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惟礼崇

时惟礼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坚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李伯谦)
致谢
引论
考古学文化系统观念下的青铜兵器
0.1 超越物质形态的青铜兵器:从作为物证的物质走向超越文本的物质
0.2 重新观察青铜兵器的体系:宾福德的考古学系统观念
0.3 研究范式的转型:学术史的观察
0.4 青铜兵器的定名与分类
0.5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考古学文化系统观:结构与方法
第一章 青铜兵器的形式分析:从蒙特柳斯式类型学到物质文化分析方法
1.1 形式风格分析的适用性和方法选择
1.2 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的形式谱系
1.3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纹样分析
1.4 青铜兵器形态的功能化和美术化倾向
第二章 青铜兵器的社会层面意义:情境分析方法
2.1 界定考古学情境
2.2 作为学术史情境的商和西周考古学
2.3 东周之前青铜兵器个案的情境分析
2.4 作为社会标识的青铜兵器
第三章 青铜兵器的精神层面意义:认知考古学或者情境考古学取向
3.1 认知过程主义考古学和情境主义考古学
3.2 青铜兵器的文化归属表达
3.3 青铜兵器的性别认知和建构
3.4 青铜兵器的禁忌和信仰
第四章 早期中国的玉质兵器:从辅助线索到多元景象
4.1 早期中国玉质兵器的发现和研究
4.2 玉质兵器的形态分析
4.3 玉兵的多元特征:以玉戈为中心
4.4 金石之缘
参考文献要目
插图目录
继续前行(代跋)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以考古学文化系统理论为主要框架,从技术-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重新阐释东周之前的青铜兵器。在技术层面上,规避了蒙特柳斯式类型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渐进演化等预设观念,采纳兼具通则观念和历史特定性考量的物质文化分析方法,提出了青铜兵器形式风格的功能化和美术化两个倾向。在社会层面上,《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提出物质性、空间性和学术史三种情境概念,提炼出戈-矛组合和钺-刀组合等社会等级表达方式,揭示了作为社会区分标识的物质的内部多元和复杂程度。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尝试以认知考古学和情境考古学思路局部复原青铜兵器的文化归属、性别认知和信仰与禁忌。对与铜兵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的另一条线索——玉兵的讨论表明早期中国礼制体系的多元和互动本质。

因此,《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提出,青铜兵器就是青铜礼器,单纯依靠唯一材质甚至唯一器类复原早期中围礼制制度是危险而误导的。针对宾福德的经典理论,《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在方法组合、系统的界定、考古学观察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做出相应调整和完善。

用户评价

评分

##此书在某些方面并未完成作者的自我期许,但已经是一本优秀考古学著作;对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反思以及对西方考古学方法论的引入、实践,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

评分

##此书在某些方面并未完成作者的自我期许,但已经是一本优秀考古学著作;对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反思以及对西方考古学方法论的引入、实践,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

评分

##像阅读诗歌和神话一样,来观察和挖掘物质及其符号价值。早期和晚期的物质文化研究还是不一样,材料变化一切都不同。还得再找一个晚期的著作读一读...

评分

##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和作者其他的书类似,提出的思路、理论和方法都很好,但在具体内容的解读上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得出的结论也有限。学术史和第二章比较好。

评分

##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和作者其他的书类似,提出的思路、理论和方法都很好,但在具体内容的解读上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得出的结论也有限。学术史和第二章比较好。

评分

##作為寫作早於但出版晚於《潛流》的一部書,讀來略有艱澀,特別是第二章運用了不少考古類型學的方法。這對考古系的博士論文來說必不可少,但在研究、出版、閱讀等幾個向度來說,適用度及通過度又有多少,是可以繼續探討的問題。當然,這些在後來《潛流》中蒙特柳斯等章節裏,徐堅也開始反思。

评分

##本书的一半是各种考古学理论,另一半是各种考古发掘报告分类汇总。看不出理论与实践有何关联。

评分

##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和作者其他的书类似,提出的思路、理论和方法都很好,但在具体内容的解读上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得出的结论也有限。学术史和第二章比较好。

评分

##男性主义考古学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