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世界「中國人文抒情傳統」論述的重要著作!本書提供瞭該領域更開闊的視野與研究觀點。
學術研究的題目不必是最時新的,卻應該是最根本的議題。「時空—身體—譬喻」是我這十幾年來陸續展開的研究主題,其中「相互定義」的視野正是打開二元僵局的關鍵;人身在宇宙四時流轉中,體驗順逆、離反的處境,並且透過不斷對話與創化的譬喻,更新與時推移的身心姿態。
——鄭毓瑜
本書完整呈現鄭毓瑜教授近年來針對中國人文傳統「空間」觀的係列研究。從城市意象、園林寓意到國族視域、自然的氣氛,鄭教授融會各種歷史、思想與文學材料於一爐,同時又能妥切化用現象學、人文地理學等西方觀點;藉助這些閱讀與思考的成果,不但為古典文學開創齣諸如「自然」、「身體」等新穎的研究議題,更顯現瞭文學與哲學、地理學,甚至是古典體氣醫療等相關領域的深刻關連。在強調跨領域整閤的當代,這本書對於鄭教授個人的研究或整個中國人文傳統的研究,都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本書為全新增訂版,除瞭內容重新修訂外,也新增瞭〈由修禊事論蘭亭詩、蘭亭序「達」與「未達」的意義〉、〈身體行動與地理種類——謝靈運山居賦與晉宋時期的「山川」、「山水」論述〉 ,展現瞭作者對「文本風景」歷久彌新且更豐富的主題詮釋。
##感覺就山居賦那篇稍微好些。。。
評分##博論參考過的書。
評分楊牧的序中隻有一句引詩,那即是鄭老師麵對六朝的心情。老年的楊牧老師和師母在香港的街頭想找一間書店,隻為驗證那一句引詩。
評分##感覺就山居賦那篇稍微好些。。。
評分##“個人、自我從來不會是一種本然存在的有邊界的概念,無法僅僅透過宇宙圖式或群體的要求去設定,或全然透過主動意誌所及的實踐範圍去解釋,反而必須依賴與外在環境及其共識所産生;原本被強調的心靈、精神也許應該放迴作為感知所在的身體,而身體應該置放迴社會環境及宇宙自然之中,那麼抒情傳統就是這個場域中的繽紛光譜”
評分##感覺就山居賦那篇稍微好些。。。
評分楊牧的序中隻有一句引詩,那即是鄭老師麵對六朝的心情。老年的楊牧老師和師母在香港的街頭想找一間書店,隻為驗證那一句引詩。
評分##「時空—身體—譬喻」。東吳大學中正圖書館四樓。
評分##補標。我看的版本沒有最後兩篇,這本書更像是論文集,第三單元兩篇和“空間”關係不大,其餘幾篇也不太好讀,感覺是典型的學院派行文風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