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人生》
《早晨从中午开始》
《平凡的世界》(3册)
《路遥传》 ——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
《早晨从中午开始》
是路遥的一部随笔集,收入《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自传》等散文随笔。是倾听路遥、了解路遥,充分阅读《平凡的世界》《人生》的必读书。
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平凡的世界(套装共3册)》
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人生》
是 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 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路遥传》
路遥的短暂人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遥的人生状态始终像谜一样地困扰读者。 《路遥传》的作者是路遥生前的忘年交、路遥文学馆馆长以及路遥研究界的**之一,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路遥不为人知的往事,还原路遥的写作时 代,展现他的写作精神。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家贫7岁即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 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其间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教书一年。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 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 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 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并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这套路遥全集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平凡的世界》。每次翻开书页,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艰辛与不屈。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的故事,真实得让人心疼,却又蕴含着一股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路遥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笔下的人物不是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挣扎、迷茫、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记得第一次读到双水村的场景时,那种土地的芬芳和生活的沉重感扑面而来,让我这个生活在现代的读者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农村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性深度和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它让我明白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那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永远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核心力量。每次读完,我都会沉浸很久,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它总能给我一种重新出发的勇气。
评分《人生》这本书,虽然篇幅相对精炼,但带来的冲击力却丝毫不弱。高加林那个复杂矛盾的角色,让我又爱又恨,又同情又愤慨。路遥精准地捕捉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以及那种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去摆脱既定轨迹的强烈愿望。他把人性的虚荣、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写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程度,那种微妙的情感波动,丝毫不会让读者感到矫揉造作,反而觉得真实得如同发生在身边。每次合上书,我总会忍不住想,如果是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恰恰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一个个引人深思的困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一场自我审视的旅程。
评分坦率地说,初读路遥的作品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的深刻含义,直到后来经历了一些生活的波折,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这更像是一部作者的生命絮语,记录了他在创作过程中,面对生活重压和疾病的挣扎。那种将生命力倾注于文字的执着,读来让人肃然起敬。它揭示了天才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艺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燃烧自我。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句话似乎都凝聚了作者的血与泪,读起来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它让我意识到,伟大的作品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作家用时间和生命去打磨出来的。对于所有有志于从事创作或者对生命有更深层次追求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沉重的,却又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评分我对路遥这位作家的整体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作品中那种罕见的“诚恳”。他的文字里没有矫饰的辞藻,没有故作高深的哲学说教,而是直接、粗粝地面对生活的本质。这种诚恳,使得他的故事拥有跨越时代的力量。无论是描写乡村的贫瘠,还是描绘知识分子在时代的洪流中的迷失,他总能抓住那种最根本的人性底色。我欣赏这种不加粉饰的现实主义,它要求读者拿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去面对,同时也给予读者最真挚的回馈。这套全集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安身立命”的永恒追问。读完后,那种被深刻理解的满足感,是其他轻松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购买这套书的另一个动机,是想通过《路遥传》来补全我对这位作家的认知拼图。传记部分非常详实,它以一种近乎客观的笔触,还原了路遥从一个乡村青年成长为文学巨匠的坎坷历程。了解了他生前的境遇,再回头去看那些小说,一切似乎都找到了源头——那些人物的坚韧,那些命运的起伏,都与他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这种“作者与文本”相互印证的阅读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原作的理解层次。尤其是在他壮年早逝的情况下,回顾他留下的作品,更让人感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作家的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燃烧自己去追求梦想的生动教材,让人在感动之余,也深感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