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德国的历史为主线,详述了自19世纪后半叶至二战期间欧洲各大国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首次以普法战争为起点解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作者并未详细描述诸多战争过程,而是侧重从历史、战略、外交、技术、经济等宏观角度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剖析大国战争的逻辑。
这个书买了有一年了。断断续续的看完。从无聊的在机关打发时间的时候看。到现在远离家人,在一片阴冷的地方,最后坚持把它看完。果然还是我喜欢的作者的那个风格,这样的真实,不是纪录片里的那种真实,罗列一大堆看起来很牛逼的事实,但由于普通读者缺乏概念,而根本无法掌握到这些事实代表的意义。就像作者描述阿拉曼战役,如果是一部阿拉曼战役的纪录片,他一定会把英军与德军的斗争表现的很激烈,但这本书直接指出这场战役无关宏旨。有时候这些感性的观点正是读者需要作者说明的。当然对于资深读者来说,他们有时候更需要客观的数据,而不是作者的观点。这些就见仁见智吧。
评分##三星半。不功不过。二倍速。
评分##要理解现在必须回到历史。德国惺惺念念的能源和粮食,俄国惺惺念念的出海口,其实到现在也还是如此,地缘塑造了一个国家。一战部分基本上和徐弃郁那本观点一致,中国人对普鲁士大感兴趣实在是有很强的自我映射的。二战部分写得前后矛盾,仿佛两个人写的。或者为了政治正确加入了一段言不由衷也未可知,第六章之后水平恢复了。经过这几年的世事变迁,我想作者会想要修正一下最后的结论。
评分##英法的绥靖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力消耗的必然后果。如果英国人没有征用那两艘土耳其定制的军舰,没有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之败,俄国不会那么早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会旷日持久,战后对德国的清算是否会更彻底?鲁尔危机带来的马克通货膨胀让人叹为观止,比津巴布韦的货币贬值率还高,中下层百姓的存款被洗劫一空,埋下了法西斯崛起的根源,所以二战后英法美占领军才会致力于恢复西德经济,而不是像老毛子一样一味掠夺,还烧杀抢掠,和土匪无异。
评分##三星半。不功不过。二倍速。
评分##两场大战,无非都是由于压迫,生存,反抗推生出来的,并不是希特勒造就了二战,而是当时的环境成就了他,如今,国家间的争斗很大程度可以由贸易,金融,信息科技间的斗争来解决,和平不是人类变得更加文明,而是在当今血与火的决裂变得不经济,但是硝烟一直在持续,刷着抖音的群众,又有几个能感知到贸易协议给民众生活带来的改变
评分##值得屯一本纸书
评分##东拼西凑,普及读物。比普通民科多了一点学术规范,但远非真正的学术研究。
评分##翻的是京东买的电子书,目前看到全书的注释全是中文专著。既无创见,又无新材料,乏善可陈,中规中矩。看题目像军事史,其实就是高中课本扩充的政治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