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宁菊 著
图书标签:
  • 数控铣削
  • CNC编程
  • 加工工艺
  • 机械制造
  • 工业技术
  • 数控技术
  • 编程实训
  • 金属切削
  • 模具加工
  • 制造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8882
商品编码:2455094943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D2版)
作者: 张宁菊 开本:
YJ: 34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7
书号: 978711153888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前言项目一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项目目标1相关知识1一、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认知1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常用附件3三、刀具、刀柄及辅具5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坐标系8五、工件常见装夹方式10项目实施11一、铣削类工件的装夹11二、选用和安装常用铣刀12项目实践12一、FANUC 0i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2二、SINUMERIK 802D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9三、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安全生产规则29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日常维护保养30拓展知识数控铣削加工工艺30项目自测题35项目二槽类零件的加工38项目目标38项目任务一直槽的加工38相关知识39一、 槽加工的工艺39二、工件坐标系的设定39三、基本编程指令40项目实施4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4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1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42项目任务二圆弧槽的加工43相关知识44一、子程序44二、缩放镜像指令45三、旋转指令47项目实施48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48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9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50拓展知识51一、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一)51二、零件的数控加工(SINUMERIK802D M)58项目实践腔槽加工及精度检测60一、实践内容60二、实践步骤61项目自测题62项目三轮廓类零件的加工65项目目标65项目任务一凸模板的加工65相关知识66一、外轮廓加工的工艺66二、刀具半径补偿指令68项目实施7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7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72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74项目任务二十字型腔的加工75相关知识76一、内轮廓加工的工艺76二、刀具长度补偿指令78项目实施8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8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82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83ⅦⅥ拓展知识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二)84项目实践内外轮廓加工及精度检测87一、实践内容87二、实践步骤87项目自测题89项目四孔系零件的加工92项目目标92项目任务一通孔的加工92相关知识93一、通孔加工的工艺93二、换刀程序96三、加工中心刀具长度补偿的设定96四、固定循环指令96项目实施99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99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99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102项目任务二螺孔的加工103相关知识103一、螺孔加工的工艺103二、固定循环指令105*三、螺纹铣削106项目实施107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07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08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110拓展知识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三)111项目实践复合孔系加工及精度检测118一、实践内容118二、实践步骤118项目自测题120项目五综合零件的加工123项目目标123项目任务一底台的加工123项目实施123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23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29三、用加工中心加工132相关知识134一、FANUC 0i系统的宏程序134二、 SINUMERIK 802D系统的宏程序141项目任务二双面模具的加工144项目实施146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46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49三、用加工中心加工149项目实践一154一、实践内容154二、实践步骤155项目实践二157一、实践内容157二、实践步骤157项目自测题159项目六配合零件的加工163项目目标163项目任务163项目实施164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64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71三、用数控铣床加工177四、几何精度和配合精度的分析179项目实践180一、实践内容180二、实践步骤182项目七曲面零件CAM自动编程加工184项目目标184项目任务184项目实施184一、CAD造型184二、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89三、CAM自动编程191四、后处理输出数控程序209五、用加工中心加工210项目实践211一、实践内容211二、实践步骤213附录214附录AG、M代码214附录B铣削常用切削用量表217附录C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19附录D中、GJ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考证样题230附录E铣削类零件常见精度检测工具及检测方法243参考文献246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精密制造的基石:揭秘现代数控加工 在波澜壮阔的工业发展长河中,精密制造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现代精密制造的核心利器,非数控(CNC)技术莫属。它以其卓越的精度、高效的生产能力和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彻底改变了从航空航天到医疗器械,从汽车制造到消费电子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产品生产方式。本文将为您深入浅出地剖析数控加工的奥秘,带您领略这项技术如何将设计图纸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精密零件,并展望其在未来工业制造中的广阔前景。 一、数控加工的缘起与演进:从手工到智能的飞跃 数控技术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人类在机械加工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数控技术问世之前,零件的加工主要依靠操作工人凭借经验和技艺,通过手动操作车床、铣床、磨床等传统机床来完成。这种方式在精度、效率和一致性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加工复杂曲面或高精度要求的零件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萌芽和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电子计算机引入机械加工的控制领域。最初的数控系统,被称为“硬线路数控”,其控制逻辑是通过大量的继电器和电子元件组合实现的,系统庞大、成本高昂且不易修改。然而,这标志着数控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到了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软线路数控系统应运而生。通过编制和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的程序,机床能够自动执行一系列指令,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还为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迈进。