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

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付仁等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灾害
  • 灾害防治
  • 风险管理
  • 应急响应
  • 环境保护
  • 地质灾害
  • 气象灾害
  • 社会安全
  • 生命安全
  • 可持续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钰博(北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067
商品编码:26751814589
丛书名: 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汤爱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醴陵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主任、系副主任。**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评审专家.**地震应急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会员和力学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城市综合管廊与隧道工程系统抗震和抗冰雪灾害设计、生命线系统抗震性态设计理论、生命线系统智能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180余篇.获专利2项,其中SCI、EI收录78篇。培养博士生18人、硕士生45人。 内容提要:

......

目录:序言 能量流
第1章 自然灾害和人口
1.1 2011年的自然灾害
1.2 重大自然灾害
1.3 自然灾害的致死人数和经济损失
1.3.1 自然灾害中政府的作用
1.3.2 人类对灾害的响应
1.3.3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1.4 自然灾害风险
1.4.1 墨西哥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
1.4.2 量级、频率和重现期
1.4.3 人口增长的影响
1.5 人口历史概述
1.5.1 指数型增长的力量
1.5.2 过去1万年的人类历史
1.5.3 **的人口
1.6 未来世界人口
1.6.1 人口转型
1.6.2 城市化和地震致死人数
1.6.3 瘟疫
1.6.4 承载力
1.7 小结
复习题
思考题
第2章 地球内部能量与板块构造论
2.1 太阳和行星的起源
2.2 地球历史
2.3 地球的分层
2.3.1 物质的行为
2.3.2 地壳均衡沦
2.4 内部能量源
2.4.1 碰撞能量和重力能量
2.4.2 放射性同位素
2.4.3 地球的年龄
2.5 板块构造论
2.5.1 板块构造论概念的演化
2.5.2 火山岩的磁化
2.6 大统一理论
2.7 怎样了解地球
2.8 小结
复习题
思考题
第3章 地震地质学与地震学
3.1 理解地震
3.2 断层类型
3.2.1 倾滑断层
3.2.2 走滑断层
3.2.3 转换断层
3.3 地震学的发展
3.4 地震波

