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35580-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 ||
| 定价 | 36.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 | |
| 装帧 | 钉装 | |
| 页数 | 40 | |
| 字数 | 66 | |
| ISBN编码 | GB/T355802017 | |
|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 ||
| 作 者: | ||
|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译 者: | ||
| 大16开 页数:40 字数:66 | ||
| ||
| ||||||||||||||||||||||||||||||||||||
| 内容简介 | ||||||||||||||||||||||||||||||||||||
|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原则、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等,明确了建设项目的取用水和退水等环节的论证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申请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 | ||||||||||||||||||||||||||||||||||||
在我过往的实践中,对于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库、调水工程等,如何评估其对区域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系统的长远影响,一直是比较模糊的领域。虽然有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但从宏观的水资源论证角度,缺乏一个统一、系统的框架来指导。GB/T 35580-2017 在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书中对于“区域水资源系统评价”和“对策措施研究”的论述,着重于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工程项目的水资源影响。它不仅仅关注项目自身的取用水量,还要求评估项目建设可能对整个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系、地下水系统,甚至区域水循环平衡产生的潜在影响。例如,对于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书中会要求分析其可能对下游河流流量、地下水位、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调控措施。这种“全局观”的论证方法,对于避免局部优化而损害整体利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促使我们跳出项目本身的围墙,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工程建设与水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评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始终是影响项目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过去,许多项目在设计阶段,对节水措施的考虑往往比较笼统,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案。而GB/T 35580-2017 则将节水理念置于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书中专门辟出一章,详细阐述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从用水源头的选择,到用水过程的优化,再到尾水的处理和回用,都给出了详实的指导。例如,在工业用水方面,它提出了工艺优化、设备更新、循环用水等具体措施;在生活用水方面,它则强调了采用节水器具、推广智能化用水管理等。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鼓励和支持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比如雨水收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论证和实施建议。这种积极推广节水技术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项目降低运行成本,更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符合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评分在我参与的许多项目,特别是对周边环境敏感度较高的区域,如何妥善处理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水污染风险,一直是让我倍感压力的问题。过去,关于废水处理和排放的标准,虽然存在,但与水资源论证本身的关联性不够紧密,往往被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工作。GB/T 35580-2017 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割裂。 它将水污染防治的内容,深度整合进了水资源论证的整个流程。书中关于“水质评价”和“污染防治措施”的部分,清晰地指出了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以及对周边水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它要求论证单位不仅要评估项目新增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水环境的影响,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例如,对于可能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或有毒有害物质的项目,书中明确要求进行专门的水质论证,并提出相应的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应急处置方案。这种将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有机结合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对水环境的全面、系统的保护理念,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项目对水体的影响,并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感到关切,尤其是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如何在满足项目发展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重要课题。GB/T 35580-2017 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我的这种关切。书中关于“生态流量论证”和“水生态影响评价”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再仅仅将水资源论证局限于满足工程的“用水需求”,而是上升到了“和谐共生”的高度。 具体来说,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类型河流的生态需水特征,科学计算并确定所需的生态流量。这对于避免由于过度取水而导致的河流断流、湿地萎缩、水生生物死亡等环境恶化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更令我欣慰的是,书中还强调了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其他水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比如施工废水、弃渣排放对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及对河道、滩涂等水域生境的改变。并且,它还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和补偿措施建议。这种前瞻性和全局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决心,也为我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南。
评分长期以来,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水资源论证部分,常常因为缺乏统一、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受到质疑。不同的论证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假设,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给项目审批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也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GB/T 35580-2017 的颁布,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论证报告的编制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详细规定。它明确了论证报告需要包含哪些基本内容,比如项目概况、水资源现状调查、取用水量预测、水资源影响评价、节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等。更重要的是,它为这些内容提供了量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例如,在评价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时,书中列举了多项关键评价指标,如地下水位降落量、地表水径流量变化率、水体水质变化率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等级和判别标准。这使得论证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便于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这种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对于提升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项目审批的环节也日益复杂,尤其是在涉及跨行政区域的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配置方面,往往面临着多方协调和利益平衡的难题。GB/T 35580-2017 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思路。 书中关于“协调机制”和“风险评估”的论述,虽然不是直接的技术性指导,但却触及了水资源论证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层面。它提示我们,在进行水资源论证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可能对区域内其他用水户、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管理部门带来的影响,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例如,在评估项目取水对下游地区用水的影响时,书中建议要提前与相关方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用水需求和潜在的冲突,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它还强调了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极端干旱、水污染事件等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这种从管理和协调角度的引导,使得水资源论证不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更加注重各方利益平衡和风险管控的综合性过程。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奔波于各类工程现场的工程师,我深知实地勘察和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是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基础。过去,虽然有相关的技术要求,但在具体执行中,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导致数据偏差,进而影响论证结果的可靠性。GB/T 35580-2017 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的指导。 书中对“水资源调查与监测”的要求,更加强调了科学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要求进行常规的水文调查,还列举了多种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对数据采集的频率、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在地下水论证中,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合理布设监测井,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对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等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在河流流量和水质监测方面,它也建议采用流量自动监测站和水质在线监测仪,以获取更精确、更及时的信息。这种对基础数据的严谨要求,为后续的水量预测、水质评价等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升了论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评分在我看来,水资源论证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更是一项关乎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规划。GB/T 35580-2017 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将水资源论证的视野,从单纯的项目取用水,拓展到了对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估。 书中关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内容,让我看到了国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远考量。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项目取用水量是否符合规定,而是要求评估整个区域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能够支持多大范围的开发利用,以及项目建设是否会超出区域的整体承载能力。这对于防止盲目开发、过度用水,从而导致区域水资源枯竭或生态环境恶化,具有极其重要的预警作用。这种从宏观层面进行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规划区域经济发展,避免因水资源瓶颈而制约长远发展。它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通过提升用水效率来扩大区域水资源发展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像我这样,在建筑项目审批流程中经常需要处理与水资源相关事宜的从业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此之前,关于水资源论证的各项要求,虽然零散地存在于一些行业规范和地方性规定中,但缺乏一个统一、权威且系统性的指导文件,导致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因为标准不统一而引发不必要的延误和争论。GB/T 35580-2017 的发布,恰恰填补了这一重要的空白。它就像一个清晰的路线图,为我们提供了从项目前期规划到最终报告撰写的全方位指引。 从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准确评估项目的取水可行性,以及如何科学预测项目用水量,并制定出有效的节水和回用措施。过去,这些评估往往依赖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判断,或者参考一些过时的案例,很难做到客观和科学。而这本书,通过详细的章节设置,明确了各个论证环节的关键技术要求和方法。例如,关于地下水取水论证,它不仅要求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还对预测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影响范围以及提出地下水保护措施给出了具体指导。对于地表水取水,它则强调了对河流流量、水质、生态流量以及下游用户用水需求的综合考虑。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大大提升了论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让我们可以更有底气地向前推进项目。
评分作为一名初入水利工程设计领域的年轻工程师,我时常感到自己在处理复杂的水文数据和进行科学预测方面力不从心。过去的培训和教材,往往侧重于单一的水文分析方法,对于如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将各种水文模型、统计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整合运用,缺乏系统性的指导。GB/T 35580-2017 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书中关于“水量预测方法”和“水文模型选用”的部分,以一种非常清晰且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了多种常用的预测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在不同地质、气候条件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模型。例如,在预测多年平均降水量时,它不仅列举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还提及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在评估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时,书中更是详细讲解了如何建立区域水文模型,模拟不同取水情景下的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流量变化。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项目中的水文分析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