现代数控系统不仅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加工,还集成了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使得从产品设计到加工指令的生成实现了无缝对接。智能制造、工业4.0等概念的兴起,更是将数控技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工路径优化、自适应控制、远程监控和诊断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着制造业的未来。 二、数控加工的核心原理:指令驱动的精密运动 数控加工的核心在于“数控”,即数字化控制。其基本原理是将设计好的零件形状、尺寸、加工轨迹、进给速度、主轴转速以及刀具的启停等加工信息,通过数控程序(G代码和M代码)进行编码,然后由数控系统进行解码和处理,最终转化为对机床各轴(如X、Y、Z轴)的精确运动指令,驱动刀具或工件进行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对材料的去除和零件的成型。 以数控铣削为例,其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 1. 三维模型设计(CAD): 首先,工程师使用CAD软件创建零件的三维数字模型,精确定义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2. 加工路径生成(CAM): 接着,CAM软件将CAD模型导入,并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所选用的刀具、机床的性能等因素,规划出刀具在零件表面的运动轨迹,生成一系列加工指令。这个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策略(如粗加工、精加工)、设置切削参数(如切削深度、步长、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 3. 数控程序编制: CAM软件最终输出的是一系列G代码和M代码,这些代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控程序。G代码主要控制机床的运动(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刀具补偿),M代码则用于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如主轴启动/停止、冷却液开关、刀具更换)。 4. 数控系统执行: 数控系统(通常集成在机床的操作面板上)负责读取和解析数控程序。它将程序中的运动指令转化为电信号,驱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精确控制机床工作台、刀具等的移动,实现预定的加工轨迹。 5. 加工过程监控: 在加工过程中,数控系统还可以接收来自各种传感器(如编码器、位移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实时监测机床的运行状态,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操作面板进行手动干预或微调。 三、数控机床的类型与特点:满足多样化的加工需求 数控技术已经渗透到各种类型的金属切削机床上,形成了琳琅满目的数控机床家族,它们在结构、功能和应用领域上各有侧重。 数控铣床: 这是最常见的数控机床之一,能够通过旋转的刀具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适用于加工平面、沟槽、台阶、曲面等。根据轴的数量和配置,有立式数控铣床、卧式数控铣床、龙门式数控铣床、五轴联动数控铣床等。五轴联动数控铣床能够实现刀具或工件在五个独立轴上的同步运动,极大地拓展了加工的自由度和复杂性,是加工航空航天、模具等领域复杂零件的关键设备。 数控车床: 主要用于加工回转体零件,通过刀具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数控车床的精度和效率远高于普通车床,能够加工外圆、内孔、螺纹、锥面等。 数控磨床: 用于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以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表面粗糙度。数控磨床可以精确控制砂轮的进给和轨迹,适用于各种精密零件的磨削。 数控钻铣中心: 集钻孔、铣削、攻丝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控机床,能够高效地完成零件的多种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电火花加工机床(EDM): 利用电脉冲放电蚀除金属材料,特别适用于加工硬质合金、淬火钢等难以用机械方法加工的材料,以及加工复杂的型腔和细小特征。 激光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 利用激光束或等离子弧对金属板材进行精确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广泛应用于钣金加工。 这些数控机床的共同特点是: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程度、良好的互换性(可加工多种零件)和易于实现柔性生产。 四、数控加工的优势与挑战:革新与发展并存 数控加工的普及和发展,为现代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优势显而易见: 精度高、质量稳定: 数控程序精确控制刀具轨迹和运动,消除了人为误差,保证了零件加工精度的一致性,能够满足严苛的公差要求。 生产效率高: 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干预,优化了刀具路径,使得加工速度更快,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更高。 加工复杂零件能力强: 能够轻松加工传统机床难以实现的复杂曲面、微小特征和精密结构,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设计自由度。 易于实现柔性生产: 通过更换数控程序,同一台数控机床可以快速切换加工不同形状的零件,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 尽管数控设备初期投入较大,但其高效率、高良品率、节省材料以及减少返工等优势,长期来看能够显著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安全环保: 自动化操作减少了工人直接接触机床的风险,同时现代数控机床也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设计。 然而,数控加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门槛高: 操作数控机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数控编程、刀具选择、工艺规划等。 设备投资大: 高性能的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一次性投资可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维护要求高: 数控系统和机床部件精密度高,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对原材料要求高: 为了保证数控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对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 工艺优化复杂: 对于一些极其复杂的零件,加工路径的优化和切削参数的设定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分析。 五、数控加工的应用领域:无处不在的精密身影 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航空航天: 飞机、火箭、卫星等关键部件的制造,对材料性能和零件精度要求极高,数控加工是实现这些要求的根本保障。如发动机叶片、机身结构件、起落架零件等。 汽车制造: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关键部件的生产,高度依赖数控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以确保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模具制造: 塑料模具、金属压铸模具、冲压模具等,其精度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数控加工在模具制造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医疗器械: 人工关节、植入物、手术器械等精密医疗器械的生产,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零件的微小特征加工提出了极高要求,数控技术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 电子信息: 手机、电脑、半导体设备等精密元器件的加工,以及高性能电子产品外壳的精密制造。 能源领域: 发电机的涡轮叶片、石油钻探设备的零部件等,都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数控加工。 通用机械: 各种工业设备的轴类零件、齿轮、箱体等,数控加工的应用极为广泛。 六、展望未来:智能化与绿色化驱动数控技术的新纪元 面向未来,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智能化与自主化: 借助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数控机床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和自我优化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刀具路径规划、切削参数自适应调整、故障预测与诊断。 