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家 治理体系的要求。 本书是社会物理学系列丛书的第5号, 在国际社会物 理学研究前沿(第1号)、国内社会物理学理论与应用(第2号)、社会 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第3号)、社会物理学———社会管理学(第4 号) 基础上, 从社会物理学、系统学、心理学、大数据、管理学、信息 学等对国际国内社会治理*新的概念方法、系统应用、实证分析等进行 深入探讨。
目录
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三定则 牛文元1 系统科学与社会治理 顾基发11 基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的行为评估与情感建模 毛文吉曾大军24 大数据人力资源:基于雇员网络的绩效分析与升离职预测 张琳艳 张千明 周涛 38 政府重大决策实施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刘怡君 57 稳定权力结构的模型与计算 唐先一 牛文元 刘怡君 67 观点动力学与语言演化 Marco Alberto Javarone 82 循环交互模型和意见分歧 Andre M. Timpanaro 93 突发事件的分类定级研究 张立超 姜景 王红兵 9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时机研究 王红兵 姜景 张立超 112 社会谣言传播的热传导模型 王光辉 沈乾 田儒雅 122 社会谣言识别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王光辉 沈乾 李倩倩 129 中国经济空间椭圆 赵璐 144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传播中关键人物识别 马宁 165 网络舆论传播“集中度”的实证分析 黄远 田儒雅 174
在线试读
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三定则 牛文元 摘要 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取决于社会治理结构的优化.社会治理结构的科学解析指出.它由内部逻辑严整的三大层次组成:首先是决策层(顶层)的公信力测度.其次是施政层(中层)的执行力测度.*后是受众层(基层)的响应力即社会公众的共振度测定.一个优化的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必然要寻求上述三大层次的交集*大化.亦即求解满足社会治理所追求的*优目标函数.由此三大分层体系的集成判定.构成了社会治理结构优化的三项基础定则. 1.引言 世界权**学者哈罗德.拉斯基在其名著.政治的语法.中很肯定地认为.“社会的存在就是为了达到全体成员的共有目的”(Laski.1953). 社会治理结构.是一项具有充分复杂性的系统科学.通常在基础物理规则的原始层次上.至少要叠加四重“畸变”(牛文元.2013).其一.人类“从利?从上?从众”普适的共性思维对于基础物理规则所产生的第*畸变.其二.人类经济?政治?文化?信仰等的时空塑造所产生的第二畸变.其三.社会成员“体能?技能?智能”的客观差异所产生的第三畸变.其四.个体“生理?心理?行为”选择偏好在群体中的异化程度所产生的第四畸变.列宁曾经说过一句话:“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列宁.1995)由此可见.形成良性社会治理结构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治理结构的科学解析.由内部逻辑严整的三大层次组成:首先是决策层(顶层)的公信力测度.其次是施政层(中层)的执行力测度.*后是受众层(基层)的响应力测度即社会公众的共振度测定.一个优化的社会治理结构以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必然要寻求上述三大层次的交集*大化.亦即求解满足社会治理所追求的*优目标函数.由上述三大分层体系的分别判定.构成了社会治理结构优化的三条基础定则. 在社会治理结构三大层次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决策层的公信力测度.决策公信力来源于决策者的科学性?预见性以及对于现实选择的决断性.具体体现为:第*.政策制定必须符合事物运行内在规律.第二.政令执行的社会响应能够适应*终有序性之下的公众选择意愿.第三.政令发布的时间节点与空间范围符合过程寻优的要求.古代宋时王安石推行变法时.由衷地感叹:“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就很清楚政策颁行的公信力强弱是关乎国家成败的源头.如果决策粗糙?朝令夕改.必将对执政的公信度乃至执政的合理性投下沉重的阴影. 2.决策层(顶层)的公信力定则 政策设计的顶层思考必须把握内在规律?时势变化?发展阶段?文化惯势?心理版图并且契合民众的社会共鸣.