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张通常被认为厌恶女性的、父权式的儒家哲学并非自其创立以来便是如此。尽管在历史上儒学与压迫现象相伴随,但它包含着许多能够推动两性平等的理念。作者依据儒家伦理并结合中国历史,对守节、缠足、纳妾等现象进行了深刻探讨。罗莎莉的这些研究为未来儒家女权主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使儒学成为妇女解放过程中一个可供选择的道德范畴。
##对缠足守寡有了新的认识 反而成为了没有出口的古代女性创造自我文化和摆脱家庭权威的途径。前几章 解释了 儒家的仁之为仁 阴阳 内外 等概念,表明 不是君子成仁问题 而是家庭 血脉流传 祖宗崇拜。最后一章提到 儒家女性主义 还是比较鸡肋 。即使儒家就是收编了女性主义 又如何面对家庭/婚姻制度瓦解的冲击呢? 这个孝道 从小家到大国的理论 从社会关系网出发 没有关系 但缺乏对自我的关注 是否太入世了 可能之后再融一点佛家/道家/消费主义 也许 我也没有答案
评分##首先,这不是一本出于女权主义而批判儒学的书。其次,本书作者的理想是创建儒学女权主义,但这只在最后一章简单论述,并没有深入讲解到底要怎么去做。第三,本书绝大部分都在讲儒是什么,儒学是什么,以及澄清儒学对女性压迫的种种误解。第四,如果你觉得以上都ok,那就读。
评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论题。可惜无论是在理论的应然层面,还是在历史的实然层面,作者对儒学的了解和理解都实在有些浅薄。
评分妇女史研究太囿于书面文本了,它无法核查文本与实践之间的缝隙。
评分##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是想建立一个非西方的女权主义路径,对儒学的重新解释也批驳了以往简单将儒家思想等同于性别歧视的观念。作者以“仁”为核心论据,提出了在关系中实现的动态平等的儒家女权主义,但是所谓内外、阴阳的相互转化和依存似乎又很容易将女性拉回到“内”的领域,木兰穆桂英班昭看上去都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转变,可是实际上她们还是囿于家国同构的体系中,替父/夫从军是对国家义务的另一种实现途径,可最终木兰还是要谢辞官爵回家尽孝罢了。
评分##关于儒学与他者部分,还不错。
评分妇女史研究太囿于书面文本了,它无法核查文本与实践之间的缝隙。
评分##关于儒学与他者部分,还不错。
评分##对缠足守寡有了新的认识 反而成为了没有出口的古代女性创造自我文化和摆脱家庭权威的途径。前几章 解释了 儒家的仁之为仁 阴阳 内外 等概念,表明 不是君子成仁问题 而是家庭 血脉流传 祖宗崇拜。最后一章提到 儒家女性主义 还是比较鸡肋 。即使儒家就是收编了女性主义 又如何面对家庭/婚姻制度瓦解的冲击呢? 这个孝道 从小家到大国的理论 从社会关系网出发 没有关系 但缺乏对自我的关注 是否太入世了 可能之后再融一点佛家/道家/消费主义 也许 我也没有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