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第五版 伤寒论讲义 第5版教材 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李培生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伤寒论讲义 (供中医专业用)
:19元
作者:李培生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年5月
ISBN:9787532304899
字数:351000
页码:2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伤寒论讲义(供中医专业用)》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一册。
内容提要
《伤寒论讲义(供中医专业用)》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伤寒论》沿革、《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伤寒的涵义、六经的概念、《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井病、直中)、六经病证的治则、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纲要、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病分类、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辨传变与欲解时、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桂枝汤禁例等等。
目录
张仲景序
1 概论
1.1 《伤寒论》沿革
1.2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1.3 伤寒的涵义
1.4 六经的概念
1.5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1.5.1 六经辨证
1.5.2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1.5.3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1.5.4 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井病、直中)
1.6 六经病证的治则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张仲景序1 概论1.1 《伤寒论》沿革1.2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1.3 伤寒的涵义1.4 六经的概念1.5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1.5.1 六经辨证1.5.2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1.5.3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1.5.4 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井病、直中)1.6 六经病证的治则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概说2.1 太阳病纲要2.1.1 太阳病脉证提纲2.1.2 太阳病分类2.1.3 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2.1.4 辨传变与欲解时附其他五经欲解时2.2 太阳病本证2.2.1 中风表虚证2.2.1 桂枝汤证2.2.1.2 桂枝汤禁例2.2.1.3 兼证2.2.2 伤寒表实证2.1.2.1 麻黄汤证2.2.2.2 麻黄汤禁例2.2.2.3 兼证2.2.3 表郁轻证2.3 太阳病兼变证2.3.1 变证治则2.3.2 辨虚证实证2.3.3 辨寒?嵴婕?/p>2.3.4 辨汗下先后2.3.5 热证2.3.5.1 ?d子豉汤类证2.3.5.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2.3.5.3 白虎加人参汤证2.3.5.4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2.3.5.5 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2.3.6 虚寒证2.3.6.1 心阳虚证(1)桂枝甘草汤证(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4)桂枝加桂汤证2.3.6.2 阳虚兼水气证(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2.3.6.3 脾虚证(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涵证(2)小建中汤证(3)桂枝人参汤证2.3.6.4 肾阳虚证(1)干姜附子汤证(2)茯苓四逆汤证(3)真武汤证2.3.7 阴阳两虚证2.3.7.1 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2.3.7.2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2.3.7.3 炙甘草汤证2.3.8 蓄水证2.3.9 蓄血证2.3.1 0结胸证2.3.1 0.1 结胸证辨2.3.1 0.2 热实结胸(1)大陷胸丸证(2)大陷胸汤证(3)小陷胸汤证2.3.1 0.3 寒实结胸证2.3.1 1脏结证2.3.1 2痞证2.3.1 2.1 痞证的形成2.3.1 2.2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2.3.1 2.3 附子泻心汤证2.3.1 2.4 半夏泻心汤证2.3.1 2.5 生姜泻心汤证2.3.1 2.6 甘草泻心汤证2.3.1 2.7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2.3.1 2.8 五苓散证2.3.1 2.9 旋复代赭汤证2.3.1 3上热下寒证2.3.1 4火逆证2.3.1 5欲意候2.4 太阳病类似证2.4.1 十枣汤证2.4.2 瓜蒂散证附备考文太阳篇小结 3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3.1 阳明病纲要3.1.1 阳明病提纲3.1.2 阳明病病因病机3.1.3 阳明病脉证3.2 阳明病本证3.1.1 阳明?嶂?/p>3.2.1.1 ?d于豉汤证3.2.1.2 白虎汤证3.2.1.3 白虎加人参汤证3.2.1.4 猪苓汤证3.2.2 阳明实证3.2.2.1 承气汤证(1)调胃承气汤证(2)小承气汤证(3)大承气汤证3.2.2.2 润导法3.2.2.3 下法辨证3.2.2.4 下法禁例3.3 阳明病兼变证3.3.1 发黄证3.3.2 血热证3.4 阳明病辨证3.4.1 辨中风中寒3.4.2 辨虚证实证附备考文阳明篇小结 4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概说4.1 少阳病纲要4.2 少阳病本证4.2.1 小柴胡汤证4.2.2 小柴胡汤禁例4.3 少阳病兼变证4.3.1 变证治则4.3.2 柴胡桂枝汤证4.3.3 大柴胡汤证4.3.4 柴胡加芒硝汤证4.3.5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4.3.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4.3.7 传变与预后附?崛胙��?/p>附备考文少阳篇小结 5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概说5.1 太阴病纲要5.1.1 太阴病提纲5.1.2 太阴病愈侯5.2 太阴病本证5.3 太阴病兼变证5.3.1 太阴病兼表证5.3.2 太阴病腹痛证5.3.3 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太阴篇小结 6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概说6.1 少阴病纲要6.1.1 少阴寒化证主要脉证6.1.2 少阴病治禁6.2 少阴病本证6.2.1 少阴寒化证6.2.1.1 四逆汤证6.2.1.2 通脉四逆汤证6.2.1.3 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6.2.1.4 真武汤证6.2.1.5 附子汤证6.2.1.6 吴茱萸汤证6.2.1.7 桃花汤证6.1.1.8 刺灸法6.2.1.9 预后(1)阳回自意可治证(2)阳不回不治证6.2.2 少阴?峄��?/p>6.2.2.1 黄连阿胶汤证6.2.2.2 猪苓汤证6.3 少阴病兼变证6.3 1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6.3.2 少阴三急下证6.3.3 四逆散证6.3.4 热移膀胱证6.3.5 伤津动血证6.4 咽痛证6.4.1 猪肤汤证6.4.1 甘草汤证、枯梗汤证6.4.3 苦酒汤证6.4.4 半夏散及汤证附备考文少阴篇小结 7 辨厥阴瘸脉证并治概说7.1 厥阴病纲要7.2 上热下寒证7.2.1 乌梅丸证7.2.2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7.2.1 麻黄升麻汤证7.3 辨厥热胜复7.4 辨厥7.4.1 厥证的病理机制与证候特点7.4.2 热厥7.4.3 寒厥7.4.4 其它厥证7.4.5 厥证治禁7.5 辨下利7.6 辨呕哕7.6.1 辫呕7.6.2 辨哕7.7 预后7.7.1 厥阴寒证愈候辨7.7.2 厥阴虚寒证死候辨7.7.3 厥阴虚寒下利转归辨附备考文厥阴篇小结 8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小结9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附备考文小结附录(一)条文索引(二)方剂索引(三)古今剂量折算表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第五版 伤寒论讲义 第5版教材 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李培生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