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1650 9787111565994 9787111554981 9787111558569 9787111555490 9787111561057 9787111557784 9787111557777 9787111567028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组织教师和企业人员成立了课程研发小组,用“互联网+汽车**”思维创新模式,编写了这套“十三五”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创新教材,包括《走进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电动汽车总装技术》以及相应的工作页。
本书共分为8个学习情境,29个学习任务,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中心、电动汽车高压部件的检查与维护(包括准备工作、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辅助器件、空调系统)、电动汽车辅助系统的检查与维护以及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项目编排,高度提炼了核心知识与技能并紧贴生产实际,重在应用。本书融合了大量的漫画与图片,并整合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学习资料文本附近设置二维码,使用者用装有摄像机的手机进行扫描,链接访问网址,便可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和教学材料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可以方便读者理解相关知识,以便深入地学习。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汽车维修等相关**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汽车企业内部培训资料,还可作为汽车生产技术人员和4S店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了课程研发小组,用“互联网+”汽车**思维创新模式,编写了这套“十三五”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创新教材,包括《走进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电动汽车总装技术》以及相应的工作页。
本书是与《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教材配套使用的工作页,共包括8个学习情境,26个学习任务,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中心、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的准备工作、动力电池系统的检查与维护、驱动电机系统的检查与维护、高压辅助器件的检查与维护、空调系统的检查与维护、辅助系统的检查与维护以及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项目编排,高度提炼核心知识与技能并紧贴生产实际,重在应用。
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维修等相关**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汽车企业内部培训资料,还可以作为汽车生产技术人员和4S店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我不得不说,《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这本书,简直就像一本“电动汽车的解剖学”。它把电动汽车的每一个“器官”都详细地展示出来,而且告诉你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出了问题又该怎么办。我以前对电池组总是感觉很神秘,看完这本书,我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电池组的安全性设计,比如热失控的防护措施、过充过放的保护机制,书中都有详细的讲解,这让我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信心。电机部分,我也从完全不懂到能大致理解不同电机的驱动原理和性能特点,比如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以及异步电机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电控系统更是复杂,但书中通过大量的原理图和流程图,将复杂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变得可视化,我甚至能大致理解车辆是如何根据驾驶员的指令来控制电机输出扭矩的。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原来汽车的“心脏”和“大脑”可以这么精妙。
评分《检查与维护》这本书,是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关键。对于一个普通车主来说,了解电动汽车的日常保养和定期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检查与维护》这本书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电动汽车的维护保养分解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三个层面,并针对每个层面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我特别关注的是电池系统的检查,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检查电池包的外观是否有损伤、连接线是否有松动、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等。同时,对于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检查,也提供了检查高压线束、冷却液液位、风扇运转情况等方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很多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维护项目,例如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检查、高压部件的绝缘检查等。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强调了高压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哪些潜在故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电动汽车“一问三不知”的门外汉,而是能够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和简单的维护了。
评分《工作页》这本书,简直是为学习者量身定做的“练习册”。之前看书,总是感觉看完就忘,很难将知识真正内化。《工作页》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练习题、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指导,让我有机会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我特别喜欢它针对不同章节设计的思考题和计算题,例如在学习电池管理系统时,它会给出一些实际的电池参数,让我去计算SOC和SOH,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模拟的故障排除场景,让我扮演一名技术人员,去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在书中尝试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并根据指导进行一些基础的部件功能模拟,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参与到技术探索的过程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提供了检验学习效果的平台,让我能够更扎实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知识。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电动汽车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电动汽车非常好奇,但又苦于找不到系统深入的学习资料,市面上零散的信息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套《包邮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总装技术+检查与维护+走进新能源汽车+工作页》,我才觉得终于找到了“宝藏”。首先,《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这本书,它以极其详尽的方式剖析了电动汽车的各个核心部件,从动力电池组的化学原理、能量密度,到电机的工作方式、不同类型(如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的优劣对比,再到电控系统的核心——功率电子器件(IGBT、MOSFET)的作用和控制策略,以及整车控制器(VCU)的决策逻辑,每一部分都讲解得深入浅出。我尤其喜欢它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阐述,不仅讲解了SOC(荷电状态)、SOH(健康状态)的估算方法,还详细介绍了热管理、均衡管理等关键技术,这对于理解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寿命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示和原理框图,即使是复杂的电路连接和信号传输,也能一目了然。对于检修部分,它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故障诊断思路和步骤,从整车诊断到具体部件的测试方法,都非常到位,比如针对电池组的内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电机绕组的阻抗测试、绝缘测试,以及电控系统的CAN总线通信诊断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感觉自己真的能够上手去处理一些常见问题了。
