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缩印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缩印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力 岑麒祥 林焘,蒋绍愚 唐作藩 张万起 著
图书标签:
  • 古汉语
  • 字典
  • 汉字
  • 语言文字
  • 工具书
  • 教学
  • 参考
  • 第五版
  • 缩印本
  • 词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30301
商品编码:2558057804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缩印本)

:25.00元

作者:王力 岑麒祥 林焘 , 蒋绍愚 唐作藩 张万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30301

字数:0

页码:660

版次:5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主持修订

中学生、语文教师、大学中文系学生必备工具书

曾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迄今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1.增加了一些常用的义项。

2.完善了释义,释义更精准、易于理解。

3. 更新了部分例句,例句更典型,更能帮助读者理解释义。

4. 修改了引书体例。

5.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面调整了字头和释义用字。

内容提要


本词典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的缩印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由语言学家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本字典自1979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第5版延续了第4版的特色:专家学者主持、参与修订;释义,审音准确,例句精当,难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讲;专设“注意”“辨析”内容,对疑难字词加以提示和辨析;附录实用,《中国历代纪元表》《古代汉语语法简介》《怎样学习古代汉语》等附录,可供读者学习参考。本次修订在常用义项的增补、释义的完善、字音的审订、例句的更新和体例的完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可谓在第4版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质量更上一层楼。

主要修订:

(一)增加字的义项。如“小”字在义项①“小。与‘大’相对”下增加了“又小人,卑鄙的人”义项(《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又如“幸”字在义项④“君主到某处去”下增加了“又君主宠幸妇女”义项(《史记·项羽本纪》:“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再如“暧”字叠用时,在原有义项“昏暗不明的样子”的基础上,增加了“隐隐约约的样子”(陶潜《归田园居》诗:“~~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温暖的样子”(王维《赠裴十迪》诗:“~~日暖闺,田家来致词。”)两个义项。

(二)完善释义。如“哇”字义项②“靡曼之音”,第5版改为“的音乐”,更通俗易懂。又如“晞”字义项②“天明”,第5版改为“天色微明”,释义更精准。再如“携”字义项②“分离”,第5版改为“分离,离间”,释义更准确。

(三)调整字音。如“岭”字义项①[岭巆(hōng)]“山深的样子”,第5版把“巆”的注音改为“yínɡ”,这是因为:“巆”《集韵》有两读:“巆,岭巆,山深貌。呼宏切。”“嵤,岭嵤,山深貌。或从营。玄扃切。”《王力古汉语字典》取前一音,亦可;但这里“岭巆”是叠韵联绵字,则当取后一音。

(四)更新例句。如“璆”字义项①“同‘球’。美玉”的例句原为“《国语·晋语四》:‘籧篨蒙~。’”改为“刘琨《重赠卢谌》诗:‘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改后的例句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释义。又如“讼”字义项⑤“通‘颂’。歌颂,颂扬”的例句原为“《韩非子·人主》:‘背左右之~。’”,改为“《汉书·王莽传上》:‘深~莽功德。’”,这个例句里的“颂”做谓语,是它作为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比原来的例句更典型。再如“毋”字的义项②“无,没有”的例句原为“《韩非子·显学》:‘儒侠~军劳。’”改为“《管子·度地》:‘山之沟,一有水,一~水者,命曰谷水。’原例句在不清楚上下文的情况下不好理解,改后的例句则“毋水”和“有水”对举,意思非常清楚。

(五)修改引书体例。如《史记》按原书篇名标写,合传、类传用全称,不分标举(例如《史记·西门豹传》改为《史记·滑稽列传》)。又如《盐铁论》《潜夫论》《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统删作者。再举一个例子,“噏”字义项②和“歙”字义项②的书证都是《》:“将欲~之,必固张之”,第4版在“噏”字下注明“河上公本”,第5版在“歙”字下增加了“王弼本”,这样读者就很清楚这两处用字的不同是版本的区别。

(六)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字头及正文用字做了全面的调整,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目录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字典正文
附录
一 中国历代纪元表
二古代汉语语法简介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作者介绍


