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七天玩转趣味几何
:29.80元
作者:(俄罗斯)别莱利曼 著,王艳 编译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4071998
字数:200000
页码:2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20世纪的科普经典之作,中学数理化的通俗风趣讲解。数理化的趣味学习法集锦,揭示数理化学习的“奥秘”,打开科普世界的大门。全球销量超2000册的经典科普名著,*有趣味性的数理化学习读物,俄罗斯科普大师的精心之作,影响众多科学家的经典启蒙读物。
目录
章 丛林中的几何学
002·用阴影长度测量高度
006·另外两个方法
008·儒勒·凡尔纳测高妙法
010·侦察兵的测高绝招
011·借助记事本测高
012·不必靠近大树的测高法
013·林业工作者的测高仪
016·镜子测高法
017·两棵松树
018·树干的形状
019·能公式
021·未伐倒的树木体积和质量计算法
024·树叶上的几何学
025·六条腿的大力士
第二章 河畔的几何学
030·河流宽度测量法
033·帽檐测距法
035·岛屿的长度
036·对岸上的行人
038·简单的测远仪
041·河流的能量
042·河水的流速
044·河水的流量
047·水中涡轮
048·五彩虹膜
049·水面上的圆圈
051·关于榴霰弹后的设想
051·船头的波峰
054·炮弹的速度
055·水塘的深度
057·河中映出的星空
058·跨河架桥筑路
059·应建两座桥
第三章 旷野上的几何学
062·月球的可视尺寸
064·视角
066·盘子与月亮
066·月亮和硬币
067·轰动一时的照片
070·活的测角仪
073·雅科夫测角仪
075·钉耙测角仪
076·炮兵与角度
078·视觉的敏锐度
079·视力的极限
081·地平线上的月亮和星星
083·月球影子与平流层气球影子的长度
084·云层距离地面很高吗
088·根据照片推算塔的高度
089·练习题
第四章 大路上的几何学
092·步测距离的技巧
093·目测法
096·坡度
098·碎石堆
099·“骄人的山冈”
100·路的转弯处
101·弯道的半径
103·大洋的底
105·世界上有“水山”吗
第五章 不用公式和函数表的旅行三角学
108·计算正弦
112·开平方根
113·根据正弦求角度
114·太阳的角度
115·小岛的距离
116·湖泊的宽度
118·三角形地带
119·不用测量而确定角度
第六章 天与地在何处相接
122·地平线
124·地平线上出现的轮船
125·地平线有多远
128·果戈里的塔
129·普希金的山丘
130·两条铁轨的交会点
131·灯塔问题
132·闪电
132·帆船
133·月球上的“地平线”
133·在月球的环形山上
134·在木星上
134·练习题
第七章 鲁滨逊的几何学
136·星空中的几何学
139·神秘岛的纬度
141·地理经度的测定
第八章 黑暗中的几何学
144·在船的底舱
145·如何测量水桶
146·测量尺
147·还需要做什么
149·验算
153·马克·吐温黑夜之旅
155·蒙眼转圈
163·徒手测量法
165·黑暗中的直角
第九章 关于圆的新旧材料
168·埃及人和罗马人的实用几何学
169·圆周率的精确度
172·杰克·伦敦的错误
173·掷针实验
175·圆周的展开
176·方圆问题
180·兵科三角形
181·头或脚
182·赤道上的钢丝
183·事实和计算
186·走钢丝的女孩
188·经过北极的路线
193·传送带的长度
195·聪明的乌鸦
第十章 不用测量和计算的几何学
198·不用圆规来作图
199·铁片的重心
200·拿破仑的题目
201·简单的三分角器
203·时钟三分角器
204·圆周的划分
206·台球桌上的几何学题目
208·“聪明”的台球
214·一笔画成
217·可尼斯堡的七座桥梁
218·几何学玩笑
219·正方形的检验
219·下棋游戏
第十一章 几何学中的大和小
222·在一立方厘空气中有多少个分子
223·体积和压力
225·比蛛丝更细,但比钢更结实
227·两个容器
内容提要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七天玩转趣味几何》一书不仅是为爱好数学的人而写的,也是为那些还没有发现数学上许多引人入胜的东西的读者写的。许多读者曾在学校里学过几何学,但并不习惯去注意在我们周围世界里各种事物常见的几何关系,不会把学到的几何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方面去,不知道在生活中间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郊游或露营的时候应用学到的几何学知识。作者把几何学从学校教室的围墙里、从科学的“围城”中,引到户外去,到树林里、到野上、到河边、到路上,在那里摆脱教科书和函数表,无拘无束地活学活用几何,用几何知识重新认识美丽的世界。
文摘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对几何学习态度的“一次革命”。作为一个对数学一直提不起兴趣的读者,我原以为这本书也会和以往接触过的数学书籍一样,很快就被束之高阁。然而,《正版 七天玩转趣味几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充满活力的讲解,彻底征服了我。作者别莱利曼仿佛是一位魔术师,他用几何的“魔法棒”点化了我们身边的寻常事物。比如,书中关于“透视”的讲解,让我对电影画面和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那些逼真的立体感,背后竟然有着如此精妙的几何原理。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分形”的章节,虽然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在书中,它被解释得通俗易懂,并且通过一些自然界的例子,比如海岸线、树枝的生长,让我惊叹于几何的无处不在和深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耐心地教你,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更多的是鼓励你去思考,去发现。每读完一章,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验证书中的内容,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真的非常美妙。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几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用几何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捕捉规律。
评分对于一直以来在几何方面“苦手”的我来说,《正版 七天玩转趣味几何》真是一场及时雨。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数学学习的模式,将几何知识融入到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和思考当中。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别莱利曼的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定义,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谜题,比如如何快速测量一个不可能到达的距离,或者如何用最少的笔画画出特定的图形,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非常轻松愉快,而且很有成就感。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历史上的几何学家的故事,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看到了几何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熏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欧拉公式”的讲解,它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与我们熟悉的拓扑学联系起来,让我觉得几何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各个学科息息相关的。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很高,王艳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使得原著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几何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种智力上的探险,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探索。
