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文集: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修订译本)》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
《海德格尔文集: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修订译本)》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首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张振华,1982年9月生,上海南汇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访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
目录
导论
§1.主题的阐明与大体划分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5.存在论的方法特性。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6.讲座提纲
第一部分
对若干传统存在论题现象学的一批判的讨论
第一章康德的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词
§7.康德论题的内涵
§8.对存在或者实存概念的康德式阐释的现象学分析
a)存在(实存、实有、现成存在)、绝对肯定与知觉
b)行知觉、被知觉者、被知觉性。被知觉性与现成者之现成性的差别
§9.对论题所涵问题更为根本的把握与更为彻底的论证之 必要性
a)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不足以在存在论上阐明知觉
b)知觉一般之存在建制;意向性与超越性
c)意向性与存在领悟;存在者之被发现性(被知觉性)与存在之被 展示性
第二章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存在论论题:何所是(essentia) 与现成存在(existentia)属于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10.该论题的内涵及其传统讨论
a)预先勾勒区分essentia[本质]与existentia[实有、实存]的传统 问题情境
b)古代与经院派领悟境域中对esse[存在、是](ens[存在者]), essentia[本质]与existentia[实有]的先行界定
c)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邓·司各特、苏阿雷茨)对essentia 与existentia所做的区别
a)托马斯主义关于ente creat0[被造的存在者]中essentia与 existentia之间distinctio realis的学说
9)司各特主义关于ente creato中essentia与existentia之间的 distinctio modalis(formalis)[模态的(形式的)区别]的学说
y)苏阿雷茨关于ente creato中essentia与existentia之间的 distinctio sola rationis的学说
§11.现象学地澄清为第二论题奠基的问题
a)追问essentia与existentia之本源
b)回溯到作为essentia与existentia之隐涵领悟境域的此在对存 在者之制作性施为
§12.处理问题的传统方式之不充分奠基的证明
a)制作性施为的意向结构与存在领悟
……
第二部分 对于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追问。存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方式
精彩书摘
《海德格尔文集: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修订译本)》:
a)作为实证科学的心理学不足以在存在论上阐明知觉
我们的问题是:康德在尝试阐明存在、实存、现实性与实有时诉诸设定与知觉之类,这是否偶发的一时之念?在这么做时,他把目光投向了何处?他从哪里获得那种给予实存、实有概念以特征的阐明?肯定之类概念源自何处?那必然随之一同被思为使肯定得以可能的是什么?康德可曾充分地界定肯定一般自身之可能性条件?可曾借此澄清肯定之本质且由此展现那被阐明者(存在、现实性)自身?
我们已经看到,现成者之被知觉性、被发现性不同于现成者之现成性。而在每一次对现成者的发现中,该现成者都是作为现成者,也就是说在其现成性中被发现的。于是在一现成者之被知觉性或者说被发现性中,现成性都以某种方式被一同展示了,被一同开启了。存在确实不同于被设定性,后者倒是对存在者的设定将自己确证为被设定的存在者之存在的方式。也许从被知觉性与被设定性出发,通过充分的分析,可以阐明其中被发现的存在或者现实性及其意义。如果能够成功做到,充分地就其本质结构阐明对现成者的发现、阐明知觉与绝对设定,那么沿着这条道路也就必然可以遭遇实有、实存、现成性之类。问题出现了:如何才能获得关于知觉及肯定现象(这现象是康德为了阐明现实性及实有所考虑的)之充分规定?我们已经显示了,康德藉之阐明存在、实存概念的那些概念本身尚待阐明。这一方面是因为,既然还需断定康德是在什么意义上理解它们或者用它们所意指的东西,那么知觉与设定概念便是有歧义的;另一方面则因为,即使按照对康德最为有利的诠解,能否把存在诠解为肯定、把实存诠解为知觉,这些都是成问题的。知觉与肯定现象自身需要阐明,问题便在于如何达到这种阐明。显然,应当追溯到那使知觉、设定以及认识能力之类得以可能的东西,——那为知觉、设定打下基础的东西,——那把它们规定为它们所属的存在者之行为的东西。
按照康德,一切思维、设定都是一种我一思(Ich-denke)。这个自我及其状态、它的行为(一般所谓“心理的东西”)需要一种先行阐明。康德有关实有、实存的概念阐释不无缺憾,其原因显而易见:康德是用一种相当粗糙的心理学来工作的。人们也许会猜测,假使康德有一种当今所具之可能性精确地研究知觉之类,立足事实而非以一种空洞的敏锐与两可的名相来工作的话,那么或许他也会对实存与实有之本质产生另一种洞见。
然而,至于那种要求把立足事实的科学心理学当作康德问题(而这意味着每一个哲学问题)之基础的呼声,情况又当如何呢?我们必须简短地讨论一下,是否心理学一般就其根本(而非仅在其工作的某几个方向上)而言为康德问题准备了地基并且为其解决提供了手段。
……
前言/序言
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于1975年启动,迄今已出版了80余卷(按计划将编成102卷)。已出版者包含了海德格尔著作(含讲座、手稿等)的基本部分(即全集第1-3部分),余下未出版者多为书信、札记等(全集第4部分,第82卷始)。随着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出版工作的顺利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海德格尔翻译和研究已呈蓬勃之势,目前至少已有英、法、意、日四种文字的全集版翻译,据说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的全集版翻译也已经启动。相比之下,汉语的海德格尔翻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甚至不能与亚洲邻居的日、韩两国比较,严肃的译著至今只有十几种而已。这种状况是令人羞愧的。
为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反复酝酿,我们计划根据《海德格尔全集》版,编辑出版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收录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们依然认为这一部分是《海德格尔全集》中最值得关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经稳定下来的思想),而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我们假定,这30卷属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能呈现海德格尔思想的总体面貌。当然,我们也并不因此否认其他卷本(讲座稿和手稿)的意义,而且我们也愿意认为,中文世界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完整理解,仍然要基于对《海德格尔全集》的系统译介。但我们选译的30卷至少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也或可为将来可能的中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的工作奠定一个基础。
所选30种著作中,约半数已有成熟的或比较成熟的中文译本,少数几种已经译出了初稿,其余约十余种则有待新译。已出版的译著在编入《海德格尔文集》时,将根据德文全集版重新校订,因为其中有几种原先只是根据单行本译出的,也有几种在译文品质上是稍有欠缺的。
由于是多人参与的多卷本(30卷)译事,又由于众所周知的海德格尔语文表达方面的奇异性,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在译文风格上是难求统一的,甚至在基本词语的译名方面也不可能强行规范划一。这是令人遗憾的,不过也可能为进一步的义理辨析和讨论留下空间。我们唯希望能够尽量做到体例方面的统一,以便至少让人有一套书的整体感。
按照我们的计划,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每年出版5种左右,约五六年内完成全部30卷的翻译和出版工作。我们希望藉此为中国的海德格尔研究事业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讨论平台,也愿学术界有识之士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批评、建议,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大型的学术翻译事业。
海德格尔文集: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修订译本)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