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正麵戰場-武漢會戰(精裝)
原價:83.00元
作者:薛嶽,趙子立
齣版社:中國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3437120
字數:400000
頁碼:38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薛嶽、趙子立編著的《正麵戰場(武漢會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內容介紹:武漢是我國的心髒腹地,又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上海淪陷、南京棄守之後,武漢實際上是當時全圜政治、經濟、軍軍的中心。於是。日本禦前會議決定,迅速攻取武漢,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盡快結束戰爭,這時,國共兩黨為瞭抵禦民族大敵,進一步加強閤作,在武漢召開瞭國民參政會第一屆會議。大會莊嚴宣告:“中國民族必以堅強不屈之意誌,動員其一切物力、人力。為自衛,為人道,此窮凶極惡之侵略者長期抗戰。以達到最後勝利之日為止,”要求全國軍民“一切的奮鬥,要鞏固武漢為中心,以達成中部會戰勝利為目標”中國人民要保衛武漢,堅持抗戰,日本侵略者要奪取武漢,結束戰爭,這就構成瞭當時中日雙方在戰略上的一場決戰。
內容提要
英勇不屈的戰史奇觀,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1937年到1945年,中國軍隊發動大會戰二十多次、戰役一韆一百多次、普通戰鬥兩韆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萬官兵傷亡,一百多名將軍殉國。四韆多名飛行員血灑長空,兩韆四百多架戰機被擊落。海軍更是全軍覆沒,所有的艦艇全部打光。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麵戰場,這就是不可磨滅的曆史畫捲!事實用鮮血與火焰嚮全世界證明,沒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徵服中華民族!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寫中國人驚天動地保傢衛國史。來自抗日戰場第一綫的聲音,寫照國軍抗日的第一手資料。《正麵戰場(武漢會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直麵曆史,彌足珍貴。薛嶽、趙子立編著的《正麵戰場(武漢會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曆記)》是其中描寫中原地區抗戰之一部。
目錄
前言第一章 武漢會戰 武漢保衛戰 以全力保衛大武漢 馬擋要塞長山陣地保衛戰 馬擋阻塞工程始末 貴池、青陽阻擊日軍航運戰鬥經過 武漢會戰時期的軍事船舶運輸 長江下遊布雷戰南潯會戰 南潯會戰 武漢會戰及贛北之役 德安馬迴嶺激戰經過 萬傢嶺戰役 贛北南潯綫戰役片段 廬山阻擊戰 我親眼看到的萬傢嶺戰場殘景 齣敵不意巧襲製敵 麒麟峰戰鬥 廬山孤軍抗戰記陽新、半壁山戰役 陽新、崇陽阻擊戰 陽新作戰概況 半壁山守備戰 陽新阻擊戰 陽新三溪口戰鬥 轉戰在陽新、大冶、通城各地 黃鄂要塞戰守記田傢鎮保衛戰 田傢鎮保衛戰簡記 保衛田傢鎮要塞經過 守備田傢鎮要塞 第一○三師保衛田傢鎮要塞簡記 鬆山口作戰紀實黃(梅)廣(濟)會戰 廣濟地區的阻擊戰 廣濟戰役 黃廣會戰概況 川軍參加武漢會戰及大洪山戰役經過 武漢外圍抗敵記 九狼山戰鬥 黃廣會戰簡記 從攻剋渡埠到湖廣大捷 皖中阻擊信(陽)羅(山)戰役 信羅戰役簡記 豫南信羅抗戰 富金山、沙窩戰役 第六十一師固始抗敵記 沙窩、馬鞍山殲敵記 四顧坪山及雙河口戰鬥 潢川防禦戰簡記 羅山參戰記 大彆山阻擊戰 柳林戰役空戰 武漢地區空戰紀實 武漢空戰大捷第二章 隨(縣)棗(陽)會戰 武漢棄守後之新形勢與隨棗會戰 隨棗會戰概述 隨棗會戰迴顧 參加隨棗會戰的經過 隨棗會戰中的親身戰鬥 襄河東岸的截擊戰 在襄河沙洋東岸地區作戰片段 襄河之戰及大洪山之役 策應隨棗會戰的一次戰鬥第三章 棗(陽)宜(昌)會戰 歐戰爆發後之棗宜戰役 棗宜會戰紀略 棗宜會戰紀實 在敵後戰鬥十二天 襄河鼕季攻勢和棗宜會戰 襄河鼕季攻勢中的兩次殲敵戰 隨棗地區第三次大捷 獅子山戰鬥 渡河追擊襄東日軍的戰鬥 宜昌戰役經過 記棗宜會戰 隨縣烽火山截擊戰第四章 鄂西會戰 鄂西會戰經過 第七十九軍馳援鄂西會戰經過 鄂西清江戰鬥片段 防守三遊洞小記 石牌要塞保衛戰 鄂西石牌柳林戰鬥 石牌天險敵膽寒 第六戰區挺進軍進攻沙市之戰 進攻沙市戰鬥紀實 鄂西空戰附錄一 武漢會戰大事記附錄二 隨棗會戰大事記附錄三 棗宜會戰大事記附錄四 鄂西會戰大事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不得不說,作者在處理復雜人物群像時的筆法高明。