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入门指南 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殿堂级著作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是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彭广林撰写的关于音乐的通俗读物。书中通过对音乐知识、乐器和音乐家的***介绍,让读者爱上古典音乐。当然,书中*是讲述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据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要演出三场!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质检员们竟然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看完这40堂彭广林**个人特色的音乐课,你会发现,你以为很有“气质”、很难亲近的古典音乐,其实很有趣!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一点都不难,你也会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
前言 培养诠释自我生命的能力
第1篇 音乐观念探索
**堂 什么是好听的声音?
第2堂 声音有颜色吗?
第3堂 法拉利与BMW
第4堂 “急惊风”与“慢郎中”
第5堂 练琴好累哟!
第6堂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第2篇 音乐历史小故事
第7堂 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第8堂 阿弥陀佛与阿门
第9堂 古典音乐与欧洲贵族
**0堂 肩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1堂 19世纪欧洲的家庭娱乐
第3篇 音乐小常识
**2堂 调音器与节拍器
**3堂 好贵的乐器!
**4堂 为什么听音乐会要有规矩?
**5堂 独奏与重奏
**6堂 说故事听音乐
第4篇 认识乐器家族
**7堂 钢琴与它的祖先们
**8堂 小提琴家族
**9堂 木管乐器大家族
第20堂 威武雄壮的铜管乐器家族
第21堂 打击乐器家族
第5篇 认识乐团组合
第22堂 古典音乐的代言者——交响乐团
第23堂 户外亲善大使——管乐团
第24堂 弓弦舞动——弦乐团
第25堂 古典组合的代表
第6篇 认识音乐家
第26堂 红发修士维瓦尔第
第27堂 从台湾头走到台湾尾的巴赫
第28堂 高贵的音乐仆人——海顿
第29堂 你可以慢一点,莫扎特!
第30堂 不要生气,贝多芬!
第7篇 认识演奏家
第31堂 他*厉害——帕格尼尼
第32堂 他*浪漫——拉赫玛尼诺夫
第33堂 20世纪大提琴宗师卡萨尔斯
第34堂 备受欢迎的鲁宾斯坦
第35堂 永远站在*高峰的海菲兹
第8篇 认识古典名曲
第36堂 青青草原的《欢乐颂》
第37堂 《少女的祈祷》(倒垃圾咯!)
第38堂 游子吟的《大学庆典》
第39堂 《新世界》的念故乡
第40堂 《我的名字是咪咪》
参考书目
我是一个对音乐细节特别在意的人,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介绍,更会引导我去留意乐曲中的某些特定旋律、和声或者节奏,并解释它们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整首乐曲的情感表达。有一次,我听着一首曾经让我觉得“有点吵”的交响乐,读完相关的章节后,再回过头去听,竟然发现那些“吵闹”的部分,恰恰是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某种激动人心的情感,甚至是某种戏剧性的冲突。这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我对音乐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亲切感”。作者的语言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你的耳边低语,讲述那些藏在音符里的秘密。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引用。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调侃,以及那些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角落的洞察。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解读,他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巴洛克时期的庄重典雅,古典主义时期的明晰均衡,浪漫主义时期的澎湃热情,以及印象主义时期的朦胧写意。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大气,黑色的底色衬托着一行优雅的金色字体,仿佛一块沉静的琥珀,预示着即将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音乐之旅。我一直对古典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因为接触到的信息碎片化而感到力不从心。市面上关于古典音乐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过于学院派,充斥着枯燥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读起来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它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深的乐理知识,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我引向古典音乐的殿堂。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愿意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通往古典音乐世界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我曾经尝试过听一些古典音乐,但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听起,也不知道该听些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位贴心的向导,它会循序渐进地介绍不同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并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欣赏建议。我学会了如何去辨别不同的乐器,如何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甚至是如何去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听众,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有鉴赏力的聆听者。
评分我一直觉得,欣赏艺术,尤其是音乐,最重要的是情感的共鸣。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作曲家和作品,而是着重于音乐背后的故事,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融入他们的创作之中。当我读到某位作曲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创作出充满希望的乐章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种情感的连接,比单纯记住一个年代、一个作品名要深刻得多。我仿佛能感受到作曲家笔尖下流淌的情感,听到他们在困境中不屈的呐喊,感受到他们在绝望中闪烁的微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