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12314306 978712229757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11月7日)
其他: 259页
ISBN: 9787122297570
条形码: 9787122297570
商品尺寸: 26 x 18.5 x 1.3 cm
编辑推荐
业内专家杭世珺主审,评价该书为"一部难得的来自于实践的好书"
作者郑梅女士是我国较早一批从事环保工程的设计者,本书集25年工作经验之精华,是作者多年工程建设心得记录之提炼
作者简介
郑梅 编著
目录
第1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概念1
1.1工程设计的特点1
1.2工程设计要求的素养2
1.3制图注意事项4
第2章工程设计前期的信息资料收集8
2.1新建项目8
2.2改扩建项目11
第3章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标书编制12
3.1编制深度12
3.2可研评审的主要内容12
3.3编制中需要协作的内容15
3.3.1协作专业和部门15
3.3.2编制方案、可研和标书文件的工作顺序15
3.4设计提示16
3.5价格估算18
3.5.1投资价格构成18
3.5.2价格估算方法19
3.5.3数据资料积累20
第4章物理和化学处理工艺21
4.1粗格栅及提升泵站21
4.1.1接口数据21
4.1.2粗格栅渠22
4.1.3集水池28
4.1.4污水提升泵站30
4.2调节池36
4.3细格栅39
4.3.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39
4.3.2细格栅的栅隙选择40
4.3.3细格栅设计40
4.4沉砂池45
4.4.1旋流沉砂池45
4.4.2曝气沉砂池47
4.5混凝反应池52
4.5.1核心设计参数52
4.5.2设计提要52
4.6沉淀池54
4.6.1基本设计思路54
4.6.2中进周出辐流式沉淀池57
4.6.3平流式沉淀池61
4.7高密度澄清池65
4.7.1结构图66
4.7.2工作原理66
4.7.3药剂选择67
4.7.4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68
4.7.5设计思路68
4.8V形滤池72
4.8.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72
4.8.2布置型式72
4.8.3工艺过程72
4.8.4设计思路78
4.9滤布滤池81
4.9.1运行方式82
4.9.2设计接口条件82
4.9.3设计思路82
4.10气浮84
4.10.1涡凹气浮85
4.10.2溶气气浮85
4.10.3浅层气浮87
4.11臭氧氧化89
4.11.1工艺设计概述89
4.11.2臭氧设备间91
4.11.3臭氧接触反应池93
4.12巴氏计量槽96
4.13回用水池97
第5章生物处理工艺99
5.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99
5.2生物池设计共性思路100
5.2.1工艺计算100
5.2.2设计思路101
5.2.3生物池的超高103
5.2.4生物池的放空103
5.2.5设备选型104
5.3AAO池104
5.3.1流程设计105
5.3.2进水配水106
5.3.3回流系统107
5.3.4AAO池型108
5.3.5曝气器选择108
5.3.6微孔曝气器109
5.3.7风管设计110
5.3.8电气自控仪表设计113
5.4氧化沟113
5.5带选择区SBR115
5.5.1SBR单体设计思路115
5.5.2各功能区设计117
5.5.3放空和走道板设计118
5.5.4电气自控仪表设计119
5.6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119
5.6.1厌氧反应器的原理119
5.6.2厌氧反应器的结构120
5.6.3易被忽略的碱度问题120
5.6.4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122
5.6.5设计思路122
5.7水解酸化池130
第6章消毒处理工艺133
6.1二氧化氯加氯间133
6.1.1二氧化氯发生器概述133
6.1.2设计接口条件134
6.1.3设计思路134
6.1.4电气自控设计137
6.2液氯加氯间138
6.2.1工作原理138
6.2.2设计接口条件138
6.2.3加氯量的计算139
6.2.4设计要点141
6.3接触消毒及回用水泵站143
6.3.1设计接口条件和主要参数143
6.3.2设计思路143
6.3.3设计要点144
6.4紫外消毒146
6.4.1选型计算146
6.4.2设计要点147
第7章污泥处理工艺149
7.1污泥泵站149
7.2污泥消化150
7.2.1污泥好氧消化150
7.2.2污泥厌氧消化152
7.3污泥脱水系统160
7.3.1设计内容和接口条件161
7.3.2污泥含水率161
7.3.3污泥浓缩方式162
7.3.4污泥浓缩池的主要设计参数162
7.3.5污泥浓缩机和脱水机设计共性思路163
7.3.6污泥贮池167
7.3.7带式压滤机169
7.3.8隔膜式板框压滤机173
7.3.9离心脱水机175
第8章鼓风机房180
8.1设计内容和接口条件180
8.2鼓风机的选型180
8.3鼓风机的布置方式181
8.4几种常用风机简介183
8.5鼓风机房基础及附属设施设计184
第9章加药间186
9.1设计接口条件186
9.2设计思路186
9.3溶药池188
9.4储药池189
9.4.1常规药剂储药189
9.4.2甲醇储药189
9.5常规药剂加药泵190
9.6甲醇加药系统191
第10章除臭系统193
10.1臭气主要成分193
10.2臭气来源193
10.3除臭系统组成和设计接口条件194
10.4设计思路194
10.5臭气收集系统设计194
10.6除臭生物滤池197
第11章附属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200
11.1参考规范200
11.2设计思路201
11.2.1与污水处理工艺相关的建筑设计201
11.2.2给水设计202
11.2.3排水设计204
11.2.4室内消防设计205
11.2.5室外消防设计206
第12章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条件209
12.1电气、自控和仪表209
12.2建筑与结构210
12.3暖通211
第13章总图施工图设计212
13.1总平面布置图212
13.1.1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步骤212
13.1.2总平面布置图设计注意事项214
13.2水力高程图215
13.2.1高程设计基准215
13.2.2设计步骤216
13.3总管线图217
13.3.1工艺管线总图218
13.3.2排水管线总图219
13.3.3道路和雨水管线总图222
13.3.4给水管线图226
13.3.5管道的材质和敷设228
13.3.6电磁流量计井230
13.4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231
13.4.1设计内容231
13.4.2PID图结构232
13.4.3仪表图形符号233
13.4.4仪表功能标志233
13.4.5仪表功能标志以外字母含义236
13.4.6格栅PID239
13.4.7泵站PID240
13.4.8A/O池PID241
13.4.9鼓风机房PID242
第14章校审要点243
附录246
1.工艺设计常用图集资料246
2.工艺设计常用标准、规范及其他资料248
参考文献258
前言
第1版前言
,章 活性污泥法概述
,节 活性污泥法的主体——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征
二、微生物的代谢
三、原生动物的增长和环境条件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概念
