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

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莉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军事科技
  • 现代战争
  • 战争演变
  • 科技进步
  • 战略战术
  • 军事理论
  • 地缘政治
  • 国际关系
  • 百年战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
ISBN:9787010143644
商品编码:1468945038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作者:李莉 译者: 开本: 16开
定价: 58.00 页数:513 印次: 1
ISBN号:978701014364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一战”爆发以来的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作用却举足轻重。本书以百年跨度的历史纵深与广阔视角,深入分析了现代战争在“一战”、“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得以艰难孕育,并在越战以后的沉淀与反思中艰难前行,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几场典型作战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走向成熟的全过程。这期间,先进的军事技术作为传统战争形态的否定性力量,一次又一次强制性地推动作战方式的变革,引起了战争形态的历史性变化。人类百年战争史一次次证明:谁敢于不断否定、勇于自主创新,谁就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夺取优势并赢得胜利,而沿袭陈旧过时的观点,抱着过去的老经验不放,注定只能是失败的命运。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军事大变革的时代。高技术战争的花样在不断翻新,而我军尚未有过相关领域的实践。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汇点,如果我们的观念依然陈旧、军事理论创新不力,只有坐以待毙。看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创新精神和高度自觉。正如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所说:“战争——这是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迎接它。”

作者简介

李莉,军事学博士,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军育才银奖获得者,国防大学第五届名师工程“杰出中青年专家”,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军事评论员。现为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军事科技装备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曾3次荣立三等功。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高科技与信息化武器装备,先后出版了《决战第六维空间——信息战装备》、《伊拉克战争后勤保障研究》、《大国意志——打开核黑箱》等专著和学科教材。

目录

001第一章一战前后军事技术的发展——机械化装备初步发展阶段

002第一节机械化装备的发展最早从海上突破——世界海军进入大炮巨舰时代

010第二节机枪和铁丝网——让进攻的一方几乎“将血流尽”

018第三节坦克的出现——堑壕战的终结者

023第四节空中战鹰——战争由平面变为立体

028第五节主要军事理论及代表人物

047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军事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机械化战争阶段

048第一节坦克的大规模运用与德国的闪击战

飞机与坦克是一对兄弟——古德里安与他的闪击战理论/049

16天占领波兰全境:德“闪击战”的首次使用/053

一个半月击败英法联军:“闪击战”再次发威/055

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库尔斯克战役/058

闪击战的失败与军事技术局限/061

063第二节战列舰的衰落与航母的兴起

虽然航母的概念最先是法国人提出的,但首次实现从摇摆

不定的军舰甲板上起飞和着舰的却是美国人/064

英国海军少校飞行员鲜血中诞生的世界第一艘航母——英国的“百眼巨人”/068

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航空制胜”理论的坚定推动者/072

航空母舰发展的里程碑和转折点——日本偷袭珍珠港/076

086第三节德国的“狼群”U艇与海上绞杀战

邓尼茨和他的“狼群”/088

093第四节导弹的出现——来自天外的“飞行怪物”

“导弹鼻祖”冯·布劳恩/095

099第五节空军的大规模运用及战略轰炸的出现

战略轰炸成为时间长、消耗大、代价高的作战手段/101

人类战争史上首次空中战争——不列颠战役/105

107第六节美国曼哈顿计划与核武器的出现

113第三章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导弹核武器全面发展阶段

114第一节美苏“恐怖”均衡理论与核竞赛

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超级”原子弹——氢弹的竞争开始提速/115

为把核弹投到对方领土,美苏竞相发展远程战略投掷工具/117

19578月苏联洲际导弹试射成功,具备了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119

120第二节从朝鲜战争到8年越南战争——全面打核大战背景之下的常规战争走到穷途末路

米格走廊——喷气时代空战的发源地/121

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第一次击落敌机/126

朝鲜战争是美国遭受的冷战后第一个重大打击/128

“大规模报复”战略出台——立足打全面核大战/129

地毯式轰炸仍然是主要样式/134

137第三节走向太空——第四维战场出现了

140第四节核动力的出现——理论上无限的续航力

145第五节越南战场丛林水网中的较量——直升机的大规模运用与空中机动理论的问世

151第六节轰炸青化大桥——精确制导武器崭露头角

159第四章沉淀与反思

160第一节美军越战之后的反思与思想解放运动

关于越战失误的争论/161

未来的美国陆军究竟向何处去?/166

转向打“短期战争”强调“初战决胜”/171

174第二节1973年中东战争——在美军改革中具有奠基地位

以崭新的眼光看待现代战争的革命性变化/176

目标:一切为了联合/180

《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案》的出台/183

《作战纲要》的革命/186

189第三节大幅增加军费的80年代

194第四节实行全志愿兵役制度

196第五节教会军官如何打仗——训练革新

红旗演习——获得头10次的空战经验/197

陆军建立“国家训练中心”/199

203第五章探索与萌芽

204第一节兵败“鹰爪行动”与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诞生

212第二节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219第三节“暴怒行动”——1983年美军出兵格林纳达