才能得到拥戴和支持.通常政府公信力所包含的四大元素“贤良?效能?親民?睿智”.也只有在洞悉社会规律和民众心理的基础上.将政策?条例赋予科学思维和务实精神.才能获得决策公信力的*优解. 顶层设计和法规颁行是社会运行的神圣标尺.切忌决策粗疏?粗率和粗鲁.一旦处理不当对于社会治理源头的政府公信力具有极大杀伤力.西方一位权**选举学家曾说过:“一次愚蠢的决策.就能丧失掉百分之十的选票.”.左传.中也总结出“信.国之宝也”.决策缜密?思虑周全?缩放有度?深得民望.是决策者贡献社会良治的基本要求. 试举几例由于政策设计不周密不严谨.对于社会治理能力?执政能力和公信力所产生的教训: 1)1977年匆匆颁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由于存在种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弊端.招致多方非议.遂于1986年废止.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2)1986年发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由于考虑中国国情不够.颁行后受到各方诟病.遂于1992年废止. 3)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电话号码在短期内连续变动3次:从6位升至7位.从7位升至8位.区号由01变为010.类似的还有如汽车牌号的变动和门牌号码的变动等.均引起社会的反弹. 4)2009年工信部的“绿坝事件”:5月下发226号文规定要预装“绿坝软件”.在遭遇阻力后6月即表示推迟安装. 5)公安部有关交通执法中对于“黄灯”的规则进退失据.在1周内予以更正. 以上数端仅仅是一些个别案例.事实上.各级政府在颁行法规?制定条例时.由于随意?率性和不计后果.给执政的公信力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鉴于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的严肃性?权**性和可执行性.在一个优质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制定政策的高层必须关注如何将决策的内涵(科学性)和外延(可接受性)完整地统一起来.逐步达到顶层设计过程的理论性?规范化?程序化和可预见性.从而不断提升公信力以及在社会治理中的威望. 在深入分析世界主要国家颁行法规条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顶层设计中关于各项政策如何以提升公信力为基础的“先验决策法”.在该领域中率先形成政策合理性检验的“沙盘推演”工具.先验决策法采取三大步骤即先导数据获得?专业流程分析和数学推理勘验.完整地将决策的有效性?普适性和可预见性融入一体.从而对决策公信力的形成.表达出十分积极的成效.“先验决策法”解决了在政策法规出台前就能预估在实施过程与实施后效中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可接受性.通过三大结合即推理与统计相结合.实时与后效相结合.定常与动态相结合.预测出政策实施后的接受水平.从而提高公信力的水平.为社会治理结构的源头.奠定坚实的基础. 某个主体A.在经历1个步阶后.有可能继续保持原状态A.也有可能改变为状态B.此种变化可以形成体现状态变化的时间序列.与此可以类比的是.某项政策法规颁行时.“赞成”的在经历一个时段后.可能继续赞成亦可能转变为中立或“反对”.而原是“反对”的在经历一个时段后.亦可表现出继续反对或者转为中立或“赞成”.此处所谓的状态A或状态B.可以用来代表不同事件?不同态度?不同方向?不同属性等.*一视所研究对象而定.在本文中.A表示对某项政令的赞成.B表示对该项政令的反对.C表示对此项政令的中立. 简化起见.先以二维变化为例.并且只关心A的转移.以A?B在足够长的时间序列中的表达值.求出从A转向B和从A继续到A的迁移概率.例如下面一组随机系列.代表30个步阶的转换情形: 其中.符号代表从A转向B.符号代表从A延续为A.上述30组的序列中.从A转向B的有9组.从A继续维持为A的有6组.如果将状态A转向B记做P(B/A).而继续保持A的记做P(A/A).在该例中则有 P(B/A)=9/15=0.6P(A/A)=6/15=0.4先验决策法应用概率转移的矩阵运算.帮助决策者预先估计到系列的过程达到稳定平衡时(即迁移概率作用下.系列收敛到一个规定允许的定值水平).可以对该项顶层设计的社会公信力作出先期评价.一般而言.对于一项政策的支持力和有效性.与公信度之间存在着某种线性的正相关.从而应能判定顶层设计所制定政策的社会治理效果.首先必须在有限样本下寻求迁移概率并制订迁移概率矩阵.试看下例所叙述的先验决策法:设拥护该项决策的为a.处中立状态者为 b.持反对态度者为c.一个概念性的过程描述如表1: 表1说明.当一个时段通过之后.原先持拥护立场继续保持的概率为(aa).转移为“中立”的概率为(ab).转移到“反对”的概率为(ac).同样.原先保持中立的在下一时段转移概率分别为ba?bb?bc.持反对立场的转移概率为ca?cb?cc. 从统计学出发.先验决策法建议在每项政令出台前.