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时间 80%都用错了 极简主义: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 | ||
| 定价 | 67.8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7月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韦因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22267603 | |
第壹部分 重新定义你的时间 1
第壹章 别让自己忙在碌碌无为上 2
很多人的忙碌只换来疲惫 5
珍惜时间,从时间管理开始 7
不“盲碌”,朝着目标前行才会有收获 10
别浪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 13
重新审视你的生活价值 15
聪明地挑选该做的事 17
更有效地解决生活琐事 18
专心地做好目前应做好的事 20
每天为思考留一些时间 22
第二部分 五个核心秘诀,让时间变成效能 25
第二章 计划为先——开始使用时间的原则 26
根据自身条件设定目标 29
目标一旦确定,不要轻易改动 32
事前做好计划,事中才能顺利 34
给实现目标一个明确、合理的“死期” 37
确定迟的动工日期 38
合同样本 40
倒推法:列出“死期”之前每个阶段要做的事 41
根据事务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43
谨防“墨菲定律”,时间预算要切合实际 45
给无法完全掌控的事一些“预留时间” 47
理解和运用60/40法则 50
第三章 做好分配——事务再多也不会抓狂 52
避免对所有事情“同等对待” 55
分清轻重缓急,不为小事转移目标 57
把所有活动分为三个等级 59
ABC时间管理法如何应用 62
不要让“急事”扑上来攫住我们 65
80/20法则:把精力花在回高的事上 68
象限管理法:紧急的事未必重要,重要的事未必紧急 70
一周时间运筹法 75
问问自己这件事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77
设定缓急:对实现目标有助的事优先处理,反之则推后 79
把不做也无碍的事统统从清单上划掉 82
排除根本不必做的事 85
以重要的事为中心 86
学会做好“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89
建立活动日志,提高工作效率 91
第四章 保持自律——别让时间白白浪费掉 94
培养紧急意识,加快工作节奏 97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沟通 98
避免无意义的闲聊和空谈 100
与人交谈,控制好谈话的环境和进程 102
收住好奇心:别被无关的人或事所干扰 103
学会对人说“不” 105
学会整理东西,避免浪费时间 106
别让顾虑浪费时间 107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109
扔掉浪费时间的句型:“如果……结果就不是这样!” 111
第五章 克服拖延——提高自控力是关键 114
所有的“急事”都是拖延造成的 117
当心陷入“帕金森时间效应” 118
如果爱迟到,就把手表拨快10分钟 120
果断地做出决定,不要拖延 122
不要沉迷于幻想中,要去做 124
别把“明天”挂在嘴上 125
不要总是为“不做”找借口 127
认为耽搁一点时间不要紧,其实很愚蠢 129
强迫自己动手去做已经被一拖再拖的事情 130
使用“诱导物”帮自己改掉拖延的恶习 132
第六章 化零为整——向零碎的时间要效益 134
学习“微视”,以分钟来衡量时间 137
时间共享,在同一时间内做多种事情 139
学会管理好起床、洗漱、着装这些小事 141
早餐时间可以用来了解新闻 144
路上和等待的时间,用好了会很有收获 145
约会空当可以用来处理杂务、理清思路 147
睡前时间利用起来足以改变命运 148
即便在睡眠中也可以“思考”问题 149
用健康、有益的方式度过业余时间 150
学会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分钟的空闲 152
第三部分 不同人士时间管理重点不同 155
第七章 职场人士,用对时间做对事 156
拥有良好精力,从计划开始 159
保持紧迫状态,时刻绷紧神经 161
统观全局,盯“面”而非“点” 164
全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 166
“紧急”和“重要”哪个优先 168
动用“脑图”,有条理地工作 170
经常敦促自己,没有任何借口 171
学会专注,一次做好一件事 173
有些事情可以并行完成 175
善用“每日备忘录” 176
第八章 管理者,用时间打造高绩效团队 180
追求效益,赚得多是硬道理 183
不能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185
以小投入,获大产出 187
成本管理,让每一分钱都创造价值 189
深思熟虑,勾画出未来蓝图 191
激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93
不要,只要合适 196
对唯唯诺诺的员工说“不” 198
提高预测力,看清市场走向 201
第九章 销售人员,快速拿到商业订单 204
进行顾客调查,一切向市场看齐 207
确认你的目标 209
营销计划的核心是准确定位 212
运用ABC法将你的客户分类对待 215
电话预约,既便捷又实用的预售方式 217
找一个有利营销成功的时间 220
积极回应客户的抱怨与牢骚 223
将客户的拒绝转化为成交机会 227
让女人乐意消费,让男人乐意花钱 231
促进交易,以防顾客反悔 235
第十章 送给学生朋友,好规划带来好成绩 238
学习同样需要善于规划 241
为下一周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 243
调好生物钟,找准自己的精力时段 246
统筹规划作息时间,为次日做好详细安排 248
学习中也应有休息和适当的娱乐,这样才科学 250
准时起床,养成良好习惯 252
决战早晨,把握一日之际 255
提前预习功课,提高课堂效率 257
遵循记忆规律,高效复习 259
记得整理好你的东西和房间 261
这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教会读者一套完整的使用时间的方法。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悟人生与时间的关系,并学会正确支配自己的时间,在同样
