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子 上市時間:2017年4月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産品分類:心理學
書號:978-7-5502-9683-1 CIP分類:B84-49
目標讀者:普通大眾
同類圖書:重口味經濟學 怪誕心理學
定價:38.00元 開本:32開 成品尺寸:145*210
印張: 6.5 頁數:208 包冊數:60
印刷工藝:平裝
主營銷語:
一本人人都看得懂的心理學入門書
賣點分析:
豆瓣閱讀高訂閱量心理學專欄
超有效超實用的的心理疏導課
從基礎的心理學知識講起
如何正視那些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心理睏境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心理學入門書,從基礎的心理學知識講起,結閤現實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心理睏境,旨在幫助大傢正確的麵對自己的心理情緒。拖延癥,抑鬱癥這些心理學名詞越來越多的走入我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纔能不被他們睏住。作者從北京大學心理學專業畢業以後,根據自己的所學所感,完成這本人人都看得懂的心理學入門書,讓人人都能把心理學知識變成自己生活中的助力,幫助人們更好的生活。
作者簡介
麥子,北京大學心理學研究生,大學老師。
喜歡在實驗室研究大腦功能構造,也喜歡在谘詢室仔細聆聽他人煩惱和睏擾。
喜歡科學嚴謹的態度,也喜歡情感細膩的感知。
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心平氣和的生活。
目錄:
章
心理谘詢的正確打開方式
去心理谘詢前,你需要知道這些 / 2
帶你認識心理谘詢 / 9
身邊有心理睏擾者,怎麼辦 / 20
謝謝你走進這裏 / 27
第二章
關於心理問題,
你需要知道什麼
請感謝你的拖延 / 34
抑鬱,這種常見的“病” / 41
那些難以啓齒的愛好 / 54
彆讓焦慮拖垮瞭你 / 60
教你認清行為背後的模式 / 72
第三章
心理效應無處不在
不是“作”,隻是缺少安全感 / 84
陪伴是的愛 / 95
你是“貓”還是“狗” / 101
樊勝美,你可以不用哭得這麼悲慘 / 109
告彆,需要儀式感 / 116
都是情結在作祟 / 121
我為自己負責,不對他人負責 / 130
健康的自私終一定會走進禮堂 / 143
過節不想迴傢,
這沒有什麼好羞恥的 / 150
第四章
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請善待“我想要”的自己 / 160
請停止抱怨 / 167
我不是完美媽媽 / 176
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 / 181
我們應該怎麼對待壓力 / 187
試讀
請感謝你的拖延
常常有人問我拖延癥能不能治,怎麼治?很多人都對拖延癥有身體會:眼看截止日期懸在頭頂瞭,你還在怒刷微博;老闆布置的任務不拖到肯定不會去做,刷夜怒補;去機場、火車站一定是踩著點兒去,一路換乘各種交通工具和時間賽跑。許多人深受拖延的苦,作業交不齣不及格,論文交不齣不畢業,任務完不成沒績效……我們內心焦急但是毫無行動,我們邊催促著自己快一點、快一點完成任務,邊打開微博、網頁。於是,我們越拖越晚,我們越來越焦急。我們患上瞭一種“病”,那就是拖延癥。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拖延”,“相關結果約7860000 個”;打開豆瓣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癥”的會員有113987 位;隨便點開一個網頁你就會發現有數不勝數的帖子在討論“如何戰勝拖延癥”;更有神麯《拖延癥之歌》在網絡中爆紅;關於戰勝拖延癥的書籍更是琳琅滿目,趾高氣揚地占領著各個書店的醒目位置。可是,現在我要告訴你,拖延其實不僅僅是一件壞事。
拖延不隻是一件壞事
拖延,幾乎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某些極特彆的人格特質的例外)。各種各樣的信息嚮我們襲來,都在告誡我們拖延是一種病,得治。各種各樣的方法都在說我們要如何戰勝拖延:你可以給自己製訂一個詳細的時間計劃錶,你需要一個認真、有的人在旁邊監督你,你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你需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各種各樣的方法的本質不外乎,我們需要更加勤奮一點,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一點,隻要努力,我們一定可以戰勝拖延癥。
從心理學認知行為的觀點來看,任何行為都是有功能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拖延不僅僅是一件壞事,拖延也有它特有的功能。一個人如果一直走得很快,他(她)也需要停下腳步來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你的行為會在無意識的指導下讓你休息。所以,如果你的拖延程度不影響你完成任務的終結果,不會對你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其實它對你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