评分《走进新能源汽车》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引人入胜的科普之旅。它没有过于晦涩的技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一步步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方方面面。我喜欢它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讲述了电动汽车从早期发展到如今的复兴之路,这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的敬意。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清晰的分类和介绍,让我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对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充电设施普及等社会性问题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性的,更具有一定的社会洞察力。它还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比如固态电池、超级电容、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前景,这让我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给我讲解,让我感觉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内容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新能源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评分《检查与维护》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掌控感”。我一直觉得汽车是个需要专业人士才能打理的“庞然大物”,但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参与到爱车的日常呵护中来。它把很多复杂的检查项目都分解成了简单易懂的步骤,比如检查轮胎气压、检查冷却液液位、检查制动踏板行程等。对于一些电动汽车特有的检查项目,比如检查高压连接器的外观、检查电池包的散热孔是否堵塞、检查充电口是否有异物等,书中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最重要的是,它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很多检查都是在小问题发生之前就进行排查,这能大大降低日后的维修成本和安全隐患。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检查,更是培养我一种“爱车”的意识,让我能够更细心地去关注自己的电动汽车,从而更好地享受驾驶的乐趣。
评分这套书的编排思路非常巧妙。我发现它并非简单地将几本书堆砌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学习闭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紧接着,《总装技术》则让我了解“怎么造”,看到了生产制造背后的复杂工艺和严格标准。然后,《检查与维护》将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如何用好”和“如何保护”,这是与普通用户最息息相关的部分。而《走进新能源汽车》则更像是一次宏观的导览,让我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最后,《工作页》则成为了巩固和提升的利器,将前面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非常适合我这种想要系统学习电动汽车知识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它让我不会因为一开始接触过于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感到沮丧,也不会因为过于宽泛的科普而觉得学不到实质性的内容。
评分《走进新能源汽车》这本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未来的窗户。它不仅仅是介绍电动汽车的结构,更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了新能源汽车对我们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我喜欢它对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的梳理,比如固态电池的潜力、快充技术的突破,让我对未来的出行方式充满了期待。书中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的分析,也让我对电动汽车的普及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它还涉及到政策法规、市场趋势等内容,让我能够从经济和社会的层面去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硬性的技术知识,而是激发了我对这项技术的兴趣和思考,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新能源汽车的价值和意义,为我未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评分《总装技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工业制造的“艺术”。我之前总是觉得流水线上的工人只是机械地重复劳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尤其是高压系统的安装,书中对连接器的压接、密封件的安装、绝缘层的使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电动汽车的维修需要专业的资质和设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动力电池PACK的集成过程,它不仅仅是将一个个电芯组装起来,更涉及到热管理系统的布置、BMS传感器的安装、CAN通信线路的连接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到电池包的性能和安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先进的制造工艺,比如点焊、激光焊、高压密封胶的点胶等,这些都让我惊叹于现代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这本书让我对“制造”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组装,更是一种精密的工程和严谨的态度。
评分《总装技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在之前,我总觉得汽车制造是个非常神秘且复杂的工业过程,而这本书则把我带入了生产线的“幕后”。它不仅罗列了电动汽车各个总成(如动力电池包、电机电控模块、底盘等)的装配顺序和工艺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讲解了背后所蕴含的精益生产理念和质量控制体系。我对手工装配环节的细节特别感兴趣,书中对螺栓的拧紧力矩、装配间隙、密封件的安装方式等都有明确的规范,这让我理解到,看似简单的组装过程,其实凝结了无数的工程智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和安全性。特别是关于电池包的集成,书中详细描述了电芯的排列、模组的组装、PACK的密封以及高压连接器的安装,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而且,书中还介绍了自动化装配设备的应用,比如机器人码垛、自动拧紧机、激光焊接等,这让我看到了现代汽车制造的效率和精度,也让我对未来汽车生产的发展趋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