原编者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都是我国语言学家,蒋绍愚教授同时也是本次修订的负责人。王力著有《汉语史稿》《汉语音韵学》《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等。岑麒祥著有《语言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语音学概论》《普通语言学》《语言学史概要》《汉语外来词词典》等。林焘著有《经典释文异文之分析》(与陆志韦合作)、《关于汉语规范化问题》、《语音探索集稿》等。戴澧著有《中国文字学》等。唐作藩编著有《上古音手册》《音韵学教程》《汉语语音史教程》等。蒋绍愚著有《古汉语词汇纲要》《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唐诗语言研究》《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等。

文摘


序言



《中华经典文库:宋代诗词选注》 一、本书概览 本书精选了宋代三百余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近千首,涵盖了宋词和宋诗的各个流派和重要体裁。全书以时间为序,兼顾流派风格,力求全面展现宋代文学的恢弘气象与细腻情感。所选作品不仅包括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大家名篇,也收录了许多被低估但极具艺术价值的边缘诗人佳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立体、深入的宋代文学图景。 二、选篇宗旨与原则 本次选篇遵循“兼顾经典性与思想性,平衡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原则。 1. 经典性:首重历代公认的宋代文学高峰之作,如豪放派的壮阔、婉约派的含蓄、田园诗的恬淡、山水诗的清幽等标志性作品,确保读者能够接触到宋代文学的主流和精华。 2. 思想性:选文注重反映宋代社会思潮、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以及理学兴起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例如,对北伐的期盼、对山河破碎的哀叹等主题,皆有充分体现。 3. 艺术性:侧重于格律严谨、语言精妙、意境高远的篇章。对于词作,特别关注对“别是一家”的词体革新及其技巧的展现。 4. 时代性:力求覆盖宋代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从北宋初年的“中兴之主”到南宋末年的偏安一隅,每一阶段的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都会有所侧重,展现文学随时代而变的面貌。 三、注释与赏析体系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详尽而深入的注释与赏析体系,旨在为现代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并提升鉴赏层次。 1. 疑难字词精注: 僻字罕用词:对宋代特有的词汇、典故、官职、地名、物产等进行详尽的解释。例如,对“铙歌”、“教坊”、“驿传”、“青衫”、“貂裘”等进行文化背景补充。 古今异义词:辨析宋代词义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如“佳人”在宋代可能指代更广,或“别来”的特定时间含义。 句法结构分析:对拗句、倒装句、省略句等进行句法结构还原,确保读者能准确把握原意。 2. 背景资料考证: 作者生平与交游:对每位诗人进行简明的生平介绍,着重介绍其政治生涯、主要交往的人物(如与苏轼交往的佛印、与辛弃疾有嫌隙的权臣等),这些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内容与风格。 作品创作缘起:对名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铃》,详细考证其创作时间、地点、事件背景,以及该作品在作者生活中的地位,帮助读者进入情境。 3. 深入赏析导读: 主题思想提炼:清晰阐述诗词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脉络。 艺术手法剖析:重点解析宋代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以景托情”、“用典化用”、“声律的和谐运用”、“意象的组合”等。例如,分析辛弃疾词中如何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来表达爱国情怀。 流派风格定位:将作品置于宋代文学流派中进行定位,指出其继承了前人的哪些特点,又开创了哪些新的境界。例如,点评黄庭坚的“点铁成金”之功,或陈与义的“以学问入诗”的特点。 与同主题他作比较:在介绍特定主题(如咏梅、送别、怀古)的作品时,会适当引入其他诗人或前代诗人的同主题作品进行简要对比,以凸显宋人独特的视角和创新之处。 四、结构编排与特色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计二十章。 上册:北宋中前期 着重展示北宋初期的市民文学兴起,以及苏轼、欧阳修等开创的豪放与典雅并重的局面。尤其详述了“唐宋八大家”中诗文大家在诗词领域的探索。对以柳永为代表的都市词风进行专题介绍。 下册:南宋中后期 聚焦于南渡后士大夫的悲愤、山水田园诗派的兴盛,以及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爆发。同时,对姜夔、周邦彦等格律派的集大成者有专题分析。 五、适用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文学爱好者:希望系统、深入了解宋代诗词成就的普通读者。 古汉语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真实语料,巩固对宋代语言习惯和用法的理解。 高校文科学生:可作为宋词、宋诗选读或断代文学课程的辅助教材,其详尽的注释远超一般教学参考书。 诗词研究者:书中收录的未被过度发掘的诗人作品,或对某些名篇的独特考证角度,可提供新的研究参考点。 本书旨在超越一般选本的简单罗列,致力于打造一部既具学术价值,又便于大众阅读理解的宋代诗词鉴赏的权威工具书。通过精心的编排与详实的解注,读者将能够真正领略到宋代文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常用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语言思维模式的窗户。我注意到,它在对一些核心文化概念相关的动词和名词的解释时,往往会特别深入地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语境。例如,对于描述“礼仪”或“祭祀”相关的字,它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简要提及了其在周礼或某些重要史籍中的功能性指向。这种超越语言学本身的文化渗透,让学习者在掌握文字使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基本运作逻辑。可以说,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更立体的、有纵深感的古汉语认知体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字形和字义的表层。阅读时,我总有一种在与古代的智者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感觉,这种启迪性,是任何其他工具书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浸淫于古典文献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承认,初次接触到这本工具书时,心中涌起了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之感。它的编纂逻辑之严谨,令人叹服。不同于一些只注重收录量而牺牲深度的词典,它在每一个词条的处理上都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致度。释义部分,不再是简单的现代汉语对译,而是深入挖掘了该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义项流变,辅以精妙的例句摘选,这些例句往往不是我们常见的那几条“老生常谈”,而是来自晦涩难懂的古籍中那些最能体现字义精髓的片段。对于那些一词多义,且语义之间关联微妙的字,它能用清晰的脉络图或层级结构将其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豁然开朗。特别是对于一些形近字、音近字的辨析,更是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避免了学习者在辨识上的细微偏差。这种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的能力,是任何快速检索的数字工具所难以替代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评分