网络化与协同化: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推动数控机床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远程调度和协同制造,构建柔性化、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开发更高效的切削工艺和刀具,减少切削液的使用或开发环保型切削液,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制造。 高端化与集成化: 发展更高精度、更高速度、更强功能的五轴甚至多轴联动数控技术,以及将CAD/CAM/CAE/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软件功能进一步集成到数控系统中,形成高度集成的智能制造单元。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如高性能合金、复合材料)的不断涌现,数控加工技术将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材料的加工特性。同时,微纳加工、增材制造(3D打印)与减材制造(数控加工)的融合也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数控加工技术作为现代精密制造的基石,其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技术革新与应用拓展的历史。从最初的自动化指令到如今的智能化、网络化,数控技术始终走在工业制造的最前沿。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对于投身制造业的从业者而言,无疑是把握未来工业发展脉搏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数控加工必将继续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物质世界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完全不懂数控编程的门外汉,到能够看懂一些基本的G代码,再到尝试自己编写简单的加工程序,《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这本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一步前进。我喜欢书中那种“大道至简”的风格,没有华而不实的理论,而是专注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结合书中的例子,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操作,这种“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关于刀具路径生成的讲解,逻辑性很强,即使是复杂的轮廓,我也能够通过书中的方法,一步一步分解,最终生成正确的路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易错点”的提示,这些提示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避免在实际编程中走弯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数控铣削编程任务的能力,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中接触到了数控技术,但总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道鸿沟。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将数控铣削的理论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编程指令的解释,清晰明了,而且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例如,在讲解坐标系转换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配以三维示意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坐标系变换的过程。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有效地检验我是否真正掌握了书中的知识。我尝试着解答了一些题目,发现有些题目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本书让我对数控铣削编程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评分

这本《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真是我近期遇到的宝藏!作为一名初涉数控领域的技术新人,我对很多概念都感到模棱两可,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更是摸不着头脑。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对于数控铣削的基本原理、坐标系、刀具路径的生成逻辑,都进行了非常细致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G代码和M代码,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指令开始,一步一步引导读者理解每个指令的作用和含义。例如,在讲解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时,书中配有大量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刀具是如何沿着预设的轨迹运动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这些案例来源于真实的生产场景,让我对书本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例子,在模拟软件上操作,几乎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印证,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真正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

评分

作为一名有几年数控加工经验的老兵,我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编程技能和对复杂零件的加工能力。《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默默地传授着精湛的技艺。它没有浮夸的辞藻,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直接切入核心,用一种严谨而实用的方式,展现了数控铣削编程的深度和广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高难度的加工策略和优化方法的探讨。比如,关于刀具寿命的管理、切削参数的选取原则、以及如何减少机床的损耗等方面,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书中提到的“刀具磨损补偿”和“剩余材料切除”等概念,让我对如何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有了新的认识。我尤其赞赏书中对CAM软件的应用技巧的讲解,它并非简单罗列软件功能,而是结合实际加工需求,讲解了如何利用CAM软件进行高效的路径规划和仿真验证。书中提供的很多“干货”技巧,是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但却很难从其他地方找到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编程思维得到了升华,对复杂曲面加工的把握也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作为一名数控设备的维护工程师,我平时工作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控编程问题,但很多时候只是“治标不治本”。《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这本书,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数控铣削的整个流程,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书中关于机床结构、传动系统以及误差补偿的讲解,让我对机床的运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我日后的故障诊断和维修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加工工艺的分析,例如不同材料的切削特性、不同刀具的选用原则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程序员的编程意图,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维护和优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加工安全和环保的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对于提升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编程人员的参考书,更是包括我们维护工程师在内的所有与数控加工相关人员的必备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