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泽东文集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1993年12月第1版 2009年11月第11次印刷册数:全8卷
开本:16开精装
ISBN号9787010018317
定价:377元
【内容简介】
《毛泽东文集》共收入毛泽东文稿803篇,是继《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弥补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没有选集这个空缺。《文集》的编辑工作历时8年,分3次出齐。《文集》只选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对手稿和已经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编辑工作主要是作史实的核查考订和文字、标点的校订。对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还要花较大的工夫进行文字上的技术性整理。《文集》的注释,大量的是对人物、事件、引语、文件等的注释,还有通过注释介绍与正文内容有联系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或通过注释订正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广查资料、请教专家、严谨考证,力求把注释作得更完满。
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出版第1、二卷,1996年毛泽东逝世20周年时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11五卷为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全部选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时期504篇,社会主义时期299篇。
【目录】
第1一卷
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二日)
给蔡和森的信(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更宜注意的问题(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
外力、军阀与革命(一九二三年四月十日)
《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日)
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五日)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九二五年冬
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九月一日)
在土地委员会第1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九日)
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
土地法(一九二八年十二月)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一九二九年一月)
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一九二九年四月五日)
给林彪的信(一九二九年六月十四日)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党的组织问题
党内教育问题
红军宣传工作问题
士兵政治训练问题
废止肉刑问题
优待伤病兵问题
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
……
第二卷
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
对国防问题的意见 (一九三七年八月四日)
同各方接洽要有谦逊态度(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 (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
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解释(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
南方游击区谈判改编时应坚持的方针(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四日)
关于敌情判断及八路军的战略部署(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七日)
关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关于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的意见(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方向(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关于华北作战的战略意见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在山西应坚持普遍的游击战争的方针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差别和矛盾问题(一九三七年)
关于华北作战的补充意见 (一九三七年十月六日)
《农村调查》序言一(一九三七年十月六日)
给雷经天的信(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关于没收汉奸财产问题(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五日)
论鲁迅(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
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一九三七年十月)
……
第三卷
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请各地总结整风学习的经验(一九四三年二月十日)
祝贺苏联红军成立二十五周年的电报(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妇女工作者应参加经济工作(一九四三年二月)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的要点9(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六日)
一 时局
二 工作方针
三 工作任务
致印度国民大会的信(一九四三年四月五日)
给何凯丰的信(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中共中央关于何时打败日本问题的宣传工作的指示(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
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在今后三年中应力求巩固,屹立不败(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
给彭德怀的信(一九四三年六月六日)
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年(一九四三年七月一日)
防奸工作的两条路线(一九四三年七月一日)
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一九四三年七月二日)
关于公布《评<中国之命运>》一文 (一九四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关于审干的九条方针和在敌后的八项政策 (一九四三年七月三十日)
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一九四三年八月八日)
关于发动反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宣传运动给董必武的电报(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一日)
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切实执行十大政策
第四卷
关于赴重庆谈判问题复蒋介石的电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目前党的方针及新四军的工作部署(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赴重庆谈判前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在重庆机场发表的谈话(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同国民党谈判的十一条意见(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
尽快派人到上海等地办报(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四日)
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给柳亚子的信(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七日)
中国只能走和平一条路(一九四五年十月八日)
夺取平绥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六日)
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二十七日、二十九日)
目前时局及今后六个月的任务(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日)
在山东华中打几个好的歼灭战(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在桐柏山区域创造战场(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在抗大七分校的讲话(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同国民党谈判的补充意见(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十一月份必须完成三项任务(一九四五年十月三十日)
准备在邹、滕地区打大歼灭战(一九四五年十月三十一日)
华北东北等地须归人民自治(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三日)
我方发动反攻具有充分理由(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三日)
……
【图片展示】
读到一本让我沉思良久的书,它不像市面上许多快餐读物那样,读完便忘。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细致描摹。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经济建设的论述所吸引,作者并非空泛地谈论理论,而是结合了当时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了许多极具前瞻性的观点。读来,仿佛能看到那个年代的决策者们,如何在摸索中前进,如何在挑战中寻找出路。书中对农业集体化、工业化道路的探讨,让我对中国从一个贫弱的国家走向工业强国的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能带有历史局限性,但其背后蕴含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智慧,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在论述这些宏大议题时,始终不忘回归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调党的领导是为了人民,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令人动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与辉煌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自身和所处时代的书。作者的文字充满力量,但也极其严谨,他总能用最精炼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的论述所打动。它让我认识到,正确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对于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书中对理想信念的阐释,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结合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以及建设时期的种种挑战,展现了理想如何成为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强大力量。读到关于革命斗争的叙述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感受到了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正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它不仅是一部著作,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让我对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社会变革中的一些普遍规律。这本书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许多社会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基层治理的章节,作者深入剖析了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动员群众、解决矛盾、推动发展。它让我看到了,看似微小的个体努力,在汇聚成集体力量时,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力。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打破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例如,对于某个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解释,并用扎实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深受启发,学会了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这本书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奋斗,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奋斗精神的赞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和深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世界。它并非仅仅是陈述事实,而是通过作者独特的分析方法,将复杂的现象剥茧抽丝,层层深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国际关系的剖析,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国家划分为“好”与“坏”,而是深入探讨了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如何交织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读到关于世界贸易体系的章节时,我才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全球化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博弈和妥协。作者对新兴国家崛起的力量的预测,以及对传统强国如何应对变化的分析,都显得尤为精准和深刻。这本书让我不再对国际新闻中的一些事件感到困惑,而是能够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它们。它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美好的事物背后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对照现实新闻,发现书中很多观点都得到了印证。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仿佛与作者一同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一本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它不是那种提供即时答案的读物,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哲学命题的探讨,尤其是关于辩证法的应用。他并非将哲学束之高阁,而是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紧密结合,用充满智慧的语言阐释了复杂的概念。读到关于矛盾的分析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身边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难题,都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找到突破口。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让我对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任何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它教会我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这种“常读常新”的感觉,正是好书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