225第四节“黄金峡谷”行动——美军空袭利比亚

237第五节1989年出兵巴拿马——隐身战斗机F-117首次投入实战

247第六章实践与成熟

248第一节海湾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时代的到来

“空地一体战”理论的首次成功实践/250

最具革命性的武器——F-117和“战斧”/252

E-3E-8预警机使美军建立全面空中信息优势/256

分散钻洞不再是保全自己的有效方式/261

俎上剁肉——6号“死亡公路”上的哀鸣/262

265第二节科索沃战争——完全由航空兵和导弹主导的战争

目标,完全占有并控制天空/266

空袭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战争模式/270

“联盟力量”行动是一场典型的联军作战/273

B-2隐形轰炸机首次投入实战/275

首次大量使用最新一代空中发射弹药/278

282第三节阿富汗战争——特种部队为主角的战争

代号“持久自由”:21世纪第一场战争


《战线:硝烟与硅基的交响》 序曲:历史的巨响与未来的低语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曲悲壮的挽歌,也是一面映照时代进步的棱镜。从冷兵器时代的短兵相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与毒气,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钢铁洪流与闪电突袭,战争的面貌在技术革新和战略演进的浪潮中不断重塑。然而,当我们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回望,不禁会问:下一个百年,战争将走向何方?当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当人工智能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当虚拟现实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古老的战争逻辑是否会被颠覆?《战线:硝烟与硅基的交响》并非对过往的简单回溯,而是试图深入探索一个更具前瞻性的命题——科技进步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百年战争的形态,以及人类如何在这种剧变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本书并非一部冰冷的军事史料集,也不是一本充斥着技术术语的工程手册。它是一次对人类最古老冲突形式与最前沿科技力量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的哲学式审视。我们试图勾勒出一条从蒸汽时代到量子时代,战争范式不断演进的宏大图景。从早期工业革命催生的火炮与装甲,到两次世界大战中飞机与潜艇的崛起,再到冷战时期核威慑的平衡,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伴随着战争规模、烈度与影响力的指数级扩张。而当下,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节点上。 第一乐章:数字黎明前的阴影——信息时代的序曲 二十世纪下半叶,计算能力的飞跃为战争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4I)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雷达、声纳、卫星侦察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大幅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则将杀伤效率推向了新的高度。信息在战争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情报的获取、分析和传递成为胜负的关键。本书将追溯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如何逐渐融入军事领域,从最初的辅助工具,演变成左右战局的核心要素。我们将探讨诸如“海湾战争”等标志性冲突中,信息优势如何转化为压倒性的战场胜利。同时,我们也将在这一时期审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战的萌芽,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怎样的伏笔。 第二乐章:硅基生命的觉醒——人工智能与自主化战争 当硅基生命——人工智能——开始真正拥有“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战争的性质将发生何种颠覆?本书将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潜在应用,从自主决策的无人机编队、能够识别并锁定目标的智能弹药,到能够分析海量战场数据的AI指挥系统。我们将探讨“算法战”的可能性:当交战双方的决策都由AI主导,战争的进程是否会超出人类的理解和控制范围?AI在战略层面的应用,例如预测对手意图、优化资源分配,甚至模拟未来冲突场景,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本书不回避关于AI伦理的讨论,探讨当武器系统拥有自主杀伤能力时,责任的归属、道德的界限将变得何等模糊。从“算法战”的预测到“无人机蜂群”的协同,我们将描绘一幅幅令人警醒却又极具吸引力的未来战场图景。 第三乐章: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网络空间、认知战与“非对称”的重塑 信息时代最深刻的变革之一,莫过于网络空间的崛起。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管道,更成为一个全新的战场。本书将详细阐述网络攻击如何成为继物理打击之外,摧毁一个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扰乱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我们将探讨“混合战争”的概念,即传统军事行动与网络攻击、信息操纵、经济制裁等手段的结合,其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战略目标。“认知战”将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重点。当AI能够精准地分析个体心理,并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流影响公众舆论,甚至操纵国家叙事时,战场将被无限扩大,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意识之中。本书将深入探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真伪,如何抵御无形的操纵,以及“真相”本身将如何成为一场激烈对抗的焦点。我们将分析“信息战”、“舆论战”如何成为现代冲突的新常态,以及“非对称”的冲突模式如何在数字时代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第四乐章:超感知与非接触——无人化、智能化与未来战场的轮廓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的进步正将战争推向“超感知”和“非接触”的新阶段。本书将探讨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如高超声速武器、定向能武器(激光、微波)、隐身技术、先进传感器网络以及量子计算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这些技术将如何改变传统的战场侦察、打击和防御模式?“无人化”将是未来战争的必然趋势,从陆海空到太空,无人系统将成为作战的主力,极大地降低人员伤亡,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管理庞大的无人作战系统,以及如何应对敌方无人系统的威胁。本书将描绘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景象:战场信息将实现全域覆盖、实时共享;攻击将更加精准、快速,且难以预测;而人类在战场上的角色,或许将从“士兵”转变为“指挥官”或“分析师”,置身于远程控制台,通过屏幕指挥着一场场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战斗。 第五乐章:战争的哲学困境——人、机器与道德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不禁要问:在日益自主化、智能化的战争中,人性的角色将如何演变?当机器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决策权,甚至执行杀戮任务时,我们该如何定义战争中的责任?道德的底线在哪里?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棘手的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并非简单地预言战争的未来,而是试图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对文明未来走向的深刻反思。