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 书名: | 中法海战 |
| 作者: | 陈悦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装帧: | 胶版纸 |
| 页码: | 368 |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一场对中国近代化海军发展和台湾岛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全面战争,此战后,台湾设省,清廷以大治水师为主
中国海军史、近代军事史研究学者陈悦奋笔力作,客观分析中法战争来龙去脉,深刻揭示两国冲突起因
本书写作角度新颖,以海战为主线,兼具其他的中法战争通史
参考多部珍贵历史文献,对比中法两国资料,收集190余幅珍贵历史图画、实景图,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陈悦,江苏靖江人,现居山东威海。专注于海军史、近代军事史、舰船技术史的研究和普及,担任定远号纪念舰策展总监,著有《近代国造舰船志》《甲午海战》《中国军舰图志》《船政史》等。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公元1883至1885年,欧亚两个大国间发生了一场举世皆惊的战争。经历了普法之战奇耻大辱的法国,想要在对外政策上展现强硬姿态,重树大国威仪。而正经历着洋务运动变革,在军事近代化道路上已经迈开步伐的中国,清王朝高层也颇有自信地认为可以在外交上采取强硬态度。围绕着越南问题,两个都并不愿主动公开让步的国家,最终进行了一场稀里糊涂的战争。这场战争,事实上暴露出了清王朝体制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但却被一些局部的、夸大的军事胜利所遮掩……
本书纵览中法战争中的政治、外交、军事领域,以海战为脉络,大量引用中、法双方档案资料,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对于中法战争中的越南战场,以及马江之战、镇海保卫战、石浦之战等均有详细的刻画、分析。
目录Catalog 自序
第一章 越南上空的三色旗
多事之秋
红河
黑旗军
保护国之争
李维业远征
第二次纸桥之战
第二章 孤拔到来
和平努力
三头政治
东京支队
怀德之战
顺化条约
第三章 越南多米诺
丹凤铁壁
决定性打击
危城孤军
黑旗铩羽
越境崩溃
第四章 潘多拉魔盒
朝政巨变
李福和谈
祸起观音桥
中法决裂
刘铭传保台
利士比编队
基隆港的炮声
第五章 雾锁罗星塔
幼樵重任
马江险境
船政水师
风云乍起
“吓退曹兵”
战火
第六章 马江惊变
最近的希望
枯守马江
台风
大战前夜
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七章 血染大江
“浴血”扬武
星陨马江
孤军
血染大江
兵败街亭
第八章 莽龙出江
无功而返
莽龙出江
亡羊补牢
辽东舰队出动
淡水炮战
第九章 狼烟四起
登录淡水
淡水大捷
海峡封锁
南、北洋水师集结
超、扬北返
南洋水师出动
第十章 大战落幕
夜袭石浦
“镇海大捷”
“飞虎”转机
澎湖陷落
孤拔之死
附录一 中法马江之战烈士名录
附录二 中法战争两国参战舰艇一览
附录三 中法海战两国主要舰艇线图
书籍分类
战争事典
MOOK丛书
人物传记
战争历史
装备武器
动漫其他
快速购买本书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隐没在时间峡谷深处的中法战争,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算得上是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但凡只要是略微了解一些中国近代史,提起那场一百多年前中国与欧洲强国法国间发生的战争,“马江之战”“黑旗军”“镇海大捷”“镇南关大捷”“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等等概念、标语式的词汇,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到脑际,似是一段并不陌生的往事。但是如果要深究起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乃至扪心叩问其详细的进程、脉络、周折关节之处,又往往会发现,中法战争,居然是一片云雾缭绕的模糊不清。我在走近中法战争史这个领域时,就经历了这样犹如坐过山车一般的认识变化。
我走近中法战争历史的系统研究,或者说是本书的创作缘起,大致是在2010 年前后。
当时我刚刚初步实践了用自己的方法、模式去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第一步目标,即重视汲取近代海军技术、舰船技术知识,以海军历史的重要载体——舰船、兵器为研究突破口,首先对舰船进行技术和舰史研究,而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深入到对相关时段的海军史、海战史进行研究。类似于是一种先做关键点,而后拓展到面的方法。采用这种研究顺序的好处是,对舰船史、海军技术史的研究会夯实研究海战史、海军史的基础,在熟悉了相应时代的舰船后,再去研讨、分析海军建设以及海战的成败得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历史疑问得到迎刃而解,得出的结论也更为客观、雄辩。按照这一路径、模式,我首先开始进行有关甲午海战的研究和写作,由北洋海军的舰船装备历史着手,而后再渐进到甲午海战,一路上获益颇多,先后成书《北洋海军舰船初尝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好处之后,我便将目光投向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即中法海战,准备仍然按照先军舰、后海战的模式进行,对这场海战进行深入的再研究。
然而在开始关注马江海战的重要当事者——清末船政建造的军舰的技术历史时,随着不断深入梳理各型军舰的舰史,其中所流露出的涉及马江海战,乃至中法战争的历史片段之复杂,让我 感受到了中法战争史与甲午战争史研究所存在的巨大不同。
