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與哲學傢

僧侶與哲學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讓-弗朗索瓦•何維勒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一 從科學研究到心靈探索
我們是什麼?這個世界是什麼?到最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去直接體驗絕對真理,超越所有的概念,這就是智慧最根本的麵貌。
二 宗教或哲學
說到這裏,我們要詮釋佛教的一個大問題:佛教是一個宗教還是一套哲學?
三 黑盒子中的鬼魂
當信仰離開理性,就變成迷信,當信仰背叛理性時更甚之。但當信仰與理性閤並的時候,就能夠防止理性變成一種純粹知識性的遊戲。
四 心的科學
一位專業西方心理學傢告訴我們,以這種疏離的、科學的方式來觀察心理現象,根本不是西方獨有的。這種探索已經存在瞭很久很久,尤其是在佛教裏麵。
五 尋找實相
空性不但不是虛無,也不是現象之外或不同的空虛空間。它是現象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最基礎的佛教經典之一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六 改造世界或改變自己
在你還沒有轉換你自己之前,你想對世界有所作為,無法創造齣長久或深刻的快樂。我們可以說對世界采取行動是好的,但是內在轉化是不可缺少的。
七 佛教和西方
對未來的史學傢而言,20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觸。
八 宗教和世俗的心靈性
真正的愛不應該走極端,不應該被局限於一兩位特定的眾生,也不應該被偏見所汙染。而且,它應該是完全沒有執著的,也不期待任何迴報。
九 追蹤暴力的根
人的真正本性可以被視為一種平衡狀態,暴力是一種不平衡狀態。暴力不但為受害者,同時也為始作俑者帶來痛苦。
十 智慧、科學和政治
直到17世紀,哲學自始實踐的兩種層麵都還存在,一方麵是科學的層麵,另一方麵是智慧的層麵,也就是如何發掘生命的意義,甚至生命之外的意義。
十一 佛教的衰退與復興
任何真正心靈道路必須包含兩種精要的元素——讓自己走嚮完美的方式,以及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的方法。
十二 信仰、儀式和迷信
如果信仰違反理性,而且不去瞭解儀式中更深沉的意義,那麼就變成瞭迷信。
十三 佛教和死亡
這也就是為什麼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會這麼成功。他說,死亡就是我們最執著的那個東西必然的毀滅,佛教關於自我不存在以及心本性的開示,是可以在這方麵幫上忙的。
十四 個人至上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所有痛苦的形式,所以必須清楚正義社會的原則是什麼,而這個社會的建立應該根據心靈價值、人權,以及個人責任的觀念。
十五 佛教和心理分析
智慧之火讓潛意識燃燒,讓心的究竟本性——它的空性——顯現齣來,而同時讓這些潛意識不留痕跡地被消滅,這一切在相當不同的層次之下運作。
十六 文化影響和心靈傳統
有一句西藏諺語:“不要隻顧著梯子,要記得你要爬嚮哪裏。”
十七 進步與創新
真正的創造力意味著漸漸除去無知和自我中心所造成的遮蔽,揭開心和現象的究竟本性。這纔是真正“新”的發現。
十八 僧侶對哲學傢的問題
你剛剛說到,20世紀末期,西方重新提齣瞭智慧的問題。你覺得能帶給所有人滿足的智慧是什麼?
哲學傢的結論 / 317
僧侶的結論 / 323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藏傳僧侶與法國哲學傢,父子在喜瑪拉雅山中關於佛教、哲學、生命意義及宇宙萬物的心靈對談

◎賴聲川經典全譯本,首度嚮大陸讀者呈現

◎法國暢銷30萬冊,颱灣好評暢銷再版40刷

“對未來的史學傢而言,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觸。”

生物學博士馬修·理查德生於1946年,跟隨諾貝爾生物醫學奬得主導師從事分子生物學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滿各種輝煌可能性的時候,他卻突然遠赴喜瑪拉雅山麓,跟隨藏傳佛教老師,探求古老的東方智慧。20年後,1996年5月,他的父親,法蘭西學院院士、哲學傢讓-弗朗索瓦?何維勒來到尼泊爾加德滿都,一個叫哈提班的寜靜地方,與已經成為藏傳佛教僧侶的馬修·理查德進行瞭一場為期十天的對談。所談涉及社會、文明、生命、宇宙等諸多重大話題,這是一對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東方智慧與西方理性之間一次震撼心靈的碰撞。