一、活性污泥法定义
二、活性污泥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的比较
三、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适用性
第三节 改进后活性污泥法的几个变形
一、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
二、AB法
三、氧化沟工艺
四、改进后的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本质
第二章 与活性污泥法相配套的物化处理系统概述
,节 物化处理设施概述
一、拦污栅
二、沉砂池
三、调整池
四、混合
五、沉淀池
六、气浮池
七、过滤池
八、化学混凝
九、化学沉淀
十、化学中和
十一、化学氧化
第二节 水处理化学药剂概述
一、无机化学药剂
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第三节 如何正确理解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的关系
第三章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节 工艺控制概述
一、工艺控制的内容
二、工艺控制的重要性
第二节 工艺控制指标
一、pH值
二、水温
三、原水成分
四、食微比(F/M)
五、溶解氧(DO)
六、活性污泥浓度(MLSS)
七、沉降比(SV30%)
八、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
九、污泥龄(t)
十、活性污泥回流比
十一、营养剂的投加
第四章 活性污泥性状分析法
,节 显微镜分析方法
一、显微镜选用概述
二、显微镜观察对放置场所的要求
三、显微镜观察用样品采集的注意点
四、活性污泥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作
五、显微镜观察前的调整
六、活性污泥样本的观测过程
第二节 显微镜观察对象——原后生动物
一、观察原后生动物和观察细菌的区别
二、原后生动物分类
三、常规原后生动物分类实践依据
四、代表性原生动物特性
五、代表性后生动物特征
第三节 活性污泥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其他活性污泥控制参数的综合分析
一、污泥沉降比与显微镜观察结果的关系
二、活性污泥SVI值与显微镜观察结果的联合分析
第五章 活性污泥法处理功能判断实例
,节 实例运行概况及基本参数
第二节 运行故障描述
第三节 故障及故障原因汇总分析
第四节 运行故障的针对性方案实施
第五节 调整效果的系统评价
第六节 系统正常运转的保持
第六章 活性污泥法运行故障的应对方法
,节 生化系统培菌启动困难应对
一、生化系统培菌启动困难概述
二、培茵过程及方法
第二节 活性污泥驯化概述
第三节 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
一、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概述
二、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原因及应对方法
三、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时对应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四、活性污泥浓度提升困难的处理对策
第四节 生化池浮渣、泡沫故障
一、生化池浮渣、泡沫概述
二、浮渣、泡沫预防及控制对策
第五节 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
一、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现象概述
二、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原因分析
三、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四、放流水夹带颗粒物质现象的处理对策
第六节 活性污泥上浮
一、活性污泥上浮现象概述
二、活性污泥上浮原因分析
三、活性污泥出现上浮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四、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漂出现象的处理对策
第七节 丝状菌膨胀
一、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现象概述
二、丝状菌与正常茵胶团的比较
三、丝状茵膨胀判断要点
第八节 活性污泥老化
一、活性污泥老化现象概述
二、活性污泥老化判断要点
三、活性污泥老化原因分析
四、抑制活性污泥老化的有效方法
五、活性污泥老化时各工艺控制指标的表现
第九节 活性污泥中毒
一、活性污泥中毒现象概述
二、活性污泥中毒判断要点
第十节 活性污泥法运行各故障间的相互关联性
一、出现多个活性污泥运行工艺故障并存的现象
二、出现多个活性污泥运行工艺故障时,对活性污泥运行影响的加大
三、污泥运行工艺故障间有相互诱发作用
第七章 与活性污泥法相关联的脱氮除磷工艺
,节 生物脱氮除磷基本概念
第二节 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流程
一、A2O工艺处理流程
二、SBR工艺的脱氮除磷处理流程
第三节 常见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控制
一、脱氮各阶段控制参数
二、除磷各阶段控制参数
三、脱氮除磷工艺中各控制参数的整体协调
第八章 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处理方法交流实例
,节 实践运行故障交流的重要性
第二节 问答式交流实例
一、概述
二、交流实例
第九章 工艺控制管理者素质提升概要
,节 基础素质的具备
一、理论知识的具备
二、实践知识的具备
第二节 试验数据的有效利用
一、如何在运行设施现场发掘所需要的数据
二、每天你在现场需要做些什么
三、实践工作中如何有效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第三节 立志成为一名**的污废水处理工艺专家
一、树立工作目标
二、确定和强化理论知识重点
三、通过实践不断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
四、时刻保持求知若渴的状态
五、量变到质变成为必然
本书在2007年出版的《活性 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网友普遍关心的脱氮除磷部 分的内容;同时,优化整理了多年来与网友交流的**问答,共计180例, 以进一步提高该书的实用性。本书共分九章,包括活性污泥法概述、与活 性污泥法相配套的物化处理系统概述、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活性污泥性 状分析法、活性污泥法处理功能判断实例、活性污泥法运行故障的应对方 法、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处理方法交流实 例及工艺控制管理者素质提升概要?br/>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第2版)》可供从事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 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使用。
