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兵作战装备图鉴(白金版) | ||
| 定价 | 88.0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09月 | |
| 开本 | 12开 | |
| 作者 | 《深度军事》编委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32 | |
| 字数 | 406000 | |
| ISBN编码 | 9787302442547 | |
| 重量 | 797 | |
Chapter 01 单兵武器
1.1 单兵武器的定义 2
1.2 单兵武器的分类 2
1.3 单兵武器的发展趋势 7
Chapter 02 枪械
2.1 手枪 10
德国HK USP半自动手枪 10
以色列“沙漠之鹰”半自动手枪 12
美国/意大利M9半自动手枪 16
美国Mk 23 Mod 0半自动手枪 20
瑞士P226半自动手枪 22
德国HK 45半自动手枪 24
意大利伯莱塔90TWO自动手枪 26
比利时FN 57半自动手枪 28
德国HK P2000半自动手枪 30
瑞士SP2022半自动手枪 32
德国HK P7半自动手枪 34
斯洛伐克GP K100半自动手枪 36
美国鲁格LCP半自动手枪 38
俄罗斯GSh-18半自动手枪 40
2.2 冲锋枪 42
德国MP5自动冲锋枪 42
比利时FN P90自动冲锋枪 46
美国VECTOR半自动冲锋枪 50
德国MP7自动冲锋枪 54
2.3 榴弹发射器 58
德国HK GMG全自动榴弹发射器 58
德国HK AG36附加型榴弹发射器 62
瑞士B&T; GL-06肩射型榴弹发射器 66
比利时FN EGLM附加型榴弹发射器 70
2.4 突击步枪 74
德国HK G36自动突击步枪 74
比利时FN SCAR自动突击步枪 78
俄罗斯AK-12自动突击步枪 82
比利时FN F2000自动突击步枪 86
德国HK416自动突击步枪 90
瑞士SIG SG550自动突击步枪 92
南非CR-21自动突击步枪 96
2.5?狙击步枪 100
美国巴雷特M82反器材狙击步枪 100
美国雷明顿MSR模块化狙击步枪 104
英国AW50反器材狙击步枪 108
美国TAC-50反器材狙击步枪 112
美国CheyTac M200反人员狙击步枪 116
德国R93战术型狙击步枪 120
俄罗斯SV-98手动狙击步枪 124
芬兰沙科TRG手动狙击步枪 126
2.6 霰弹枪 128
意大利伯奈利M4 super90战术霰弹枪 128
美国AA-12全自动霰弹枪 130
俄罗斯Saiga-12半自动霰弹枪 132
土耳其UTS-15泵动式霰弹枪 134
南非“打击者”防暴战斗霰弹枪 136
2.7 机枪 138
美国Mk 48轻型机枪 138
美国斯通纳86轻型机枪 140
美国“伯劳鸟”供弹式轻机枪 142
美国M60E3通用机枪 144
俄罗斯Pecheneg通用机枪 148
德国HK MG4供弹式轻机枪 152
新加坡Ultimax 100班用轻机枪 154
以色列Negev多用途轻机枪 156
Chapter 03 爆破武器
3.1 火箭筒 160
瑞典AT-4反坦克火箭筒 160
瑞典RBS-70便携式防空导弹 162
美国M72反坦克火箭筒 164
美国FIM-92便携式防空导弹 166
新加坡/以色列MATADOR“斗牛士”
火箭筒 168
美国M224前装式滑膛迫击炮 170
3.2 手榴弹 172
美国M67延时杀伤手榴弹 172
美国Mk 2延时杀伤手榴弹 174
美国M18战术辅助烟幕弹 175
Chapter 04 冷兵器
美国爱默森 Super Karambit SF爪刀 178
美国夜魔DOH111隐藏型战术直刀 180
美国十字军TCFM02战术直刀 182
美国冷钢TAC TANTO战术直刀 184
美国哥伦比亚河Hissatsu战术直刀 186
美国DPX DPHSF007战术折刀 188
美国戈博LMFⅡInfantry生存刀 190
美国Buck184生存刀 192
美国斯巴达“司夜女神”NYX战术直刀 194
美国黑鹰BK Garra“鹰爪”Ⅱ战术
全刃折刀 196
美国蝴蝶375BK警务战术直刀 198
美国Strider BNSS战术直刀 200
美国蝴蝶67战术甩刀 202
美国SOG S37匕首 203
美国菲罗比斯M9多功能刺刀 204
美国挺进者MSC-SMF Mick战术折刀 206
Chapter 05 子弹
美国.50 BMG步枪弹 210
美国.45 ACP手枪弹 212
美国春田.30-06步枪弹 214
美国5.56×45毫米步枪弹 216
比利时5.7×28毫米手枪弹 218
参考文献
这本书拿到手,感觉沉甸甸的,光是封面设计就很有分量。我一直对军事装备挺好奇的,总觉得那些高科技的武器背后一定蕴含着很多精密的学问。打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图片,而且不是那种模糊不清的网络截图,都是非常清晰、细节丰富的实物照片,这一点对我这种视觉党来说简直太友好了。然后我开始翻阅,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武器,而是对每一样装备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就拿那支突击步枪来说,它不仅仅告诉你这支枪的名字和基本参数,还会讲解它的枪机原理、弹药系统,甚至连不同型号之间的细微差别都会被拎出来说。我以前看一些军事文章,往往都是笼统地说“射程远”、“火力猛”,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些“厉害”背后的具体技术支撑是什么。比如,书中对不同国家的狙击步枪弹道计算方式、弹头设计对射程的影响,都给出了非常直观的图解和通俗易懂的解释。我个人尤其喜欢关于装甲车辆的部分,那些厚重的履带、复杂的炮塔结构,还有内部的动力系统和火控系统,这本书都给出了相当详尽的介绍。我甚至能想象到,为什么某个型号的坦克防护性能更好,为什么它的机动性会受限,这些都和书中的讲解息息相关。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货满满”,每一页都充满了知识点,而且呈现方式非常专业,图片质量和文字内容的结合度很高,让人一看就觉得这绝对是花了时间和心思去打磨出来的。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手持类轻武器有着特别的偏爱,总觉得那是一种力量与智慧的象征。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在轻武器这一块的讲解简直是面面俱到。从手枪的击发原理、保险机制,到冲锋枪的射速控制、后坐力反馈,再到步枪的膛线作用、弹匣供弹系统,它都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单兵武器本身,还把战场环境、战术应用都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在介绍一款精确射手步枪时,它会分析在怎样的射击距离上,选择哪种弹药最为合适,以及如何根据风速和湿度进行修正。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本“作战手册”的启蒙读物。