当战争的烈度与广度被科技无限放大,当生存与毁灭的界限变得模糊,人类该如何运用智慧与道德,引导科技的进步,而非被其吞噬?我们将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对和平的渴望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加强烈,还是会被科技所催生的新的冲突模式所裹挟。 尾声: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意义 《战线:硝烟与硅基的交响》的终极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科技进步如何深刻地塑造着战争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人类文明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打赢战争的书,也不是一本宣扬战争的书。它是一次对人类冲突本质的追问,一次对科技力量的双刃剑属性的审视,一次对未来战争形态的理性探索,更是一次对人类在不确定性中如何保持清醒、寻求和平的呼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洪流中,理解战争的“方程”正在被重写,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审视这个新的“方程式”,并在其中寻找属于人类的意义与方向。本书希望成为您理解这一复杂而重要议题的窗口,激发您对未来战争、科技伦理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扉页,我就对“现代战争方程式”这个概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关于人类在科技洪流中如何重新定义暴力和冲突。我一直认为,战争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经济、政治乃至科技发展的综合产物。而“方程式”这个词,暗示着一种严谨的、或许是可被量化的关系。我想象这本书会详细地阐述,每一次重大的科技突破,比如雷达、原子能、计算机,是如何在军事领域被采纳、演进,并最终催生出全新的战争理论和实践的。它是否会深入分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变量”是如何影响战争的“结果”的?例如,在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出现是否就构成了一个“一票否决”的方程式?而现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战是否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更加难以预测的“方程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为我揭示科技进步如何在不同维度上重塑战争,从战场的规模、速度,到战争的性质、伦理,甚至战争的终结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抽象的科技元素和火焰的交织,仿佛预示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书名“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就足够吊足胃口,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方程式”能够概括近百年来战争形态的颠覆性变革。我一直对军事史和科技发展如何相互催化、重塑人类冲突这一主题深感兴趣,而这本书恰好触及了这个核心。试想一下,从一战的堑壕到二战的闪电战,再到冷战时期的核威慑,直至当今的无人机、网络战,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战争模式的剧烈调整。这本书能否像一个高明的解题者,剖析出这些演变背后的深层逻辑和驱动力?我尤其期待它能如何阐述“方程式”的含义,是量化的模型,还是概念性的框架?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前沿科技对未来战争的不可逆转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硝烟背后的、由科技驱动的战争“算法”,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为何如此复杂且充满挑战。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散发出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书名“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听起来就非常学术,但又带有一丝神秘的吸引力,仿佛一本武林秘籍,揭示着战争的奥秘。我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事件的罗列和英雄人物的传记,却鲜少从科技进步这个宏观视角去审视战争的脉络。这本书是否能够将科技发展的脉络与战争形态的演变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可见的时间线?例如,火药的发明如何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格局,工业革命催生的批量生产和高效运输又如何为一战、二战的规模化冲突奠定基础?更不用说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浪潮对战场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乃至战场本身的定义带来的颠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这两条线索的,是侧重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科技节点,还是试图描绘一个更宏观、更连贯的科技演进与战争变迁的动态图景?这本书能否帮助我跳出对具体战役和战术的微观观察,而获得一种对战争本质及其演变规律的宏观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上“科技进步”和“百年战争演变”的字样,就像两把钥匙,分别打开了我对军事史和科技史的两扇窗户。我总觉得,对现代战争的理解,离不开对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发展的深刻认知。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种“科技-军事”的思维模型?它会如何剖析,不同时代的技术特点,例如是蒸汽机驱动的陆权,还是航空技术带来的制空权,亦或是信息技术构建的制网权,是如何决定一个国家或一个联盟的战争潜力和战略优势的?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被大众所忽视的、但对战争形态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进步?比如,统计学和运筹学在军事决策中的应用,或者新材料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提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讲解“是什么”,更能深入挖掘“为什么”,解释科技进步在战争演变中的内在逻辑和必然性,为我理解现代冲突提供一个更深刻、更具前瞻性的视角,让我看到科技发展如何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战争的面貌。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标题所吸引。“现代战争方程式—科技进步与百年战争演变”,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解构和重构的意味。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现象化繁为简的“方程式”式的解读方式感到着迷。我想象这本书可能会探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闪电战,再到冷战时期的核威慑平衡,以及当下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雏形,这期间战争形态的每一次重大转变,背后都有一股科技进步的力量在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否会深入分析,例如,机枪、坦克、飞机的出现,是如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战术和战略?而电子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又如何使得战争从物理空间延伸到信息空间,并催生出新的作战模式?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将零散的战争史实,通过科技进步这条主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解战争的“进化”过程,并对未来的战争形态做出一些有根据的推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