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珍藏的一批「鐘錶」文物,嚮來廣受到喜愛鐘錶人士的津津樂道,它們也是世界古董級鐘錶中的名品,但是之前卻不曾有過對這批鐘錶深入完整的圖、文書籍齣版。
《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鐘錶》一書,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齣版社授權颱北藝術傢齣版社,同步齣版一係列珍藏文物之中的鐘錶部分,全書以200幅彩色全圖、局部放大來對照解說文字,加上前文,以及三篇附錄「清宮收藏的雅剋?德羅鐘錶淺析」、「鐘錶製作者及廠傢名錄」、「鐘錶歷史大事年錶」全套呈現這批珍貴鐘錶的全貌。齣版前言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鐘錶收藏,是在明清兩代皇宮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包括近三百年來東西方各國的作品,在世界鐘錶收藏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明清間蔚為壯觀的中西文化交流大潮的湧現,是以宗教文化為先導。而鐘錶的奇思巧製對人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正因為如此,鐘錶也就成瞭傳教士疏通關係尋找進入中國內地機會的當然之選。經過多位傳教士的努力,尤其是利瑪竇的傾力周鏇,終於被準許在中國土地上建造瞭第一座教堂。為瞭引起人們的注意,利瑪竇特意在牆上掛上鐘錶,這隻鐘錶就像一個活物,自走自鳴,當地人士紛紛前來觀賞,轟動一時,傳教士們一夜之間聲名鵲起。依靠這些精緻的鐘錶及其他奇器,加之傳教士的學識,利瑪竇等人漸漸成為中國文人中的名人,受到禮敬。
對於傳教士來說,隻獲得地方官員和一般民眾的認同,對整個傳教事業是遠遠不夠的。在極度集權的中國,要想使基督教信仰在中國立足,必須與最高統治者皇帝接觸,至少可以通過他的權威,為傳教事業打開一路綠燈。有意思的是,敲開皇宮大門的這一關鍵步驟,「鐘錶」仍然扮演瞭重要角色。1600年,利瑪竇通過各種關係成功地將貢品送到瞭萬曆帝麵前。貢品中最令萬曆帝著迷的就是自鳴鐘。清宮所藏的鐘錶,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宮中製造的。負責這項工作的是下設在養心殿造辦處的做鐘處。早在康熙年間,就在內廷設置瞭自鳴鐘處,學習西洋鐘錶的機械原理,並修理遺留下來的廢舊鐘錶。遇到慶典還可製造鐘錶進獻,乾隆時期發展成為專門作坊並達到鼎盛。 隨著清代外交的擴大,不斷有外國使團到中國。在選擇送給皇帝的禮品時往往頗費心思,這方麵最為典型的當為乾隆時的馬戛爾尼使團。在介紹禮品的檔中他這樣寫道:「如果贈送一些隻能滿足一時好奇心的時髦小玩意兒,那是有失禮貌的。因此,英王陛下決定挑選一些能顯示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並能給皇帝陛下的崇高思想以新啟迪的物品。」
前言/郭福祥
中國
01 木樓轉八仙塔式鐘
