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去过剩产能、一般制造业外迁,以及人工智能的推广,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减少了城市就业岗位及非农产业就业需求,相对应的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城里年轻人下乡创业。目前,有迹象表明,随着人工智能的推广,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将挤出大量的劳动力。有专家预测,未来30年将有40%的职业消失。就业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尤其是使大量80年前出生的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控报告显示,我国80年前出生的农民工大约0.6亿人。如果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老一代农民工将先被挤出,新生代农民工也有失去就业岗位的危险。因此,发展农村产业,分流城市就业压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农村是中华文明的教育基地。中华文明是生态文明,几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于农耕活动中,创造了众多“天人合一”的农业生产系统,比如,浙江青田稻鱼共生模式,云南元阳高山梯田等传承生态文明的鲜活案例。农村不仅是农民的聚集地,还是炎黄子孙的老家。每个中华儿女“上溯三代”都是农民,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回归故里”、祭拜祖先、瞻仰祖宅、“认祖归宗”。农村是中华民族扎根沃土的“根”据地。中华文明是和谐文明,田园风光、乡风淳朴、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
目录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现代化强国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强国要补短板强弱项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供给侧与需求侧之辩: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逻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动选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国际比较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新需求潜力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机遇和挑战
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突破胡焕庸分界线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
实施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与提振民营经济
防范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安全
精彩书摘
《新时代经济热点解读》:
首先,乡村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是农业(包括农林牧渔)是确保粮食、食品安全的基础。“粮安天下”,粮食是维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产品,一定要确保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的供给,才能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装中国人的粮,进而将粮食主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人地矛盾紧张、城镇化加速、国际粮食竞争激烈的条件下,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增长,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长久安全尤为重要。“食安天下”,随着我国进入小康时代,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是食品生产的“第一车间”,是食品安全的源头,食品安全是以农业生产安全为基础的,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对于确保食品安全也是至关重要。二是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稳天下”,我国当前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3%,常住人口约占44%,农村承载着庞大的人口,既使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人口达到15亿人,仍会有5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再加上搬到农村生活的城市人口,乡村对于整个国家稳定举足轻重。
其次,乡村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农村也是社会发展的短项。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推动农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消费增长,城乡差距由2003年的3.31:1,缩小到2016年的2.71:1。农村也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城乡产业的融合,加快了“农业+电商+物流+金融+销售”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常态下增长最快的非周期性产业。2016年,农产品初加工主营收入20万亿元,占GDP(80万亿元)的1/4,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转型调整。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工业食品的消费约占饮食消费的90%,我国尚不足40%,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以绿色生态、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健体小镇、体验乡村等层出不穷红红火火。在三大黄金周期间,全国有70%的城市居民选择到乡村去旅游,每个黄金周形成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
农村是劳动力的就业池。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去过剩产能、一般制造业外迁,以及人工智能的推广,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减少了城市就业岗位及非农产业就业需求,相对应的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城里年轻人下乡创业。目前,有迹象表明,随着人工智能的推广,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将挤出大量的劳动力。有专家预测,未来30年将有40%的职业消失。就业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尤其是使大量80年前出生的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控报告显示,我国80年前出生的农民工大约0.6亿人。如果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老一代农民工将最先被挤出,新生代农民工也有失去就业岗位的危险。因此,发展农村产业,分流城市就业压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农村是中华文明的教育基地。中华文明是生态文明,几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贯穿于农耕活动中,创造了众多“天人合一”的农业生产系统,比如,浙江青田稻鱼共生模式,云南元阳高山梯田等传承生态文明的鲜活案例。农村不仅是农民的聚集地,还是炎黄子孙的老家。每个中华儿女“上溯三代”都是农民,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回归故里”、祭拜祖先、瞻仰祖宅、“认祖归宗”。农村是中华民族扎根沃土的“根”据地。中华文明是和谐文明,田园风光、乡风淳朴、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
……
新时代经济热点解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