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老式武器的介绍也毫不含糊,比如一些在二战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步枪,它会详细解释其设计理念,以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这样的设计会成为主流。这让我对武器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很多看似陈旧的设计,其实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而且,它在介绍不同武器时,会互相进行对比,指出它们的优劣之处,这种“横向比较”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武器的定位和特点。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这让我对内容充满期待。我一直对现代军事力量的发展颇为关注,特别是那些能够改变战局的“大杀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在讲解大型武器系统时,不仅仅是列出一些参数,而是深入到技术的核心。比如,对于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起降流程,它就用非常细致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解释了弹射器的原理、阻拦索的作用,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复杂协调。再比如,在介绍战略导弹时,它会尝试解析其推进系统、制导方式,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这种对复杂系统进行拆解和解释的能力,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看到的。而且,它还触及了一些前沿军事技术,比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一些隐身技术的原理。虽然有些部分可能对普通读者来说稍微有些专业,但书中通常会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并配以大量的插图,让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防御系统时,对于不同类型拦截弹的原理分析,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抵御来袭目标。这本书让我对现代军事科技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很高,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就有一种高级感。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和武器的演变过程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大呼过瘾。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武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将武器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解读。比如,在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型火炮时,它会详细阐述当时冶金技术的发展对火炮威力的影响,以及这些巨型火炮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再比如,在讲解冷战时期的装甲车辆时,它会分析当时美苏两国在坦克设计理念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体现在武器的具体构造上的。我个人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武器“创新”的部分,它会追溯一些经典武器的设计灵感来源,以及这些灵感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最终的实物的。书中对于一些曾经的“失败之作”的介绍也同样引人入胜,它会分析这些武器为什么没有被广泛采用,以及它们的设计缺陷在哪里。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式的解读,让我对武器的设计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武器图录,它更像是军事技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一件件武器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人类在军事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和进化的轨迹。
评分我一直对军事装备的外观和功能都充满着好奇,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所呈现的图片质量极高,每一件装备都仿佛触手可及,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就连一些细微的刻痕和涂装的质感都能清晰可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解读这些装备时,不仅仅停留在“它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它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对于一些具有特殊造型的战术刀具,它会详细解释其刀刃的角度设计、握柄的人体工程学考量,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在讲解一些辅助作战装备时,比如夜视仪、热成像仪,它会尝试解释其成像原理、光学器件的组成,以及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实际效能。我个人对军事服装和防护装备特别感兴趣,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兵种的制服、头盔、防弹衣都有详细的介绍,并且会分析它们在设计上如何兼顾防护性和活动性。这种对装备“内在逻辑”的挖掘,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编撰者绝对是军事领域的“硬核玩家”,他们不仅了解装备的表象,更懂得装备的精髓。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从一个普通的军事爱好者,提升到了一个能够理解装备背后技术和战术意义的“进阶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