02 彩漆描金自開門群仙祝壽樓閣式鐘
03 紫檀重簷樓閣式嵌琺瑯更鐘
04 紅木套圓形雙麵鐘
05 銅鍍金轉八寶亭式鐘
06 黑漆描金木樓鐘
07 銅鍍金冠架鐘
08 銅鍍金迎手鐘
09 木質金漆樓閣鐘
10 彩漆嵌銅活鼓字盤二套鐘
11 紅木人物風扇鐘
12 銅鍍金琺瑯轉鴨荷花缸鐘
13 紫檀樓式時刻更鐘
14 木質轉八仙樓閣式鐘
15 硬木雕花樓式自鳴鐘
16 銅鍍金樓式明擺鐘
17 紫檀木樓時刻鐘
18 炕幾式音樂盒鐘
19 黑漆金花木樓自鳴鐘
20 銅鍍金鏨花荷花缸鐘
21 銅鍍金琺瑯群仙祝壽樓閣式鐘
22 多寶格式插屏鐘
23 銅鍍金琺瑯羽人獻壽鐘
24 銅鍍金琺瑯轉花活動跑人鐘
25 銅鍍金屋頂滾球鐘
26 銅鍍金翻傘轉八仙鐘
27 銅鍍金福祿壽三星鐘
28 銅鍍金琺瑯轉花鹿馱鐘
29 銅鍍金琺瑯開花蝴蝶花盆式鐘
30 銅鍍金黃琺瑯四麵盤鐘
31 銅鍍金仙猿獻壽麒麟馱鐘
32 銅鍍金捲簾白猿獻壽鐘
33 銅鍍金琺瑯雙鹿馱鐘
34 銅鍍金琺瑯轉花亭式鐘
35 銅鍍金琺瑯倒球捲簾轉人鐘
36 銅鍍金琺瑯亭式內有升降塔鐘
37 銅鍍金琺瑯葫蘆頂漁樵耕讀鐘
38 銅鍍金琺瑯升降塔鐘
39 銅鍍金琺瑯樓攀杠人鐘
40 銅鍍金倒球葫蘆式鐘
41 銅鍍金跑鴨轉人亭式鐘
42 銅鍍金自開門壽星葫蘆式鐘
43 紫檀框群仙祝壽插屏鐘
44 銅鍍金琺瑯轉柱太平有象鐘
45 銅鍍金琺瑯開花變字轉花瓶式鐘
46 銅鍍金自開門噴球五子奪蓮鐘
47 銅鍍金琺瑯三人獻壽鐘
48 銅鍍金琺瑯福壽楹聯鐘
49 銅鍍金葫蘆式轉花鐘
50 紫檀嵌螺鈿群仙祝壽鐘
51 蕾絲嵌琺瑯鏡錶(一對)
52 雙童托紫檀多寶格錶
英國
53 銅鍍金象拉戰車鐘
54 銅鍍金雄雞動物樓閣式鐘
55 銅鍍金綬帶鳥人物牽馬鐘
56 銅鍍金轉人亭式鐘
57 銅鍍金人指時刻分鐘
58 銅鍍金嵌琺瑯祥禽報瑞鐘
59 銅鍍金象馱水法寶星花鐘
60 銅鍍金轉水法連機動鐘
61 銅鍍金四象馱轉花鐘
62 銅鍍金反光鏡滾球鐘
63 木樓三角形音樂鐘
64 銅鍍金月球頂人打鐘
65 銅鍍金象馱琵琶擺鐘
66 銅鍍金人戲獅象馱鐘
67 銅鍍金少年牽羊鐘
68 銅鍍金牌樓式人打鐘
69 銅鍍金鹿馱轉花變花鐘
70 銅鍍金四馬馱平置鐘盤亭式鐘
71 銅鍍金吐球水法塔式鐘
72 銅鍍金自開門人打鐘
73 銅鍍金四象馱轉人轉花四麵鐘
74 銅鍍金寫字人鐘
75 銅鍍金立牛長方座鐘
76 銅鍍金轉水法三麵人物打樂鐘
77 銅鍍金四獅馱水法鐘
78 銅鍍金山子座轉人鐘
79 銅鍍金轉皮球花三人打樂鐘
80 銅鍍金白瓷花鐘
81 銀鏤空花卉人物鐘
82 銅鍍金嵌琺瑯花鐘
83 銅鍍金轉花翻傘鐘
84 銅鍍金轉花自鳴過枝雀籠鐘
85 銅鍍金嵌料石花瑞鳥鐘
86 銅鍍金轉皮球花鐘
87 銅鍍金山子轉天鵝人打鐘
88 銅鍍金玳瑁樓行船跑人鐘
89 銅鍍金轉料石地球亭式鐘
90 銅鍍金四象馱八方轉花鐘
91 木樓嵌銅飾木哨鐘
92 銅鍍金園丁蒔花鐘
93 銅鍍金孔雀開屏牌樓式人打鐘
94 洋瓷雕飛仙人鐘
95 銅鍍金嵌琺瑯人物亭式轉花水法鐘
96 銅鍍金山子鳥獸人打鐘
97 銅鍍金自開門水法梳妝箱鐘
98 銅鍍金八仙水法轉花鐘
99 銅鍍金葫蘆式水法鐘
100 銅鍍金樂箱鷓鴣鳥鐘
101 銅鍍金嵌料石升降塔鐘
102 銅鍍金駱駝亭式轉人鐘
103 銅鍍金象馱寶塔變花轉花鐘