請接受拖延是你自身的産物,拖延就是你的一部分,它幫助你減緩你的焦慮,它為你贏得截止日期之前更多的休閑時光,它讓你有時間停下來思索一下,是不是你對自己的要求過多而應該放慢腳步,它讓你在有壓力的狀態下更高效地完成任務。所以,接受它,感謝它。
拖延積極性的科學證明和解釋
如果僅僅拿案例來說,肯定有些人不會信服。睏擾已久的拖延真的是有積極作用的嗎?心理學上的許多研究都證明瞭這一點。哥倫比亞大學的安吉拉教授在一篇名為《對拖延的再思考:態度和行為中“積極拖延”的正麵效果》的文章中寫道,如果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是消極的拖延;如果是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工作而更有利於績效的提高,則是一種積極的拖延。法拉利教授認為,拖延是說明拖延者具有完美主義情結,他們希望留給自己更為充足的時間深思熟慮,把任務完成得更好。此外,拖延還是一種對壓力和焦慮的逃避方式,是個體本能的防禦機製,如果一定要和自己的內心作對,把拖延糾正過來,那麼這種身體本能的驅力可能會讓我們發生其他問題,為常見的就是強迫。
不拖延,會強迫
如果沒有拖延,可能你就會有強迫。也就是說,人的一些精神上的衝突或者行為上的問題一般都來源於壓抑,所以一個正常人被壓抑的情緒總是要以一定形式錶現齣來。如果不能以拖延這種自我妨礙的方式,可能就會以強迫這種行為障礙錶現齣來。
如果你既沒有拖延也沒有強迫的話,恭喜你,你處在正態分布的極右側,也就是說你是那占正常人群極小部分的心理十分健康的人之一,但是不幸的是,你也可以被稱作不正常。
曾有一個來訪者,從幼兒園起就是一個很的學生,稱其為“學霸”不過分。她不能接受任何程度的拖延,一點都不行,任何事情都會提前做好準備。開會肯定會提前10 分鍾到,如果隻提前9 分鍾到瞭她就會覺得自己遲到瞭;任何任務她都會提前至少完成,如果沒有提前完成,那這她無法繼續完成任務。她不拖延,而且任務完成得也很圓滿,所以她一直是學霸。但是她有著拖延以外的問題——強迫。為瞭防止一件事情拖延,她會強迫自己一定要提前完成,在她為自己設定下的截止日期前的時間裏,她是極端痛苦的。作為一個強迫癥患者,她為自己定下的閤理的結婚時間是26 歲,她認為如果26 歲結婚,那麼她24 歲就要認識這個結婚對象並且確立戀愛關係,所以已經24歲但是還沒有遇見那個對的人的她現在為此焦慮萬分、寢食難安。為瞭解決她的終身大事,她每周去看兩次心理谘詢師,解決自己的密關係障礙問題,風雨無阻,雷打不動。
如何利用拖延的積極性
拖延的原因多種多樣。為常見的拖延就是懶:鼕天太冷,不想上班;夏天太熱,也不想上班。總之就是,春懶鞦睏夏無力,鼕季正當眠,一年四季沒有一個閤適的時節讓你來好好地處理一件事。那麼,天助自助者,心理學也無能為力。還有的時候拖延是因為你內心的抗拒和排斥,也就是你不喜歡你在拖延的這件事。如果讓你去見一個暗戀已久的人和一個十分討厭的人,我敢肯定前者狀況時你基本上不會因拖延而遲到。
如果你對一件事情反復拖延,那麼拖延就是在提醒你,你不喜
歡這件事,是時候該換一件事情來做瞭。有的時候,你的拖延是因為壓力太大,無法承受,所以把事情順延下來。這個時候,你應該給自己放個假,讓身心休息一下。這個匆忙的世界一直催促著我們,要快一點,再快一點,纔能跟上世界變化的步伐;日新月異的科技也在催促著我們,要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纔能不被世界拋棄;甚至周圍的社會環境也在催促著我們,要積極一點,再積極一點,纔能夠變得。有那麼多人關注你飛得高不高,卻忘記關心你飛得纍不纍。所以,被世俗追趕著的你開始關注拖延,討厭拖延,想要戰勝拖延,卻變得更加拖延。一些日常中無傷大雅的拖延,讓你保持瞭你內心的和諧與健康,沒有生齣其他神經性的癥狀。強迫患者大部分都是成功人士。不過如果你不能接納拖延,將很難獲得幸福感。成功和幸福到底哪個更重要,真的要好好問問你自己瞭。
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並沒有試圖將所有的心理學理論都塞進一本書,而是精挑細選瞭那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最基礎、最有用的知識。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一點點地解開內心深處的疑惑。我一直覺得自己比較內嚮,在社交場閤會感到緊張和不自在,常常錯失一些機會。這本書裏關於“社交焦慮”的分析,讓我覺得我被理解瞭。它不僅解釋瞭社交焦慮的成因,比如對他人評價的過度關注,還提供瞭一些非常溫和且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我緩解這種不適。我嘗試著從小型的社交活動開始,逐步拓展自己的舒適圈,並且練習作者提到的“關注點轉移”技巧,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更多地關注與他人的互動。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不再那麼害怕與人交流,甚至開始享受與人溝通的過程。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都有能力去調整和改變。它給予瞭我麵對挑戰的勇氣,也讓我更加自信地去探索這個世界。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試探性的心態。我總覺得那些心理學的書籍,要麼是學術性太強,要麼是雞湯文,很難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但《新書極簡心理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最樸實、最接地氣的語言,把那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變得清晰易懂。我特彆喜歡它在分析“人際關係中的衝突”這一部分,我之前總是因為一些小誤會和朋友或者傢人産生隔閡,事後又感到懊悔,卻不知道如何化解。這本書裏不僅分析瞭衝突産生的根源,比如溝通方式、認知偏差等等,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積極傾聽”和“錶達感受而非指責”。我嘗試著在和傢人的交流中運用這些技巧,效果齣乎意料的好,我們之間的對話變得更加順暢,誤會也少瞭許多。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對方,而在於我們自己如何理解和迴應。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行為模式中可以改進的地方。
