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第1版(2012年6月1日)
平装: 24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52300031, 7552300035
条形码: 9787552300031
商品尺寸: 29.6 x 21.6
内容介绍
《笛子演奏教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规范系统、科学严谨。新颖的课时训练与详尽的演奏提示给读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供了便利。教材在笛子的基础训练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抓住了笛子入门教学的重点,同时为接下来的提高乃至专业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笛子吹奏的各个环节分层讲解,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符合学习的顺序性和逻辑性。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知识篇
第一章笛子概述
第一节笛子简述
第二节笛子的形制、构造及种类
第三节笛子的选购、维护
第四节笛膜选贴
第五节笛子定调与转调
第二章吹奏基础知识
第一节吹奏口型状态
第二节试吹
第三节持笛、按孔及身体姿势
第四节呼吸法
第三章读谱常识
第一节音阶
第二节音区
第三节音的长短关系
第四节节拍
基础篇
第四章全按作5(小工调)中低音区(5—6)发音练习与音符的连接
第一节吹响笛子与数拍练习
第二节123音练习
第三节765的吹奏
第四节456音练习
第五章轻吐与连线——舌的运用(一)
第一节轻吐动作练习
第二节轻吐与连线
第六章全按作5的高音区练习
第一节71音的练习及节奏训练
第二节23音练习
第三节456音练习
第四节71音的练习
第五节拓展综合练习
第七章吐奏——舌的运用(二)
第一节重音与保持音
第二节断音
第八章独奏曲选(一)——基础篇综合练习
第一节《塔塔尔族舞曲》
第二节《明媚的阳光照天山》
技巧篇
第九章常用技巧(一)
第一节装饰音
第二节装饰音综合练习
第十章气与唇的配合
第一节强弱音吹奏(力度变化练习)
第二节大跳音程的连接
第三节泛音吹奏
第十一章独奏曲选(二)——装饰音与强弱变化综合练习
第一节《欢乐歌》
第二节《梅花三弄》
第三节《姑苏行》
第四节《小河淌水》
第十二章转调指法(一)全按作?(正宫调)的练习
第一节全按作2指法练习
第二节全按作2半孔do的运用
第三节全按作2指法综合练习
第十三章常用技巧(二)
第一节骨干音之间的滑奏
第二节装饰性滑音
第十四章独奏曲选(三)——常用技巧与全按作零指法综合练习
第一节《陕北好》
第二节《牧笛》
第三节《春到湘江》
第四节《踏雪寻梅》
第五节《小放牛》
第六节《水乡赞》
第七节《弥渡随想》
第十五章常用技巧(三)
第一节花舌
第二节飞指、轮指
第三节指揉音
第四节震音
第五节剁音
第六节历音
第十六章独奏曲选(四)
第一节《喜相逢》
第二节《五梆子》
第三节《扬鞭催马运粮忙》
第四节《枣园春色》
第五节《牧民新歌》
第六节《秦川抒怀》
第七节《到农村去》
.........
作者简介
陈磊,青年笛子演奏家,江苏邳州人。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竹笛学会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乐器(竹笛)演奏专业,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蔡敬民教授。曾师于刘强、赵书敏、王键等笛界名家。工作后,致力于各种演出活动与笛子教学工作,尤其是对笛子的入门教学及高考音乐教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创办“陈磊笛箫社”作为教学基地,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讨,针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为各类艺术院校输送并培养了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且为笛子的普及和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被市政府授予“青年突击手”、“高考先进个人”等称号。2002年荣获文化部举办的首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优秀演奏奖;作品《采茶》收录在全国考级曲集;并有多篇竹笛学术论文发表。
这套《竹笛教程》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一名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笛子的爱好者,我之前尝试过不少教材,但大多要么过于枯燥,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这次偶然翻到陈磊老师的这本,立刻就被它的编排方式吸引了。首先,从基础的指法开始,作者就用了非常直观的图文结合,每一个动作都讲解得非常到位,甚至连手指的弯曲度和力度都有细致的描述,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友好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学笛子,很多时候都是靠老师手把手教,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回到家就容易忘记,或者自己练错了也不知道。而这本教材,就像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一样,随时可以翻阅,反复对照。而且,教材并没有止步于最基础的指法,它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气息的运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指法练熟了,吹出来的声音还是干涩无力,很大程度上就是气息没练到位。陈磊老师在这部分的内容设计非常巧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一味地强调深呼吸或者长吹,而是结合具体的练习曲目,让你在演奏中体会气息的控制和运用,这样学起来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吐音”的练习,以前我总觉得吐音就是用舌头“嘟”一下,但这本书里把它拆解成了“舌尖的轻触”、“气息的瞬间阻断与释放”等更细致的步骤,练过之后,我的吐音立刻变得干净利落,富有弹性,演奏一些快节奏的乐曲时,效果显著提升。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安排既严谨又富有趣味性,对于想要打好笛子基础的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乐器最关键的在于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节奏,而这本《竹笛教程》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我之前并非完全零基础,但遇到瓶颈期很久了,总感觉自己的演奏缺乏一种“味道”。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视角非常独到,他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从音乐性本身出发,引导读者去感受和理解竹笛的魅力。比如,在讲到乐句的呼吸处理时,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在哪里换气”,而是通过分析乐曲的情感起伏,让你自己去体会“在哪里换气”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的“呼吸感”。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让我意识到,演奏不仅仅是把音符吹出来,更是要用声音去“说话”。