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教授,消化病理学专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医学院病理、免疫及检验医学系教授,美国加拿大病理协会、美国病理协会、美国临床病理协会、美国消化病理协会、美国肝脏病理协会成员,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主编。主要致力于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相关肿瘤、结直肠癌和肝脏疾病的研究,在**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140篇。
**部分 炎症性肠病慨述及其病理诊断
第1章 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
1.1 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
1.2 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
1.3 炎症性肠病辅助检查
1.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2章 炎症性肠病病理概述
2.1 胃肠道组织显微镜下正常形态
2.2 炎症性肠病的基本组织病理表现
2.3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
参考文献
第3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改变
3.1 溃疡性结肠炎的大体病理表现
3.2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表现
3.3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组织学分级
3.4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参考文献
第4章 克罗恩病的病理改变
4.1 肠克罗恩病的大体病理表现
4.2 肠克罗恩病的组织学表现
4.3 消化系统其他部位的克罗恩病病变及并发症
4.4 克罗恩病组织学改变的特别关注点
4.5 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第5章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方法与药物治疗概述
5.1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5.2 克罗恩病的诊断
5.3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概述
参考文献
第6章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概述
6.1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6.2 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炎症性肠病病理鉴别诊断
第7章 感染性肠炎
7.1 常见病毒性肠炎
7.2 常见细菌性肠炎
7.3 常见真菌性肠炎
7.4 常见寄生虫性肠炎
参考文献
第8章 缺血性肠炎与血管炎
8.1 缺血性肠炎
8.2 血管炎累及肠道
8.3 非血管因素导致的肠黏膜缺血性病变
参考文献
第9章 药物及治疗所导致的肠炎
9.1 药物性肠炎
9.2 放射性肠炎
9.3 常见结肠黏膜损伤模式及相关治疗制剂
我对肠道微生物组与宿主代谢的相互作用一直很感兴趣。我希望了解,肠道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是如何通过产生各种代谢产物,例如短链脂肪酸(SCFA)、胆汁酸、色氨酸代谢物等,来影响宿主的整体代谢平衡?这些代谢产物在调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糖代谢等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当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发生改变时,它们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又会发生哪些变化,从而间接导致宿主出现代谢紊乱?我希望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干预肠道微生物组来改善宿主的代谢健康。
评分我一直对消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非常着迷。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作用于肠道病灶、实现精准治疗的技术。我一直在关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能够通过内镜直接处理哪些类型的肠道病变?例如,对于一些早期肿瘤或者息肉,除了传统的切除,是否还有更微创、更精准的消融或局部治疗方法?再者,对于一些炎症性的病变,例如溃疡或者狭窄,有没有可能通过内镜注射药物或者支架植入等方式,来达到控制炎症、扩张狭窄的效果?我对这些“直达病灶”的治疗手段充满了好奇,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和技术细节。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消化系统的疾病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复杂且难以捉摸的病症。近段时间,我着迷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想深入了解肠道菌群失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诱发炎症,又是如何影响肠道黏膜的正常功能的。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不少关于肠道菌群、益生菌、肠道屏障修复的文章和书籍,也关注了一些前沿的学术会议,想看看最新的研究进展。尤其让我感到好奇的是,如果肠道菌群真的失衡到一定程度,它会产生哪些具体的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又会如何体现在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能否通过调整菌群来逆转这些病理过程?这些问题萦绕在我脑海中,驱使我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希望能找到更全面的答案。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我特别关注消化道影像学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内镜下技术的革新。我想了解一下,在微创诊断领域,有哪些新技术可以更精细地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比如,一些高分辨率的内镜技术,或者所谓的“光学活检”技术,它们到底能提供哪些超越传统病理切实的观察细节?我特别想知道,这些技术能否帮助我们在早期阶段就捕捉到一些微妙的、易被忽略的病理信号?例如,黏膜下层的血管纹理变化,或者一些早期的炎症细胞浸润的形态特征,又或者是在细胞层面上的超微结构变化,这些是否都可以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手段得到更直观的呈现?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将影像学的美妙与病理学的严谨相结合,为诊断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评分最近我沉迷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想深入了解黏膜免疫细胞在维持肠道稳态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那些T细胞亚群,例如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Th)的各种亚型,它们是如何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局部的免疫反应?当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时,这些免疫细胞又会发生怎样的动态变化?我还在关注,一些新的免疫调节剂,例如靶向特定细胞因子或者细胞表面的受体的小分子药物,它们在肠道免疫调控方面有哪些潜在的应用前景?我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免疫细胞与肠道微环境的复杂互动,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