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除痰湿瘦祛火

胖除痰湿瘦祛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孔繁祥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体质改善
  • 祛湿
  • 减肥
  • 食疗
  • 健康饮食
  • 清热
  • 痰湿体质
  • 养生食谱
  • 夏季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711
商品编码:19486259608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中医有“胖人多痰湿”的说法。痰湿体质者体形多肥胖,即使FC注意控制食量,但体重还是居高不下,尤其是腹部肥满松软,肉如棉絮、软塌塌的。不仅影响外貌,还对健康造成威胁。而“瘦人多火”。“火”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太阳”。人体没“火”不行,“火”太多、太过也不行。火太多了J会消耗体内的精血、津液等物质,身体J会消瘦,而且吃再多也很难胖起来。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除痰祛湿、滋阴祛火,比如药膳食疗、穴位按摩、经络敲打等等。这些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过胖或者太瘦的原因,所以是FC健康的减肥、增肥方法。

关联推荐
继《胖补阳瘦滋阴》之后,更有针对性的减肥增肥书来啦!胖人多痰湿、瘦人多火,除痰湿、祛火气,可以让您的身材更健美,身体更健康!  
目录
上篇 胖人除痰湿减肥 D一章痰湿属阴寒体质,补阳温阳宣散痰湿帮你瘦 / 2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湿的治病良药 / 3 生姜温燥,补阳宣散痰湿Z好用 / 5 陈皮辛香温燥,除湿化痰起效快 / 8 肉桂振奋脾肾阳气促排痰湿 / 10 黑胡椒温胃消痰湿Z让人爱 / 13

上篇 胖人除痰湿减肥

D一章痰湿属阴寒体质,补阳温阳宣散痰湿帮你瘦  /  2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湿的治病良药  /  3