另外,书中对于一些演奏技巧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叠音”和“倚音”的处理,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解如何将这些装饰音与主旋律有机地结合,而不是让它们听起来像“点缀”。他提出了一种“情绪导向”的练习方法,让你在练习时,先想象这个音符想要表达的情绪,再去寻找最合适的指法和气息去实现。这种方法让我摆脱了机械的技巧练习,而是将技巧融入到情感的表达中,让我的笛声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理念的讲解,让我对竹笛这件乐器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于一个热爱民族器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曲集,更像是一位资深音乐家的人生感悟和教学心得的分享,让我觉得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非常“看脸”的读者,如果一本教材封面不够吸引人,内容排版又乱七八糟,我可能就很难有耐心去深入研读了。但《竹笛演奏教程》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透露着一种专业和严谨,封面采用了素雅的色调,配上写意的竹子图案,很有艺术感。打开书后,页面的布局也十分清晰,文字大小适中,重点内容会用加粗或者特殊的颜色标示出来,非常方便查找和阅读。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每一个练习曲的编排。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给你一大堆难度极高的曲子,而是从最简单的旋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而且每引入一个新的技巧,都会立刻配上一首与之相关的练习曲,让你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能巩固。这种“即学即练”的设计,让我觉得非常有动力。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乐曲的赏析也写得非常到位。陈磊老师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吹,他还告诉你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甚至还分享了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演奏体会。这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被动地学习,而是在主动地探索和理解音乐。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首小调曲子难住了,怎么吹都感觉不对味。翻到这本书里关于这首曲子的赏析,才知道原来这首曲子背后有这样一段故事,需要用一种略带忧伤又充满韧性的方式去演绎。理解了这一点后,我再吹奏,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音色也变得更加饱满和富有感染力。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设计,都充满了对读者的关怀,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它。
评分作为一名在音乐理论学习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民族乐器的演奏法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指导。这次尝试了《竹笛演奏教程》,给了我不少惊喜。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讲解每个技巧的时候,作者都会先从乐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为什么这个指法会产生这样的音高,气息的流动如何影响音色,等等。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喜欢探究原理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在讲解“颤音”时,作者不仅教你如何通过指尖的抖动来发声,还深入分析了颤音在不同乐曲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颤动的速度和幅度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这让我对颤音的理解,从一个简单的技巧,上升到了一个音乐表现的手段。而且,书中还引用了不少相关的乐理知识,比如音程、和弦等,虽然不至于成为一本乐理教材,但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和拓展作用。我还发现,书中对于一些非常细微的演奏细节也有着近乎“苛刻”的描述,比如如何用舌尖轻触笛膜来控制哨音的产生,如何通过调整唇部的松紧来改变音色。这些细节,在其他教材中可能一笔带过,但在这本书中却被放大和细化,让我意识到,真正优秀的演奏,就体现在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这本书给了我一种“解剖麻雀”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对竹笛演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算是比较“佛系”的学笛子,享受的是过程,不强求速成。所以,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我更看重的是它的“陪伴性”和“启发性”。《竹笛演奏教程》这本书,恰恰符合了我的需求。首先,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个方面,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当我感觉自己有所进步,想要挑战一下新的领域时,总能在书中找到适合我的内容。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可以陪伴我很久,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比如,我最近在练习一些比较抒情的慢板乐曲,这本书里关于如何运用气息来延长乐句、如何通过细微的音高变化来表达情感的讲解,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者并没有给出僵化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你去尝试,去探索,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音乐最终是主观的,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另外,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即兴”和“创作”的一些讨论。虽然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但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更高层次的音乐追求。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旋律构建、节奏变化的基本思路,甚至还鼓励读者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乐曲。这让我觉得,学习竹笛不仅仅是模仿和重复,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我还能怎么做”。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模式,让我对竹笛的学习充满了长久的兴趣和探索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