......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开本:16开
作者:(美)帕特里克·李昂·艾博特|译者:姜付仁//汤爱平//文爱花页数:
定价:109出版时间:2017-12-01
ISBN号:9787121329067 印刷时间:2017-12-01
出版社:电子工业版次:1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精 彩 页:
《大地的脉搏:塑造我们世界的自然力量》 引言 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非总是风平浪静、温文尔雅。它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着的星球,其内部涌动着磅礴的力量,其表面也承受着来自太空的无情撞击。这些力量,或在地壳深处积聚,或在 atmosphere 中酝酿,或在海洋中翻腾,共同塑造了我们眼中的山川湖海,也无时无刻不在以或缓或急、或温和或狂暴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甚至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大地的脉搏:塑造我们世界的自然力量》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灾难的记录,而是一次深入探索地球动力学,理解自然力量如何与人类文明交织的旅程。本书旨在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平静之下的巨大能量,解释它们为何发生、如何演变,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将穿越时空的洪流,从地球亿万年的演化史中探寻根源,从最新的科学研究中解读现状,最终思考人类与地球力量如何和谐共存的未来。 第一章:地壳深处的躁动——地震与火山的怒吼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坚实大地之下潜藏的澎湃力量。地球的地壳并非一个完整无缝的整体,而是由巨大的构造板块拼接而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量的驱动下,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缓慢移动、碰撞、挤压、分离,每一次微小的位移都可能在地表引发剧烈的反应。 地震:无声的断裂,震天的巨响 我们首先会深入了解地震的本质。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到断层错动的机制,再到 Richter 震级和 Moment 震级的测定原理,我们将一步步揭开地震的神秘面纱。本书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地震,例如板块边缘的构造性地震,以及深部地幔的地震。我们还将审视历史上的著名地震事件,分析其成因、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长远影响,例如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及2010年海地地震。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地震的预测研究进展,认识到其复杂性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减灾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火山:地球的呼吸,熔岩的喷涌 与地震紧密相关的,是地球内部熔融物质——岩浆——的活动。火山,正是地球内部热量释放的窗口。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的火山,从锥形火山到盾状火山,从平静的熔岩流到毁灭性的火山碎屑流。本书将解析岩浆的形成、上升过程,以及火山爆发的触发机制。我们还将研究历史上著名的火山喷发事件,例如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引发的“无夏之年”,以及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的爆发。了解火山活动不仅是为了应对其潜在的危险,更是为了认识火山区域肥沃土壤的形成,以及地热能的利用价值,这些都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双重性。 第二章:狂暴的水——洪水、海啸与海岸线的变迁 水,是生命之源,但也蕴藏着令人敬畏的力量。从蜿蜒的河流到浩瀚的海洋,水的形态变化和运动方式,都可能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洪水:河流的失控,大地的浸没 洪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书将详细解析洪水的成因,包括强降雨、冰雪融化、河道堵塞、堤坝溃决等。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洪水,例如山洪、河流泛滥、城市内涝,以及它们对人类聚居地的破坏。通过分析历史上的特大洪水事件,例如1931年中国长江特大洪水,我们将总结防洪减灾的经验教训。本书还将介绍洪水预警系统、蓄滞洪区建设、生态治洪等现代防洪理念与技术。 海啸:海洋的怒吼,巨浪的吞噬 当海底发生强烈的地震、火山爆发或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时,巨大的水体被瞬间扰动,从而产生毁灭性的海啸。本书将深入研究海啸的生成机制,包括地震引发的海啸、火山引发的海啸以及滑坡引发的海啸。我们将解析海啸波的传播速度、能量衰减以及在不同海域的表现。通过分析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等惨痛的案例,我们将强调海啸预警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沿海居民的应急避险知识。 海岸线的变迁:风浪的雕刻,海平面的挑战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一个动态而脆弱的区域。风浪的侵蚀、潮汐的涨落、河流的沉积,都在不断地塑造着海岸线的形态。本书将探讨这些自然力量如何作用于海岸线,导致海岸线的后退或前移。同时,本书还将关注日益严峻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分析其成因(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以及对全球沿海地区带来的严峻挑战,包括海岸侵蚀加剧、咸水入侵、洪涝风险增加等。 第三章:天空的怒火与冰封的威胁——风暴、龙卷风与极端气候 大气层的能量交换与运动,也孕育着巨大的破坏力。强烈的气压差、复杂的水汽运动,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风暴系统,而极端的气候现象,则考验着人类适应能力。 风暴:狂风的肆虐,暴雨的倾泻 本书将解析各种类型风暴的形成机制,包括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以及雷暴。我们将探讨风暴的结构,例如台风的“眼睛”和雨带,以及它们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通过分析历史上著名的台风和飓风事件,例如1970年博拉气旋,我们将认识到风暴预警和防御的重要性。 龙卷风:天空中旋转的巨柱 龙卷风,是风暴中最具破坏性的现象之一。本书将深入研究龙卷风的形成条件,例如不稳定的大气层、强烈的上升气流和风切变。我们将探讨龙卷风的结构、移动路径以及它们惊人的破坏力。通过分析历史上的龙卷风灾害,我们将了解如何识别龙卷风的迹象,以及在龙卷风来临时采取的保护措施。 极端气候:温度的极值,降水的失衡 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能量平衡。本书将探讨极端气候现象,例如长期干旱、严重洪涝、极端高温和严寒。我们将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例如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气候驱动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本书还将关注极端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的挑战,并探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 第四章:来自宇宙的访客——陨石撞击与地磁风暴 虽然概率较低,但来自地球之外的力量,同样可能对我们的星球产生深远影响。 陨石撞击:宇宙尘埃的遗产,星球的印记 地球并非孤立存在于宇宙之中,它时刻面临着来自太空的潜在威胁。本书将探讨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的构成,以及它们撞击地球的历史。我们将审视地球上著名的陨石坑,并分析历史上几次可能对地球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撞击事件,例如导致恐龙灭绝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本书还将介绍近地天体监测和防御的研究进展。 地磁风暴:太阳的呼吸,技术的挑战 太阳,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恒星,也在不断地向外释放能量。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等活动,会影响地球的地磁场,从而引发地磁风暴。本书将解析地磁风暴的成因,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科技体系的影响,例如对卫星通讯、电力系统、导航系统甚至航空旅行的潜在威胁。我们将探讨如何监测和预测地磁风暴,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关键基础设施的韧性。 第五章:人类与自然的博弈——适应、减灾与可持续的未来 在理解了地球诸多自然力量的运行机制和潜在威胁之后,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人类自身。我们并非被动地承受自然力量的摆布,而是通过智慧和科技,不断地适应、规避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风险评估与减灾策略 本书将深入探讨风险评估的科学方法,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潜在影响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审视各种减灾策略,从工程性的防御措施(如建造堤坝、抗震建筑),到非工程性的管理措施(如土地利用规划、应急预案制定),再到社会层面的教育和宣传。 科技的力量:预警、监测与应对 科技在自然灾害的应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介绍各种先进的监测技术,例如卫星遥感、地震仪网络、气象雷达等,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提前预警。同时,我们将探讨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传播在灾害发生时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升灾害管理效率。 可持续的未来: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终,本书将呼吁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并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本书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政策调整和公众意识的提升,构建一个更具韧性、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社会。 结语 《大地的脉搏:塑造我们世界的自然力量》希望通过对地球自然力量的全面而深入的解析,帮助读者建立对我们所处星球的更深刻认识。我们生活在一个既美丽又充满挑战的世界,理解这些自然力量,不仅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威胁,更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我们作为地球一部分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与这个充满活力的星球共同迈向一个更加安全、可持续的明天。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地球科学略有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探讨自然灾害各个维度的书籍,而《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它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数据,但又不像纯粹的学术论文那样晦涩难懂。作者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案例研究,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论述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几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某次长期干旱如何导致粮食危机,或是某场超强台风如何摧毁沿海城市。这些案例不仅印证了科学理论,更展现了灾害的复杂性和多层面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措施的章节,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技术手段,还探讨了政策制定、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这对于理解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社会非常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从宏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延伸到了微观的个体防护措施,以及社会层面的风险管理,受益匪浅。