的时间里取得更多的效果。作者从事时间和精力管理多年,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共分为五个核心技术——计划为先、做好分配、保持自律、克服拖延和化零
为整,这五个核心技术能够确保你的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让你成为世界上效能高但却始终能保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
第壹个理念 事情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有幸听过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界zui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
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讲的关于常识的第壹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第二个理念 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论东南西北风,对你来说都是所谓的。”这个谚语可以说是人不知、人不晓,对于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不知
道你想要做什么,那么你要完成某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个理念 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因为某些原因——我认为是遗传自父——我是非常严谨的、守旧的时间主义者。如果我跟某人约好3点见面,我一定会在3点前到,如果他们3点没有到,我会
立刻开始猜测是不是出问题了。很长时间后我才意识到,在这一方面很少有人像我一样,于是我开始相信,很少有人根据事件的连续性去思考。
第四个理念 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
这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如果人们不去做事情,事情就永远不会做完。当没有完成的事情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出问题,有时甚至更糟。一般来说,人们不会
故意地不去做某事。但这为什么还会发生呢?原因有很多,zui突出的几点是:困惑、超出承诺和能力范围。
第五个理念 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尽管我们做了的努力,然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在等着我们。“如果你不去主动应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软件度量》的作者汤姆?吉尔伯写道,“
风险就会偷袭你。”有时候,我认为这就像我们在雷区里穿行。前面讲过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建立关于这个雷区的局部地图,但我们知道它是不完整的,未知的
地雷仍在某处等着我们。
第六个理念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一旦我们有了完成事件的连续性计划,一旦我们确定了谁去做这份工作,那么在这个连续性事件中的每一份工作,就只能以两种情形中的一种
存在:要么完成了,要么失败了——也就是没有完成。这就是第六个理念“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事情要么完成了,要么没有完成。
第七个理念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人们足够积极并且受到了极好的激励,他们可以移走高山。另一方面,对于正在计划的事情,如果人们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将会中
止做它,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有基于此,第七个理念很简单——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进而修正计划或行为,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这本关于提升自身效率和合理时间原理的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时间管理的认知。我一直以来都陷在“番茄工作法”和“GTD”之类的技巧中,总想着如何更精细地规划我的每一分钟。然而,即便我列出了详细的待办事项清单,也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却依然会感到疲惫和挫败。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教你使用某种具体的时间管理工具,而是深入探讨了“效率”背后的根本原因。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效率低下,不是因为时间不够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事情去做,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去做。书中对“精力管理”的强调,让我明白,时间只是一个维度,而我们自身的精力和状态更是决定效率的关键。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物钟,尝试在精力最充沛的时段处理最重要的任务,并且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休息和充电。另外,书中关于“反脆弱”和“黑天鹅”理论的探讨,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建立更具弹性的工作和生活系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的计划。这种更宏观的视角,让我不再纠结于微小的效率提升,而是着眼于长期的稳定和可持续的成就。
