页
2.轻型合页
3.方合页
4.尼龙垫圈合页
5.弹簧合页
6.H型合页
7.T型合页
8.抽芯型合页
9.蝴蝶弹簧合页
10.扇形合页
11.双袖型合页
12.门头合页
13.脱卸合页
14.轴承合页
15.自关合页
16.台合页
17.翻窗合页
18.单旗合页
19.自弹杯状暗合页
20.空腹钢窗合页
21.暗合页
二、拉手和执手
1.铝合金门窗拉手(QB/T3889–1999)
2.锌合金拉手
3.玻璃大门拉手
4.双臂和三臂拉手
5.方型大门拉手
6.铁拉手
7.门锁用拉手和执手
8.管子拉手
9.梭子拉手
10.底板拉手
11.圆柱拉手
12.蟹壳拉手
13.推板拉手
14.执手
15.平开铝合金窗执手
三、插销
1.普通型钢插销(QB/T2032–1994)
2.暗插销
3.铝合金门插销(QB/T3885–1999)
4.翻窗插销
5.封闭型钢插销(QB/T2032–1994)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中华制造:百年五金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引言 五金,作为工业的基石,支撑着现代文明的蓬勃发展。从古老的铸铁技艺到精密复杂的机械加工,五金行业始终是中国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数字化浪潮和全球化竞争的冲击下,五金行业的传统工艺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一本关于“中华制造:百年五金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图书,旨在深入挖掘中国五金行业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梳理其核心工艺的演变,并探讨如何在时代变革中实现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以期为中国五金行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前瞻性的指导。 第一章:溯源中华五金——萌芽与奠基 本章将追溯中国五金产业的源头,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铜凿,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冶炼与铸造,再到秦汉唐宋时期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展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金属加工方面的智慧与成就。我们将重点介绍古代的冶金技术、锻造工艺、铸造方法以及相关的度量衡体系,并分析这些早期技术对后世五金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同时,也会提及一些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五金制品,如农具、兵器、建筑构件等,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章:近代曙光——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进入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特别是洋务运动,为中国五金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本章将探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如何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建立起第一批近代化的兵工厂、轮船厂和矿务局,这些都离不开五金的支撑。我们将重点分析当时引进的主要五金加工技术,如车削、刨削、钻削等,以及早期民族资本家在五金领域的探索与尝试,如一些小型机械制造作坊的建立。这一时期,五金行业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展现出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第三章:浴火重生——新中国成立后的五金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五金行业在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聚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金工业发展,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如何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厂、哈尔滨锅炉厂等,这些企业在五金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五金加工技术,包括精密机械加工、标准件生产、工具制造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服务于国防、交通、农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会探讨当时五金行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和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章:改革开放的浪潮——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五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章将深入分析改革开放对五金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包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及国内企业如何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生产力的飞跃。我们将重点探讨这一时期五金加工技术的突破,如数控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精密测量与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在五金制造中的应用。同时,也会关注行业结构调整、产品多元化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进程。 第五章:精密制造的深度探索——数控与智能化 进入21世纪,五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精密制造和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章将详细阐述数控技术在中国五金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包括CNC加工中心的普及、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智能制造理念的引入。我们将分析数控技术如何提升加工精度、效率和柔性,以及智能化如何通过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五金生产。此外,也会探讨当前五金行业在智能工厂建设、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新进展。 第六章:新材料与新工艺的融合——为五金注入新活力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为五金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本章将聚焦新材料在五金制品中的应用,如高性能合金、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等,以及它们如何提升五金产品的性能和附加值。我们将介绍与这些新材料相匹配的新型加工工艺,如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3D打印等,并分析它们在五金制造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同时,也会探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五金生产中的体现,如环保型材料的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等。 第七章:五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工匠精神到品牌影响力 五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五金工匠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本章将深入探讨五金文化的内涵,从古代的“鲁班精神”到现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操守。我们将梳理中国五金行业在人才培养、技能传承、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如何通过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五金行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会关注中国五金品牌建设的历程,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品质保证和营销策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金品牌。 