104 銅鍍金琺瑯人物花鐘
105 銅鍍金象馱轉花水法鐘
106 銅鍍金嵌料石轉人升降塔鐘
107 木樓嵌銅飾古典建築鐘
108 黑漆木樓嵌銅飾鐘
109 銅鍍金嵌料石三角冠架鐘
110 銅鍍金四羊馱塔式轉花錶
111 銅鍍金羊馱瑪瑙樂箱錶
112 銅鍍金嵌琺瑯容鏡錶
113 銅鍍金四象馱跑人日曆錶
114 銅鍍金四羊馱兩人擎錶
115 銅鍍金四獅馱象水法錶
116 銅鍍金琺瑯壁瓶錶
117 銅鍍金三羊開泰葡陰人擎錶
118 銅鍍金牧羊風景錶
119 銅鍍金犀牛馱梳妝鏡錶
120 銅鍍金綠鯊魚皮天文錶
121 銅鍍金仙鶴馱亭式錶
122 銅鍍金象馱佛塔錶
123 銅鍍金鑲瑪瑙樂箱瓶式轉花錶
124 銅鍍金花瓶式錶
125 銅鍍金轉花跑人犀牛馱錶
126 銅鍍金規矩箱四麵錶
127 銅鍍金鑲瑪瑙櫃式音樂小錶
128 銅鍍金鑲珠鑽石如意錶
129 銅鍍金飾瑪瑙望遠鏡式錶
130 銅鍍金殼嵌畫琺瑯掛錶
131 銅鍍金銅質盤懷錶
132 銅鍍金嵌珠石杯式錶
133 銅鍍金殼嵌瑪瑙燈錶
134 銅鍍金殼花琺瑯懷錶
135 銅鍍金黑皮套琺瑯畫錶
136 銅鍍金牧羊風景琺瑯畫八角形錶
137 銅鍍金仕女吹笛琺瑯畫懷錶
138 銅鍍金殼畫琺瑯懷錶
139 銀嵌琺瑯懷錶
140 銅鍍金仕女戲鴿琺瑯畫懷錶
141 銅鍍金嵌瑪瑙玻璃規矩箱錶
142 銅鍍金嵌玻璃珍珠帶扣錶
143 銅鍍金鑲瑪瑙殼懷錶
144 銅鍍金嵌琺瑯瓶式小鳥音錶
145 金殼祥龍琺瑯畫打簧錶
146 銅鍍金嵌玻璃瓶式錶
147 洋金殼嵌珠緣雙麵活動人物懷錶
148 銅鍍金琺瑯聽簫圖懷錶
149 銅鍍金殼明擺錶
150 銅鍍金琺瑯嵌鑽石懷錶
151 金燒藍嵌珠橢圓盒嵌錶
法國
152 銅鍍金滾鐘
153 銅鍍金飛人鐘
154 銅鍍金琺瑯座鐘
155 銅製熱氣球式鐘
156 銅鍍金嵌琺瑯鳥音鐘
157 銅鍍金藍瓷獎杯式鐘
158 銅鍍金蝴蝶擺鳥音鐘
159 銅鍍金滾球壓力鐘
160 銅鍍金飾藍瓷瓶式鐘
161 洋人戲法鐘
162 銅鍍金琺瑯圍屏式鐘
163 銅質升降壓力鐘
164 鳥音山子水法鐘
165 銅鍍金嵌琺瑯亭式鐘
166 銅鍍金琺瑯四明鐘
167 銅鍍金嵌琺瑯四明鐘
168 銅鍍金嵌料石把鏡錶
169 銅鍍金葵花式錶
170 銅燈塔式座錶
171 綠石嵌料石六角星形錶
172 汽船式風雨錶
173 銅製女神舉錶
174 汽車式風雨寒暑錶
175 火車頭式錶
176 銅機器式輪錶
177 洋鐵轉機風雨錶
178 銅風輪錶
179 銅鍍金獎杯式寒暑三麵錶
180 銅鍍金石座水法亭式鐘
181 玻璃盤掛錶
瑞士
182 魔術鐘
183 黑漆描金樓式鐘
184 銅鍍金嵌珠琺瑯瓶式錶
185 銅鍍金嵌珠琺瑯鳥音香水瓶錶
186 銅鍍金嵌珠緣花琺瑯懷錶
187 銅鍍金琺瑯人物懷錶
188 銅鍍金嵌珠琺瑯蕃蓮花式懷錶
189 銅鍍金琺瑯扇形懷錶
190 銅鍍金琺瑯鎖式錶
191 金嵌鑽石別針蟬形錶
192 金嵌鑽石天牛錶
193 銅鍍金琺瑯仕女撫琴懷錶
194 金質嵌珠緣琺瑯仕女持花懷錶
195 銅嵌玻璃球式錶
196 銅鍍金嵌珠帶座瓶式錶
197 銅鍍金琺瑯壺式錶
198 金殼打簧懷錶
199 金琺瑯鑲鑽石石榴別針錶
200 木質鑲錶音樂盒
附錄一 清宮收藏的雅剋?德羅鐘錶淺析
附錄二 鐘錶製作者及廠傢名錄
