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扎特“像油在流”的神奇连音,到贝多芬海洋般汹涌澎湃;从克拉拉•舒曼“铅笔素描般清晰”的触键,到鲁宾斯坦火山般浓艳的演奏——《不朽的钢琴家》一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群像。荣获普利茨奖的评论家兼作家哈罗德•勋伯格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甚至他们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将其一一罗列,并加以分析阐释。勋伯格充满智慧、幽默风趣的文风令本书超越了音乐的范畴,即使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忍不住一看到底。
##3.5 大半篇幅在报菜名,把大人物家里一切作一番搜检,翻过了抽斗,看过了壁橱,倒空了柜子,最后还得查看他们的卧床。对八卦不感兴趣,自然觉得没劲。 巧的是同时在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虚构照进音乐史,两者交叉之处还有些意思。 罗曼·罗兰控诉古典主义的教条扼杀了音乐的自由性,也批判浪漫主义光培养出一批过度自由只顾卖弄技巧的演奏家。 照进现实,一战后科学革命时代降临,技巧大师们被迫退位给再创造的新思潮。不是弹奏巴赫,而是要弹奏“巴赫的巴赫”。 二战后又陷入反浪漫主义的热潮,乐谱再次被认为是不可侵犯,自由速度又被厌弃了。 技巧是技巧,还有情感、信念,以及对音乐的真正认同。“音乐家的任务是将谱上所印的音符转换成活生生的感受。” 在听鲁宾斯坦的肖邦。
评分 评分##笑点很多。对于钢琴家来说,浪漫主义传统还是绕不过去的啊,很难说当下是非常好还是非常坏了。
评分跳着读完,和田艺苗老师那边很类似。预期做个时间线还不如挑五到十位认真写写。其实也没什么可写的吧,基本上就是吸收历史资料,抽象成自己的语言。所以还蛮无聊的。
评分 评分##1.钢琴大师不是神童就是天赋异禀 2.专业路线名师生产,主要集中在德国、波兰还有俄罗斯 3.热爱是所有钢琴家对音乐的基本共识,而最终的目标是追名逐利,已然不重要
评分##本书刻画有史以来著名的钢琴家群像——必须说,孤陋寡闻如我对书中介绍的不少钢琴家还是首次听说。作者对每个钢琴家的琴技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夹带音乐史上的一些轶事,还对音乐、甚至人生哲学进行有益的思考探讨。文笔生动而幽默,实乃上佳人文读物。
评分##看得略艰难。。。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