有别于发生时间、战场地域都相对集中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不仅前因后果经过的时间极为拖沓、漫长,而且还存在着战争背后的政治、外交背景更为复杂,交战的战场过于分散,以及战争的进程中平行线条过多等特点。以至于要分析清楚中法海战,必须要牵连关照到整场中法战争中的海陆各个战场、战役。
与甲午战争历史中可以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三次海军战役归纳,凝结成一个能够独立叙述的海战场的情况迥异,中法战争中的海战,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历史加以衔接,根本不足以形成独立的叙史结构,无法独立成书,纵使牵强地将诸如马江之战、镇海保卫战等涉及海军的战役内容强行捏到一起,也会给人以叙述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性的感觉,更无从解释那场战争的前因后果。
因为认识到了中法战争历史所存在的独特性、复杂性,我首先完成了涉及中法战争参战中国军舰的舰史著作《近代国造舰船志》之后,在开始写作本书《中法海战》时,即决定内容不仅限于海战,在介绍、论述海战的同时,也用大量篇幅介绍中法战争的政治、外交以及陆上战场的情况,以求将线索多端的中法战争的全貌有所呈现。因而本书名为《中法海战》,实际上是以海战为重要切入点,兼及其他的中法战争通史…… 温馨提醒 Warm reminder 关于发货
正常情况下,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逢周末节假日或大型促销活动除外。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客服微信号 关注获取新书资讯,第一时间了解活动详情。 指文公众号
《风云起:海洋强权兴衰史》 内容梗概: 《风云起:海洋强权兴衰史》并非一本聚焦于特定海战或国别冲突的史书,而是一部宏大叙事的海洋文明变迁与海洋霸权更迭的史诗。本书以全球视角,深入剖析了自人类文明曙光初现,人类如何从内陆走向海岸,再到征服茫茫大海,直至近代海洋力量如何成为决定国家命运、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在书中追溯那些奠定海洋强权基石的伟大航海时代,理解那些塑造了海洋文明的科技革新,洞察那些影响了海洋力量对比的政治博弈,并最终反思现代海洋秩序的形成与未来走向。 卷首语:潮汐的召唤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陆地曾是我们唯一的舞台。然而,总有那么一股力量,驱使着先民们走出山林,走向那片波涛汹涌的未知。那是一种本能,一种对资源、对生存空间、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从简陋的独木舟到巍峨的战舰,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是一部充满勇气、智慧与冒险的史诗。这史诗,不仅关乎技术的发展,更关乎文明的演进,关乎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命运。海洋,既是阻隔,也是连接;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它孕育了贸易,催生了文化交流,也锻造了最强大的帝国。《风云起》便是一曲献给这伟大海洋的赞歌,一幅描绘海洋强权兴衰的壮丽画卷。 第一章:黎明前的航行——海洋的初探与早期文明的孕育 在文明的洪荒年代,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是模糊而神秘的。我们将在这一章中,回溯那些最早的海洋活动。探寻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三角洲利用船只进行贸易的早期尝试,以及腓尼基人如何凭借其卓越的航海技术,在地中海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网络,为后来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审视这些早期文明如何利用海洋进行资源获取(渔业、盐业),以及海洋在宗教、神话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从波利尼西亚人跨越太平洋的壮举,到维京人深入北欧海域的掠夺与探索,我们将看到海洋在不同地域文明的诞生与早期扩张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一时期的海洋活动,虽然规模有限,却为人类与海洋的深层互动拉开了序幕,开启了探索与征服的漫漫征程。 第二章:风帆的时代——大航海的序曲与海洋帝国的光芒 当火药改变了陆地战争的面貌,当指南针和星盘赋予了人类指引方向的能力,人类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大航海时代。本章将重点描绘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我们将深入解析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率先开启远洋探险,他们为何能在这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探索恩里克王子如何整合了技术、人才和资源,推动了葡萄牙的早期航海事业;细致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背后,是怎样的历史机遇与个人野心交织。我们将看到,这些冒险家们如何穿越未知的洋流,抵达遥远的彼岸,并由此开启了全球化的序幕。同时,本章也将审视这一时期的海洋力量如何转化为殖民扩张与帝国建立的利器。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如何一度主宰了大西洋,荷兰共和国如何凭借其精湛的造船技术和高效的贸易体系,崛起为“海上马车夫”。这些海洋帝国的兴衰,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更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塑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炮火与航迹——海洋战略的演进与工业革命的浪潮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海洋的力量发生了质的飞跃。