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已结束七十年,探讨战争起源的著作为数众多。入江昭教授在宏大的国际史视野内审视亚洲-太平洋战争,其总体解释框架是独一无二的。他清晰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疏离,直至最终对抗它曾参与建立并维护的国际体系的。
##翻译的意义没有问题,但翻译的语言表达总觉得读起来别扭…………很好地解析了二战太平洋战场之所以爆发的原因。日本真心是个性格扭曲的国家……
评分##入江昭以一个国际格局的视角介入研究,整体上以外交关系史为主线,认为日本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持续性的战略,陆军的北进、海军的南进、外相的外交努力以及不断变换的内阁使得日本的决策圈始终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而日本陆军、海军在中国的扩张,以及日本对自身资源不足的估计使得日本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只能加入轴心国联盟之中,陷入ABCD的包围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大赌博,将自己的命运放在了德国对英国、苏联攻击的成功上,但是德日之间却没有统一的战略目标。美中不足可能就是没有对天皇在日本决策圈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而这可能更会触及到战争爆发的原因。
评分##真正的杰作。
评分##本书以日本作为叙事主角,和书名不匹配。作者通过放大或削弱部分政策的意义和细节,处心积虑为日军侵华辩护(日本精英皆有和平之愿望,侵华乃军部所为),可见修正主义势力之大之深(本书英文版出版于1987年)。
评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和太平洋的起源》的作者入江昭看来,日本一厢情愿地认为国际社会将捏着鼻子承认其对中国的鲸吞与蚕食,是日本最大的战略失误。 当然在日本一方看来这也并非完全一厢情愿,毕竟之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都是胜者为王,日本就是靠打一步步奠定了自己跻身强国之林的资本,因此没理由相信这一次不一样。 但日本决策层最昧于时势之处就在于没有认识到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由体系主导的,也即主要由欧洲的凡尔赛和约体系和亚太的华盛顿公约体系所界定。这也意味着任何双边关系都要放到和被放到国际体系框架里来讨论。 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占从一开始就被视为对既有国际体系和秩序的挑战,以英美为首的华盛顿体系缔造者虽然因国际经济危机导致的实力下滑暂时无法出手制止,但对这一挑战行为及其结果从来没有
评分##天不生我人类希望大美利坚,万古如长夜!灯塔板载!委座之圣明,可能就是在于早早地站对了队,此举至关重要,至关重要,至关重要,一辈子可能就做对了这么一件事。当然作者最后也不免嗟叹:日美对抗,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到今天,一个比日本更狡猾也更强大的太平洋对手正在崛起。
评分作为亚太格局论的扛鼎者--入江昭从国际关系入手揭示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相当深刻。日本的历史错误提醒现代人,以修正主义挑战自由国际主义(威尔逊主义),很难获得好下场。而今天在美国主导的旧金山体系中成功发展的日本,为什么在当时急于挑战华盛顿体系,深层原因还是要从其国内制度和法统中寻找。作为一面镜子,日本的例子值得今天的修正主义者警戒,因为他们当年的手段方式和宣传论调,似乎正在重新上演。
评分作为亚太格局论的扛鼎者--入江昭从国际关系入手揭示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相当深刻。日本的历史错误提醒现代人,以修正主义挑战自由国际主义(威尔逊主义),很难获得好下场。而今天在美国主导的旧金山体系中成功发展的日本,为什么在当时急于挑战华盛顿体系,深层原因还是要从其国内制度和法统中寻找。作为一面镜子,日本的例子值得今天的修正主义者警戒,因为他们当年的手段方式和宣传论调,似乎正在重新上演。
评分##本书以日本作为叙事主角,和书名不匹配。作者通过放大或削弱部分政策的意义和细节,处心积虑为日军侵华辩护(日本精英皆有和平之愿望,侵华乃军部所为),可见修正主义势力之大之深(本书英文版出版于1987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