最近,我们公司正在承接一个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项目,项目涉及多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核心工艺之一。《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对于我们项目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及时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工艺设计细节和实际操作层面上,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 在工艺设计方面,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活性污泥法构筑物(如曝气池、二沉池)的详细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例如,曝气池的容积、充氧量、混合方式等如何确定?二沉池的表面负荷、污泥回流量如何计算?书中是否会提供不同出水标准下的设计参数取值建议?此外,对于活性污泥法在实际运行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污泥膨胀、丝状菌过度生长、除磷效果不佳等,书中是否会提供系统的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之道。 在工艺控制方面,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现代化的控制技术的介绍。例如,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精准调控?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如DO、pH、ORP、氨氮、硝氮、磷等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数据优化曝气、加药、污泥回流等操作?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提升我们项目团队在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方面的能力,确保项目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评分我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工艺工程师,对污水处理工程充满热情,但同时也感到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我构建扎实专业知识体系的一块重要基石。我尤其看重“从入门到精通”这个概念,希望它能引领我逐步深入理解污水处理的奥秘。 我希望书中能够从最基础的污水性质、处理原理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各种概念。例如,什么是BOD、COD、氨氮、总氮、总磷?它们对水体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进行污水处理?之后,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主流的污水处理工艺,并重点讲解活性污泥法。我会关注书中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生物化学过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以及影响其效率的关键因素。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工艺设计方法和步骤。例如,如何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污泥法类型?如何进行构筑物的尺寸计算和设备选型?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经典的设计案例,让我能够学习到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经验和技巧?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出独立进行初步工艺设计的自主能力。
评分我对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最终处理效果的工艺设计和操作细节。《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能够满足我求知欲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并且能够让我感受到污水处理工程的魅力。 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示和模型,帮助我理解活性污泥法是如何工作的。例如,书中是否会用三维图来展示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内部结构和水流路径?是否会用动画来演示微生物是如何消耗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的?对于工艺设计,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实际工程的案例,例如,一个小型社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过程,或者一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到设计人员是如何考虑实际因素,并做出合理的设计决策的。 在工艺控制方面,我希望书中能够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一些重要的控制参数。例如,为什么溶解氧很重要?为什么污泥龄需要被控制?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我们能够模拟一些运行条件,来观察其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污水处理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工程实践。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很多关于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具体问题。我是一名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虽然接触过污水处理项目,但在工艺设计方面总觉得还不够“精通”。《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它解决我痛点的可能性。我非常关注书中在“精通”方面的内容,是否能提供一些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能够直接应用的设计技巧和方法。 例如,关于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控制,除了常规的溶解氧、pH、温度等参数,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一些更高级的控制策略?比如,如何通过调节曝气策略来优化脱氮除磷效果?如何通过控制污泥龄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是否会讲解如何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工艺调整?对于一些特殊的、具有挑战性的污水处理问题,比如高氨氮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或者富含特定污染物的工业废水,书中是否会提供相应的活性污泥法改进工艺或优化设计方案?