分别对于三组人士的态度有一个初始的把握(有限样本的原始取值).这三组人士通常包括精英界人士(代表较理性)?公众界人士(代表社会性)?利益相关界人士(代表偏好性)均是随机选择的.而且在不同级别具有各自规定的*低样本量.在目前中国建议采取的*低样本数量如表2: 由表2获得关于对顶层设计的政令采取的态度即“拥护a”?“中立b”?“反对c”的初始值.标注为Y?Z?F. 在获得基础样本后.接着由理论专家进行转移概率的评估.分别填入aa.ab.ac.ba.bb.bc.ca.cb.cc的概率矩阵中.对于一项顶层设计政策颁行的公信力测度遵循(Y.Z.F) 其中.n表示对于初始值在转移概率下的幂次.它的取值取决于何时结果趋于规定常数const时的次数.一个具体实际示例的步骤如下:1)所获取的Y?Z?F初始值分别为0.3?0.5?0.2.2)所获取的转移概率:aa=0.9.ab=0.1.ac=0ba=0.1.bb=0.8.bc=0.1ca=0.cb=0.4.cc=0.6 3)建立运算(0.30.50.2). 运行步阶1: 运行步阶5: 运行步阶10: 运行步阶20: 4)在本例中的当n=22时.所获结果满足稳定在设定平衡点(0.4430.4450.112) 5)如果n的步阶值规定为“日”.即每上升1步阶代表1天.则预估在顶层设计的政策颁行经过22天后.拥护该项政策的占44.3%.中立的占44.5%.反对的占11.2%.拥护与中立的人数相加的比例达到88.8%.其后基本维持不变. 6)规定“非反对”人数的比例不小于75%为“达标公信度”.不小于85%为“无忧公信度”.不小于95%为“优质公信度”的标准.所举的上述事例显然在无忧公信度之上.说明该项决策的公信度是可以放心执行的政策或法规.可以有底气地颁布实施. 3.施政层(中层)的执行力定则 社会组成的等级性.在社会治理有效结构中体现出了责任梯度?认知梯度和信息处理能力梯度.从普遍意义出发.施政层(中层)执行力体现的是:在等级传布下既必须执行与中枢机构政令的一致性.以此体现出社会治理要求的统一性?共同性与普适性.同时还要在忠实执行上级治理规则的原则下.根据区域个性或特殊性对上级指示做出有益的补充与修正.体现出有别于共性的个性.对于各级权力机构施政执行力的判定.以偏离中枢法规核心的“离散度”不大于某个规定阈值作为衡量标准.由此看出.社会治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通过合理互补.构成了在良好社会治理中施政层执行力定则的解析与判断. 本文引出布拉德福特(S.C.Bradford)变体作为执行力定则的描述.布拉德福特在1934年提出了有关偏离度的概念.由此形成了距离核心的分散度标志(牛文元.1992).在中国实际的社会治理结构中.从中央到地方一般有6~8个行政等级.每一等级在其施政过程中.对于中央关于政令法规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深度的区域化.将对其执行力和社会治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可以表达为一种简单的形式: n1∶n2∶n3∶.=1∶a∶a2∶.(3)其中.n1.n2.n3...分别表示从中央到地方等级系列中的施政等级.a为统计学意义上对于执行上级法规的偏离度(相当于执行能力参数).(中层)施政的执行力定则.要求a保持在一种健康的阈值内.对于上级指令绝对的无偏离.并非是*优的执行力.而超*a所允许的范围.更会将执行力对于实现社会治理目标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出发.可以用偏离度或分散度平均衡量出社会治理结构的*优体系执行能力. 施政层*优执行力的数量计算.是构成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把握好偏离度在不同施政层级中的*优配置.是认识执行力在社会治理中的基本思考.广而言之.中枢机构依据全民利益和共性品格所拟出的政策(带有*大公约数).置于广域空间是*优的和社会治理*好的选择.但在规定尺度下作出相应调整(偏离)也是必要的.如此才能更加符合本尺度规模下的*大利益.这种自上而下的“调整”和“偏离”.随着梯度变化在本质上是离散的.包括结构上的离散?功能上的离散?过程上的离散.如布拉德福特变体的描述.这种偏离度的估计服从“等级-大小”的幂次方程. 一类非连续分布的同质事件.依照等级层次(秩位)将产生在内容上?数量上?规模尺度上的对应关系.基本上服从帕累托分布的描述: S/S=b(n/m)(4)其中.m与n分别表示“秩位”数m.即n等级梯度序列中所处的位次.Sm与Sn则分别表示秩位在m或n的执行中与第*秩位内容(中央源头设计)相应的变异和分散.在此式中b的内涵相当于布拉德福特变体中的a.当b=1.则意味着从第*层级到末级层级的分布成为帕累托分布的一个特例(牛文元.1990). 广义而言.帕累托分布即幂次定律具有普遍性.关键取决于b的赋值.因为b=1的分布形态只具有数学意义.真正洞悉b的内涵及其函数表达方式.仍然是研究者目前追逐的方向.一般而言.可以建立: 其中.ch表示与整体的原始状态相比的差异性.其变化的影响因子包括不同地域
社会物理学系列 第5号 社会物理学 社会治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