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园》是由金秋野和王欣二人合编的系列出版物,关注“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的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内容以建筑为主,也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2014年出版的第一辑“绘画与园林”约请了八位作者(董豫赣、李兴钢、李凯生、宋曙华、郑文康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关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工的造型、传统空间视觉构造法、有限度的建造等具体问题。此外也包含了两组与园林相关的学生习作,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
##从“型”到“形”,再回到“型”,中间的空间才迷人;不少原地打转的漂亮话,警惕。
评分##即令余园如彼,千百世以后,亦归于乌有矣。即使建筑的宿命是湮没于历史之中,有文字绘画等纸上载体,建造的精神乃得以不死。题语太精髓了… 开篇先谈山水画中的各种玄机以及园林的观法,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王澍的“相似的类型”。对环秀山庄、豸峰全图的解析让人印象深刻。 其后是绩溪博物馆和红砖美术馆的赏析,还有对传统营建和园林叠石艺术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园林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很透彻,一张简单的画居然能分析出那么多东西…抛开过于匠气的质疑,这种观察的方法和舞文弄墨的手段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学点话术唬人哈哈),现在建筑师大部分都不会写字了。
评分##从“型”到“形”,再回到“型”,中间的空间才迷人;不少原地打转的漂亮话,警惕。
评分##从“型”到“形”,再回到“型”,中间的空间才迷人;不少原地打转的漂亮话,警惕。
评分##即令余园如彼,千百世以后,亦归于乌有矣。即使建筑的宿命是湮没于历史之中,有文字绘画等纸上载体,建造的精神乃得以不死。题语太精髓了… 开篇先谈山水画中的各种玄机以及园林的观法,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王澍的“相似的类型”。对环秀山庄、豸峰全图的解析让人印象深刻。 其后是绩溪博物馆和红砖美术馆的赏析,还有对传统营建和园林叠石艺术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园林和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很透彻,一张简单的画居然能分析出那么多东西…抛开过于匠气的质疑,这种观察的方法和舞文弄墨的手段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学点话术唬人哈哈),现在建筑师大部分都不会写字了。
评分##前半部分适合我读,从绘画讲园林中的“观法”,后面部分是作品和应用了,不是建筑出身的不能断定好坏。
评分##一些值得在今日再被提起的观点:“朝着宗教的精神天国,西方建筑学积累了千年神圣造型传统;向着人间的日常生活,中国建筑渗入了与自然相处的千年经验”;“人落在斗拱上歇一会儿,此刻人就是飞鸟,羽化登仙”;“曾经被世俗性拘束的我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赤裸的我的在场”。不求莫失,但求莫忘。
评分##有几篇真的好好,但是,有几篇我觉得是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绩溪博物馆很美。
评分##一方面是好的专业书、美学书,一方面也是咬着牙读完的。 不过我怎么觉得里面表达的内容,讲座或者视频的形式比书更好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