第八章:面向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绿色、智能、高端化 展望未来,中国五金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章将探讨五金行业在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高端化发展等方面的未来趋势。我们将分析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五金,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到五金生产的各个环节。在高端化方面,我们将关注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五金产品,满足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结论 “中华制造:百年五金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一书,通过对中国五金行业百年历史的回顾与梳理,深入剖析了五金工艺的演变脉络,展现了中国五金行业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伟大成就。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五金行业的发展史,更是一份关于中国制造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的宣言。它将激励更多从业者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拥抱新技术、新理念,共同推动中国五金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书特点: 历史深度与时代广度兼具: 从古代萌芽追溯至未来趋势,全面展现中国五金行业百年来的发展图景。 工艺技术细致入微: 深入解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五金加工技术,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文化精神的挖掘与弘扬: 强调工匠精神的价值,探讨五金文化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思考: 聚焦绿色、智能、高端化等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案例,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复杂的技术与历史。 目标读者: 五金行业的从业人员、机械制造领域的工程师、技术爱好者、对中国制造业历史与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从事的是小型设备的电气安装工作,过去我主要依赖供应商提供的简陋说明书来处理机械连接部分,往往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返工。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跨领域的整合视角,这一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在讲解电缆固定件、接地线端子处理时,不仅仅停留在电气绝缘和导电性上,而是深入到了金属疲劳、应力集中以及防腐蚀涂层的选择。书中对不同环境下(比如高盐雾、高粉尘区域)的紧固件表面处理技术有深入的分析,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工具校准与维护”的部分,里面关于扭矩扳手、压力表等精密仪器的日常检查流程,非常系统和规范,这保证了我们现场工作的准确度。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既有供初学者入门的详尽解释,也有足够专业人士参考的深入技术细节。它俨然成为我们团队在进行设备组装和维护标准制定时,一个不可或缺的基准性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工具箱里的救星!我一直都在找一本真正能让我这个新手快速上手的五金手册,市面上很多书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内容零散得让人抓狂,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手把手教你一样,从最基础的螺丝钉种类、扳手的使用技巧,到更复杂的机械原理和安装维护,讲解得细致入微。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图文说明,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操作场景分析。比如,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材质的螺栓在潮湿环境下的表现差异,还配有清晰的爆炸图,让你一看就明白结构所在。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水管漏水急需更换一个特殊的接头,我完全没有头绪,翻到相关章节后,里面的步骤分解和工具选择建议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居然自己搞定了,省下了一大笔维修费。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人性化,索引做得极其专业,需要找什么工具或技术点,基本上两秒钟就能定位。它真正做到了“实用”二字,内容覆盖面广,从家庭DIY到轻型工业维护都能找到对应的参考价值。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汽车爱好者,我对车辆的日常保养和一些小型的机械维修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苦于找不到一本既全面又不至于过于专业的参考资料。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宝典。它对常用工具的分类和适用范围划分得极为清晰,即便是那些我之前从未听过的专业工具,比如扭力扳手和内六角套筒组,书里也给出了详尽的使用规范和校准方法,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用错工具带来的损伤可能比不使用工具还严重。尤其让我赞赏的是,它对紧固件的“扭矩值”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讲解,这对于保证汽车部件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成功地对自家的旧割草机进行了发动机的拆装和重新组装,过程中涉及到垫片的选择和螺栓的预紧力控制,书中的步骤指引严谨可靠,让我的心踏实了不少。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它培养的是一种严谨的工程思维。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说实话,刚接触这些专业书籍时,常常觉得晦涩难懂,充满了各种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体验。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教科书,更像是一本面向实践的“暗器秘籍”。书中对材料性能的描述,比如不同钢材的硬度、韧性和抗疲劳能力,都是用非常直观的图表和案例来呈现的,让我不再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洛氏硬度值,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承受交变应力时要选用特定合金。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公差配合和几何尺寸标注的讲解,那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未来工作中的难点。书里通过大量的实际零件剖面图,详细解释了基准的选择和测量方法的流程,那种对细节的考究程度,远超出了我目前上课所学的深度。坦白讲,我把它当作了我的案头工具书,每当遇到设计优化或者选材难题时,翻开它总能找到启发性的思路和准确的技术参数支持。它帮助我搭建了一个从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坚实桥梁。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五金这个领域一直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老师傅们才能玩转的领域,直到我偶然接触到这本手册。我原本只是想给家里的老旧家具做些翻新和加固,连最基础的打孔深度都要反复试错。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亲切,它似乎完全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腔调,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引导读者。比如,在介绍钻头时,它不仅告诉你HSS和白钢的区别,还会告诉你打穿瓷砖和打穿木板时,钻头倾斜角度和转速的微小调整会带来怎样的不同效果。最让我受益的是关于“装配顺序”的讲解,很多时候,事情搞砸不是因为工具不行,而是装配的逻辑不对。这本书里有很多“错误示范与正确操作对比”的图示,直观到让你会心一笑,然后立刻修正自己的操作习惯。它让我从一个单纯的“工具使用者”转变为一个懂得“工序管理”的初级实践者。它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让普通人也能体会到亲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