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混凝土
  • 膨胀剂
  • GB/T 23439-2017
  • 建筑材料
  • 水泥外加剂
  • 混凝土性能
  • 工程标准
  • 质量控制
  • 化学添加剂
  • 施工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行业标准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GBT234392017
商品编码:25092618085
包装:钉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页数:20
字数:34

具体描述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
定价 21.00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版次 B1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开本 16
作者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
装帧 钉装
页数 20
字数 34
ISBN编码 GB/T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  
作 者: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译 者:  
 大16开 页数:20 字数:34  
纸 质 版:21元
标准号: GB/T 23439-2017   中文标准名称: 混凝土膨胀剂
 ICS: 91.100.30   英文标准名称:
 中标分类:   发布日期: 2017-12-29
 采标情况:   实施日期: 2018-11-01
 标准个数:   作废日期:
 发布单位: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膨胀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硫铝酸钙类、氧化钙类与硫铝酸钙-氧化钙类粉状混凝土膨胀剂。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建筑材料的革命:绿色、高性能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梗概 《建筑材料的革命:绿色、高性能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深入剖析了当前建筑材料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全书紧密围绕“绿色化”、“高性能化”与“可持续发展”三大核心主题展开,旨在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材料研发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且富有前瞻性的视角。本书不仅梳理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局限性,更着重介绍了在绿色环保理念驱动下,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性能提升、应用技术以及对整个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绿色建筑材料的崛起与变革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传统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严重等,并阐述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如何催生了对新型、环保材料的需求。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呼唤与建筑材料的绿色转型 详细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与建筑业的紧密联系。 分析了国际国内绿色建筑政策的演进,以及这些政策如何推动建筑材料的绿色化进程。 界定了“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包括其在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使用过程及废弃处理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友好性特征。 列举了当前建筑材料行业在绿色化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如低碳水泥、可再生能源建材等。 第二章:新型绿色建材的创新与应用 可再生与生物基材料: 详细介绍了如竹材、木材(经过可持续认证)、稻壳、麻纤维、菌丝体等可再生及生物基材料的特性、加工技术、优缺点及其在结构、装饰、保温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例如,探讨了竹材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处理技术,以及菌丝体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包装和建筑隔音材料的潜力。 回收与再生材料: 深入研究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技术,包括废旧混凝土、废钢材、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再生利用。详细介绍了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性能评估、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以及再生砖、再生隔墙板等产品。同时,也关注了废旧保温材料、废弃塑料等的再利用途径。 低碳与节能材料: 重点介绍了低碳水泥(如掺合水泥、特种水泥)、地聚合物水泥、以及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保温隔热材料(如气凝胶、真空绝热板、高性能泡沫玻璃等)。分析了这些材料的生产工艺、能耗指标、碳排放量与传统材料的对比,以及它们在提升建筑能效方面的关键作用。 高性能环保涂料与粘结剂: 探讨了水性涂料、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涂料、天然无机涂料等在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介绍了环保型粘结剂,如无醛胶合板粘结剂、生物基粘合剂等,它们在保障室内环境健康方面的应用。 第二部分:高性能建筑材料的突破与发展 本部分聚焦于提升建筑材料的内在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日益严苛的建筑功能需求,并为实现更安全、更耐久、更智能的建筑提供支撑。 第三章:结构材料的性能升级与耐久性挑战 高性能混凝土: 深入探讨了高强度混凝土(HSC)、超高强度混凝土(UHPC)、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HFRC)等的发展。详细介绍了这些材料在提高承载能力、抗裂性能、耐久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如外加剂技术、骨料选择、养护工艺等。 高强度钢材与新型合金: 介绍了用于建筑结构的各种高强度钢材,包括其牌号、力学性能、焊接性能以及在大型结构中的应用案例。同时,也探讨了铝合金、钛合金等在特殊建筑构件中的应用,以及其耐腐蚀、轻质高强的特点。 先进复合材料: 详细研究了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在加固、构件制造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其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分析了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增强材料与不同基体树脂的匹配技术,以及其在桥梁、建筑幕墙、结构部件中的潜在应用。 第四章:功能性材料的创新与智能化 保温隔热材料的突破: 除了前面提到的低碳节能材料,本章更侧重于新型高性能保温材料,如真空绝热板(VIP)在超薄保温、高保温性能需求下的应用。同时,也探讨了相变材料(PCM)在调节室内温度、节能方面的作用。 隔音与吸音材料: 介绍了高性能吸音材料、隔声材料的设计原理与应用,例如多孔材料、隔膜结构、阻尼材料等,它们在提升建筑舒适度、降低城市噪声污染方面的贡献。 防火与防水材料: 深入研究了新型防火材料(如无机防火板、膨胀防火涂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以及高效、长效的防水材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纳米防水材料)在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与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作用。 