生姜温燥,补阳宣散痰湿Z好用  /  5

陈皮辛香温燥,除湿化痰起效快  /  8

肉桂振奋脾肾阳气促排痰湿  /  10

黑胡椒温胃消痰湿Z让人爱  /  13

艾灸升阳化湿,可消痰提气  /  15

疏通阳经畅通阳气暖身体  /  17

多晒太阳散湿气、振奋阳气  /  19

D二章 健脾利湿化痰,减肥瘦身的根本  /  21

脾弱是痰湿生成之源,健脾强脾除邪瘦身  /  22

薏米健脾除痰湿,是瘦身的“行家”  /  23

党参、白扁豆为伍,中焦痰湿轻松除  /  25

白术是健脾燥湿的必用品  /  27

善用茯苓,让“湿无从生,痰无从聚”  /  29

荷叶能悄然带走恼人的赘肉  /  31

香橼是化痰除湿的佳品  /  33

“三宝茶”Z适宜“三高”肥胖者常饮  /  35

“瓜类”中藏有祛湿消肿的“减肥明星”  /  37

高粱是燥湿祛痰的健脾“五谷之精”  /  40

二陈汤,燥湿化痰的经典名方  /  42

在推拿保健中轻松除痰湿  /  44

D三章 补肾利湿除水肿,帮你消除恼人的“病态肥”  /  47

肾主水,强肾补肾让水湿正常输布、排泄  /  48

玉米须煮茶,是FC好的减肥瘦身饮料  /  50

竹笋化痰“利水道”可消肿瘦身  /  52

“赤豆鲤鱼汤”让湿邪从小便溜走  /  54

痰湿者要多吃“海产品”  /  57

热水泡脚简单除湿祛水肿  /  60

D四章 肺贮痰,调水道,宣肺清肺除痰湿好减肥  /  62

“肺是贮痰之器”,宣肺养肺让痰湿快速消失  /  63

白芥子化痰逐饮,祛肺部、上焦的痰湿效果好  /  65

桑白皮宣肺利水,可“下病上治”  /  67

桔梗宣肺气,是祛痰排脓的良品  /  69

紫苏子善治咳嗽痰多,是祛痰湿的佳品  /  72

枳实,长于破滞气的行痰湿药  /  74

白果有小毒,适量食用有利痰湿有热者  /  76

薤白是宣肺化痰的美味野菜  /  78

金荞麦不起眼,清肺化痰湿可拿手  /  80

鱼腥草清肺除湿,利尿通淋  /  82

D五章 生活“小细节”,祛痰化湿养成瘦身好习惯  /  85

测试:你属于痰湿体质吗  /  86

夏季饮食起居不要给身体“雪上加霜”  /  88

秋冬不要跟风进补助痰湿  /  90

“酸甘化阴”,酸、甜味食物助长痰湿要少吃  /  92

暴饮暴食让美味食物都成了“痰湿垃圾”  /  94

“不吃早餐吃夜宵”早晚聚痰湿  /  96

有痰湿“懒得动”,越不动痰湿越重  /  98

下篇 瘦人祛火邪增胖

D一章瘦人有火分虚实,祛火要对症  /  102

火有虚实之分,“实降泻、虚清补”  /  103

阳气盛为实火,清热降火帮你增重  /  105

心情抑郁肝阳亢盛,疏肝理气让瘦人变肥壮  /  107

阴虚致虚火上浮,滋阴养阴身才安  /  109

衰老提前至,阴虚火旺是主因  /  111

老年人易虚热,清热补虚颐养天年  /  113

D二章 胃强脾虚能吃还清瘦,清胃补脾让你胖起来  /  116

胃火大脾气弱,吃再多也胖不起来  /  117

卷心菜清热解毒,胃火大者可常吃  /  120

每天一杯“甘蔗汁”,脾胃都舒坦  /  122

白菜清热除烦可养胃  /  124

“胃强脾弱”,多吃山药准没错  /  126

常饮“藿香薄荷茶”,脾胃健康身体壮  /  129

“金银花茶”清热不伤胃,Z适合胃火旺的人饮用  /  132

大黄妙用可泻胃火调气血  /  134

“陈皮茶”清胃调脾,胃强脾弱者宜饮用  /  137

“增肥汤”清热除湿提升消化力  /  139

D三章 瘦人多阴虚火旺,滋阴养阴让瘦人不干巴  /  141

瘦人们大多在饱受阴虚之苦  /  142

血虚有火,食疗补血是滋阴增肥的关键  /  145

鸭肉养阴,瘦而有火者常吃身体壮  /  148

甲鱼炖汤服用,瘦弱有火者Z适宜  /  151

酸枣仁“助阴气”除烦,“令人肥健”  /  154

玉竹、沙参配伍,滋阴降火人更丰美  /  156

“二冬”常入膳,阴强火弱人丰润  /  158

“叩齿吞津”,充沛阴津浇灭瘦人的虚火  /  161

每天练练“静养功”Z能滋阴长肉  /  163

D四章 四季吃得好,五脏无火不消瘦  /  165

粗粮四季吃,祛火又强身  /  166

春季“天干”易上火,多吃应季蔬菜人水灵  /  168

春天肝火旺,试试龙胆草药膳降肝火  /  171

柏子仁滋心阴,夏季常吃没烦恼  /  174

“银耳百合莲子羹”秋季防治肺火ZJ品  /  177

“地黄药膳方”,冬季补肾阴祛虚火少不了  /  179

D五章 畅通经络,火气无处藏则身体健硕  /  182

经络不通,火气J“养成”了  /  183

捏捏肺经,肺清气爽没有火邪扰  /  185

敲敲心经,可清心火助睡眠  /  187

脾胃经“捆绑”敲打,强脾气、退胃火,人不消瘦  /  189

常敲肝经,让火气“旺”不起来  /  191

推推肾经疏通“肾水”灌溉全身浇灭火  /  193

显示全部信息

《内观经》:探寻身心和谐的智慧之钥 卷一:气与养生 第一章:气的本源与作用 吾辈生存于天地之间,禀赋父母之精,受天地之气,方能化生形体,得以存续。此“气”,非西方科学所言之物质粒子,亦非空气之流转。乃是生命活动之根本动力,是构成万物、维系生命之无形之能。 《内观经》曰:“气者,生之始,形之端也。”意即,气是生命之始,是身体形成之初端。它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贯穿于吾辈血脉之中,滋养脏腑,润泽肌肤,驱动四肢百骸。无气,则形体枯槁,生机绝灭;有气,则神采奕奕,精神矍铄。 气的运行,以周流不息为常态。其通路,非笔墨所能尽述,但可概括为经脉。经脉者,乃气血运行之通道,遍布全身,连接脏腑,沟通内外。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而,气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吾辈之健康。 气的种类繁多,各有其司。有宗气,贯于胸中,主呼吸;有营气,行于脉内,主营养;有卫气,行于脉外,主防御。更有元气、肾气、脾气、肝气、心气、肺气等等,皆是气之不同表现与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维系着身体的正常运转。 气的失调,是疾病之根源。寒邪侵袭,风邪袭表,湿邪内蕴,热邪熏蒸,皆可扰乱气的运行,致使气滞、气逆、气虚、气陷。例如,外感风寒,卫气受损,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脾胃湿热,则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故而,养生之道,首在于养气。养气之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内外兼修,持之以恒。其核心在于调和气机,使其周流顺畅,充盈有力。 第二章:导引与呼吸之法 导引,是一种古老的身心锻炼方法,它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呼吸调节和意念引导,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其精髓在于“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导引之法,形形色色,各有侧重。有仿生之形,如熊经、鸟伸;有摹意之态,如按蹻、咽津。无论何种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体内气的流通,化解淤滞,滋养身体。 例如,简单的“熊经”动作,要求模仿熊之盘屈、伸展,带动全身关节,使气血得以舒展。而“鸟伸”则效仿鸟之振翅欲飞,舒展胸腹,开阔心胸。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养生道理。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动态,与天地之气相感应,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呼吸,是气的载体,是生命活动最直接的体现。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气的吐纳,一次与外界的能量交换。深长而均匀的呼吸,能够有效地增加体内氧气的摄入,排出二氧化碳,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内观经》中特别强调呼吸的重要性,提出了“胎息”之法。胎息,乃婴儿在母腹中所处的呼吸状态,气息绵长而深沉,气息之间无有停顿,其气息量远大于成人之胸式呼吸。追求胎息,并非要完全模仿婴儿,而是要学习其呼吸的特质:深、长、细、匀、静。 如何实现深长而均匀的呼吸?