蒸汽机的轰鸣代替了风帆的低语,铁甲舰的出现宣告了木质战舰时代的终结。本章将聚焦于这一转型时期,探讨海洋战略如何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演变。我们将分析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如何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特拉法加海战中击败法国,确立了其作为世界海洋霸主的地位。英国的“海上力量”理论如何指导其全球战略,以及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如何依赖海军的保护而得以维系。同时,本章也将审视这一时期海洋技术革新对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影响。蒸汽动力、金属舰船、重型火炮以及更先进的导航技术,如何催生了全新的海军战术和舰船设计。我们将深入探讨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等冲突中,新式海洋力量的应用与影响。工业革命不仅为海洋强权提供了更强大的物质基础,也加速了全球对海洋资源的争夺,为后来的列强纷争埋下了伏笔。 第四章:巨舰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洋角逐 二十世纪,是海洋力量达到顶峰,也是其承受最大考验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空前规模的海洋角逐,也彻底改变了海洋力量的定义。本章将深入剖析这两场波及全球的冲突中,海洋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细致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力舰之间的“战列舰对决”以及潜艇战如何成为改变战局的重要因素。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为何会引发美国的参战,以及英国皇家海军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中保持其优势。接着,我们将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为何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航母编队如何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以及莱特湾海战如何成为海军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海战之一。本章还将探讨潜艇战、两栖登陆作战以及航空母舰的崛起,如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海洋作战模式。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洋角逐,不仅消耗了巨量的资源,也催生了无数悲壮的航迹,最终塑造了战后新的国际海洋秩序。 第五章:蓝色的疆域——冷战后的海洋秩序与未来挑战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冷战的阴影笼罩全球,海洋力量的运用方式也随之调整。本章将回顾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海军力量对比,以及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的出现,如何为海战带来了全新的战略维度。我们将分析“战略威慑”在海洋领域的作用,以及海军在区域冲突和维护国际航行安全中的职责。进入后冷战时代,全球化进程加速,海洋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本章将探讨当前全球海洋力量格局的变化,新崛起的海军力量如何挑战传统海洋霸权,以及海洋资源(石油、渔业、矿产)的争夺如何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焦点。我们将审视航行自由、海上安全、反恐以及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海洋议题,并分析它们对未来海洋秩序的影响。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无人作战平台等新技术的兴起,又将为未来的海洋力量带来怎样的变革?《风云起》的最后一章,将带领读者展望海洋强权的未来,思考人类如何在日益复杂的蓝色疆域中,实现和平、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结语:潮起东方,亦或余晖 《风云起:海洋强权兴衰史》并非要断言某个国家或某个时代将永恒主宰海洋,而是希望通过对历史长河的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理解海洋力量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塑造其兴衰的关键要素。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海洋挑战与机遇,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可能重塑力量的天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海洋的潮汐永不停歇。希望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海洋文明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我们与这片蓝色星球之间永恒的羁绊,并为未来的海洋发展提供一份历史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