我想知道,在面对这些复杂工况时,设计人员是如何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并进行详细的参数计算和设备选型的。 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行业标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图例,例如不同规模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主要构筑物的设计示意图等。这些图例能够直观地展现工艺的布局和设备的连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设计不仅仅是数值的计算,更是对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评分作为一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人员,我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对活性污泥法的实际操作和参数调整。《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它对于我们一线工作者可能带来的实用价值。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工艺控制”部分的具体内容,希望它能帮助我解决日常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升我的操作技能。 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活性污泥法各个关键运行参数的意义、正常范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例如,污泥龄(SRT)对处理效果和污泥产量有什么影响?回流比(RAS)如何确定以保证二沉池的出水澄清度?溶解氧(DO)的控制对好氧菌的活性和脱氮效果有多大影响?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故障排除指南,例如当出现出水氨氮超标、COD升高、或者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时,我们应该如何一步步地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一些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通过优化曝气策略来节省电耗?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污泥,减少污泥外运量?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季节性变化、进水水质波动等复杂工况的经验分享?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论知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落地,并且能够帮助我提升对活性污泥法的整体认知和管理水平。
评分我是一名大学环保工程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撰写毕业论文,主题是关于活性污泥法的优化处理。在查找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关于工艺设计和控制方面的问题,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它在我学习过程中的潜在价值。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关于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的深入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我看来,“精通”二字意味着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活性污泥法的核心机理,包括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能量转化、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活性污泥法(如SBR、CASS、氧化沟、A²/O等)的设计原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功能和设备选型?对于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和控制,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监测和评价活性污泥的性能,例如显微镜观察、污泥沉降性能测定(SVI)等?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以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如何根据不同污染物指标(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等)设计合适的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如何对进水水质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进行有效的应对?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高难度污水处理的案例研究,例如高氨氮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或者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并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设计思路和控制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论文研究的有力支撑,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完成我的学业。
评分作为一名初入污水处理工程领域的新手,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讲解工艺设计,并且能够让我快速上手、掌握核心技术的书籍。当我看到《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时,我的内心是充满了期待的。我尤其对“从入门到精通”这几个字眼感到兴奋,这意味着这本书应该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工艺设计和实际应用。 特别吸引我的是“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这个副标题。我知道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但其工艺控制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一直让我感到既好奇又畏惧。我一直想知道,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才能精确地控制溶解氧、污泥龄、回流比等关键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书中能否详细介绍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情况?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例如,书中会不会讲解如何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及时调整曝气强度或者加药量?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技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这些我心中的疑问,帮助我真正理解活性污泥法的精髓。