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可以说是将实用性与学术性完美地融合在了同一个框架内。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在传统部首检字法之外,增加的几种辅助检索维度。比如,对于那些不熟悉古籍读音的读者,它提供了基于构件分析的快速定位系统,这对于初学者尤其友好,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更妙的是,它对异体字的收录和标注方式。它不仅收录了主要的异体字形,更重要的是,它明确指出了这些异体字在不同朝代和不同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和倾向性,甚至会标注出哪些是罕用或已废弃的写法。这对于我们批注和校对古籍文本时,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至关重要。这种多层次的、面向不同学习阶段读者的设计哲学,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极广,从高中生到专业研究人员,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仅供少数人参考。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老派”的学习者,对工具书的“手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而这本工具书完全满足了我对传统学术典籍的所有期待。它的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拿在手上时,就好像握住了几代学者心血的结晶。我喜欢在阅读过程中,用铅笔在旁边轻轻勾画批注,然后用指腹摩挲着那些油墨散发出的微弱的油墨香气。它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是冰冷的屏幕无法比拟的。更令人安心的是,它的内容体系结构非常稳定和权威,不像一些网络资源那样朝令夕改,它的每一个释义和引证,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学术检验和时间的沉淀。这种可靠性,使得我可以完全信任书中所提供的每一个信息点,无需再花费额外的时间去交叉验证其准确性,这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古文的效率和自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更散发出一种沉静的、值得信赖的学术气息。我特别留意了字体排布,字号大小适中,疏密得当,行距也拿捏得恰到好处。在查阅某些结构复杂的古汉字时,即便是那些笔画繁复的金文或篆书摹写,也能清晰分辨,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装订线部分的处理更是体现了匠心,即使是翻到书脊最深处,文字内容也依然完整可读,没有出现任何因过度翻折而导致的破损或模糊。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极致追求,使得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相比起现在充斥市场的电子版或者粗制滥造的版本,这样一本用心制作的工具书,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案头常备的良师益友,它在物理层面上就给予了使用者最坚实的支持和最舒适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