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人类学:人类多样性的探索(第12版)(社会学译丛·经典教材系列)
定价:99元
作者:(美)科塔克 著,黄剑波 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3001306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前言部分 人类学的多重维度 第1章 人类学是什么? 第2章 应用人类学第二部分 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 第3章 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的伦理与方法 第4章 进化论与遗传学 第5章 人类的变异与适应 第6章 灵长类 主题阅读:拯救森林 第7章 灵长类的进化 第8章 早期人族 第9章 人属 主题阅读:人类何时开始像人一样活动? 第章 早的农民 第11章 早的城市和国家 主题阅读:太平洋沿岸人类的繁衍第三部分 文化多样性 第12章 文化人类学方法 第13章 文化 第14章 民族与种族 第15章 语言与交流 主题阅读:加拿大:文化和语言的统一与多样性 第16章 生计 第17章 政治制度 第18章 家庭、属关系与继嗣 第19章 婚姻 第20章 社会性别 主题阅读:巴斯克人 第21章 宗教 第22章 艺术第四部分 变迁中的世界 第23章 现代世界体系 第24章 殖民主义与发展 第25章 文化交流与文化生存 主题阅读:过度消费的生物学和文化 附录1 人类学理论史A 附录2 伦理与人类学A 附录3 美国流行文化A 参考文献 术语表G 资源使用说明c译后记
内容提要
本书作为国外高版本的经典的人类学教材,从四个分支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内容。全书的组织和安排旨在既涵盖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也讨论时下重要的和有趣的闻题,并通过将生物、社会、文化、语言和历史结合起来的方法,使读者对“作为人类意味着什么”这一命题有更充分的理解。同时,基于大量田野研究的结论和案例更加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在教学方而常易于使用,可以满足广大师生各种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暂无相关内容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这本关于世界历史的巨著简直是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拆解得如同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我尤其欣赏它在叙事角度上的创新,没有陷入传统史学那种僵硬的编年体框架,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社会风俗、经济变迁以及思想流派的演进,让人感觉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事件堆砌,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在时间长河中的挣扎与辉煌。读到关于古代文明在地理环境制约下的不同发展路径时,我简直被那种精密的逻辑推导所折服,仿佛能亲眼目睹那些伟大的决策是如何在特定时空背景下诞生的。书中对不同地域文明之间互动与冲突的论述尤其精彩,它打破了那种“西方中心论”的窠臼,用一种近乎平等的视角去审视每一个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独特贡献,阅读体验极其酣畅淋漓,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深度的考古发掘,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这个概念的理解,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畴。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认知科学与神经美学的书籍,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大脑内部奥秘的窗户。作者非常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极其复杂的神经通路和认知机制,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种堆砌着晦涩术语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着各种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实验设计,比如解释为什么某些色彩组合会让我们感到愉悦,或者特定的音乐节奏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波动,这些分析都建立在严谨的实验数据之上,让人信服又不失趣味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审美经验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探讨,它并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将两者置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去观察,这使得我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立体。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感官体验都有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解读视角,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
评分对于一本探讨当代城市社会变迁的小册子,我必须说它的洞察力锐利得有些出乎意料。作者似乎有着一种近乎X光机的透视能力,能轻易穿透钢筋水泥的表象,直达城市肌理深处的矛盾与张力。它没有陷入对城市化进程的空洞赞美,反而着重笔墨去描绘那些被高速发展所边缘化的人群和空间,比如城中村的演变、公共空间的失语,以及数字化浪潮下新的阶层区隔。它的文字风格非常犀利、带着一种批判性的力度,但绝非无病呻吟式的抱怨,而是有扎实的田野调查作为支撑。书中对“流动性”与“归属感”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辩证分析尤其触动我,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那些看似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社会权力博弈。这是一本会让你在通勤路上也感到坐立不安,需要不断停下来思考的书,非常适合对城市规划或社会学感兴趣的同仁们深入研读。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古代哲学流派之间辩论的译本,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重建了那种思辨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雅典的广场上,亲耳聆听那些大师们的唇枪舌战。译者的功力非凡,他不仅准确传达了原文的逻辑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保留了古希腊哲学论辩中那种特有的韵律感和张力,使得即便涉及到非常抽象的本体论或伦理学议题,阅读起来也并不感到枯燥。书中对于“真理”和“知识”定义的不同侧面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与犬儒学派的实践主义之间的巨大鸿沟,作者在注释中给出了非常精妙的比较分析,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为何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在人类思想史上会引发如此持久且深刻的争论。合上书卷,我能感受到一种思维被彻底拉伸、重塑后的疲惫与满足,它是一次纯粹的思想洗礼。
评分最近阅读的这本关于微生物生态学的科普读物,彻底颠覆了我对“生命”的认知边界。它不是那种简单的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坏蛋”形象,而是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人类自身视为一个复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详细阐述了我们肠道内微生物群落是如何调控我们的情绪、免疫力乃至行为模式的。作者的叙事能力一流,他将分子层面的复杂过程,通过精妙的比喻,转化为我们可以直观理解的场景,比如描述肠道菌群之间的“战争”与“合作”,比任何科幻小说都来得精彩。尤其让我震撼的是关于“超级有机体”的概念,它挑战了我们长期以来“个体”的生物学定义,让我们意识到生命体的边界其实是模糊且相互渗透的。这本书的配图和图表设计也极为出色,既专业又赏心悦目,它促使我重新审视健康、饮食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是一部既有科学深度又有哲学广度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