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
书名:数学·高中上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
:24.00
作者:陈双双,刘初喜 等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1
ISBN:9787561763346
字数:
页码:3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目录
章 集合与命题
1.1集合及其表示法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集合的运算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6子集与推出关系
第二章 不等式
2.1不等式的性质
2.2一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3分式不等式
2.4高次不等式
2.5无理不等式,
2.6值不等式
2.7值不等式的性质
2.8含字母系数的不等式
2.9基本不等式
2.10不等式的证明
2.11不等式的应用
第三章 函数
3.1函数的概念
3.2函数关系的建立
……
第四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五章 三角比
第六章 三角函数
第七章 平面向量
第八章 复数
第九章 矩阵与行列式初步
课后习题答案
2.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学·高中下册(华东师大二附中)
:27.00
作者:陈双双 等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9-1
ISBN:9787561767047
字数:
页码:41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目录
第十章 数列、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的极限
10.1 数列
10.2 等差数列
10.3 等比数列
10.4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10.5 归纳——想——论证
10.6 数列的极限
10.7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十一 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1.2 程序框图
第十二章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2.1 直线的方程
12.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2.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12.5 二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12.6 城糙规划问颖愿苴解疼
第十三章 圆锥曲线
13.1 曲线和方程
13.2 圆的方程
13.3 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13.4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13.5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13.6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美系
第十四章 坐标变换、参数方程和极坐标
14.1 坐标轴的平移
14.2 坐标轴的旋转变换
14.3 曲线的参数方程
14.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14.5 极坐标系
14.6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第十五章 空间直线与平面
15.1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15.2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5.3 空间直线与平面
15.4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5.5 空间向量及其坐标表示
15.6 空间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
15.7 空间向量在度量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 简单几何体
16.1 多面体的概念
16.2 旋转体的概念
16.3 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
16.4 几何体的表面积
16.5 几何体的体积
第十七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第十八章 概率论初步与基本统计方法
第十九章 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
第二十章 导数及其应用
习题参考答案
........................
这本数学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气的,封面是那种经典的深蓝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正经的教辅材料。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对数学那种抽象的概念总是感到头疼,尤其是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部分,感觉就像是和一群看不见的幽灵在打交道。这本书的开本设计得比较适中,方便携带,我经常把它塞进我的书包里,上下学路上也能翻上几页。虽然我个人对纯粹的理论推导兴趣不大,但里面的例题和习题的排版确实很清晰,不像有些资料把题目挤得密密麻麻,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我记得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每章开头对知识点脉络的梳理,那种思维导图式的结构,能让人迅速抓住本章的核心。比如,在讲解完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后,紧接着就用图示的方式将焦点、准线、离心率之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种可视化处理,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当然,作为一本高中教材的辅助读物,它在难度上的梯度控制也值得称赞,从基础巩固到拔高训练,过渡得还算平滑,只是偶尔遇到某些压轴大题时,还是需要多花一番心思去揣摩出题人的“险恶用心”啊。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求稳”的心态。毕竟是名校的附属中学出品,总觉得在选材和编排上会更贴合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不会搞那些花里胡哨、脱离考纲太远的“偏门知识”。我之前用过几本市面上那些主打“创新思维”的教辅,结果很多题目做完后,对着答案还是云里雾里,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但这本,给我的感觉就踏实很多。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急不躁地领着你走过每一个知识点的“雷区”。我尤其喜欢它对错题分析的详尽程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正确答案是什么,还会分析“为什么会错”,是概念理解偏差了,还是计算步骤遗漏了,这种深挖根源的处理方式,才真正有助于消化吸收。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关于数列求和的题目卡住了,尝试了等差、等比、错位相减等好几种方法都不得要领,后来翻到这本书对这块内容的总结,它用一种非常巧妙的“裂项法”瞬间打通了我的思路,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简直比解出题目本身更令人兴奋。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说实话,在这个价位上算是上乘了。纸张不是那种特别光滑的反光纸,而是略带磨砂质感的米白色,长时间盯着看眼睛不累。墨水的使用也很考究,黑色的正文和红色的解析部分对比度适中,不会互相干扰。我这个人有个怪癖,做数学题时喜欢用比较硬的2B铅笔涂答题卡,然后习惯性地在书本上演算。有些廉价的教辅,铅笔痕迹一擦就花了,或者渗透到下一页,非常影响后面的阅读体验。但这本倒是挺“耐磨蹭”的,即使用力写了很久,页面的褶皱和污渍也不算太明显,整体的持久度不错。我用了差不多一个学期,书脊虽然有点弯折,但内页基本没有散页的迹象,体现了装订上的用心。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其实也在侧面反映了编写者对于知识传承的严肃态度,毕竟,一本好的工具书,它自身的耐用性也是其价值的一部分。
评分如果非要挑点毛病,我觉得在某些知识点的例题选择上,还是偏向于比较传统的、中规中矩的考法。当然,这可能是为了照顾到更广泛的学习群体,确保基础扎实。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渴望挑战更高层次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后半部分的拔高题略显保守。比如,在概率统计那一章,我期待能看到更多结合实际生活场景的、需要更复杂模型构建的题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摸球”、“抽签”这类经典场景的变体上。我希望它能在某些章节后面,设置一个“探索与创新”的板块,专门放一些需要跨学科知识或者需要构建全新数学模型的开放性问题。毕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最终目标不只是应试,更是培养一种面对未知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所以,这本书在“广度”上做得很好,但在“深度”和“新颖性”上,个人感觉还有那么一丝提升的空间,就像一道精心烹制的家常菜,味道无可挑剔,但偶尔也想尝尝米其林大厨的创意料理。
评分从整体学习体验来看,这本书无疑是高三复习阶段的“压舱石”级别读物。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学习节奏感。每天固定做完它规定的一组题目,即使状态不好,也能保证自己没有遗漏核心考点。我记得我高三那会儿,资料堆积如山,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不知道该先看哪本,先刷哪一套。但因为这本数学书的章节划分和难度递进是如此的清晰明确,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每日数学学习的“主线任务”。它不会像有些资料那样,试图用海量的题目淹没你,而是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每道题似乎都经过了精挑细选,旨在覆盖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或解题技巧。对于那种时间紧张、需要高效复习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它替你做了大量的筛选工作,让你能把宝贵的精力集中在真正需要攻克的难点上,而不是在重复劳动中消耗意志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