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战场-武汉会战(精装)
原价:83.00元
作者:薛岳,赵子立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3437120
字数:400000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薛岳、赵子立编著的《正面战场(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内容介绍:武汉是我国的心脏腹地,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上海沦陷、南京弃守之后,武汉实际上是当时全圜政治、经济、军军的中心。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尽快结束战争,这时,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民族大敌,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会议。大会庄严宣告:“中国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其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为人道,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要求全国军民“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结束战争,这就构成了当时中日双方在战略上的一场决战。
内容提要
英勇不屈的战史奇观,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1937年到1945年,中国军队发动大会战二十多次、战役一千一百多次、普通战斗两千八百多次。三百二十多万官兵伤亡,一百多名将军殉国。四千多名飞行员血洒长空,两千四百多架战机被击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所有的舰艇全部打光。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正面战场,这就是不可磨灭的历史画卷!事实用鲜血与火焰向全世界证明,没有任何侵略者可以征服中华民族!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写中国人惊天动地保家卫国史。来自抗日战场第一线的声音,写照国军抗日的第一手资料。《正面战场(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直面历史,弥足珍贵。薛岳、赵子立编著的《正面战场(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是其中描写中原地区抗战之一部。
目录
前言第一章 武汉会战 武汉保卫战 以全力保卫大武汉 马挡要塞长山阵地保卫战 马挡阻塞工程始末 贵池、青阳阻击日军航运战斗经过 武汉会战时期的军事船舶运输 长江下游布雷战南浔会战 南浔会战 武汉会战及赣北之役 德安马回岭激战经过 万家岭战役 赣北南浔线战役片段 庐山阻击战 我亲眼看到的万家岭战场残景 出敌不意巧袭制敌 麒麟峰战斗 庐山孤军抗战记阳新、半壁山战役 阳新、崇阳阻击战 阳新作战概况 半壁山守备战 阳新阻击战 阳新三溪口战斗 转战在阳新、大冶、通城各地 黄鄂要塞战守记田家镇保卫战 田家镇保卫战简记 保卫田家镇要塞经过 守备田家镇要塞 第一○三师保卫田家镇要塞简记 松山口作战纪实黄(梅)广(济)会战 广济地区的阻击战 广济战役 黄广会战概况 川军参加武汉会战及大洪山战役经过 武汉外围抗敌记 九狼山战斗 黄广会战简记 从攻克渡埠到湖广大捷 皖中阻击信(阳)罗(山)战役 信罗战役简记 豫南信罗抗战 富金山、沙窝战役 第六十一师固始抗敌记 沙窝、马鞍山歼敌记 四顾坪山及双河口战斗 潢川防御战简记 罗山参战记 大别山阻击战 柳林战役空战 武汉地区空战纪实 武汉空战大捷第二章 随(县)枣(阳)会战 武汉弃守后之新形势与随枣会战 随枣会战概述 随枣会战回顾 参加随枣会战的经过 随枣会战中的亲身战斗 襄河东岸的截击战 在襄河沙洋东岸地区作战片段 襄河之战及大洪山之役 策应随枣会战的一次战斗第三章 枣(阳)宜(昌)会战 欧战爆发后之枣宜战役 枣宜会战纪略 枣宜会战纪实 在敌后战斗十二天 襄河冬季攻势和枣宜会战 襄河冬季攻势中的两次歼敌战 随枣地区第三次大捷 狮子山战斗 渡河追击襄东日军的战斗 宜昌战役经过 记枣宜会战 随县烽火山截击战第四章 鄂西会战 鄂西会战经过 第七十九军驰援鄂西会战经过 鄂西清江战斗片段 防守三游洞小记 石牌要塞保卫战 鄂西石牌柳林战斗 石牌天险敌胆寒 第六战区挺进军进攻沙市之战 进攻沙市战斗纪实 鄂西空战附录一 武汉会战大事记附录二 随枣会战大事记附录三 枣宜会战大事记附录四 鄂西会战大事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那个特定时期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博弈很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详尽梳理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资料的翔实程度令人惊叹,从档案的挖掘到一手资料的引用,看得出作者在背后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它不仅仅罗列了时间线和兵力对比,更重要的是,它剖析了不同指挥体系之间的沟通障碍、资源调配的困境,以及情报战的微妙角力。书中对于战术细节的推演,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即便是对外行人来说,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逐步理解那些关键节点的得失成败是如何由无数个微小决策累积而成的。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配上流畅的叙事节奏,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军事分析变得引人入胜,提供了极佳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评分这本历史著作的叙事手法真是引人入胜,它将宏大的战争背景与个体命运的细微之处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对于战争的残酷性没有丝毫的粉饰,却又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坚韧与挣扎。尤其是对那些处于权力中心和前线作战人员心理状态的刻画,真实得让人心痛。读这本书,仿佛穿越时空,亲临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些决策的重量、牺牲的代价,都清晰地烙印在脑海中。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的记录,更是一曲关于人性、关于民族精神的赞歌,让人在沉重之余,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那种强烈的历史临场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读来令人欲罢不能,合卷之后长久思索,回味无穷。
评分不得不说,作者在处理复杂人物群像时的笔法高明。这不是一个只有英雄和反派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了灰色地带的人性剧场。书中对参与其中的各方人士,无论是军官、士兵、地方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给予了相当的同情和客观的审视。他们身上的矛盾、他们的恐惧、他们的责任感,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避免了脸谱化处理的描写方式,使得历史事件的展开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运动,而是无数有血有肉的个体在特定历史洪流下的真实反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大势已去”或“转危为安”瞬间所伴随的个体情感波动捕捉,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正是历史最有魅力也最难捕捉的部分,而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作为一个对区域地理和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战争进程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对战场环境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将战场仅仅视为一个坐标系,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有生命、有脾气的“角色”。无论是长江的汹涌、山地的崎岖,还是气候的突变对后勤补给和士兵士气的连锁反应,都被细致地纳入了战略分析的范畴。这种将地缘政治、气候条件与军事行动紧密结合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战争局势的角度。它提醒我们,任何重大的军事行动,都不是真空中的理论推演,而是必须与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天空进行艰难的博弈,这种环境意识的融入,让整个叙事框架显得无比厚重和真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处理简直是艺术品级的享受。精装本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心生喜爱,纸张的选用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合理的留白、清晰的字体,让长时间的阅读过程变得非常舒适,丝毫没有视觉疲劳感。那些穿插其中的老照片和地图插页,经过精心的修复和高清呈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的直观性。对于我这种既注重内容深度,又追求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实体书带来的满足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史料珍品,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那段岁月的郑重回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