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字典收单字头1万余个,是供初高中、大学生及其他中等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一般古籍的中型古汉语工具书。本字典以规范的简体字排列字头,括注繁体字和常见异体字;释义精准到位,简明扼要;例证丰富,具有典型性,疑难字词句附注解,方便读者理解。 编者:李国祥 著作 李国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所长。连续三届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古委会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明实录类纂》的整理工作,主编《古籍整理研究(八种)》、《国学知识指要》等书。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也更有仪式感。尤其是封面那一抹素雅的配色,简约而不失古典韵味,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细腻,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工艺更是体现了匠心,书脊平整有力,确保了这本书能够经久耐用,陪伴我度过漫长的学习时光。对于一个对实体书有着深深情结的读者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加分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让人在学习古汉语的枯燥过程中,也能享受到物质层面的愉悦。这种对手工质感的尊重,让我对这部字典的内容质量也油然而生出更多的信赖感。
评分初次接触这部字典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惊叹。现代汉语的工具书往往追求信息爆炸,但这部关于古汉语的字典,却做到了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最核心、最实用的部分。条目的排列遵循了一套非常符合学习者思维习惯的体系,无论是从部首查找,还是从拼音索引入手,都能迅速定位到目标字。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释义的处理上,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所有古义,而是根据使用频率和时代背景,进行了巧妙的归类和侧重。这种“有取有舍”的编辑智慧,极大地提升了查阅效率,避免了初学者在浩如烟海的解释面前产生畏难情绪。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学究,知道什么时候该多讲几句,什么时候只需轻轻点拨。
评分我原本以为,面对古汉语这样一门“活化石”般的语言,任何字典都难以完全捕捉其神韵,充其量只是枯燥的词汇堆砌。然而,这部修订版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在解释一些关键的虚词和多义词时,引入了大量具体的经典文献实例作为佐证。这些引文的选择非常精妙,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将那个字在特定语境下的细微差别,阐释得淋漓尽致。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机械地记忆“A=B”,而是真正开始理解古人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构建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这种“语境教学法”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和趣味性,使得晦涩的文言文学习路径变得平坦了许多。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学有深入研究兴趣的爱好者,我特别关注工具书在处理异体字和通假字时的处理方式。很多旧版或粗制滥造的字典,在这类敏感问题上往往含糊带过,或者给出自相矛盾的解释。这部字典在这方面的处理态度极为严谨和审慎。它清晰地标注了哪些是通行写法,哪些是特定时期或特定流派的用法,甚至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通假现象,也引用了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说明。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学术诚信的坚守。对于任何想要深入探究古籍原文的人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考据,是确保研究成果可靠性的基石。
评分使用过程中,我发现这部字典在细节之处充满了对当代读者学习习惯的关怀。比如,对于一些生僻的古代常用字,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注音,还特别附带了常用的古代词组搭配示例,这比单纯的单字解释实用性强太多了。此外,修订版的更新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努力,对于近年来学术界对某些字音或字义的新考证成果,也进行了审慎的采纳和说明。这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能紧跟学术前沿,避免了因版本滞后而带来的信息偏差。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能够陪伴学习者从入门到精深的必备良器,它将枯燥的“查字典”过程,转化成了一次次愉快的知识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