评分作为一名在水处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总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化理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书籍。《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它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潜力。我尤其对“精通”和“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这两个方面寄予厚望。 在工艺设计方面,我期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前沿的设计理念和优化策略。例如,书中是否会涉及如何将活性污泥法与其他处理工艺(如膜处理、高级氧化等)进行耦合,以应对更严苛的出水要求?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如CFD)来优化曝气池的设计和运行,以实现能量的最优利用?对于工业废水,书中是否会提供针对不同行业(如石化、制药、印染)的活性污泥法设计要点和成功案例? 在工艺控制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活性污泥法的控制机理,并提供一些高阶的控制策略。例如,如何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实现对脱氮除磷过程的精确调控?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活性污泥法的智能化运行和预测性维护?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如沼气发电、污泥肥料化)的技术进展和工程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洞察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为我们在处理复杂工程问题时提供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厚重且内容丰富。打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翻看了目录,看到其中涵盖了污水处理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的污水性质分析、处理原则,到各种主流工艺的详细介绍,再到具体的工程设计流程和规范要求。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活性污泥法”的部分做了重点关注,这本书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生化反应原理、污泥沉降机理等一一剖析清楚?会不会讲解不同类型活性污泥法(如SBR、CASS、A/O、A2/O等)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我对具体的工艺参数的设定和优化过程也很感兴趣,例如,书中是否会提供不同出水水质标准下,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的推荐范围?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负荷计算、容积计算、曝气量计算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实际可操作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我对书中是否包含案例研究的部分也充满了期待。例如,书中是否会展示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案例,从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到管道布置、电气控制,甚至包括总图设计和环境保护措施?我想看到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何根据实际地形、水文条件、用地面积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工艺布局?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例如,如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如何应对冲击负荷?如何进行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设计不仅仅是理论推导,更是充满挑战和智慧的实践过程。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保设备研发和销售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特别是活性污泥法核心控制原理的书籍。《包邮 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污水处理技术书籍》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我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能提供关于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的最新进展和技术细节。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控制手段,如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对工艺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我对书中关于“精通”的部分尤其感兴趣。这意味着这本书可能不会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会深入探讨一些高级的应用和优化策略。例如,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混合污水)设计和优化活性污泥法工艺?是否会探讨如何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如地表水IV类、III类甚至II类)?我是否能从书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如何应对 COD、B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技术?例如,书中是否会包含关于硝化反硝化、除磷的生物化学机理及其工艺控制要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复杂的实际工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高效、经济的解决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