首先,要学会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胸腔相对不动;呼气时,腹部自然收缩。这种呼吸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膈肌的力量,增加肺活量,使每次呼吸都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 其次,要注重呼吸的节奏。避免浅促、急促的呼吸,尝试将每一次吸气的时间拉长,呼气的时间也相应拉长。同时,要保持呼吸的平稳,避免出现气喘、憋气等现象。 再者,意念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在呼吸的同时,将意念集中在气息的进出上,感受气息在体内的运行。例如,吸气时,想象将清新的气息引入体内,滋养全身;呼气时,想象将体内的浊气、病气排出。 导引与呼吸之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导引的动作能够为深长呼吸创造条件,深长呼吸又能够增强导引的效果。两者结合,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体魄,安宁心神。 第三章:饮食与五味 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最直接的物质来源,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古人云:“医食同源”,充分说明了食物与药物的紧密联系。合理的饮食,能够滋养身体,补充气血,增强抵抗力;不当的饮食,则可能损伤脾胃,导致疾病。 《内观经》在饮食方面,强调“食饮有节”,并提出了“五味调和”的原则。 “食饮有节”,即指饮食要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饥饿过度,会耗伤身体的精气;饮食过饱,则会损伤脾胃,消化不良,运化失司。一般而言,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同时,要根据季节、气候、身体状况来调整饮食的量和种类。 “五味调和”,指的是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基本味道的合理搭配。五味各有其特殊的功效: 酸味:归肝,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例如,醋、山楂、柠檬等。适量的酸味食物能够帮助肝脏疏泄,促进消化。但过量则伤筋,导致筋脉拘挛。 苦味:归心,具有清热、泻火、燥湿的作用。例如,苦瓜、黄连、杏仁等。适量的苦味食物能够帮助心火下降,缓解烦躁。但过量则伤心,导致心悸。 甘味:归脾,具有补益、缓急、调和诸味的作用。例如,大枣、蜂蜜、米饭等。适量的甘味食物能够健脾益气,缓解疼痛。但过量则助湿,导致腹胀。 辛味:归肺,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例如,生姜、葱、辣椒等。适量的辛味食物能够帮助肺气宣发,祛除寒邪。但过量则伤肺,导致咳喘。 咸味:归肾,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例如,盐、海带、紫菜等。适量的咸味食物能够滋润肾阴,软化坚硬的病灶。但过量则伤肾,导致腰膝酸软。 五味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辛味能散,甘味能缓,酸味能收。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食物味道的搭配,力求五味俱全,但又不能偏颇。过食某一种味道,都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内观经》还强调食物的性味,即食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内经》曰:“形寒寒饮伤肺,热饮伤气”,说明食物的温度同样影响着身体。例如,寒性体质的人,不宜多食寒凉的食物,而热性体质的人,则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热的食物。 总而言之,饮食之道,在于“辨证施食”,根据个人的体质、季节、气候和病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搭配与烹饪方式。这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达到身心和谐的至高境界。 卷二:神与心境 第一章:心神之养护 身与心,乃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身体的健康,离不开精神的安宁;精神的舒畅,亦需要身体的支撑。若身体受损,则心神不宁;若心神扰动,则身体失调。 《内观经》将“神”视为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精神、意识、情志的统称。神之所聚,则形体强健;神之所散,则形体衰败。故而,养神,是养生之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神之受伤,多由情志失调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体正常的情绪反应。然而,当这些情绪过度、持久,或相互之间产生剧烈冲突时,便会扰乱心神的正常运行,导致疾病。 喜:过喜伤心。狂喜过度,会耗伤心气,出现心悸、失眠等症。 怒:过怒伤肝。盛怒之下,肝气郁结,气血上逆,可导致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甚至中风。 忧:过忧伤肺。长期忧愁,会耗伤肺气,导致气短、咳嗽,免疫力下降。 思:过思伤脾。思虑过多,会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健忘。 悲:过悲伤肺。过度悲伤,会耗伤肺气,导致胸闷、咳嗽,精神萎靡。 恐:过恐伤肾。惊恐不安,会耗伤肾气,导致耳鸣、腰膝酸软,大小便失禁。 惊:惊恐相兼,更易扰乱心神。 情志的调养,并非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学会适度地表达与疏导。当负面情绪袭来时,要学会认识它、接纳它,并找到健康的方式来化解它。 例如,对于愤怒,可以通过倾诉、运动、写日记等方式来释放;对于忧愁,可以找朋友倾诉,或通过冥想、阅读来转移注意力;对于焦虑,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练习来缓解。 此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会活动,与人交往,都有助于提升精神的愉悦感,增强心理韧性。 “内观”之法,正是调养心神的重要途径。内观,即向内观察,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觉察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身体感受,而不加评判。通过内观,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情绪的起因,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当思绪涌现时,不要试图压制它,而是轻轻地注意它,然后将其放回呼吸的宁静中。这是一种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平静、专注的心境,从而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第二章:静坐与冥想 静坐,是一种古老的东方冥想方式,它通过端正身体坐姿,调整呼吸,收敛心神,来达到身心放松、精神安宁的目的。冥想,则是静坐过程中更侧重于意念引导的部分。 静坐的姿势,要求身体正直,脊柱自然伸展,双肩放松,下颌微收,双手可自然放置于膝上或大腿上。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垫,能够帮助保持身体的稳定。 呼吸的调整,是静坐的关键。通常采用腹式呼吸,深长而缓慢,让气息自然流淌,体会气息在体内的进出。初期可以不必刻意追求某种特定的呼吸方式,只需将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受上。 意念的引导,则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可以专注于呼吸本身,感受气息的进出,体会身体的起伏;也可以将意念集中在一个具体的对象上,如蜡烛的火焰、佛像,或是一个平和的意象;更可以采用“观想”的方式,如观想自己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或是在宁静的森林里漫步。 