評分自從讀瞭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發生瞭一些微妙但重要的變化。我一直覺得自己比較悲觀,容易看到事物的消極麵,導緻我做什麼事情都缺乏信心,也容易放棄。這本書裏關於“認知重構”的章節,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它解釋瞭負麵思維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過改變我們的想法來改變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作者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練習,比如識彆自己的“自動負麵思維”,並用更積極、更現實的想法來代替它。一開始我嘗試的時候,覺得有點彆扭,但堅持下去,我發現我真的能夠在遇到挫摺時,不再立刻陷入自我否定,而是能夠看到事情的另一麵,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這種能力的提升,不僅僅體現在我的心理狀態上,也體現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變得更加勇敢,更加有韌性,也更加願意去嘗試新事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強大的內在力量,是可以被我們自己所掌控的。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雖然我一直對心理學抱有好奇,但總覺得它深奧難懂,或者充斥著各種術語,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恰恰打破瞭我的這種顧慮。它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樣,娓娓道來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心理睏惑。比如,我最近就特彆糾結於“選擇睏難癥”,每次麵對幾個差不多選項時,就會陷入焦慮和猶豫,影響效率。這本書裏就有專門的章節,深入淺齣地分析瞭這種心理背後的原因,並提供瞭一些實用的策略來幫助我們做齣更明智、更輕鬆的決定。我嘗試瞭幾種方法,比如“兩難選擇法”和“排除法”,效果真的齣奇的好。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因為一個小小的選擇而消耗大量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理解瞭為什麼我會産生這樣的睏擾,而不是簡單地責怪自己。這種從基礎齣發,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我真的在一點點地吸收和理解心理學的精髓,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它沒有強加給我任何觀點,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發現。
評分我通常不會輕易給一本書寫評價,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不得不分享我的感受。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原來心理學並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可以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甚至幫助我們改善生活。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比較容易焦慮的人,尤其是在麵對壓力的時候,會感到胸悶、心慌,甚至影響睡眠。這本書中關於“壓力與應對機製”的部分,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沒有迴避那些令人不適的感受,反而用一種非常客觀和理解的方式,解釋瞭身體和心理在壓力下的反應,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種感受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被管理的。書裏提供的那些關於放鬆技巧、積極思維的練習,我都一一嘗試瞭,尤其是腹式呼吸法,每天睡前做幾分鍾,真的能幫助我平靜下來,入睡也變得容易瞭許多。它讓我明白,麵對壓力,不是要壓抑它,而是要學習如何與之共處,如何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這本書就像是我的一個私人心理輔導師,在我迷茫的時候,給予我方嚮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