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学教程(简明版)
定价:28.00元
作者:王思斌 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301198988
字数:260000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
节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三章 社会互动
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三节 社会角色与网络互动
第四章 初级社会群体
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第五章 社会组织
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第二节 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六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第二节 社会分层
第三节 社会流动
第七章 社区
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第三节 城市化
第八章 社会制度
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第九章 社会问题
节 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 人口问题
第三节 劳动就业问题
第四节 贫困问题
第十章 社会控制
节 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第三节 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第四节 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十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第二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内容提要
《社会学教程(简明版)》是社会学概论性质的教科书,也是社会学的入门书。《社会学教程(简明版)》从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几个角度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社会学教程(简明版)》力图从社会学理论和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角度介绍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和知识,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
为了使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广大干部和其他有兴趣的读者更容易地学习社会学知识,我们在《社会学教程》(第三版)的基础上删节调整,编写了《社会学教程》(简明版)。这本教材与《社会学教程》(第三版)相比,主要是在字数上做了较大删,在章节结构上也做了部分调整。但是,我们注意保证了社会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被删掉章节的一些重要内容融进了其他章节,在有些方面,我们还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实了部分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社会学教程(简明版)》,我们随书配备了部分授课视频光盘。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王思斌,男,1949年生,河北省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主要学术成果有:《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求一助关系》、《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执行主编)、《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执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主编)等。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所吸引。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堆砌概念,而是将社会学的核心思想娓娓道来,让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学科的脉络。尤其是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阐述,作者似乎花了大量心思,用非常生动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家的思想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举个例子,在讲解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对比时,书中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对立陈述,而是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社会现象作为切入点,让读者立刻能感受到不同理论视角带来的洞察力。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对社会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耐心地引导你一步步走进这个迷人的学科世界。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还能兼顾可读性,这在同类教材中是相当难得的。读完导论部分,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宏大图景有了一个初步但却坚实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我认为在于其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介绍部分。很多入门级的教材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概念抛出来就草草了事,但这部作品显然更进一步。它不仅详细介绍了问卷设计、访谈技巧等操作层面的内容,更深入地探讨了研究伦理和社会学研究者在面对复杂现实时所应持有的反思态度。我记得其中一章专门讨论了“观察者卷入的程度”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个细节非常敏锐,体现了作者对田野调查复杂性的深刻认识。对于我这种未来有志于从事社会研究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做研究”,而是“如何像一个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和行动”。书中的案例选取也非常贴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使得理论不再是漂浮在空中的概念,而是具有了鲜活的实践意义。每每读到这些实践案例,我都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正是优秀教材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评分作为一本简明版教材,它在内容的取舍上做得相当到位,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 লজ্জা”。我个人对它对“社会分层与流动”这一章节的处理印象极为深刻。通常,这部分内容会涉及大量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指标,容易让读者望而却步。然而,编者非常巧妙地将复杂的理论模型与中国社会特有的户籍制度、教育资源不均等议题结合起来,使得理论的解释力大大增强。它没有为了追求“包罗万象”而牺牲深度,反而是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核心概念的内涵挖掘得非常透彻。例如,在谈论社会阶层再生产时,它清晰地勾勒出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当代社会中的具体运作机制,这比单纯背诵布迪厄的理论要实用和有效得多。这种“小而精”的编辑思路,非常适合时间有限但又希望获得扎实基础的读者。它提供了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上,我们再去做更专业、更细分的拓展会更加从容不迫。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成熟与克制。它没有采用那种过度煽情或者故作高深的语言腔调,而是保持了一种沉稳、客观的叙事姿态,这与社会学这门学科所要求的科学精神是高度契合的。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感受不到任何作者的个人偏见或强加的价值判断,更多的是在感受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魅力——它教会我们如何保持距离感,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比如在讨论“社会制度的内嵌性”时,文字非常冷静,但却能引发读者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深刻反思。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那些充满口号式的教材要高明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习惯,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总而言之,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书本上的抽象理论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复杂现实,让人觉得学习社会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象牙塔活动”。
评分从排版和学习辅助工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字体选择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穿插的思考题和关键词的加粗处理,极大地便利了复习和自我检验的过程。许多教科书的思考题往往脱离实际,但这里的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往往是针对该章节核心矛盾或争议点的提问,迫使读者必须回顾和整合所学知识才能给出恰当的回答。特别是书后附带的学习指南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摘要,更像是为读者量身定做的一份“学习路径图”。它清楚地指出了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基石概念,哪些是可以在后续深入研究中探索的进阶方向。这种清晰的导向性,对于自主学习者来说是莫大的帮助,它让学习过程不再是盲目的摸索,而是有目标的航行。这部教材在教学工程学的细节上做得非常出色,值得称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