评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时间管理高手,每天的日程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从早到晚,几乎没有空闲。但这本书却让我大跌眼镜,它用非常犀利的语言揭示了许多我习以为常的“效率陷阱”。比如,我习惯性地在工作间隙刷刷社交媒体,觉得这是放松,但这本书告诉我,这种“碎片化”的放松反而会打断我的思维节奏,消耗更多的时间来重新进入专注状态。我一直以为多任务处理能提高效率,但书中指出,真正的深度工作需要专注,多任务只会导致浅尝辄止,事倍功半。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些看似“高效”的行为,发现很多都是在“假装忙碌”。我不再追求把日程表填满,而是开始学习如何进行“深度聚焦”,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全力以赴。我学会了识别那些会消耗我精力却不产生真正价值的活动,并果断地进行舍弃。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更是对“忙碌”和“效率”的重新定义。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效率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你创造了多少价值,以及你是否能保持持续的精力和创造力。
评分“极简主义: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这个副标题真的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让我感到焦虑和迷茫。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如何通过简化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方向。它不仅仅是关于物品的减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那些“应该拥有”的东西,比如名牌服饰、最新的电子产品,但这些东西并没有给我带来持久的快乐,反而成为了我需要维护和管理的负担。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内心的充实,而不是外在的占有。我开始尝试将这种极简的理念运用到我的信息获取和人际交往中。我减少了订阅的公众号数量,只关注那些真正对我个人成长有益的信息源。在人际交往中,我也学会了与那些真正能给我带来正能量、互相支持的朋友保持联系,而不再勉强自己与那些让我感到疲惫的关系维系。这种“减法”的生活方式,让我感觉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更轻盈,也更有精力去专注于那些真正能让我感到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忙忙碌碌却总感觉效率低下,尤其是工作上,总是被各种琐碎的事情缠身,真正重要的项目反而推进缓慢。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无休止的邮件回复、低效的会议、以及不请自来的社交媒体干扰。书中提出的“80%的精力用错了地方”这个概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时间分配,那些看起来“重要”的事情,有多少是真的在为我的核心目标服务?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时间管理的误区,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来识别和剔除那些“时间黑洞”。我开始尝试书中介绍的“时间块”和“优先级矩阵”,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减少不必要的会议,集中处理邮件,甚至学会了对一些请求说“不”,让我意外地发现,我竟然有了更多的精力去专注那些真正能带来价值的工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挤”出时间,更是引导你思考“什么才是值得你花时间的事情”。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比任何时间管理技巧都来得重要。现在,我不再是那个被时间追赶的人,而是能主动掌控自己时间的主人。
评分我一直对“极简主义”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觉得它是一种能够简化生活、回归本质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将极简主义的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之前总是觉得,拥有越多就代表越成功,越多的物品、越多的信息、越多的联系,才能填满内心的空虚。但实际上,这些“拥有”往往成为了沉重的负担,让我无法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书中倡导的“断舍离”,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清理,更是精神层面的解放。我开始审视自己拥有的物品,那些长期闲置、不产生价值的东西,我毫不犹豫地送人或者丢弃。这种清理过程带来的轻松感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极简的思维方式也延伸到了我的工作流程中。我开始思考,我的工作是否也存在“冗余”?那些重复、低效、耗费大量时间的环节,是否可以被简化甚至消除?我尝试着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优化信息输入,只保留那些最能帮助我实现目标的内容。这种“少即是多”的理念,让我发现,通过减少干扰和杂乱,我的思考反而更加清晰,决策也更加果断。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效率和幸福,并非来自于拥有多少,而是来自于如何清晰地辨识和聚焦于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