智能建材与传感器集成: 探讨了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水泥基材料,能够感知温度、湿度、应力等环境变化的智能混凝土,以及集成传感器的建筑材料在实时监测结构健康、优化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第三部分: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升华,从宏观层面探讨建筑材料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第五章:建筑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评估与管理 详细阐述了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方法论,包括环境影响(碳排放、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等)的量化与分析。 探讨了如何通过LCA指导材料选择,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介绍了建筑材料的溯源管理、循环利用设计以及废弃物减量化技术,旨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材料供应链。 第六章:绿色高性能建筑材料的产业化与市场推广 分析了绿色高性能建筑材料从实验室研发走向产业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标准化与认证体系等。 探讨了政府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培育等多种因素在推动绿色高性能建材发展中的作用。 介绍了成功的绿色高性能建材应用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第七章:未来展望:智能、低碳与韧性建筑材料 展望了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包括更加智能化、集成化、生态化、可再生化。 强调了韧性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即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极端天气)并快速恢复功能的新型材料。 探讨了新材料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未来建筑材料创新中的潜在应用,以及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建筑产业生态系统。 本书特色 全面性与系统性: 本书覆盖了绿色、高性能与可持续发展三大核心维度,对建筑材料的研发、应用、评估和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瞻性与指导性: 紧密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并为实际的材料选择、技术应用和政策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案例丰富与深入浅出: 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成功案例,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具象化,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语言风格力求严谨而不失可读性。 跨学科融合: 融合了材料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经济学和政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读者提供多维度的思考。 目标读者 建筑工程领域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 建筑材料的研发人员、生产商、供应商 绿色建筑领域的咨询师、认证机构专家 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单位负责人 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监管人员 相关专业的大学师生及研究人员 对建筑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当时就对它充满了期待,想着能在这本国家标准里挖到不少关于混凝土膨胀剂的“干货”。毕竟,这可是国家标准,代表着行业里的最高权威性。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详细地介绍各种膨胀剂的类型、性能指标、检测方法,甚至可能还会涉及一些膨胀剂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和注意事项。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对于不同种类的膨胀剂,比如硫铝酸盐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膨胀石等等,它们各自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在哪些工程场景下,哪种膨胀剂的应用效果会更好?书里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膨胀剂用量计算的公式或者参考建议?还有,对于膨胀剂的贮存、运输,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这本书会不会有清晰的指导?我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深知混凝土膨胀剂在解决混凝土收缩问题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构件等,膨胀剂的应用更是必不可少。因此,我非常渴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关于混凝土膨胀剂的最新技术要求和规范,能够为我的实际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让我对内容的专业性充满信心。我甚至想象,书里会不会有一些图表,展示膨胀剂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曲线,或者不同环境下膨胀剂膨胀性能的变化趋势。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解答,那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对《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的初步印象,主要集中在它所代表的“标准”二字所带来的意义。作为一本国家标准,它无疑为混凝土膨胀剂的生产、检测、使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权威的依据。我之前在一些项目上,也接触过不同厂家生产的膨胀剂,但往往缺乏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它们的优劣。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填补了这一空白。我特别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对于不同类型的膨胀剂,在物理性能、化学成分、膨胀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到底有哪些具体的、量化的指标要求?比如,对于膨胀剂的细度、密度、水分含量,是否都有明确的上限或下限?对于它的膨胀率,又有什么样的规定?而且,这本书会不会提供详细的膨胀剂的试验方法?我理解,标准里一定会包含各种检测方法,比如如何测定膨胀剂的早期膨胀性能,如何评估其长期稳定性,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表现。这些具体的试验方法,对于确保膨胀剂的质量,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详尽的操作步骤、仪器设备要求,甚至一些典型的试验结果分析。此外,对于膨胀剂的分类,我希望这本书能有清晰的界定,例如,是按照其主要成分进行分类,还是按照其作用机理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不会影响其应用范围和技术要求?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从业者,迫切想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