《内观经》所倡导的“内观”,便是通过静坐与冥想,将注意力由外转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觉察到各种念头、情绪、身体的感觉。关键在于,不要被这些念头所裹挟,而是以一种客观、不加评判的态度去观察它们。 当杂念纷起时,不必感到挫败,这是正常的现象。只需轻轻地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呼吸上,或者回到你所选择的观想对象上。每一次的拉回,都是一次对心神的锻炼。 静坐与冥想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1. 减轻压力与焦虑: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压力激素的水平,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2. 提升专注力:长期的静坐练习,能够锻炼大脑的专注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3.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控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4. 促进身心健康:身心放松,气血调和,有助于缓解失眠、头痛等与压力相关的身体不适。 5. 提升自我认知:通过向内观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模式、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静坐与冥想并非宗教仪式,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疗愈和身心提升的方法。无论年龄、性别、职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益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第三章:知止与安命 “知止”,是《大学》中的重要概念,意指知道停止的地方。在养生之道中,“知止”意味着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过度地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名誉地位,也不过度地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喜悲。 过度地追求物质,会耗费心力,使人患得患失,不得安宁。过度地追求名利,会使人迷失自我,背离内心的平静。而过度的沉溺于个人的情绪,则会扰乱心神,损耗精气。 “知止”,就是要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充实,而非外在的占有与炫耀。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学会放下;当困难来临时,学会面对;当成功时,学会感恩;当失败时,学会总结。 “安命”,则是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和他人。生命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出身、天赋、命运等等。与其抱怨和抗拒,不如学会接受,并在接受的基础上,尽力而为。 安命并非宿命论,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都有自己的功课要修。与其与命运抗争,不如顺应它,并在顺应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知止”与“安命”,共同构成了古人对于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一个懂得“知止”的人,不会被无尽的欲望所驱使,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一个懂得“安命”的人,不会被一时的得失所困扰,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在养生方面,“知止”体现在饮食、作息、劳逸等方方面面。不多吃,不多睡,不过度劳累。而“安命”则体现在对于身体状况的接纳,对于疾病的坦然面对,以及积极配合治疗。 通过“知止”和“安命”,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养生之道。当内心不再被外界的纷扰所牵动,身体自然会趋于和谐,精神也会随之安定。 结语 《内观经》所阐述的养生之道,并非简单的技法传授,而是一种 holistic(整体的)的生活哲学。它强调身与心、形与神、内与外的和谐统一。通过调养“气”,我们可以强健体魄,抵御外邪;通过调养“神”,我们可以安宁心神,提升精神境界;通过“知止”与“安命”,我们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与平和。 愿吾辈皆能遵循古人之智慧,将养生之道融入日常生活,做到气充神旺,身心康泰,方能悠游天地,乐享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直击我的痛点!总是觉得身体“虚胖”,尤其是腹部,怎么减都减不掉,而且伴随着消化不良、容易疲劳等问题,感觉整个人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特别影响心情和生活质量。“胖除痰湿瘦祛火”这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点出了问题的根源,也暗示了解决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深入浅出地解释“痰湿”和“火”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导致体重增加和身体不适的。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真正地“除”掉“痰湿”,“祛”掉“火”,从而达到健康瘦身,并且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的目的。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饮食建议、生活习惯调整,甚至是一些简单易学的养生小技巧,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实践,最终感受到身体由内而外的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特别吸引人,那种饱满又充满活力的感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书名“胖除痰湿瘦祛火”也很有趣,点出了健康问题的核心,也暗示了解决办法的关键。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状况的书籍,而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减肥法。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不只是讲“怎么瘦”,更是讲“为什么胖”,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身体内在的失衡来达到健康的目标。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解读“痰湿”和“火”这两个概念,它们听起来像是中医的理论,但用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上,一定会非常有深度。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理解并实践,最终感受到身体由内而外的变化。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摆脱那种总是“不清爽”的感觉,提升精神状态,那绝对是物超所值了。我尤其关注它会不会有具体的饮食建议、生活习惯调整,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练习方法。毕竟,理论再好,也需要落地,才能真正带来改变。