“當現代的科學遇上古老的佛法,當西方的物質遇上東方的心靈,當望子成龍的父親遇上亟思解脫的兒子,必然迸發最上乘的智慧,這就是這本書的迷人之處。”

——鄭振煌(佛教學者,《西藏生死書》譯者)

“《僧侶與哲學傢》法文版齣版後,已翻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影響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東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橋梁,用聆聽的、容忍的、溫和的方式疏通雙方,讓東西方人各自照鏡子,看看自己,看看我們這個世界,這個時代。”

——賴聲川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20151129:西哲和佛學正麵交鋒辯論的材料,隻找到這一本,有些討論恰針對我的睏惑點,像基本佛法教義,和超自然敘述的分離很棒,如把佛教拆解成哲學和宗教的閤體。//20160209:本來期待很高,中西對比的力作。但實則對話體太鬆散,不易精道傳達佛法,二人的對話綫索經常跳躍,A問題沒講透便躍至B問題(比如講輪迴那章),導緻很難提取結網和理性思辨。另,定位仍是普及推介麵嚮,導緻對關鍵的核心分歧,沒充分辯論,不說深、不說透,浮光掠影,滿足於淺介紹,而非深辨析。模式常是子介紹完後,父不同意,最後沒通達共識,一章就完瞭,最摩擦生慧的交鋒part,比重不大。當然市場上少見此類對比書,仍值得一讀。對沒接觸過佛學的人,也很受益。但想找進階資料的話,本書並沒有。

評分

##哲學傢強調西方社會崇尚科學、社會管理製度等等外在建設手段有,他們追求有所建樹,有所創新。僧侶兒子一直跟他解釋這些東西和佛教基本不衝突,隻是佛教要求大傢先把自己搞好再普渡眾生。哲學傢全程“我不聽我不聽,佛教有意思,但就是不科學!”僧侶全程“好幾個仁波切都給我帶來智慧,究竟怎麼獲得智慧我就用抽象詞組說一遍吧,你們自己慢慢悟~”兩人基本一直不在一個頻道,誰也沒被說服,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評分

評分

##20151129:西哲和佛學正麵交鋒辯論的材料,隻找到這一本,有些討論恰針對我的睏惑點,像基本佛法教義,和超自然敘述的分離很棒,如把佛教拆解成哲學和宗教的閤體。//20160209:本來期待很高,中西對比的力作。但實則對話體太鬆散,不易精道傳達佛法,二人的對話綫索經常跳躍,A問題沒講透便躍至B問題(比如講輪迴那章),導緻很難提取結網和理性思辨。另,定位仍是普及推介麵嚮,導緻對關鍵的核心分歧,沒充分辯論,不說深、不說透,浮光掠影,滿足於淺介紹,而非深辨析。模式常是子介紹完後,父不同意,最後沒通達共識,一章就完瞭,最摩擦生慧的交鋒part,比重不大。當然市場上少見此類對比書,仍值得一讀。對沒接觸過佛學的人,也很受益。但想找進階資料的話,本書並沒有。

評分

##實在是有些囉唆~

評分

##我完全找不到任何詞語來形容這本書對於我的影響!如果你想追求真正的自我以及對宗教的任何看法(確定信與不信)我都期待你們能去看看!哲學以及佛教的入門shu'ji看完,整理完實在是一場耗費腦力的對弈。最初是帶著想瞭解佛教而去的,在父與子的對話中,不僅僅是完全扭轉瞭我對佛教的觀念想法,還讓我接觸到瞭哲學的思考。明白瞭佛教的偉大,作為一個基督徒而言,如果想要自己的靈修增長,我到覺得佛教中很多哲理都能有所幫助!而書中:對自己的宗教自信以及對其他宗教尊重。這句話我也印象深刻。讀書的體驗仿佛是一次人生的旅程,從嬰孩到老夫到死亡的輪迴。我想,電的發明從某些意義上的確妨礙瞭人類“心”上的進步,科學以及宗教的侵占也讓哲學難以立足,可是!我們每個人都該花時間去思考,不但是因為它使得我們聰慧進步!更是因為它就是生和死

評分

##春節讀物,有意慢讀。入門書,問題涵蓋全麵,途中不斷在父子之間搖擺,一會兒覺得西方的理性係統比較實際,一會兒又覺得還是佛教高明;真正的交鋒不多,有時是各說各話,主要分歧落在自我和輪迴上。最後讀到兒子的辯論態度,一笑,所謂沒有執著。讀完就該迴京。錶達都是虛妄的。繼續搖擺。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