在翻阅《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的过程中,我首先被它严谨的结构所吸引。作为一本国家标准,它必然遵循着一套规范的编写体例。我推测,这本书的开篇可能首先会对混凝土膨胀剂的定义、分类、适用范围等进行阐述,为读者建立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膨胀剂作用机理的解读。我知道,膨胀剂之所以能够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水化反应产生体积膨胀,从而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干缩和自收缩。但不同类型的膨胀剂,其膨胀的机理是否有所不同?例如,有些膨胀剂可能是通过生成水化产物来膨胀,有些则可能通过吸水膨胀。这本书会不会对这些不同的机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并辅以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者微观结构示意图?我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更深刻地理解膨胀剂的工作原理。同时,这本书对于膨胀剂的性能指标的规定,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除了膨胀率,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还会涉及膨胀剂对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影响?比如,它会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会不会有关于如何平衡膨胀性能与混凝土其他性能之间关系的指导?这对于实际工程的应用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参数范围和参考建议,帮助我们做出最优的选择。

评分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从它的名称和发布机构来看,我预感它会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技术指导手册。我从事混凝土施工多年,深知膨胀剂在防止混凝土开裂、提高结构耐久性方面的重要性。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各种主流膨胀剂的特性,比如它们在不同龄期、不同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的膨胀性能表现。我想要知道,如果遇到极端的环境条件,比如高温或低温,膨胀剂的效果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书中会不会提供相应的调整建议?另外,对于膨胀剂的掺量,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直接关系到膨胀效果和成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膨胀剂掺量确定的方法,例如,是基于混凝土的收缩值来计算,还是有通用的推荐掺量范围?书中会不会给出一系列典型的工程案例,展示不同类型膨胀剂在不同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实践经验的分享,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施工人员来说,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我甚至期待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膨胀剂与其他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等)的配伍性要求,以及在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细节往往决定着工程的成败。

评分

当我拿到《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混凝土工程中遇到的挑战。收缩裂缝,一直是困扰混凝土工程的顽疾。而膨胀剂,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膨胀剂的作用机理,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膨胀”,而是能够解释清楚,膨胀剂是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体积增长,从而有效抵消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我特别想了解,不同类型的膨胀剂,例如常见的硫铝酸盐类、氧化钙类、膨胀石类膨胀剂,它们各自的膨胀性能特点、适用的工程环境,以及在性能上的差异。书中是否会对这些膨胀剂的化学组成、矿物形态、粒度分布等关键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其膨胀性能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膨胀剂膨胀性能测试的详细步骤和评判标准,例如,如何进行抗压弹性模量测试,如何测量长丝膨胀率,以及如何评估其在长期环境下的稳定性。这些科学的测试方法,对于保证膨胀剂的质量和工程应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此外,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涉及到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范围,以及如何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情况,例如水灰比、砂率、骨料粒径等,来精确计算膨胀剂的掺量,以达到最佳的膨胀效果,同时避免过度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评分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本“混凝土健康指南”。我深知,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不仅仅影响美观,更严重威胁着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对膨胀剂的深入了解,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膨胀剂最新发展趋势的介绍。例如,目前市场上是否存在一些新型的、高性能的膨胀剂?它们在性能上与传统膨胀剂相比,有哪些优势?在环保方面,这些新型膨胀剂是否更加绿色、低碳?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这些前沿信息,帮助我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另外,对于膨胀剂在不同类型混凝土中的应用,我希望能获得更详细的指导。例如,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以及海洋工程等不同场景下,对膨胀剂的性能要求是否有所不同?书中是否会提供针对不同工程特点的膨胀剂选型建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膨胀剂与混凝土其他组分(如水泥、骨料、外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效应?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如何充分发挥膨胀剂的优势,同时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细致的指导,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评分