评分

这本《胖除痰湿瘦祛火》的书名,简直像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被顽固的体重问题困扰,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且常常伴随着身体的不适,比如容易疲劳,皮肤状态不佳,甚至晚上睡觉都觉得闷闷的。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它没有直接说“减肥秘籍”,而是用“除痰湿”、“祛火”这样中医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这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和专业。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痰湿”和“火”这两个概念与日常的肥胖联系起来的?它会提供哪些具体的、不伤身体却又能有效调理身体的方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解决体重问题,更能从根本上改善我的身体状况,让我感觉更健康、更轻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实用的食谱、生活作息建议,甚至是简单的按摩或运动方法,能够帮助我真正地“脱胎换骨”。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耳目一新,感觉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困扰的一个点——身体的“不清爽”和“易上火”。我常常觉得身体里积聚了很多“东西”,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皮肤状态也不好,有时候还容易情绪波动。试过很多方法,都只能暂时缓解,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胖除痰湿瘦祛火”这个名字,仿佛一下子就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除痰湿”、“祛火”听起来就非常有针对性,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健康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解释“痰湿”和“火”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体重和整体健康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真正地“除”掉“痰湿”,“祛”掉“火”,从而达到健康瘦身的目的。这本书会不会有详细的食疗方子,或者是一些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简单运动?我真的很想知道,如何才能让身体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而不是总在各种不适中挣扎。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只强调“节食”或“运动”就能瘦下来的方法感到有些疲惫。总觉得身体的状况是多方面的,体重只是表象。这本书的书名“胖除痰湿瘦祛火”,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它不像某些书那样只关注表面的数字,而是深入探讨了身体内部的“痰湿”和“火”这两个概念,这让我觉得它很有深度,并且可能提供的是一种更全面的健康解决方案。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解释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导致体重增加或者身体不适的。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从饮食、生活习惯甚至情绪管理等方面,去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健康瘦身的目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摆脱那种总是感觉“湿乎乎”或者“热乎乎”的不适感,让我整个人变得更轻盈、更有活力,那绝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让人感到痛苦但又能有效的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