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化学手册3A原子光谱分析 本书重2313克 | ||
| 定价 | 268.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3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郑国经 主编 | |
| 装帧 | 精装 | |
| 页数 | 121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2278579 | |
本书是《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的3A 分册,按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类型编排,全书共分五篇,diyi篇为光谱分析概论;第二篇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包括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电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以及火焰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第三篇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第四篇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包括蒸气发生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技术;第五篇为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包括波长色散X 射线荧光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及微区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全书每门分析技术均按分析特性、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实例及参考文献编撰,便于查阅。
本书给出了准确的概念和定义、翔实的分析方法、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实例,在兼顾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现代技术与仪器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为分析化学工作者的工具书,可供化学、化工、材料、冶金、地质、矿产、环境、生物等领域从事光谱分析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分析化学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郑国经,原北京首钢冶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光谱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特种金属材料化学检测和分析方法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承担与新材料研发相关的化学方面的研究任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成分化学分析、痕量元素化学分析及原子吸收光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器分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著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
diyi篇 光谱分析概论
diyi章 光谱分析导论2
diyi节 有关物质的辐射和光学性能2
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2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4
三、电磁波谱6
四、光学性能的相关术语6
第二节 光谱的分类及有关定律、定义9
一、光谱的形状9
二、光谱类型 10
三、光谱分析法 10
四、光谱分析法的定律和定义 11
第三节 光谱分析法仪器概述及术语 13
一、光谱分析法仪器概述 13
二、特征及一般性能 14
三、光谱仪器组分部件的特征及性能 14
第四节 有关光谱分析的国内外期刊文献介绍 16
一、文献检索工具 16
二、光谱分析的主要期刊18
三、光谱分析相关的工具书22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原子光谱分析基础25
diyi节 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与发展25
一、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的分类25
二、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26
第二节 原子光谱分析的基础知识32
一、原子能级与原子光谱项32
二、原子光谱的规律性35
三、辐射跃迁51
四、谱线特性59
第三节 原子光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140
一、光谱定性分析140
二、光谱半定量分析141
三、光谱定量分析141
参考文献142
第二篇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概述 144
diyi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144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过程及仪器组成 145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 146
一、定性分析 146
二、光谱半定量分析 181
三、定量分析方式 182
参考文献 274
第四章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275
diyi节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特点275
一、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275
二、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275
三、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的使用方式276
第二节 基本理论276
一、火花激发光源的特点276
二、火花放电的激发机理 277
三、火花光源的激发能量与电路参数的关系 278
第三节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器 280
一、火花放电光源 280
二、分光系统 285
三、测量系统 287
四、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301
第四节 定性及定量分析 304
一、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操作与分析方法 304
二、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样品的要求 306
三、标准化及标准样品 307
四、定量分析方法 308
五、分析质量及其监控 309
六、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误差来源及干扰校正 310
七、常用发射光谱分析线 311
八、常用火花放电光谱仪 313
第五节 火花放电光谱分析的应用 315
一、金属及合金的化学成分分析 315
二、火花放电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 326
参考文献 329
第五章 电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330
diyi节 电弧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330
一、电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况 330
二、电弧光源的光谱分析特点 330
三、电弧光谱分析的定量方式 330
第二节 电弧光源的基本理论 331
一、直流电弧光源 331
二、交流电弧光源 333
三、交直流电弧光源 335
四、电弧光源的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明快,大面积的留白衬托出书名的醒目,整体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沉稳的感觉。我是在图书馆偶然翻到它的,当时只是被它厚实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所吸引。一翻开内页,那种老派的、严谨的学术气息便扑面而来,纸张的触感是那种略带粗糙但吸墨性很好的那种,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和在上面做笔记。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光是看到目录的排版和章节的命名方式,就能感受到编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用心良苦。它似乎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切割成了非常规整的小块,即便只是粗略浏览,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高,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书页松散的担忧,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整体而言,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扎实、可靠,是那种会让人愿意长期珍藏的工具书类型,光是摆在书架上,就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了几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严密得令人称道,简直就是一本活的思维导图。我通常在阅读技术类书籍时,最怕的就是章节之间衔接生硬,或者理论推导过程跳跃性太大,结果往往是读完一章摸不着下一章的边。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注重循序渐进,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先用非常直观的、甚至有些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核心概念,等到你理解了原理的“味道”之后,再引入精确的数学描述和实验细节。这种由浅入深的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实验步骤描述,简直细致到了“手把手”的程度,连可能出现的环境干扰因素和操作人员的常见失误都被提前预警,让人感觉作者不仅是理论大师,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者。这种对实践细节的关注,是教科书常常忽略,但对于实际工作却至关重要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学者的风范,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确表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表述每一个概念时,都力求达到“无歧义”的境界。这种严谨性在处理一些历史沿革和方法学对比时尤为突出。比如,当它介绍两种不同分析方法的优劣时,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会详细梳理每种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指出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局限性,以及是如何被后续技术所克服和替代的。这种“溯源”式的讲解,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的规范和全面性,每一个重要论点背后都有坚实的研究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书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对于任何严肃的科学工作者而言,能够依赖这样一本资料详实的参考书,无疑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结果的可信度。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不是简单的对文字内容的重复,而是起到了一种“视觉翻译”的作用。很多复杂的物理过程或者仪器内部结构,仅凭文字描述是很难在脑海中构建清晰图像的,但这本书中的示意图,线条流畅,标记清晰,布局合理,完美地弥补了纯文本的不足。特别是那些流程图和数据拟合的示意图,它们用最简洁的视觉语言,浓缩了大量的复杂信息。更难得的是,图表下方往往附有详细的图注,有时候图注比正文的解释还要来得精准和到位。这表明编者在设计全书时,是将图文视为一个整体来考量的,力求达到信息传达效率的最大化。对于那些偏爱直观学习方式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图表质量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它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瞬间变得“可视化”和“可触碰”起来。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上,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平衡感。它既没有为了追求“大而全”而流于表面,把每一个分支都泛泛而谈,也没有局限于某一个极小的技术点而显得眼界狭隘。我发现它对基础理论的阐述非常到位,为读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介绍到前沿技术时,又能及时跟进最新的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这种“立足经典,面向未来”的编撰思路,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不易很快被淘汰。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一本优秀的入门向导,可以系统地构建知识框架;而对于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而言,它又是一本可靠的“知识库”和“疑难解答手册”,能够快速定位到需要的精确信息,并提供深入的背景资料。这种跨越不同经验层次读者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难以企及的,也体现了编纂者对整个学科生态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