附錄三 鐘錶歷史大事年錶
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它成功地在介紹技術細節與商業現象之間找到瞭一個平衡點。很多關於鍾錶的書籍要麼是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充滿瞭對特定品牌的過度吹捧。然而,這本作品卻保持瞭一種令人尊敬的客觀性。它在描述瞭某項關鍵技術突破時,會客觀地指齣這項技術最早由哪傢公司或哪位製錶師提齣,以及後來是如何被其他品牌發揚光大的,避免瞭將所有光環都集中在某一個商業巨頭身上。比如,在談到“高振頻機芯”的研發難度時,它會平衡地展示不同技術路徑的優劣,而不是單純推崇某一種。此外,書中對“復雜功能”的介紹也很有趣味性,它不僅僅是講解瞭萬年曆、三問報時的工作原理,更深入地分析瞭為什麼這些功能在現代社會中仍具有如此高的價值——那份對手動機械的執著與對人類智慧的緻敬。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作者的筆調沉穩而富有洞察力,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不急不躁地帶領你領略鍾錶世界的壯麗景觀,絕無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堆砌的空洞描述。
評分我一直以為鍾錶知識是少數精英人士的“圈內話”,充滿瞭難以逾越的壁壘。直到我翻開這本讀物,纔發現原來“深度”和“親民”是可以完美結閤的。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控得極好,它沒有一上來就轟炸你關於擺頻、動力儲存這些專業名詞。它像是帶著你悠哉遊哉地逛一個鍾錶博物館,先從宏觀的角度讓你建立起對時間測量的基本認知,比如早期的日晷和水鍾是如何工作的,這為理解機械鍾錶的齣現提供瞭很好的曆史背景。隨後,作者纔逐步深入到機械內部的奧秘,但即便是講解寶石軸承或發條盒這種需要高度空間想象力的部分,作者也配上瞭極其精準的比喻,讓人在腦海中能迅速構建齣三維的模型。我特彆喜歡它探討“誤差”的那一章,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影響走時的各種因素,更是探討瞭人類如何與“不完美”共處,如何通過不斷的打磨來逼近“絕對精準”的哲學意味。這種從技術到哲學的延伸,使得這本書的內涵遠超一本普通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關於耐心、精度和時間觀念的思考錄。讀完後,我去看待一塊機械錶時,眼神裏已經多瞭一份審視和欣賞,不再隻是看它的價格標簽瞭。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巧思,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功能分類來介紹,而是采用瞭主題式的串聯。比如,它會用一整章來專門討論“計時碼錶”這種復雜功能,從其誕生的軍事背景,到各個品牌在計時精度上的“軍備競賽”,再到如今復雜功能在民用腕錶上的藝術化呈現。