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王大闳在亚洲现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书除摘选王大闳建筑实践中39个案例加以评述外,还针对他的所有作品提供了翔实且全面的资料,读者从中不仅可了解到王大闳建筑实践的特点及演变、一些重大项目的前后始末,更可窥得一位建筑师在动荡大局下的人生际遇。
##其实在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王澍的空间语言不应该被作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唯一范本,所以读了徐明松老师编著的几本关于王大闳的著作之后,发现王大闳真的是一位被低估了的建筑大师,王大闳对现代建筑本土化的贡献很大,无论是建筑材料还是建筑文本,都有可以被发展的可能性。
评分##Rip
评分##藏
评分##资料偏少
评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条形砖了
评分##外立面的构成学习了。 横竖线条结构进退玩的很溜
评分##图纸照片挺详实的,几个住宅的设计很妙,克制又优秀的审美,东方的现代性表达
评分##在求索华人建筑的现代性(即如何将中国元素置入西方新的构架空间)里,王大闳和贝聿铭、汉宝德、陈其宽等这一代人均是先驱的姿态。王大闳出生广东东莞,49年离开大陆,00年复归。早年师从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城市中庭住宅成为往后他的建筑语言的重要原型,既融合了古希腊罗马住宅的atrium概念,也有中国合院天井“埕”的使用,最后再将密斯空间里的穿透(室内保持一种不断与外在接触且持续流动的空间感)加入。合成一种“避难”、“隐逸”,远离尘嚣、反都市的空间概念,轴线两端的隔墙犹如照壁,让视线无法一眼望穿,将空间层叠在水平移动中,好似传统三合院(苏州庭园)的抽象转化。而内凹的天井类似马里奥·博塔的洞穴概念:人在天井、洞穴后面观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安心。 他还将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翻译过来,叫《杜连魁》。
评分资料略不够详实,对王大闳的研究目前真的不够深入,但出版质量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