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词典从学生学习文言文和一般读者阅读古籍的需要出发,收录古汉语常用、次常用字7000多个(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此外还收录了古汉语常用复音词10000多条(包括部分百科条目)。本词典所选条目有的来自目前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有的来自其他常见古代典籍,例句精短,难懂的例句附有注解或串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词典释义简明,在单字义项前标注了词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指出词类活用的情况;部分单字下还设有【注】和【辨】,对学习古汉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提示辨析。 曾林 著作 曾林,高中特级语文教师。在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前,还做过初中语文老师。熟悉教学大纲和文言文教学,熟悉考试要点和学生掌握的难点。这本《古代汉语字词典》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汉字古老世界的奇妙之门。我之前对文言文的接触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星的片段,总觉得晦涩难懂,那些生僻的字词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挡在了经典之外。然而,自从我开始翻阅这本字词典,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义,更像是为每一个词语都配上了生动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场景。比如,当查阅“茕”这个字时,它不仅仅给出了“孤独”的解释,还引用了相关的诗句,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那种“茕茕鸡鸣,孤影相吊”的凄清意境。编纂者的用心可见一斑,他们似乎深知,理解古代词语,需要的不仅是字面的翻译,更是文化语境的重现。书中的释义清晰、精准,即便是复杂的词组,也能被拆解得井井有条,配合着详尽的例证,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我尤其欣赏它对古代官职、礼仪用语的收录和解释,这对于阅读史书和古代小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无疑是所有热爱传统文化、渴望深入理解古代文献的读者的必备良器。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工具书的刻板印象。通常的字词典要么字体过小,排版密不透风,看得人眼花缭乱,要么就是为了追求简洁而牺牲了信息量。但这本《古代汉语字词典》做到了极好的平衡。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而踏实的感觉,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强烈的疲劳。更绝的是它的检索系统,我发现很多我们容易混淆的同音异义词,它都做了特别的区分和标注,甚至会告诉你某个词在不同朝代含义的变化。我最近在整理一些魏晋时期的笔记,里面出现了一些我从未见过的短语,以往我可能需要查阅好几本不同的参考书才能拼凑出完整的理解,但在这本字词典里,很多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它不仅仅是一本“查字”的工具,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博学的私塾先生,在你困惑时,总能给出最恰当的引导,让你茅塞顿开。这种学习的愉悦感,是其他工具书难以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于古代文献的阅读一直怀有一种敬畏感,但这份敬畏中常常夹杂着挫败感——那些拗口的语法和那些仿佛被施了魔法的词汇,总让我感觉自己与古人之间隔着千年的鸿沟。这本《古代汉语字词典》的出现,极大地弥合了这种距离感。它没有将古代的语言神圣化或神秘化,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和现代的视角,将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词汇重新“激活”。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一些常用动词的细致考辨,比如“往”和“之”在表示“去”时的微妙差别,或者“孰”和“谁”在语体上的区分。这些细微之处,正是决定我们能否真正“读懂”古人思想的关键。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明白,古代的语言同样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活性,它们并非僵硬的符号,而是承载着古人智慧和情感的载体。每一次查阅,都像是在与一位老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让我对那个逝去的时代,有了更深刻、更具象的认识。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工具书的广度和深度。很多市面上类似的工具书,往往侧重于某个特定时期或者某个特定领域,比如专门解释官制或者专门解释文学术语。然而,《古代汉语字词典》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赞叹的包容性。无论是先秦的典籍,汉代的辞赋,唐诗宋词,乃至元曲和明清小说中的俚语俗语,它都有所涉猎,并且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取舍。我注意到它在收录词条时,非常注重实用性,对于那些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一旦出现就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语,都有详尽的解释。而且,它的解释往往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角度的——它会告诉你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变体”,甚至会提及一些已经被淘汰的异体字写法。这对于需要进行严谨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我曾尝试用它来校对一篇关于唐代赋税制度的翻译稿,结果发现,以往我习以为常的一些理解可能存在偏差,这本书提供的多重释义,让我成功地修正了几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它的严谨性,值得所有的严肃学习者信赖。
评分对于我这种非专业的文史工作者来说,阅读古籍常常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因为即便是掌握了基础的文言语法,那些约定俗成的“潜台词”和文化典故,才是真正的难点。这本《古代汉语字词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释义的后面,常常附带一个简短的“文化注释”。这个注释虽然篇幅不长,但往往能点破关键。例如,某个词汇关联的典故出处、某个习语背后的哲学思想,都被精炼地提炼了出来。这使得查阅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对译”,而是一种知识的拓展和文化的溯源。它教会了我如何带着“古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文本,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观念去套用。阅读体验的提升是巨大的,原本需要耗费数小时去考证一个词语的准确意涵,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心中有数,并且理解得更为透彻。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仅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读者对古代语言深层结构的敏感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真正领略中华文明精髓的普通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