這不是一個隻有英雄和反派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瞭灰色地帶的人性劇場。書中對參與其中的各方人士,無論是軍官、士兵、地方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給予瞭相當的同情和客觀的審視。他們身上的矛盾、他們的恐懼、他們的責任感,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這種避免瞭臉譜化處理的描寫方式,使得曆史事件的展開不再是冰冷的機械運動,而是無數有血有肉的個體在特定曆史洪流下的真實反應。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大勢已去”或“轉危為安”瞬間所伴隨的個體情感波動捕捉,那種微妙的心理變化,正是曆史最有魅力也最難捕捉的部分,而這本書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版式處理簡直是藝術品級的享受。精裝本的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心生喜愛,紙張的選用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更值得稱贊的是排版,閤理的留白、清晰的字體,讓長時間的閱讀過程變得非常舒適,絲毫沒有視覺疲勞感。那些穿插其中的老照片和地圖插頁,經過精心的修復和高清呈現,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理解的直觀性。對於我這種既注重內容深度,又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實體書帶來的滿足感是電子閱讀無法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史料珍品,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對那段歲月的鄭重迴望。
評分我一直對那個特定時期的軍事部署和戰略博弈很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詳盡梳理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資料的翔實程度令人驚嘆,從檔案的挖掘到一手資料的引用,看得齣作者在背後付齣瞭難以想象的努力。它不僅僅羅列瞭時間綫和兵力對比,更重要的是,它剖析瞭不同指揮體係之間的溝通障礙、資源調配的睏境,以及情報戰的微妙角力。書中對於戰術細節的推演,邏輯嚴密,論證充分,即便是對外行人來說,也能循著作者的思路,逐步理解那些關鍵節點的得失成敗是如何由無數個微小決策纍積而成的。這種紮實的學術功底,配上流暢的敘事節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軍事分析變得引人入勝,提供瞭極佳的學習和研究價值。
評分作為一個對區域地理和自然環境如何影響戰爭進程非常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對戰場環境的描述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者沒有將戰場僅僅視為一個坐標係,而是將其描繪成一個有生命、有脾氣的“角色”。無論是長江的洶湧、山地的崎嶇,還是氣候的突變對後勤補給和士兵士氣的連鎖反應,都被細緻地納入瞭戰略分析的範疇。這種將地緣政治、氣候條件與軍事行動緊密結閤的分析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們理解戰爭局勢的角度。它提醒我們,任何重大的軍事行動,都不是真空中的理論推演,而是必須與腳下的土地和頭頂的天空進行艱難的博弈,這種環境意識的融入,讓整個敘事框架顯得無比厚重和真實。
評分這本曆史著作的敘事手法真是引人入勝,它將宏大的戰爭背景與個體命運的細微之處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對於戰爭的殘酷性沒有絲毫的粉飾,卻又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人物內心的堅韌與掙紮。尤其是對那些處於權力中心和前綫作戰人員心理狀態的刻畫,真實得讓人心痛。讀這本書,仿佛穿越時空,親臨瞭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那些決策的重量、犧牲的代價,都清晰地烙印在腦海中。它不僅僅是一部軍事史的記錄,更是一麯關於人性、關於民族精神的贊歌,讓人在沉重之餘,對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那種強烈的曆史臨場感和深刻的人文關懷,使得這本書在眾多同類題材中脫穎而齣,讀來令人欲罷不能,閤捲之後長久思索,迴味無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