這種聚焦特定主題的寫法,使得知識點在讀者腦海中形成瞭一個個獨立的、完整的知識包,易於消化吸收。我個人對材質的研究部分印象尤其深刻,作者沒有流於錶麵地談論“不銹鋼”和“貴金屬”,而是深入探討瞭矽遊絲的引入如何顛覆瞭傳統製錶業對防磁和抗震的認知,以及陶瓷、碳縴維等新材料如何影響瞭腕錶的佩戴感和美學風格。每一次介紹新概念時,作者都會輔以非常清晰的圖示和案例,即便是像“偏心輪調校”這種相對晦澀的微調機製,也能被描述得清晰明瞭。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非常尊重讀者的智力,但同時也極度負責任地確保讀者不會迷失在專業術語的迷宮中。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專業鍾錶論壇的大門,讓我有信心去理解那些更深層次的討論。
評分這本關於鍾錶的書,著實讓我這個對手錶隻停留在“能看時間”層麵的“小白”受益匪淺。它不像那種堆砌專業術語的教科書,讀起來枯燥乏味。相反,作者似乎很有心得,能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精密的機械原理娓娓道來。比如,關於擒縱機構的介紹,我以前隻知道它“控製走時速度”,但讀完後,我仿佛能親眼看到遊絲的每一次擺動,擒縱輪如何精確地與叉形擺釘“對話”,那種匠心獨運的設計哲學,真的讓人拍案叫絕。書裏對不同類型機芯的演變也有涉及,從早期的手動上鏈到後來的自動機械,再到石英錶的齣現,整個時間計量技術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描述過程中,巧妙地穿插瞭一些曆史軼事和製錶大師的故事,讓冰冷的機械頓時有瞭溫度和人情味。讀完這些章節,我對那些小小錶盤背後蘊含的智慧和專注,産生瞭深深的敬意。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跨入瞭鍾錶世界的大門,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精工細作的審美情趣。
評分我之所以會推薦這本書給周圍的朋友,是因為它成功地將“高冷”的鍾錶知識“人情化”瞭。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製造一塊錶”,更是關於“為什麼人類要製造如此精密的計時工具”。書中穿插的製錶師訪談片段,哪怕隻是寥寥數語,也展現瞭匠人對完美的偏執與對時間的敬畏。比如,當談到打磨的精度時,作者引述瞭某位工匠的話,說打磨不是為瞭視覺效果,而是為瞭減少摩擦,讓時間運行得更長久、更穩定,這種對“實用美學”的追求,令人動容。這本書的選材非常廣博,它不僅涵蓋瞭瑞士製錶的黃金標準,也適當地介紹瞭其他地域,如日本在石英技術和微型化方麵的貢獻,使得知識結構更加全麵和立體。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奢侈品”的真正含義——它不是關於價格,而是關於時間投入、工藝傳承和對機械美學的極緻追求。它讓我明白瞭,一塊好錶,是時間凝固成的藝術品,值得被細細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