评分这本《正版 七天玩转趣味几何》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数学“白痴”,尤其是几何,那简直是噩梦。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首先,它的排版和设计就非常吸引人,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图文并茂,色彩也很活泼,让人一看就觉得“嗯,这个应该挺有意思”。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别莱利曼,一个我之前完全陌生的名字,但他的讲解方式简直太绝了!他没有上来就讲那些深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从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入手,比如观察窗户的形状、房子的结构,甚至是我们常玩的积木,然后巧妙地引出几何的概念。感觉就像在玩一个大型解谜游戏,每解决一个小问题,都能让你对几何世界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对称”的章节,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周围的世界,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图案背后隐藏着如此优美的几何规律。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小故事和历史轶事,让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一点都不会觉得枯燥。我甚至觉得,如果我小时候能读到这本书,我的数学成绩可能就不会那么惨淡了!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老少皆宜,特别是给那些对几何感到畏惧的人的“救星”。
评分《正版 七天玩转趣味几何》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曾经被几何“虐”过,或者对几何感到陌生的人量身定做的。我的个人感受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几何的书,它更像是一本“思维启蒙”手册。作者别莱利曼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他总是能从最简单、最直观的观察开始,然后层层递进,将复杂的几何概念变得清晰明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黄金分割”的章节,它不仅解释了黄金分割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还让我看到了这种比例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比如向日葵的花瓣排列、鹦鹉螺的壳形,都蕴含着这种神奇的比例。这种将数学与美学、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书中提供的练习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让我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的原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即使是讲解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也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鼓励读者动手实践、勤于思考的精神,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说,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几何,并且发现它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和有意义。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数学,尤其是几何,都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一门需要天赋的学科。直到我偶然翻阅了这本《正版 七天玩转趣味几何》,我的想法才彻底改变。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抽象的几何概念,用一种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别莱利曼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使用艰涩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游戏”和“挑战”来引导读者探索几何的奥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的一个章节,讲解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比如一根线和一个圆规,来绘制出复杂的图形,这让我联想到了古代的测量和建筑技术,感觉就像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一般。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练习,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亲手尝试着去绘制图形,去验证定理,这种亲身体验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比拟的。而且,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到位,王艳老师的译文流畅自然,丝毫不影响阅读的体验,反而让这本书更具亲和力。我发现,原来几何并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堆砌,而是一种观察世界、理解空间的方式,它隐藏在艺术、建筑、自然景观的方方面面。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几何重新燃起了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几何现象,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奇妙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