评分

我之前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新闻报道和一些浅显的科普节目上。直到我偶然读到《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是多么片面。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它让我看到了自然灾害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学和经济学议题。它不仅仅是关于物理过程,更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脆弱性,以及我们在面对不可抗力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无奈。书中很多章节都深入探讨了灾害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差异,以及贫困、地域、社会公平等因素在放大灾害后果中所起到的作用。这让我认识到,应对自然灾害,不仅仅是加强工程建设,更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此外,书中关于灾后重建和恢复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讲述了社区如何通过互助合作,克服困难,重建家园,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所面临的挑战与责任。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对自然界那些充满力量又让人敬畏的现象非常好奇,但总觉得 textbooks 过于枯燥,缺乏一些更具感染力的叙事。而《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各种灾害时,不仅仅是列举数据和科学原理,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灾害是如何真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结构,甚至是我们的心理状态。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比如,关于地震的部分,它不仅仅讲解了地质构造和地震波的传播,还详尽地描述了震后的搜救工作、社区重建的挑战,以及幸存者们如何重建家园和心灵。这种人文关怀和科学知识的结合,让我对自然灾害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不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我还会时不时翻阅书中那些震撼人心的图片,它们记录下了灾难的瞬间,也承载了人类在逆境中的勇气和希望。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自然”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敬畏感,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评分

坦白说,最初拿到这本《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这类科普读物可能只是泛泛而谈,了无新意。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却着实让我惊喜。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各种自然灾害——从大家熟知的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到一些相对不那么常见但同样具有破坏力的现象,比如龙卷风、海啸、泥石流,甚至是地磁暴和太阳耀斑——娓娓道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每一类灾害的成因、发生机制、监测预警方法,以及最重要的——灾害发生后的应对和减灾策略,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即使是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也能很容易理解。而且,书中还强调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来降低风险,这部分内容尤其发人深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了解自然灾害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实用指南。

评分

我本身就从事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工作,所以对于自然灾害的知识一直有着持续的关注。当我看到《自然灾害与生活(原书第9版)》这本书时,我立刻就被它全面的内容所吸引。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显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列举了各种灾害的普遍性特征,还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地区或气候条件下发生的特定灾害,给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分析。比如,书中关于火山灾害的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火山的喷发模式,以及不同地区火山活动的历史记录和潜在风险。对于滑坡和泥石流,它不仅讲解了触发因素,还探讨了不同地形地貌下的易发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的论述,它详尽地介绍了当前主流的监测技术和预警流程,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和机构在灾害响应中的职责分工。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作思路和理论支持,让我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更加系统和深入,对于提升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