在拿到《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后,我脑海中闪过无数个与混凝土施工相关的场景。我记得,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由于混凝土体积庞大,其内部产生的自收缩和干缩常常导致令人头疼的裂缝。而膨胀剂,就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秘密武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份详尽的膨胀剂产品分类表,详细列出市面上常见膨胀剂的品牌、型号、主要成分、性能特点以及适用的工程范围。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最适合的膨胀剂的指导原则。比如,对于需要高早期强度和高耐久性的工程,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膨胀剂?对于对膨胀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又该如何权衡?我还在思考,这本书会不会提供关于膨胀剂质量控制的详细方法?在膨胀剂的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在工程应用前,又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质量检验?例如,如何检测膨胀剂的细度、密度、化学成分、以及最重要的膨胀性能?我希望书中能提供详细的试验操作规程、仪器设备要求,以及如何解读试验结果。这些细致的指导,将有助于我们确保所使用的膨胀剂符合国家标准,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评分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对我这个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我一直深知,膨胀剂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保证工程耐久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迫切地想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膨胀剂作用机理的最新、最深入的解读。我希望它能解释清楚,不同类型的膨胀剂,例如硫铝酸盐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以及一些新兴的膨胀剂,它们在水化过程中是如何产生体积膨胀的?是否存在化学反应的机理、晶体结构的演变,甚至微观尺度的膨胀机制?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化学方程式,甚至是一些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照片,来直观地展示膨胀剂的工作原理。此外,这本书对于膨胀剂的性能指标的规定,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能看到,对于膨胀剂的膨胀性能,例如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的膨胀率,是否都有明确的、量化的要求。同时,我也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对膨胀剂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例如,它是否会随时间而失效,或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其膨胀效果?这些关于膨胀剂性能的科学、严谨的规定,对于我们选择和使用膨胀剂,至关重要。

评分

当我拿到《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时,我立刻把它当作了一本“工具书”。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关于混凝土膨胀剂的各种技术问题,而这本国家标准,无疑是我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份详尽的膨胀剂性能测试方法大全。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膨胀剂性能测试项目,例如,如何进行膨胀率试验,如何测量混凝土的收缩率,如何评估膨胀剂的早期和长期膨胀效果。对于每一个测试项目,我都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所需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要求,以及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膨胀剂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测试方法,例如,它会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如果膨胀剂的使用会影响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书中是否会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者调整建议?我还在思考,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膨胀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分析?例如,在寒冷地区、炎热地区、或者潮湿地区,膨胀剂的表现是否会有所差异?是否需要根据气候条件来调整膨胀剂的类型和掺量?这些实用的信息,将极大地帮助我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评分

《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对工程质量的承诺。我一直认为,膨胀剂的正确使用,是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早期裂缝,保障其长期服役安全的关键。因此,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膨胀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一些“操作指南”。例如,对于不同的工程类型,比如大体积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构件、道路路面、水工结构等,它们对膨胀剂的要求是否有所不同?书中是否会针对这些不同的工程需求,给出具体的膨胀剂选型建议?我特别想了解,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如何科学地确定膨胀剂的掺量?是仅仅依靠经验,还是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膨胀剂掺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图表,例如,随着掺量的增加,膨胀率会如何变化,强度是否会受到影响,耐久性是否会降低?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膨胀剂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它的搅拌方式、掺加顺序、以及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此外,对于膨胀剂的储存和运输,是否存在特殊的规定和要求,以保证其性能不受影响?这些贴近实际操作的信息,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